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誰要當二房啊……”
長孫川打趣了一句。
少許,她又正色,眉眼之中多了幾分憂鬱,道
“哎,若是真的能當二房,也挺好的。隻是,不知道挽兒能不能答應啊……而且,而且,那孟子衿,靈師師,柳若湘可都眼巴巴望著呢,想爭過他們,太難了……”
當長孫川提到靈師師、孟子衿時,兩女此時,也正站在人群之中,遙望著蕭寧的背影。
在喧囂的送行人群中,孟子衿身穿一襲淡青色長裙,靜靜地站在稍遠的地方。
她的眼神始終追隨著蕭寧的背影,眼中流露出難以掩飾的複雜情感。
作為昌南王曾經名義上的妻子,不知何時,她早把這一切,視作了真實的一切。
盡管,二人沒有任何夫妻之實。
靈師師站在她身旁,溫婉地望著她,似乎看透了她心中的糾結。
靈師師輕輕握住了孟子衿的手,溫聲道“子衿,他此次出征,必定會平安歸來,你就放心吧。”
靈師師的病症,如今已然被蕭寧的藥方全然治好。
此時,對於蕭寧同樣滿心的好奇。
孟子衿微微一怔,隨即點了點頭,嘴角勾起一抹淺笑
“我知道,他一定會的。”
她的聲音雖然輕,卻透著堅定。
她了解蕭寧,他絕不是那種輕易被擊敗的人。
一個月前,在瓊州回京路上,已然說明了一切。
“所以,你可不能太過猶豫啊,不然不好看了,可要搶不過我了。這麽優秀的男人,我都有些眼饞了呢。”
靈師師打趣了一句。
“其實,若是你願意,咱們姐妹一起,也不是不可以。”
“啊?”
靈師師一聽,整個人都羞紅了臉。
“子衿,你!你!你平日裏看著挺溫婉的,沒有想到,腦子裏竟然……不過……”
想到蕭寧,靈師師心中突然多出了幾分喜悅。
子衿答應了。
那麽,自己是不是真的有機會呢?
孟子衿不再多言。
隻見,她雙手合十,輕輕閉上雙眼,嘴裏默默念叨著什麽,應該會在為蕭寧送上心中最真摯的祝福。
見狀,靈師師也趕緊學著對方的模樣,有模有樣的禱告了起來。
孟子衿與靈師師就這樣站在原地,靜靜地注視著前方即將出城的幾人身影。
她們的目光始終停留在蕭寧的背影上,直到他融入到那洛陵城外的風塵之中,再也看不見。
孟子衿深吸一口氣,心中忽然湧起一陣酸澀。
靈師師則始終保持著淡然的神情,但心中卻早已泛起層層漣漪。
她輕輕抬起頭,仰望著天空,仿佛在那裏找尋著蕭寧的方向。
“王爺……”孟子衿在心中輕輕呼喚。
當日,在那皇城內初見的情形,依舊曆曆在目。
此時此刻,彼時彼刻……
“蕭寧,願你一切順利,你可不能,讓我們子衿擔心啊。”靈師師輕聲喃喃,聲音如風般飄散在空氣中。
……
另外一邊。
郭儀站在稍遠一些的位置,眼中帶著若有所思的神色。
身旁的李百萬沉默不語,這個一向豪爽直率的油膩男人,今日也少了平日的笑容。
“小王爺此行,若能凱旋歸來,定能讓那些懷疑他的人再無話可說。”李百萬微微一笑,看向郭儀。
“這家夥,平日裏看著不顯山不露水,關鍵時候還真能鎮得住場麵。”郭儀哼了一聲,眼中卻帶著不加掩飾的欣賞和敬佩。
曾幾何時,他還因為蕭寧,而擔憂的連死都不敢……
“蕭兄啊,寧兒終於,要大鵬展翅了啊!”
他們沒有上前,隻是靜靜地站在那裏,目送蕭寧率領著元無忌等幾人,朝著十裏長亭從緩緩離去。
與此同時,醉夢軒,頂層,密室內。
千流靜靜坐在窗前。
他雙目微閉,凝神傾聽外麵的聲音。
隨著鼓聲和號角聲傳來,他仿佛能感受到城外那龐大的軍隊正在緩緩行進。
千流緩緩走到窗前,打開一條縫隙,透過縫隙,他隱約能看到十裏長亭的方向。
那裏,正是昌南王蕭寧率領大軍出發的地方。
“蕭寧哥哥,這一去,你定要平安歸來。”
千流默默打著手勢。
“我相信,你定會凱旋歸來。”
隨即,他閉上雙眼,重新歸於黑暗。
……
洛陵城外。
冬日的清晨,十裏長亭被一層薄薄的寒霜籠罩,整個世界仿佛披上了一件晶瑩剔透的銀裝。
長亭坐落在官道的一側,亭外是廣袤的原野,遠處連綿的山巒在晨霧的掩映下若隱若現,呈現出一片朦朧的淡青色。
天色剛剛破曉,東方的天際泛起一抹微光,給這清冷的景色增添了幾分柔和的色彩。
細碎的雪花隨著寒風飄落,悄然灑在長亭的屋簷和欄杆上,為這座古樸的建築鍍上了一層銀白。
長亭內外,樹木枝頭也掛滿了晶瑩的霜花,在微光中閃爍著細碎的光芒,仿佛無數顆細小的鑽石點綴其上。
官道兩旁的田野被白雪覆蓋,雪麵在晨光的映照下泛出淡淡的光輝,潔白如玉。
偶爾有寒鴉從樹梢飛起,劃破清晨的寂靜,發出一兩聲嘶啞的鳴叫。
遠處的山林間,彌漫著淡淡的霧氣,仿佛一條輕紗遮掩著這冬日的仙境。
寒風從北方吹來,卷起地上的細雪,在空中形成一道道輕盈的雪塵。
風聲在長亭間回蕩,帶來冬日特有的肅殺之氣,似乎是從北境而來。
長亭前的石道在霜雪的覆蓋下,顯得格外寂靜而又清冷,仿佛在等待著什麽,或是在目送著什麽。
十裏長亭,一片寂寥。
寒風中,隻有幾縷孤煙從遠處的村莊升起,緩緩消散在天空。
長亭旁立著的幾根枯枝,靜默地矗立在寒風中,仿佛在訴說著冬日的淒清與冷寂。
這冬日的清晨,十裏長亭在這片白雪皚皚的天地間顯得孤獨而又肅穆。
它見證過無數次的離別與重逢,如今,它再次在寒風中等待,等待著一場即將展開的征途,等待著那些即將離去的身影,等待著這寒冬中那一點希望的曙光。
十裏長亭外,官道的盡頭,隱約可見一支整裝待發的軍隊。
那是一片灰白的鎧甲與冰冷的兵器在清晨微光中的閃爍,如同雪地中的寒芒,散發著凜冽的寒意。
士兵們靜靜地站立在原野之上,仿佛與這冬日的蒼茫融為一體,成為這冰天雪地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馬匹被整齊地栓在道旁,戰馬的鼻息在寒冷的空氣中化作一道道白色的霧氣,緩緩升騰而起。
偶爾有幾匹馬不安地踏著蹄子,發出低沉的嘶鳴聲,卻被軍士們一聲輕喝,迅速安撫下來。
馬背上的裝備已經整齊地掛好,箭囊中排列著羽箭,刀槍劍戟的寒光在晨曦中一閃而過,令人心生寒意。
士兵們的臉上帶著冬日的紅暈,雖被寒風吹得有些蒼白,卻掩不住眼中的堅毅與從容。
他們筆直地站立著,仿佛一排排堅固的城牆,無論風雪多麽嚴酷,都無法撼動他們分毫。
每一個士兵的目光都不約而同地投向十裏長亭的方向,那裏是出發的起點,也是他們心中堅定的目標。
將領們在隊伍的最前方,騎在高大的戰馬上,默默地打量著四周的景象。
其中,最顯眼之人,正是那花元覺和鄧嘯!
長槍旗幟迎風招展,旗麵上染著血與榮耀,書寫著大堯的信仰與誓言。
每一麵旗幟都代表著一支無畏的軍隊,他們將隨著這支龐大的行伍,奔赴那遙遠而未知的北境。
軍中靜謐得仿佛可以聽到雪花飄落在盔甲上的聲音。
遠處的戰鼓還未響起,但所有人都知道,那一聲聲激昂的鼓點即將打破這片寧靜,宣告著他們出征的時刻已然來臨。
他們在這冬日的清晨等待,不是為了片刻的安逸,而是為了心中那堅定不移的信念與誓約。
雪地上的足跡雜亂,早已被反複的踩踏融化,重新凍成了冰硬的痕跡。
戰士們踏出的每一步,都是對未來的無聲宣告。
此刻的寧靜隻是暴風雨前的短暫平靜,等待他們的將是征途上的風雪、敵軍的刀鋒,和未卜的命運。
站在這長亭之上,向北方遙望,就可以看到那靜待出發的兵馬,如一條蜿蜒的銀龍,潛伏在這蒼茫的雪原之上。
每一個士兵的心中都燃燒著同樣的火焰,那是保家衛國的責任,是迎難而上的勇氣,是用熱血染紅大地的無畏。
風雪中,他們等待著號令,等待著那一聲出發的呐喊,等待著在這漫天風雪中書寫屬於他們的傳奇。
長亭之上。
許居正、霍綱,荀直、秦戰等人,正默默地打量著遠處的兵馬。
畢竟,他們心中早就充滿疑惑,關於蕭寧提到的十五萬兵馬,他們始終不解,這位昌南王究竟從何處調集如此龐大的力量?
鼓聲響起,整齊的步伐聲從遠處傳來。
許居正等人看著那一支龐大的隊伍,在蕭寧的號令下,緩緩開拔。
隻見最前方的,正是花元覺和衛青時,兩人騎在馬上,身後是六萬瓊州兵馬,個個披堅執銳,氣勢如虹,宛如一支精銳的鐵軍。
是的!
這是當初,蕭寧在瓊州時,就做好的安排。
隻是,原本這些人,是打算用來對付穆起章的。
花元覺的邊防軍,和衛青時手下的軍馬,都早在蕭寧入京之時,就已經開始安排朝著洛陵移動了。
負責此事的,正是花元覺!
至於為何,他可以調動衛青時的兵馬。
自然是因為,衛青時在出發前,曾將兵符交給了花元覺。
而這一切,皆在蕭寧的預測之中。
當看見花元覺和自己的部下時,衛青時還滿心的驚愕,接著,便化作了無盡的驚喜……
緊隨其後的,正是臨州軍兩萬,個個士氣高昂,裝備精良。
莊奎和徐學忠神情肅穆,殺氣傍身。
接著,是哈烈所部五萬兵馬,步伐整齊劃一,戰意昂揚。
此時的打工人哈烈,至今都不知道,眼前所謂的昌南王,就是鐵鐵的真昌南王,才不是什麽孟少商。
最後壓軸出場的,是兩萬所有人都未曾見過的兵馬。
這兩萬精銳兵馬列隊肅立,與周圍白雪皚皚的原野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這支隊伍如同一塊鋒利的寒鐵,閃耀著森冷的光芒,每一個細節都彰顯出他們的與眾不同。
這些士兵身著黑色戰甲,甲片在晨曦中閃爍著微微的冷光,鎧甲表麵覆蓋著一層細細的冰霜,卻絲毫不影響他們整齊的軍容。
他們的盔甲沒有多餘的裝飾,卻在每一片甲片的拚接處透露出精湛的工藝。
胸甲之上刻有獨特的紋飾,那是屬於這支精銳部隊的徽記,如同一道無聲的宣告,昭示著他們的身份與榮耀。
每名士兵手持長槍,槍尖如雪中寒星,銳利而冰冷,仿佛隨時可以穿透敵人的心髒。
長槍下垂,槍尾緊貼地麵,但即便如此,也絲毫沒有削弱這支部隊的鋒芒。
他們的眼神冷峻而專注,目不斜視地凝望著前方,仿佛眼中隻有戰場,隻有敵軍的影子。
那是一種無言的殺氣,在這寒冷的清晨彌漫開來,讓人不禁心生寒意。
每個士兵的坐騎也是經過精挑細選的良駒,戰馬體態健碩,四肢矯健,被精心地披上黑色馬甲,甲胄之上同樣刻有這支部隊的標誌。
馬匹的鼻息在冷空氣中化作一道道白色的霧氣,噴灑在戰場之上,宛如騰起的戰意,伴隨著每一個士兵的心跳。
它們靜靜地立在原地,一動不動,卻能從那銳利的目光中感受到它們隨時準備衝鋒陷陣的熱血。
這些精銳兵馬的整齊與肅穆,無聲地訴說著他們的紀律與訓練。
每一名士兵都是千挑萬選,百戰餘生,經過無數次的廝殺與血戰,才磨練出今日的鐵血之軀。
他們的身上,沒有一絲多餘的動作,手中的長槍、腰間的佩劍、背後的箭囊,無一不處在最恰當的位置,仿佛已經成為他們身體的一部分。
他們站在那裏,如同一座座鐵塔,堅不可摧。
無論是風雪的侵襲,還是戰鼓的震蕩,都無法動搖他們分毫。
他們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種震懾,一種無聲的威懾力,令人望而生畏。
風雪在他們身旁呼嘯而過,卷起地麵的塵土和碎雪,仿佛要將他們吞噬。
而他們卻如同深埋在大地中的鐵石,紋絲不動。
無聲的殺意在他們的整齊隊列中流淌,那是一種無言的誓言,是他們用鮮血和生命守護的信仰。
而為首之人!
不少人倒是熟悉,路舟山!
inf。inf
長孫川打趣了一句。
少許,她又正色,眉眼之中多了幾分憂鬱,道
“哎,若是真的能當二房,也挺好的。隻是,不知道挽兒能不能答應啊……而且,而且,那孟子衿,靈師師,柳若湘可都眼巴巴望著呢,想爭過他們,太難了……”
當長孫川提到靈師師、孟子衿時,兩女此時,也正站在人群之中,遙望著蕭寧的背影。
在喧囂的送行人群中,孟子衿身穿一襲淡青色長裙,靜靜地站在稍遠的地方。
她的眼神始終追隨著蕭寧的背影,眼中流露出難以掩飾的複雜情感。
作為昌南王曾經名義上的妻子,不知何時,她早把這一切,視作了真實的一切。
盡管,二人沒有任何夫妻之實。
靈師師站在她身旁,溫婉地望著她,似乎看透了她心中的糾結。
靈師師輕輕握住了孟子衿的手,溫聲道“子衿,他此次出征,必定會平安歸來,你就放心吧。”
靈師師的病症,如今已然被蕭寧的藥方全然治好。
此時,對於蕭寧同樣滿心的好奇。
孟子衿微微一怔,隨即點了點頭,嘴角勾起一抹淺笑
“我知道,他一定會的。”
她的聲音雖然輕,卻透著堅定。
她了解蕭寧,他絕不是那種輕易被擊敗的人。
一個月前,在瓊州回京路上,已然說明了一切。
“所以,你可不能太過猶豫啊,不然不好看了,可要搶不過我了。這麽優秀的男人,我都有些眼饞了呢。”
靈師師打趣了一句。
“其實,若是你願意,咱們姐妹一起,也不是不可以。”
“啊?”
靈師師一聽,整個人都羞紅了臉。
“子衿,你!你!你平日裏看著挺溫婉的,沒有想到,腦子裏竟然……不過……”
想到蕭寧,靈師師心中突然多出了幾分喜悅。
子衿答應了。
那麽,自己是不是真的有機會呢?
孟子衿不再多言。
隻見,她雙手合十,輕輕閉上雙眼,嘴裏默默念叨著什麽,應該會在為蕭寧送上心中最真摯的祝福。
見狀,靈師師也趕緊學著對方的模樣,有模有樣的禱告了起來。
孟子衿與靈師師就這樣站在原地,靜靜地注視著前方即將出城的幾人身影。
她們的目光始終停留在蕭寧的背影上,直到他融入到那洛陵城外的風塵之中,再也看不見。
孟子衿深吸一口氣,心中忽然湧起一陣酸澀。
靈師師則始終保持著淡然的神情,但心中卻早已泛起層層漣漪。
她輕輕抬起頭,仰望著天空,仿佛在那裏找尋著蕭寧的方向。
“王爺……”孟子衿在心中輕輕呼喚。
當日,在那皇城內初見的情形,依舊曆曆在目。
此時此刻,彼時彼刻……
“蕭寧,願你一切順利,你可不能,讓我們子衿擔心啊。”靈師師輕聲喃喃,聲音如風般飄散在空氣中。
……
另外一邊。
郭儀站在稍遠一些的位置,眼中帶著若有所思的神色。
身旁的李百萬沉默不語,這個一向豪爽直率的油膩男人,今日也少了平日的笑容。
“小王爺此行,若能凱旋歸來,定能讓那些懷疑他的人再無話可說。”李百萬微微一笑,看向郭儀。
“這家夥,平日裏看著不顯山不露水,關鍵時候還真能鎮得住場麵。”郭儀哼了一聲,眼中卻帶著不加掩飾的欣賞和敬佩。
曾幾何時,他還因為蕭寧,而擔憂的連死都不敢……
“蕭兄啊,寧兒終於,要大鵬展翅了啊!”
他們沒有上前,隻是靜靜地站在那裏,目送蕭寧率領著元無忌等幾人,朝著十裏長亭從緩緩離去。
與此同時,醉夢軒,頂層,密室內。
千流靜靜坐在窗前。
他雙目微閉,凝神傾聽外麵的聲音。
隨著鼓聲和號角聲傳來,他仿佛能感受到城外那龐大的軍隊正在緩緩行進。
千流緩緩走到窗前,打開一條縫隙,透過縫隙,他隱約能看到十裏長亭的方向。
那裏,正是昌南王蕭寧率領大軍出發的地方。
“蕭寧哥哥,這一去,你定要平安歸來。”
千流默默打著手勢。
“我相信,你定會凱旋歸來。”
隨即,他閉上雙眼,重新歸於黑暗。
……
洛陵城外。
冬日的清晨,十裏長亭被一層薄薄的寒霜籠罩,整個世界仿佛披上了一件晶瑩剔透的銀裝。
長亭坐落在官道的一側,亭外是廣袤的原野,遠處連綿的山巒在晨霧的掩映下若隱若現,呈現出一片朦朧的淡青色。
天色剛剛破曉,東方的天際泛起一抹微光,給這清冷的景色增添了幾分柔和的色彩。
細碎的雪花隨著寒風飄落,悄然灑在長亭的屋簷和欄杆上,為這座古樸的建築鍍上了一層銀白。
長亭內外,樹木枝頭也掛滿了晶瑩的霜花,在微光中閃爍著細碎的光芒,仿佛無數顆細小的鑽石點綴其上。
官道兩旁的田野被白雪覆蓋,雪麵在晨光的映照下泛出淡淡的光輝,潔白如玉。
偶爾有寒鴉從樹梢飛起,劃破清晨的寂靜,發出一兩聲嘶啞的鳴叫。
遠處的山林間,彌漫著淡淡的霧氣,仿佛一條輕紗遮掩著這冬日的仙境。
寒風從北方吹來,卷起地上的細雪,在空中形成一道道輕盈的雪塵。
風聲在長亭間回蕩,帶來冬日特有的肅殺之氣,似乎是從北境而來。
長亭前的石道在霜雪的覆蓋下,顯得格外寂靜而又清冷,仿佛在等待著什麽,或是在目送著什麽。
十裏長亭,一片寂寥。
寒風中,隻有幾縷孤煙從遠處的村莊升起,緩緩消散在天空。
長亭旁立著的幾根枯枝,靜默地矗立在寒風中,仿佛在訴說著冬日的淒清與冷寂。
這冬日的清晨,十裏長亭在這片白雪皚皚的天地間顯得孤獨而又肅穆。
它見證過無數次的離別與重逢,如今,它再次在寒風中等待,等待著一場即將展開的征途,等待著那些即將離去的身影,等待著這寒冬中那一點希望的曙光。
十裏長亭外,官道的盡頭,隱約可見一支整裝待發的軍隊。
那是一片灰白的鎧甲與冰冷的兵器在清晨微光中的閃爍,如同雪地中的寒芒,散發著凜冽的寒意。
士兵們靜靜地站立在原野之上,仿佛與這冬日的蒼茫融為一體,成為這冰天雪地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馬匹被整齊地栓在道旁,戰馬的鼻息在寒冷的空氣中化作一道道白色的霧氣,緩緩升騰而起。
偶爾有幾匹馬不安地踏著蹄子,發出低沉的嘶鳴聲,卻被軍士們一聲輕喝,迅速安撫下來。
馬背上的裝備已經整齊地掛好,箭囊中排列著羽箭,刀槍劍戟的寒光在晨曦中一閃而過,令人心生寒意。
士兵們的臉上帶著冬日的紅暈,雖被寒風吹得有些蒼白,卻掩不住眼中的堅毅與從容。
他們筆直地站立著,仿佛一排排堅固的城牆,無論風雪多麽嚴酷,都無法撼動他們分毫。
每一個士兵的目光都不約而同地投向十裏長亭的方向,那裏是出發的起點,也是他們心中堅定的目標。
將領們在隊伍的最前方,騎在高大的戰馬上,默默地打量著四周的景象。
其中,最顯眼之人,正是那花元覺和鄧嘯!
長槍旗幟迎風招展,旗麵上染著血與榮耀,書寫著大堯的信仰與誓言。
每一麵旗幟都代表著一支無畏的軍隊,他們將隨著這支龐大的行伍,奔赴那遙遠而未知的北境。
軍中靜謐得仿佛可以聽到雪花飄落在盔甲上的聲音。
遠處的戰鼓還未響起,但所有人都知道,那一聲聲激昂的鼓點即將打破這片寧靜,宣告著他們出征的時刻已然來臨。
他們在這冬日的清晨等待,不是為了片刻的安逸,而是為了心中那堅定不移的信念與誓約。
雪地上的足跡雜亂,早已被反複的踩踏融化,重新凍成了冰硬的痕跡。
戰士們踏出的每一步,都是對未來的無聲宣告。
此刻的寧靜隻是暴風雨前的短暫平靜,等待他們的將是征途上的風雪、敵軍的刀鋒,和未卜的命運。
站在這長亭之上,向北方遙望,就可以看到那靜待出發的兵馬,如一條蜿蜒的銀龍,潛伏在這蒼茫的雪原之上。
每一個士兵的心中都燃燒著同樣的火焰,那是保家衛國的責任,是迎難而上的勇氣,是用熱血染紅大地的無畏。
風雪中,他們等待著號令,等待著那一聲出發的呐喊,等待著在這漫天風雪中書寫屬於他們的傳奇。
長亭之上。
許居正、霍綱,荀直、秦戰等人,正默默地打量著遠處的兵馬。
畢竟,他們心中早就充滿疑惑,關於蕭寧提到的十五萬兵馬,他們始終不解,這位昌南王究竟從何處調集如此龐大的力量?
鼓聲響起,整齊的步伐聲從遠處傳來。
許居正等人看著那一支龐大的隊伍,在蕭寧的號令下,緩緩開拔。
隻見最前方的,正是花元覺和衛青時,兩人騎在馬上,身後是六萬瓊州兵馬,個個披堅執銳,氣勢如虹,宛如一支精銳的鐵軍。
是的!
這是當初,蕭寧在瓊州時,就做好的安排。
隻是,原本這些人,是打算用來對付穆起章的。
花元覺的邊防軍,和衛青時手下的軍馬,都早在蕭寧入京之時,就已經開始安排朝著洛陵移動了。
負責此事的,正是花元覺!
至於為何,他可以調動衛青時的兵馬。
自然是因為,衛青時在出發前,曾將兵符交給了花元覺。
而這一切,皆在蕭寧的預測之中。
當看見花元覺和自己的部下時,衛青時還滿心的驚愕,接著,便化作了無盡的驚喜……
緊隨其後的,正是臨州軍兩萬,個個士氣高昂,裝備精良。
莊奎和徐學忠神情肅穆,殺氣傍身。
接著,是哈烈所部五萬兵馬,步伐整齊劃一,戰意昂揚。
此時的打工人哈烈,至今都不知道,眼前所謂的昌南王,就是鐵鐵的真昌南王,才不是什麽孟少商。
最後壓軸出場的,是兩萬所有人都未曾見過的兵馬。
這兩萬精銳兵馬列隊肅立,與周圍白雪皚皚的原野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這支隊伍如同一塊鋒利的寒鐵,閃耀著森冷的光芒,每一個細節都彰顯出他們的與眾不同。
這些士兵身著黑色戰甲,甲片在晨曦中閃爍著微微的冷光,鎧甲表麵覆蓋著一層細細的冰霜,卻絲毫不影響他們整齊的軍容。
他們的盔甲沒有多餘的裝飾,卻在每一片甲片的拚接處透露出精湛的工藝。
胸甲之上刻有獨特的紋飾,那是屬於這支精銳部隊的徽記,如同一道無聲的宣告,昭示著他們的身份與榮耀。
每名士兵手持長槍,槍尖如雪中寒星,銳利而冰冷,仿佛隨時可以穿透敵人的心髒。
長槍下垂,槍尾緊貼地麵,但即便如此,也絲毫沒有削弱這支部隊的鋒芒。
他們的眼神冷峻而專注,目不斜視地凝望著前方,仿佛眼中隻有戰場,隻有敵軍的影子。
那是一種無言的殺氣,在這寒冷的清晨彌漫開來,讓人不禁心生寒意。
每個士兵的坐騎也是經過精挑細選的良駒,戰馬體態健碩,四肢矯健,被精心地披上黑色馬甲,甲胄之上同樣刻有這支部隊的標誌。
馬匹的鼻息在冷空氣中化作一道道白色的霧氣,噴灑在戰場之上,宛如騰起的戰意,伴隨著每一個士兵的心跳。
它們靜靜地立在原地,一動不動,卻能從那銳利的目光中感受到它們隨時準備衝鋒陷陣的熱血。
這些精銳兵馬的整齊與肅穆,無聲地訴說著他們的紀律與訓練。
每一名士兵都是千挑萬選,百戰餘生,經過無數次的廝殺與血戰,才磨練出今日的鐵血之軀。
他們的身上,沒有一絲多餘的動作,手中的長槍、腰間的佩劍、背後的箭囊,無一不處在最恰當的位置,仿佛已經成為他們身體的一部分。
他們站在那裏,如同一座座鐵塔,堅不可摧。
無論是風雪的侵襲,還是戰鼓的震蕩,都無法動搖他們分毫。
他們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種震懾,一種無聲的威懾力,令人望而生畏。
風雪在他們身旁呼嘯而過,卷起地麵的塵土和碎雪,仿佛要將他們吞噬。
而他們卻如同深埋在大地中的鐵石,紋絲不動。
無聲的殺意在他們的整齊隊列中流淌,那是一種無言的誓言,是他們用鮮血和生命守護的信仰。
而為首之人!
不少人倒是熟悉,路舟山!
inf。in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