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讀書當然是正路
字數:9733 加入書籤
[]
101nove./最快更新!無廣告!
隨著時間的推移,方星河所造成的衝擊波仍在不停蔓延,像一場忽如其來的暴烈山火,正在撼動輿論界的自由。
世紀交替階段的所謂輿論界,大體上由三個板塊構成——
一,以電視台為核心、以報刊為中堅、以廣播電台為觸角的傳媒實體。
二,以媒體人為核心、以學者為中堅、以編外寫稿小文人為延伸的發聲體係。
三,以新聞學為核心,以政治學、經濟學、社會學為補充,對教育民生法律文化等公共事務進行公開討論的信息交互場域。
實體,戰場,係統,信息,終端,共同構建出了完整的輿論界。
這是一張覆蓋整個社會的超級巨網,極少會被全麵觸動,大部分信息隻在自己的小圈子裏流轉,向固定用戶傳播。
舉個例子:正在大西北艱苦治沙的工作人員,和南方沿海正在為謝庭鋒神魂顛倒的年輕少女,兩者日常關注的信息永遠不會重合。
能夠打破“日常關注”的特例,惟有那種天災級別的超級大事。
“破圈”一詞,描述的正是打破“關注慣性”的特殊現象。
而現在,方星河便具備了那種破圈的非常規力量。
一次次疊加,量變終於引發質變,撼動了小半個輿論界。
這是一個很難複製的奇跡。
從全局視角來梳理整個過程,主戰場最初誕生在教育領域,為了樹立語文新風,在一眾媒體的默契下,通過“一篇作文上北大”催生出第一波熱度。
此時,主要受眾是高三學生以及學生家長。
再之後,影響擴散,橫向波及到文學界,縱向滲透到高一高二和大學,關注者膨脹了三到五倍。
爾後,由於某些人不懷好意的推動,話題再次穿透。
從“死讀書沒有意義”漸進到“努力學習不是唯一出路”,再到“素質勝於應試”,隱藏的思想核心是“教育必須改革”。
韓涵作為代表人物被高舉在浪尖上,形成了一股對於現行教育的反思大潮。
至此,差不多全中國的三線以上城市都被覆蓋到了。
眼下好像沒有五線劃分,那麽更具體點:所有縣級市以上的城市,有70%的初高中學生家長,被動成為此次思潮的關注者。
粗略估計,至少有七八千萬人的覆蓋規模。
相比於13億總人口,乍一看0.8億人好像不算多,但是現在的城鎮總人口也隻有4.4億,再去掉老幼病殘,還不夠多嗎?
如此盛大的舞台,用來給兩個小年輕表演,此事再難複製。
前世韓涵的角色是一個“有閃光點的反派”,艱難殺出一條血路,雖然不為正派所喜,卻吃盡了憤青的紅利。
今生,方星河更進一步,生生自己創造出一個“浪子回頭的美強慘反派”,韓涵吃得到的他要吃,韓涵吃不到的他也要吃,主打一個通吃!
而形勢的發展,又為方星河的出場吊足了胃口。
——就在這樣級別的社會大討論中,秉持著“上學才是出路”觀點的正方居然漸落下風!
不可思議吧?
但事實確實如此。
紙媒時代,既缺少獨立觀點,更缺乏傳播渠道。
在所有的傳媒實體中,電視台基本不參與此類討論,隻有極少數節目具備實時熱點追蹤功能。
所以辯論主體通常是報刊和廣播。
而廣播電台一般不進行獨立破題,立場跟著上級媒體走。
那麽,誰掌控著更多的報刊發行量,自然就擁有更多的發聲權。
在量的層麵上,官媒當然強得多,但在趣味性、煽動性和犀利程度等方麵大幅落後於以難防係為主體的資媒。
官報數千萬的銷量,80%集中在機關裏體製內。
而資媒林林總總千多萬的銷量,卻鋪滿所有發達地區的民間,深得知識分子、先富人群、憤青小資們的喜愛和信賴。
有了發聲渠道,還要有擅於發聲的人。
編輯記者、文人學者、知名社會評論家……加起來等同於後世的大V,但比大V更有公信力,因為此時的普通人非常迷信權威。
他們偏向哪方麵,民眾自然盲從。
1999年國內擅於發聲的人一般偏向哪方?不提也罷。
總之,就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公知派形勢一片大好。
他們以韓涵等少數特例為鋒矢,發動慣用的群狼襲擾戰術,左一下右一下,見縫就鑽,沒縫掰開硬鑽,搞得正方焦頭爛額。
如此下去,積小勝為大勝,遲早能像前世一樣,帶動起一波反智浪潮。
結果,正在他們最得意的時候……
方星河忽然橫空出世。
挾著中考省一的煌煌威勢,以北青報三篇為兵鋒,以新民報兩篇為延續,再疊加上《小鎮做題家》和《讀書的附加值》,轟轟烈烈揮起反擊大旗。
這是一場毫不留情的粉碎。
衝擊波卷起火焰,摧枯拉朽般的橫掃了所有失智小醜。
讀書沒用?
方星河:“我是中考省一,我覺得讀書非常有用。”
你反對?
不好意思,你中考多少分?
成績讓他的發言帶有一種天然的權威性,相比於韓涵這種尚未有任何實績的偏才,顯然是方星河更能令讀者信服。
浪子回頭的事實也不容置疑,從校園大哥到新概念一等獎,回去之後再次華麗轉身……
99年通天代,戰績可查。
別管以後怎麽樣,現在我是不是知行合一?
盡管小醜們沒有服輸,試圖用巨大的聲量進行壓製,但是觀眾的立場不可能不受影響,而這正是方星河發動反擊的意義之所在。
他從來沒有打算戰勝任何一個公知,沒必要,隻要讀者看到了他的文章,因此思考,那便足矣。
反正態度我是擺出來了,你們愛聽不聽愛信不信。
其實,信的人很多。
他在《做題》、《附加值》和《命運》裏展現出來的可不止是智力上的權威,還有一種引人深思的文化力量。
在和平年代,有力量的文字,作用遠大於刀槍。
比如他在《讀書的附加值》裏寫:“當某一天你從麻痹困頓的夢裏徹底醒來,毫無征兆的流下眼淚,那絕不是因為過得好或者不好,而是你忽然開始心疼自己這些年來吃了那麽多沒有必要的苦頭。”
不懂的人看得稀裏糊塗,懂的人瞬間破防。
顏值粉王雨棠是前者,小女孩茫然問:“班裏好多人都說方星河的新文章寫得不行,彤彤,真的不好嗎?為什麽我看不明白啊?”
毛小彤嘴上硬氣,可是心裏卻虛得厲害。
“他們懂什麽?!這文字多有韻味!”
但是,到底有什麽韻味?
她也講不清楚,《附加值》對於小學生甚至初中生而言,嚴重超綱了。
這顆子彈,可能要飛很遠很遠的距離,在很多很多年以後,才會重新命中她的眉心。
但在眼下,她根本意識不到這一槍有多凶。
“至少采訪時又帥又酷,對吧?”
“嗯嗯!”
一個強行挽尊,一個全盤接受,可聊天終究變得沒滋沒味,不像往常那樣興致高昂。
毛小彤悶悶不樂的回到家裏,按照慣例將方星河的照片裁剪下來貼到床頭,然後再剪下文字采訪部分和《附加值》全文,一同收藏在影集裏。
夾進去之前,她在空白處寫下這樣一行字——
“其實我也看不懂,但是,方星河,我永遠相信你是最棒的!一定是我不夠聰明,所以,要加油啊小彤,快點變得聰明強大起來吧!”
夜裏,毛慧鈴揉著後腰,拖著滿身疲憊,從店裏回到家中,第一時間去小臥室看女兒。
小彤睡熟了,不老實的夾著被子,眉頭微微蹙起。
毛慧鈴慈愛的笑著,轉頭看一眼書桌,發現影集又動過,於是躡手躡腳的拿起影集和日記本,悄悄出門。
她當然知道偷看女兒的小秘密不好,但是,這個家實在太特殊,小彤也太特殊,她不得不時刻提著心,悄悄關注女兒的思想動態。
毛小彤非常崇拜方星河,她早就知道,隻是一直沒有想好怎麽和她聊這件事。
母女倆不怎麽聊天,不是對彼此封閉了內心,而是兩人都不善於表達,也怯於表達。
毛慧鈴隻能默默的守護,用行動表示對女兒的支持。
打開影集,她很快就找到最新的動態。
翻開,果然是方星河的采訪。
對於王桐的描述,她沒有多大感覺,隨便看看也就算了。
獨夫顯然不算什麽好詞。
可是,當她看到那篇《附加值》時,常年做小生意的商業頭腦,讓她第一時間理解並沉浸進去。
對於附加值的論述,在當前時代的大眾層麵上實在太新鮮,也太有道理了。
雖然隻是一個寓言式的小故事,可蘊含的哲理卻足夠深刻。
“給冷麵生意疊加附加價值,他的腦子怎麽長的?”
感慨一聲,帶著讚歎繼續看下去。
直到看到那兩句冷漠又泛化的剖析,毛慧鈴鼻頭忽然一酸。
“原來,隻要在那個人生的岔路口,勇敢向前再多走那麽幾步,就可以避開這半生連綿不斷的秋雨,再曬一曬年少時最不屑一顧的正午豔陽。”
明著是講讀書,但是每一個淋過雨的中年人都能感同身受。
看上去很溫暖,可本質上卻是一把冰冷鋒利的手術刀,精準剖開疲憊中年血淋淋的傷口,沒有絲毫憐憫和同情。
“麻木困頓的夢。”
“沒有必要的苦。”
“年少時最不屑一顧的正午豔陽。”
何其精準,何其冷酷,何其殘忍!
當年她有機會但沒有好好念書;當年她有選擇但是跟了那個男人;當年她對很多事情不屑一顧,現在卻懷念萬分……
隻是一瞬間,毛慧鈴便如同方星河所描繪的那樣,毫無征兆地流下眼淚。
確實,這不是因為過得好或者不好,而是忽如其來的心疼。
心疼自己,受了那麽多沒有必要的委屈。
方星河實在太會寫了,好像是在用文字作畫,提前就將這一幕畫了下來。
毛慧鈴悲從中來,忽然抬手捂住臉,從啜泣到嗚咽,隻用了短短5秒鍾。
第二天,毛小彤起床的時候,發現母親的雙眼又紅又腫。
“媽媽?”她擔心極了,怯生生問:“你怎麽了?”
“沒什麽。”
毛慧鈴咧開嘴,燦爛一笑,隨後抬手撫著女兒的臉頰,大大方方攤牌。
“媽媽昨天看了方星河的新文章,寫得真好,我太感動了,忍不住哭了一會兒。寶貝,你的眼光真棒,他怎麽那麽厲害啊?”
被看穿心事的毛小彤先是一慌,但很快就被媽媽的理解和溫柔穩定住了情緒,最後才反應過來,眼底湧出狂喜。
“媽媽,你也喜歡方星河?”
“當然!”毛慧鈴用力點頭,“他的文字那麽有力量,媽媽當然感受得到啊。”
“那太好了!我和同桌豆豆最喜歡方星河了,但是她有點膚淺,不太能感受到方星河的才華,我和她都沒什麽好聊的……”
今天,是毛小彤話最多的一天,傾訴欲終於打開,立刻化為經常詞不達意但滔滔不絕的熱烈。
今天,同樣是毛小彤最開心的一天。
和相依為命的媽媽同時喜歡一個偶像,跨越種種隔閡感受同一種愛,驚喜來得太突然,也太夢幻。
而毛慧鈴不但聽得很仔細,也用她不算專業不夠貼切但很真摯的話語,同女兒聊著方星河的文字和內心,在分歧中尋找共鳴……
這種感覺於她而言,新奇又幸福。
而類似的事情,到處都在發生。
毛慧鈴隻是本次狂瀾中的一抹細小漣漪,放大到近億的覆蓋規模裏,實在不值一提。
到底有多少滿心遺憾的中年人因為《附加值》而破防?
恐怕很難統計清楚。
但是,現實給予方星河的反饋,讓他差點笑歪了嘴——自打登報那天起,他的粉絲總量便開始以每天100萬的誇張數字狂飆猛進。
每天,100萬!
何其小眾的數字?!
“我就是獨夫”,五個字橫掃低齡粉。
“半生陰雨少時豔陽”,曬進失意中年心中。
盡管絕大部分增量隻是一些沒什麽價值的中年淺粉,用不了多久便會掉下去,但是,隻要基數足夠大,那就一定會催生出特例。
當特例越攢越多,那麽,終有一天會迸發出巨大的力量。
這是質變必須的積累,更是踏上絕癲之前,每一步都算數的來時路。
方星河不想半場開香檳,可是星光麵板每一秒都在提醒他——你又贏了,這一步,走得又穩又騷。
……
沒兩天,王桐和趙春華紛紛打來電話,告知他最新情況。
“我們收到很多讀者來電,誇你的聲音明顯變多了,其中大部分都是之前罵過你的家長,恭喜!”
“新采訪大獲成功!方星河,你現在出門,需要像小燕子一樣戴上口罩了!”
跟小燕子相比屬實扯淡,但是熱到發燙,確實不假。
而最大的收獲是,方星河三個字,在學生家長群體中的口碑大幅逆轉。
感謝好大哥,在他的傾力相助之下,新科狀元那點出格曆史和叛逆現在,全都變成了白壁微瑕。
在華夏,學習好本身就可以抵消很多很多缺點,倘若再加上“心懷正義嘴上傲嬌”,“身世可憐自強不息”,“才華橫溢言之有物”,屬實是把正麵buff給疊滿了。
而且,全都是當前版本最強的buff。
如果用後世的語句來形容方粉此刻的情緒,大抵是如下畫風——
“家人們誰懂啊?我媽跟我粉同一個偶像!”
“他值得一切!”
“真的很難不共情啊,我一想到方星河所遭受的苦難就是一個爆哭!”
“集美們,為了心中的光而守護最好的星河!”
她們沒有組織,沒有超話,沒有群,更沒有發聲渠道,但是維護方星河的堅定意誌,仍然能夠轉化出強大的聲壓。
當那種聲壓疊加到一定程度,便自然而然的同頻,匯聚成同一個聲音——
方星河說什麽都對,讀書當然是正路!
而受害者……
方星河的好大哥剛一睡醒,天又塌了。
閻烈山一到辦公室,地也裂了。
宋租德把報紙一扔轉身回屋,拎著包夾著鳥,裝上兩套換洗衣服,出門向車站玩命狂奔。
媽的,這破逼地方是一分鍾都待不住了,回老家!
我就不信了,你們還能追過來打!
*************
感謝我的第六位盟主,liangxxx,聽說是把第一次盟給我了,感動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