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老朱真正的考核
字數:6278 加入書籤
自古至今,京師的百姓,都是十分關心朝廷大事的。
畢竟是天子腳下,首善之地,不說點朝廷大事,宮廷秘聞,怎麽對得起這個高高在上的身份呢?
怎麽在外來的鄉巴佬麵前,驕傲地挺起胸膛呢?
故而,京城市坊中,素來便有各種秘聞和小道消息滿天飛。
其中真真假假,假假真真,不知有多少。
大致就是張三告訴李四,此事一定要保密,萬萬不可傳給第三人,否則,便要抄家殺頭。
李四轉頭便告訴王五,再叮囑王五,千萬不可能對外泄露。
王五再告訴趙六……
慢慢就成了人人皆知的“大秘密”。
至於在傳的過程中,有多少添油加醋,曲意誤解,那就說不清了。
畢竟,同一件事,隻要經過三個人口頭傳遞,那就一定和事情本來的真實麵目不一樣。
傳的人越多,變得也就越多,事情也就會越來越離奇。
而今天發生事,其消息傳遞之快,堪稱史無前例。
畢竟,似錦衣衛這般大規模出動,誰都知道要出大事了!
誰又能不好奇呢?
一時間,各種猜測與謠言,已是不徑而走。
與平民百姓不一樣。
那些王侯公卿,勳貴大夫,朝廷命官,素來對市井流言敬而遠之。
他們都深知禍從口出,更會顧忌身份地位,不輕易傳謠,也不多打聽,以保平安。
事不關己,高高掛起。
但今天,金陵城中所有的官員,王候,勳貴,都在密切關注著朱允熥率領的錦衣衛的動向。
他們比老百姓更焦急,更急於了解情況。
錦衣衛大批出動,必定不可能是衝著平民百姓去的。
那些人自然擔心,會不會來自己家?或者去某個親戚朋友家裏,再連累到自己?
此際,豈隻是獻王、燕王的目光被吸引。
滿城的王侯勳貴,公卿大夫,都在緊張的注視著。
朱允熥坐在馬車內,蔣瓛騎馬在旁邊,不時的詢問前進的方向。
吳王殿下沒有說目的地,而是直接帶路。
“踏!”
“踏!”
“踏!”
大隊錦衣衛沉默前行。
圍觀的人群,也不敢隨意指點。
議論都是在私下裏,僻靜處。
許多人遠遠瞧著,感受著錦衣衛將士透露出的濃濃殺意,心也跟著緊張起來。
朝廷又要掀起大獄了嗎?
這回會是誰呢?
又該有多少人頭落地呢?
一眾人馬,一直走到一幢極為豪華氣派的大宅前麵,朱允熥才令隊伍停了下來。
“分出一半人包圍宅邸,另一半人隨本王進府拿人。”
蔣瓛抬頭,看到了宅子上方掛著的牌匾。
牌匾上,幾個大字赫然在目——涼國公府!
字是十分工整的楷書,並不見奇,卻仿若有金戈鐵馬,萬千雄兵。
殺氣騰騰,滾滾而來。
自徐達,常遇春死後,當世軍功最盛,名氣最大之人,首推涼國公藍玉。
誰也沒有想到,吳王殿下竟是要帶著大批錦衣衛,來涼國公府拿人。
連蔣瓛都被驚愕當場,一時間竟不知所措。
“殿下,這是涼國公府。”
他連忙小聲提醒道。
朱允熥轉頭望向他,道:“有什麽問題嗎?”
蔣瓛彎腰低頭,壓低聲音,附耳道:“涼國公的身份地位非同小可,又是殿下您的舅姥爺,鬧得太僵,大家麵子上都不好看。”
“殿下若想去他府中拿人,隻須遣人去送上一張帖子,說明事由。再由涼國公府將人捉拿,移交給咱們。”
“如此一來,便不會太過於得罪涼國公,大家麵子上也好看,殿下您覺得呢?”
朱允熥正聲道:“本王覺得不好。”
“因為本王今日要捉拿的人,不是別人,正是本王的舅姥爺,涼國公藍玉!”
嘩啦!
蔣瓛身體一歪,險些從馬背上摔了下去。
“殿下,此事萬萬不可啊!”
他連忙大聲勸道:“涼國公是何等身份,沒有陛下的旨意,又豈能隨意捉拿?”
“旨意?”朱允熥淡淡道:“皇爺爺不是早就已經下旨,讓你聽本王的命令行事,怎麽,難道你想抗旨嗎?”
蔣瓛再度怔住。
陛下確實給他下過旨意,要不然,一開始朱允熥來調錦衣衛,他就會拒絕。
但陛下這個授權範圍到底是多大,是不是什麽事都由著吳王任性胡來,蔣瓛也不知道啊。
捉拿涼國公,又豈是小事?
“卑職不敢!”蔣瓛道:“敢問殿下是因何事要捉拿涼國公,可有他犯罪的鐵證?”
朱允熥的目光冷冷望向涼國公府的大門,道:“這些你就不必多問了,隻管按本王的命令行事就是。”
“天塌下來,本王給你扛著,輪不到你蔣瓛來擔責。”
蔣瓛深吸了一口氣,再次進言:“殿下,咱們錦衣衛眼下已經將涼國公府團團圍住,涼國公就算插翅,也再難逃。”
“不如現在立刻進宮,啟奏陛下,再由陛下定奪?”
朱允熥深深望了他一眼,再看上天邊落日,道:“太陽馬上就要落山。”
“這個時辰,宮裏也很快就要關門了。”
“皇爺爺年齡大了,晚上就該早些歇息。”
“此時入宮,打擾了他老人家的休息,就大大不該了。”
“夜長夢多。”
“此際外麵不知有多少雙眼睛在盯著。”
“錦衣衛既已出動,便當以雷霆掃穴之勢,捉拿人犯。”
“豈可半途中斷,徒然讓人誑語議論,令朝野不安?”
“你不必再多說,即刻隨本王進府拿人吧。”
說完,朱允熥從馬車上跳了下來,大踏步向著涼國公府的大門走去。
蔣瓛見狀,急忙找人吩咐道:“快馬加鞭,即刻進宮,將這裏的事情稟報給陛下知道。”
那人得令,當即翻身上馬,奮力揚鞭,向著宮門方向疾奔而去。
朱允熥眼角瞥見,也不阻止。
蔣瓛交待完,便跟了上來。
他剛才說了那麽多,百般勸阻,其實隻是為了讓別人都瞧見聽見。
留下一個見證。
是吳王殿下要執意行事,他身為錦衣衛指揮使,已盡到了勸諫的職責。
如此一來,萬一陛下震怒,追究責任,他的罪責,便會輕上許多,甚至完全脫責。
故而一開始壓低聲音勸諫,後麵知道朱允熥要捉拿的人是藍玉之後,便連說話的聲音,都故意加大了幾分。
隱隱約間,蔣瓛感到陛下特意給自己下旨,就是讓吳王肆意而為,他若再阻攔,才是真正的違抗聖意。
但捉拿涼國公牽涉幹係太大,他也吃不太準陛下的心意,隻能盡量多做些準備。
這樣無論進退成敗,他都能屹立不倒。
此時,朱允熥已走到了門前。
他深吸了一口氣。
燕王朱棣不是告訴他,說皇爺爺有意收拾藍玉嗎?
那他身為吳王,於忠,他要為陛下解憂。
身為皇孫,於孝,他要替皇爺爺排難。
藍玉是他的舅姥爺,在皇家子弟中,與他最親。
皇爺爺要拿下藍玉,那他就該一馬當先,替皇爺爺將這事做了,不讓皇爺爺左右為難!
如此,他才是又忠又孝的好皇孫!
也隻有這樣,才能真正“救”藍玉,也同時解開自己麵臨的無解之局!
而這,正是老朱對他真正的考核!
那晚先是讓他去殺人,告訴他上位者將要麵對的事情有多殘酷。
接著,便是錦衣衛指揮使蔣瓛的假意投效。
這並不是簡單的試探。
而是通過此舉提醒他,藍玉有行不軌之事的能力!
在軍隊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力,並且桀驁不馴,始終是一個潛藏的隱患。
如果他真有反心,還有人和他裏應外合,那後果將不堪設想。
而藍玉的問題,乃至武將勳貴的問題,要朱允熥自己去解決。
要不然,就隻能像殺樸家人那樣的人殺掉。
上位者不能心慈手軟,該殺則殺。
老朱需要他證明,他朱允熥,在老朱賓天之後,真的能駕馭這群勳貴功臣,驕兵悍將!
唯有如此,老朱才不會對藍玉為首的一眾武將勳貴大動屠刀,才能放心的江山托付給他。
如若不然。
他寫再多的好詩好詞,弄再多的驚世發明,都是枉然!
能否駕馭文臣武將,掌控朝政,那才是根本。
若他再不明白過來,很快就會失去爭奪儲君之位的資格!
思索已定。
朱允熥伸手,拍響了涼國公府的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