第四百五十九章 案宗

字數:3700   加入書籤

A+A-




    []
    101nove./最快更新!無廣告!
    他和薛韶在宮道上錯身而過,薛韶一臉愕然。
    領著薛韶的楊溥淡然的道:“此人是方士,不可深交,我聽說,你前日還去拜訪他了?”
    薛韶:“……他是潘洪之女潘筠的師兄。”
    楊溥皺眉:“那他為何要替詔獄遮掩?”
    在文官們看來,詔獄這個地方就不應該存在。
    薛韶道:“有沒有可能,尹大人隻是實話實說,詔獄中是真的沒有妖邪。”
    楊溥沉默,加快了腳步。
    薛韶歎息一聲,緊跟其後。
    快到大理寺時楊溥才開口道:“陛下並不是因妖邪之說才同意重查此案的,昨日殿試放榜,臨放榜前,陛下突然改了主意,讓你做二甲傳臚,又將王振收於獄中,可見,他早有法辦王振之心,隻是帝王之心多變,我們得在他未曾改主意前將此事做定。”
    薛韶垂眸應下。
    人心難測,這話不僅適用於百官,更適用於皇帝。
    楊溥等人不知道皇帝為何突然將王振下獄,突然同意重查薛瑄之案,卻知道,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
    連在家養病的楊士奇都驚動了。
    嶽氏殺夫案和賀氏殺夫案的案宗都在大理寺,他們找了兩天一夜才把卷宗找出來,拿出來的卷宗隻有薄薄的幾張紙,是相關人等的口供。
    楊溥見了大發雷霆,“那麽大的兩樁案子,為何隻有這點證據?當年的驗屍報告、大夫的證言和藥方呢?”
    “因兩案涉及薛瑄和潘洪朋黨受賄,所以案宗被移交到南鎮撫司,楊閣老或許應該到南鎮撫司一問。”
    楊溥沉著臉道:“出借單上為何沒寫明?你們怎麽早不說,我們查了兩天你們才說出借,既是出借,為何這裏又有兩案的口供畫押?”
    大理寺官員冷汗直冒,強撐道:“大理寺鼠患嚴重,三年前的出借單早已毀損。至於這些口供是廢棄的案宗,嶽氏和賀氏的案子五審五結,口供不知有多少份,這些都是無用的。”
    楊溥掀起眼皮,扭頭看向薛韶。
    薛韶麵色淡然,並不因為做了兩日的無用功而憤怒,見楊溥看來,就開口問道:“大人確認這些是案宗口供,隻是被棄用了?”
    大理寺官員:“是。”
    薛韶麵色一肅,立即轉身與楊溥行禮道:“楊閣老,下官請徹查大理寺官員瀆職之罪,凡刑獄案件,相關人等的口供都需標明時間,不論是否翻供,皆不得棄用,大理寺官員明知故犯,罪加一等。”
    大理寺官員:……
    死嘴,說快了。
    大理寺的問題不小,都察院的問題更大,因為重查舊案,遠在外地的王文拚了命的趕回京城。
    但他再快,從江南回到京城依舊需要一段時間,薛韶在查過南鎮撫司和都察院的檔案後,終於找到機會把自己手上的證據交了出來。
    嶽氏和賀氏殺夫案的案卷七零八落,大理寺有一些,南鎮撫司有一些,都察院又有一些。
    有了這些東西打底,薛韶將自己手上的案宗交出來便可分辨出真偽了。
    他捧起案卷和皇帝匯報道:“當年我叔父預感到兩樁案子還會有波折,故將案宗抄錄一份,按上官印,寄往南京大理寺,以薛二郎之名收件。”
    “信件輾轉寄往河東,叔父收到件後從未拆開,請陛下審閱。”
    朱祁鎮抬眼,曹吉祥立即上前將一遝密封的案宗奉給皇帝。
    朱祁鎮看了眼大袋子上密封的臘和上麵數不盡的印戳,沉默不語,隻是抬了抬手。
    曹吉祥立刻就把大袋子拿給楊溥等人看。
    幾個官員仔細檢查過後道:“戳印未曾破壞,的確是原件。”
    大明律規定,未曾打開過,通過官方驛站傳遞的郵件是可以作為呈堂證供的。
    薛韶一開始不拿出來,是想看三司裏的案宗都有些什麽東西。
    若用不到他手上這份,隻憑三司裏的案宗就能翻案,那是最好不過。
    畢竟,即便有大明律規定,戳印也無損,但這案宗畢竟在外三年,質疑聲一定不少。
    薛韶想的不錯,看到他拿出來的案宗,馬順第一個反對,徐睎和陳官等人亦質疑案宗的真實性。
    薛韶就一句話:“幾位有何證據證明,此信封被打開過?”
    戳印完整,臘封也未被破壞,理論上來說,這封信就是可以作為證據。
    所有人都看向皇帝。
    朱祁鎮微微點頭,承認了這封信的屬性。
    馬順臉色微白,退後一步,心開始不斷的下沉。
    楊溥當場將信封打開,裏麵是嶽氏殺夫案和賀氏殺夫案的全部證據抄錄本。
    包括她們五審五結的全部口供、證據,以及順天府、刑部、大理寺和都察院等對兩案來回拉鋸的書麵證據。
    薛瑄三次打回嶽氏殺夫案,命刑部和順天府重查的證據也在其中。
    可以說,薛瑄準備的證據全麵到他們都不用費心,隻要把案宗攤開,拋去利益、政權的爭鬥,但凡是個有腦子的都能看出這兩樁是冤案。
    朱祁鎮:“兩樁案子五審五結,三次大審,結果都不一樣,朕倒要看看,這是兩樁什麽懸案,就那麽難斷嗎?”
    楊溥道:“陛下,這都是因為案涉錦衣衛和王振之侄王山,這兩樁案子才變得複雜。王振假公濟私,請陛下嚴懲王振!”
    朱祁鎮:“案子一開始並不由東廠審查,他一個秉筆太監怎麽插手順天府和刑部之事?都察院是幹什麽吃的?”
    “王振結黨營私多年,即便不在他管轄之內,總有其黨羽為討好他阿諛奉迎,這兩樁案子便是例子!”楊溥道:“陛下,請陛下為天下計,剿此黨羽,還百姓一片青天。”
    “內侍勾結京官,而京官與外官交通互利,的確是結黨營私,”朱祁鎮身子前傾,目光直視他的眼睛,盯著他問道:“楊閣老,朝中黨羽,隻有王振一黨嗎?內外勾結之事,隻有王振嗎?”
    楊溥下意識避開了皇帝的眼睛,俯首道:“陛下,臣昭昭之心如明月,陛下若不信老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