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最會搞錢的莘王
字數:4201 加入書籤
…
在次日的談判中,趙宋王朝的談判代表中書侍郎李清臣,用計一詐,就詐出來了,西夏之前的最高統治者小梁太後確實死了。
那麽西夏國內現在很可能正在大肆肅清之前執掌西夏大權的外戚勢力,其政局應該極其不穩,因此才急於求和。
本來趙宋王朝就取得了平夏城之戰的大勝,借勝勢推進“紹聖開邊”,連築多座城寨,如今已經完全掌控橫山天都山一線,西夏喪失南侵的跳板。
另一方麵,西夏因連年戰爭,經濟已經瀕臨崩潰。
如今趙宋王朝又拿到了西夏內亂這個重要的談判籌碼。
李清臣等以雷霆手段瓦解西夏使團心理防線,從軍事、政治、經濟三個維度徹底摧毀西夏的談判空間。
一時之間,趙宋王朝窮追猛打,似乎就要取得這場和談的全麵勝利。
與此同時,趙宋王朝內部也出現了“趁西夏國力衰退、內部動蕩這個天賜良機,全麵伐夏,收複被西夏割據的所有疆土”的聲音。
趙煦、章惇君臣對此,頗為意動。
可舊黨卻堅決反對趙宋王朝再對西夏開戰。
不隻舊黨反對,就連以曾布為首的一批新黨人士,也反對趙宋王朝再對西夏開戰。
他們給出來的理由很簡單也很有說服力——沒錢。
見收複故土、一雪前恥的契機已經出現,可就因為朝廷沒錢,趙宋王朝就得放棄這個天賜良機,趙煦悲憤不已!
章惇也絞盡腦汁地想要搞點錢,給西夏最後一擊,徹底贏得這場戰爭的勝利。
可趙宋王朝如今也已經到了強弩之末,根本就拿不出來這筆錢。
趙煦召集大臣前來文德殿,商量怎麽抓住西夏此時無比虛弱這個契機,為趙宋王朝爭取到最大的利益。
實際上,趙煦就是想讓群臣獻搞錢的策略。
說起搞錢,趙煦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最會搞錢的趙俁。
所以,趙煦特意讓親王也全都來參會,期待趙俁能給他出個快速搞到錢的主意。
就這樣,趙佖、趙佶、趙俁、趙似、趙偲也來上朝了。
朝會一開始,趙俁等五位親王,就全都眼觀鼻、鼻觀口、口觀心、心觀自在,聽著大臣在那邊議事,一言不發。
起初,不論是新黨大臣,還是舊黨大臣,還能各抒己見,說點有用的東西。
可很快舊黨人士就在韓忠彥的率領下力陳穩定為上,不可輕啟戰端;
而新黨中的一部分,在曾布的率領下,冷靜地分析國庫空虛,擔憂戰爭帶來的國力迅速消耗;
另一部分則以章惇、蔡卞為首,主張對西夏進行追擊,一勞永逸地消滅西夏這個心腹大患,收複趙宋王朝丟失的故土。
慢慢的,商量就變成了爭吵。
章惇堅定地聲音在朝堂上回蕩:“陛下,西夏正值虛弱之際,若此時不乘勝追擊,待西夏死灰複燃,我大宋不僅將用千百倍的財力、人力維護邊庭安穩,還需年年歲歲防範西夏東侵。西夏狼子野心世人皆知,打蛇不死,自遺其害,萬不可錯失良機。”
蔡卞附和:“西夏乃我朝心腹大患,若此時不滅,日後必成大患,而若一舉消滅西夏,一可壯我大宋國威,震懾遼朝,二可每年減少西北半數開支,三可調西軍北上,或有望收複燕雲十六州,此一舉數得,機不可失時不再來。”
然而,韓忠彥卻針鋒相對:“西夏雖虛弱,然我朝亦非強盛之時。今國庫空虛,民力疲乏,若強行開戰,隻怕會適得其反,或將兩敗俱傷。”
曾布也說:“我朝目前的確不宜再戰,且西夏內部動蕩,正是其自亂之時,我朝何不借此良機,與其和談,爭取最大利益?”
不多時,大臣們便各執己見,吵得不可開交,互不讓步。
趙煦端坐於龍椅之上,目光如炬,掃視著下方爭吵不休的大臣們。
他心中,既有焦慮,也有期待——焦慮的是,國庫空虛,難以支撐對西夏的戰爭;期待的是,能在這場爭執中,找到一條既能解決財政危機,又能趁機消滅西夏的良策。
然而,他的大臣,隻會爭吵不休,根本不會解決問題。
趙煦一一掃視殿下大臣,忍不住去想:“我堂堂大宋,難道就沒人能為朕分憂?”
很快,趙煦就掃到了一眾親王。
趙煦的目光瞬間就集中在趙俁的身上。
不過,趙煦也是要臉的人,他也不好直接跟趙俁說:“莘王,你能不能想想辦法,幫朕搞點錢,朕想抓住這個天賜良機消滅西夏。”
要知道,這兩天,因為趙煦立劉清菁為皇後的事,趙煦和趙俁的關係可是很僵。
還有,昨晚因為趙煦誤會了,趙俁求見,趙煦卻沒見趙俁,險些耽誤了趙宋王朝的大事。
這些都讓趙煦有些不好意思張口“求趙俁”。
可另一方麵,滿朝文武大臣又不爭氣,根本給不出趙煦想要的解決問題的辦法。
迫不得已,趙煦隻能豁出老臉不要,衝一眾親王說:“大宋乃我趙氏江山社稷,你等親王與我大宋休戚與共,福禍相依,今朝廷有難,亟需良策,你等可有獻陳?”
趙煦此言一出,吵得麵紅耳赤的一眾大臣,全都停了下來,也看向一眾親王。
而章惇、韓忠彥、曾布更是直接將目光鎖定在了趙俁身上。
隻有前段時間不在京城的蔡卞有些不解,趙煦為什麽會跟這些不到二十歲的親王問計?還有,章惇、韓忠彥、曾布為什麽沒搬出來宗室不得幹政這條規定,限製這些親王?
麵對趙煦詢問的目光,趙俁並沒有選擇立即站出來,而是繼續低頭不語——他不是最大的親王,也不是最小的親王,趙煦問得是所有親王,他哪能第一個開口?
見趙俁還拿捏上了,趙煦眼中不悅之色一閃而逝。
但為了解決問題,趙煦還是壓下不悅,最先問起趙佖:“申王,你可有良策?”
趙佖忙拜道:“臣以為,韓相公、曾相公所言,更為穩妥。”
趙佖所言,不出趙煦以及一眾大臣所料,沒什麽新意,也沒有可取之處,於事無補。
對生性保守的趙佖,趙煦根本沒抱希望,所以,他很輕易地就放過了趙佖,然後看向趙佶:“端王可有良策?”
趙佶正了正衣襟,拜道:“臣以為,可陳兵邊境,以戰促和,逼西夏在和約上做出重大讓步。”
趙煦心道:“滑頭。既主戰,又主和,兩邊都不想得罪,兩邊又都想要,世間哪有那麽多兩全其美的好事?”
章惇等大臣對趙佶的回答也不滿意。
尤其是章惇,他心想:“端王輕佻兒,又無擔當,還言不及義,好行小慧,難矣哉!”
章惇又看向剩下的趙俁、趙似和趙偲。
就見,趙似和趙偲如臨大敵,明顯在那組織語言,隻有趙俁沉穩如故。
章惇心想:“不知莘王可否給我驚喜?”
這時,趙煦也走完了過場,他一臉期待地看向趙俁,問道:“莘王,你呢,可有良策獻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