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九章:通州之役

字數:10931   加入書籤

A+A-




    英法聯軍高層得知清方不僅處死了巴夏禮使團,還在集結軍隊備戰,大為震怒。
    在英法兩國特使的授意下,英軍的陸軍司令格蘭特,法軍的陸軍司令孟托班舉兵進犯通州。
    清軍的指揮調度突出一個混亂無序低效。
    直至英法聯軍主力進抵通州附近,清軍才勉強完成集結。
    難得的是,這次清軍士氣高昂,不似以往。
    畢竟這是清王朝最精銳的軍事力量,最後的遮羞布。
    雙方主力在通州附近遭遇。
    “此地地形開闊,適合我騎兵衝鋒!真是天助我也!天助我也啊!”
    通州城,麵對開闊的平原地形,士氣高昂的四萬精銳大軍,僧格林沁心潮澎湃,信心十足。
    在他看來,大清的滿蒙八旗勁旅並未真正和洋人正麵較量過,沒有較量過就等於沒有輸過。
    此前大清和洋人打的那都是什麽仗?
    都是大清不擅長的海戰和登陸戰!洋人是以他們的長處打大清的短處才打贏的!
    現在在地勢平坦的通州平原,他要讓洋人領教領教當初橫掃天下的滿蒙八旗勁旅真正的實力!
    “僧王,敵攻我守,且洋人槍炮犀利,兵精將廣,不可浪戰。我們應該發揮兵力上的優勢拒堅城固守!以逸待勞,盡量殺傷敵軍!”梁紹瓊建議道。
    “待敵軍人困馬乏之際,僧王再率八旗勁旅追擊敵軍殘兵敗將不遲!”
    大戰還沒開始,清軍的兩位統帥就在戰術上產生了嚴重的分歧。
    僧格林沁主張主動出擊,發揮滿蒙八旗勁旅騎兵的野戰優勢,一舉擊潰英法聯軍,一戰定乾坤。
    梁紹瓊主張拒城固守,保存有生力量,擇機適時出擊。
    最後的結果不言而喻,僧格林沁是主帥,指揮權在僧格林沁手上,梁紹瓊隻能聽從僧格林沁的命令,率軍主動出擊,和英法聯軍決戰。
    不過梁紹瓊也留了個心眼,除了不得不帶出城的半個炮兵營之外,梁紹瓊隻帶粵勇新營出城野戰,最精銳的粵勇老營,仍舊留在通州城中,以備不測。
    很快,清軍的總指揮僧格林沁做出了部署。
    由他本人親自統率馬、步兵17000人(其中7000蒙古馬隊,多隆阿部的3000索倫精銳騎兵,7000步卒),駐紮在張家灣至八裏橋一線,迎戰英法聯軍,扼守通州至京師廣渠門的大道。
    梁紹瓊統領3000粵勇,4000直隸綠營兵,1000餘索倫騎兵負責配合接應僧格林沁主力。
    副都統伊勒東阿督帶蒙古馬隊4000人防守八裏橋,另有1000名察哈爾蒙古馬隊由總管那馬善統帶,駐守馬駒橋,防止英法聯軍從馬駒橋方向西進,繞道進犯京師城。
    副都統勝保率綠營兵4000人,並粵勇老營防守通州。
    直隸提督成保率京營5000人駐守齊化門以東至定福莊一帶,負責拱衛京師,並充當後備部隊。
    梁紹瓊認為預備隊留的太少了,建議僧格林沁多留一些預備隊。
    副都統勝保等人也站在梁紹瓊一邊,建議求僧格林沁多留一點預備隊。
    僧格林沁不勝其煩,為了讓兩人不再聒噪,便多留了2000人在通州城作為預備隊使用。
    1858年6月15日清晨。
    英法聯軍自河西逼近張家灣,並向張家灣附近的清軍駐地發炮攻擊。
    粵勇的半個炮兵營以薩克拉門托炮還擊,奈何英法聯軍在炮兵數量上占據絕對優勢,粵勇的半個炮兵營未能壓製住英法聯軍的炮火,自身損失頗為慘重。
    傷亡大歸傷亡大,但粵勇炮兵仍舊堅持對英法聯軍炮擊,為大部隊的衝鋒提供火力掩護。
    僧格林沁所部剽悍的蒙古馬隊早已嚴陣以待,在炮兵的掩護下呼喊著向英法聯軍的軍陣發起聲勢浩大的衝鋒。力圖衝散英法聯軍的軍陣,一戰定乾坤。
    眼見上千名蒙古騎兵距離己方軍陣越來越近,在加強槍炮火力輸出的同時,英法聯軍亮出了他們康格裏夫火箭。
    一時間,數百支康格裏夫火箭齊射,火箭彈衝破天際,像是一群燃燒的鳥兒,尾部噴射出火焰和濃煙,帶著尖銳刺耳的呼嘯聲劃破湛藍的天空。
    數以百計的火箭彈在空中排列成壯觀的隊形,宛如一道華麗的焰火盛宴,潑灑向密密麻麻,人山人海的蒙古馬隊。
    早期火箭的精度並不高,火箭直擊蒙古馬隊造成的傷亡並不多,但火箭彈齊射是氣勢對清軍士氣上的打擊是巨大的。
    縱使蒙古馬隊、索倫部騎兵的騎手能抑製住心中的恐懼,繼續衝鋒,但他們胯下的坐騎未必會聽使喚。
    尖銳刺耳的火箭聲令戰馬受到驚嚇,不受控製,肆意橫衝直闖,幾近不能成軍。
    更有受驚的戰馬直接衝散了後方的步兵方陣,導致步兵也陷入混亂。
    好在步兵方陣由梁紹瓊親自坐鎮指揮,又以粵勇為核心,方才勉強穩住步兵方陣,沒有崩潰。
    饒是情況如此混亂,仍舊有少數蒙古馬隊和索倫騎兵在粵勇逐漸稀疏的炮火掩護下,抓住機會衝到英法聯軍陣前。
    然而,這些蒙古騎手和索倫騎兵的最終結局也是被英法聯軍放排槍射殺。蒙古騎兵引以為傲的騎射對英法聯軍造成的傷亡極為有限。
    傳統的騎兵無法適應現代化的戰爭,在克裏米亞戰場,哥薩克騎兵已經用他們的鮮血證明過了。
    使用線膛槍的英法聯軍僅用一排單薄的線列兵,就打敗了曾經不可一世的沙俄哥薩克騎兵。
    “怎麽會?”
    望著成片成片倒在英法聯軍槍炮下的蒙古騎手,僧格林沁大為驚駭。
    但他不打算就此罷手,他相信隻要繼續發動衝鋒,遲早能將英法聯軍的軍陣衝垮。英法聯軍使用的火器必將過熱炸膛!
    僧格林沁對火器的認識仍舊停留在清軍的那些土槍土炮層麵。
    殊不知火繩槍在歐陸早就被丟進了曆史的垃圾堆。
    僧格林沁如同一個輸紅眼了賭徒一般,不斷加注地將滿蒙騎兵往英法聯軍的槍炮裏喂,以期正麵擊潰英法聯軍的軍陣。
    同時僧格林沁另派出兩支馬隊,一支負責從側翼迂回,抄掠英法聯軍後方。
    另一支利用通州河附近灌木蘆叢的掩護,撲向英法聯軍炮兵陣地,消滅對方炮兵。
    英法聯軍的統帥格蘭特和孟托班都被僧格林沁這種不計損失的打法驚住了,已分不清這些清軍騎兵是勇是愚。
    眼見清軍騎兵的衝鋒越來越凶,大批密集的清軍騎兵隊伍以河邊的灌木蘆叢為掩護朝英軍炮兵陣地猛撲而來。
    格蘭特出動錫克騎兵團阻截這些蒙古騎兵,以掩護己方炮兵。
    錫克騎兵很快很蒙古騎兵糾纏在了一起,隨著加入戰場的蒙古騎兵越來越多,錫克騎兵逐漸落入下風。數名錫克騎兵被蒙古騎兵使用弓箭射落於馬下。
    見錫克騎兵未能完成任務,格蘭特狠下心出動聯軍中最為精銳的皇家龍騎兵團,擊潰了從側翼掠襲的蒙古騎兵,解救出了錫克騎兵團。
    激烈的戰鬥從早上7點持續到下午14點。
    經過整整七個小時高強度的作戰,傷亡慘重,精疲力盡的清軍終於無力再組織起有效的集團衝鋒。
    清晨還士氣昂揚,鬥誌飽滿的清軍經曆半天的鏖戰和慘敗此時鬥誌全無,出現了潰敗的跡象。
    英法聯軍乘勢發動反衝鋒。
    囂張的英法聯軍甚至讓兩個炮兵連走在前頭炮擊清軍僅存的步兵方陣。
    “他娘的!太他娘的囂張了!”
    透過煙塵看到這一幕的梁紹瓊無比憤慨,下令殘存的炮兵開火狠狠揍前排的兩連英軍炮兵,以打壓英軍囂張的氣焰。
    粵勇殘存的13門薩克拉門炮野戰炮遂向英法聯軍軍陣前方的兩個炮兵連傾瀉開花彈。
    幾陣彈雨落下,走在前方的兩個英軍炮兵連損失慘重,一名英軍炮兵連連長當場殞命,英軍的炮兵連不得不停止跟隨大部隊前進。
    很快,開火暴露位置的粵勇炮兵營殘兵被法軍炮兵觀察員發現,受到了英法聯軍炮兵的重點關照。
    他們野戰炮還沒來得及轉移,英法聯軍的實心彈、爆炸彈便如密集的暴雨一般,傾瀉在這些粵勇炮兵頭上。
    隨著英法聯軍發起的攻勢愈發猛烈,清軍逐漸潰不成軍。
    皇家龍騎兵團如同狩獵一般驅趕著滿蒙騎兵的散兵遊勇,就連僧格林沁本人也撤退不及,為英軍騎兵所俘虜。
    主帥被俘,清軍軍心浮動,無心再戰。
    見大勢已去,梁紹瓊隻能忍痛留下一個營殿後,遲滯英法聯軍,為他收攏主力部隊撤回通州爭取時間。
    留下斷後的一營粵勇給英法聯軍造成了不小的麻煩。
    英法聯軍沒想到在潰兵之中,竟然還有部隊能夠進行有組織的抵抗。
    英法聯軍在付出1個小時的時間,付出一個半連的傷亡,消耗了若幹彈藥之後,才徹底消滅了這支阻滯他們的粵勇營,踩著他們的屍體繼續向通州城進發。
    是役,英法聯軍僅付出了不到380人傷亡的代價,就擊潰了清王朝最為精銳的部隊。其中英法聯軍最大的傷亡還是斷後的粵勇和粵勇炮兵的炮擊造成的。
    滿蒙騎兵衝鋒給英法聯軍造成的傷亡極為有限。
    似乎通往京師城的道路已經為他們敞開。
    沒有修整,英法聯軍打算一鼓作氣,拿下通州。
    在城外集結完畢,英法聯軍遂向通州城發起猛攻。
    好在梁紹瓊早有準備,在城內預留了足夠的有生力量,保存了部分炮兵營的炮兵火炮。
    難得的是副都統勝保對梁紹瓊的守城部署極為配合,還親自上城牆督軍奮戰,身中流彈兩枚仍舊不下火線,極大地鼓舞了守軍的士氣。
    滿蒙漢三軍齊心協力,膽壯心齊,勉強擋住了英法聯軍的強攻。
    連續3次進攻通州城沒有成功,在通州城下丟下370具屍體後,英法聯軍終於暫時停止了攻勢。
    守住了通州城,梁紹瓊這才長舒了一口氣,馬上派人向京師城送信,告知現在的戰況。讓鹹豐皇帝安心,他一定會守住通州城。
    同時梁紹瓊又私下給京師城的潘仕成寫了一封信。
    告訴潘仕成,皇上要是能留在京師城,留守京師城的粵勇三個老營:瓊字營,成字營,騎兵營。務必保護皇上周全。
    若皇上要外出狩獵,管他西狩還是北狩,也一並隨行,必須向愛新覺羅皇室表示他們二人以及粵勇勤王的決心。
    總之,不管發生什麽變故,粵勇的三個老營必須追隨在皇上身邊,外頭出了天大的事都由他頂著。
    “梁侍郎,還是你懂洋人。可惜了上萬滿蒙精騎,若是依梁侍郎之計,憑借城防之固抵禦洋人,斷不至於敗的這麽慘。僧王也不會為洋人所俘!”
    通州城頭,處理完傷口的勝保頓足道。
    僧格林沁葬送的那些滿蒙騎兵,是大清最後堪用的騎兵了。
    “勝都統何出此言?通州未丟,何以言敗?你我二人勠力同心,定能守住通州!”梁紹瓊安慰道。
    梁紹瓊討厭的是隻會吃喝玩樂的旗人,對於勝保這種敢親臨戰陣,負傷不下火線的真漢子,他還是敬重的。
    僧格林沁被俘,對梁紹瓊而言反而是件好事。
    不管其他的滿蒙將領服不服氣,在新的聖旨下達之前,他就是這支軍隊最高的指揮官。
    梁紹瓊清點了一番清軍還剩下的部隊。
    通州城內尚有5000餘粵勇,6000餘直隸地區的綠營兵,1000餘蒙古馬隊,1000餘索倫部騎兵,合計一萬三四千的兵馬能夠直接指揮調度。
    八裏橋還有副都統伊勒東阿的4000人蒙古馬隊防守,馬駒橋還有1000名馬善統帶的察哈爾蒙古馬隊。
    這5000騎兵,以目前的情況雖然很難直接調動,但畢竟還沒被英法聯軍擊潰,在紙麵上也算得上兩支戰力。
    唯一令梁紹瓊意難平的是駐守齊化門以東至定福莊一帶,負責拱衛京師的5000京營他娘的全跑了。
    在前邊的部隊沒完全潰散,在後方的這些滿洲兵反而跑的比兔子還快。
    “也是,大敵當前,三軍不可無帥,眼下這危局,隻有梁帥能夠收拾,勝保原聽梁帥差遣!”
    發生在通州城外的野戰勝保親眼目睹過,如果沒有粵勇的炮兵不計傷亡地和英法聯軍對炮,僧格林沁的蒙古馬隊主力隻會敗得更慘。
    大軍潰敗之後,沒有梁紹瓊留下一營粵勇斷後,收攏殘兵進入通州城協防。
    通州城現在能不能守住,他還能不能活著都兩說。
    通州城內的綠營兵雖然人數比粵勇更多,但直隸地區的綠營兵是什麽德行,勝保還是心知肚明的。
    眼下想要守住通州,靠綠營兵是萬萬守不住的,還是要靠粵勇,要靠粵勇這位更懂洋人洋兵的主帥。
    隻要粵勇沒崩,就能穩住通州城的士氣民心,通州城就有守下去的希望。
    渾身是血,纏著繃帶的勝保淩厲的目光掃向他身邊一臉不悅的滿蒙將領,看得這些滿蒙將領心頭發麻。
    “我等願聽梁帥差遣!”
    在勝保的威壓之下,這些滿蒙將領紛紛表態。
    “這如何使得”
    梁紹瓊在一番虛情假意的惺惺作態後,很果斷地接過了清軍的指揮權。
    接過指揮權後,梁紹瓊攙扶勝保回府修養。
    勝保忍不住好奇地問到:“梁帥,這洋人的膝蓋當真不能屈膝下跪?”
    梁紹瓊無奈一笑,很認真地道:“洋人和我們一樣,也是人,會唱會跳,會哭會笑,能爬能跑,也是血肉之軀,會流血受傷,也會死。”
    “是人就好,隻要他們不是妖魔鬼怪,守住通州城就有希望。通州城後可就是京師城呐。”勝保捂著肩膀隱隱作痛的傷口說道。
    次日清晨,英法聯軍沒有進攻通州城。
    通州城內的軍民獲得了短暫的喘息之機。
    下午,梁紹瓊收到噩耗。
    英法聯軍於今晨開始猛攻八裏橋和馬駒橋。
    八裏橋和馬駒橋的5000蒙古馬隊未能抵禦住英法聯軍的猛攻,先後潰散。
    英法聯軍僅用半天時間就拿下了八裏橋和馬駒橋兩個要地。
    至此,梁紹瓊隻剩下通州孤城一座,殘兵一萬三四千。
    戰前清軍對英法聯軍的絕對兵力優勢已經喪失。
    晚間,更糟糕的消息從京師城傳來。
    紫禁城的鹹豐帝得知僧格林沁打敗被俘,大為驚駭,在權臣肅順等人的簇擁建議下,決定以北狩為名,攜皇後貴妃等人逃往承德避暑山莊。
    臨走前,肅順還不忘打壓政敵,耍了一個小手段,建議鹹豐任命恭親王奕為全權欽差大臣,留守京師城,負責和英法聯軍談判收拾爛攤子,想讓奕背負罵名身敗名裂。
    鹹豐皇帝為了早日出逃,便同意了,令恭親王奕留守京師主持和局。
    奕得知此事將肅順全家老小都問候了個遍,無奈君命難違,隻能留守京師。不過奕提了個要求,請求鹹豐皇帝扶正梁紹瓊,讓梁紹瓊名正言順地統領勤王兵馬抗敵。
    梁紹瓊的粵勇係是奕一派的人,肅順自然是不願意讓梁紹瓊執掌勤王兵馬,以本朝未有漢臣掌此重兵為由阻撓。
    奕反問肅順,梁紹瓊是漢臣,難道曾國藩、胡林翼等人就不是漢臣了嗎?不然你讓曾國藩胡林翼從江西飛過來執掌勤王兵馬。
    潘仕成也站了出來,表示當下的局勢,在京之文臣武將,隻有梁紹瓊有能力收拾殘局。
    肅順反對梁紹瓊執掌勤王兵馬的原因當然不是表麵上的滿漢之防那麽簡單。究其根源,還是因為梁紹瓊不是他這一係的漢臣,而是奕一係的漢臣,是他的政敵。
    如果是讓曾林等湘軍係漢臣執掌勤王兵馬,肅順求之不得呢。
    可令肅順懊惱的是他向來倚重的湘軍偏偏沒有來勤王。
    鹹豐帝見一向沉默寡言的潘仕成都站出來說話了,且恭親王奕的要求合情合理,他還要靠粵勇的三營精兵護送他到承德,便提拔梁紹瓊為兵部尚書,執掌勤王兵馬。
    隨後,鹹豐、肅順等人的出逃隊伍拖家帶口,在京營和三營粵勇的護送下倉皇北逃。
    通州還未失守,京師城的統治者就已經將他們的首都放棄。
    英法聯軍和清軍的戰事正如火如荼地進行著,在一旁觀戰吃瓜的梁耀也沒閑著。
    通州城外野戰,英法聯軍抓獲了大量的俘虜。
    這些俘虜有蒙古馬隊的,有索倫部騎兵的,也有綠營兵。
    由於俘虜太多,英法聯軍不得不騰出部分兵力看守俘虜,還要給這些俘虜提供飯食。
    英法聯軍高層甚至一度萌生出就地處決這些俘虜的想法。
    此時梁耀貼心地站了出來,表示願意為英法聯軍分憂,收容這些戰俘。
    英法聯軍求之不得,立馬將手頭上的俘虜進行甄別,留下他們認為有價值的高級軍官,剩下的士兵和低級軍官全部甩手丟給了梁耀。
    此舉也正和梁耀心意,高級軍官給他他也不要,他隻要這些騎兵。
    梁耀為了鼓勵英法聯軍替他抓更多的俘虜,為蒙古馬隊開出一人20美元,索倫部騎兵開出一人30美元優厚價碼,現金收購戰俘。
    至於綠營兵俘虜,梁耀看都懶得看一眼,更別說收了。
    他缺的是優質的騎兵兵源,又不缺步兵兵源。
    聽說美國佬願意用真金白銀買俘虜,前線的英法聯軍抓俘虜更加積極了,專門盯著清軍的騎兵抓。
    原本以射殺清軍殘兵為樂的英法聯軍,現在也更青睞於抓活口找美利堅人換美元。
    通州一戰,英法聯軍野戰炮,火箭彈,步槍火力全開,僧格林沁以騎兵血肉之軀正麵硬扛英法聯軍的槍彈。輸的很憋屈,但並不冤枉。
    僧格林沁的這種戰術在線膛槍炮麵前就是找死。
    僧格林沁的蒙古馬隊完敗於英法聯軍的槍炮之下,隻能說明裝備長矛、劍、弓箭和盾牌等傳統的近戰和遠程武器的古典騎兵已經無法適應工業時代的戰爭環境。並不能說明騎兵這個兵種已經無用。
    將蒙古各部、索倫部騎術精湛的古典騎士改造成近代騎兵,利用騎兵的高機動性和靈活性,輔助步兵和炮兵執行偵察、襲擾、快速機動支援、追擊、攔截地方通信等機動作戰任務還是很香,性價比很高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