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7章 科技產業的發展
字數:9314 加入書籤
第697章 科技產業的發展
第697章 科技產業的發展
科技產業的最終發展,很難說得清到底是對人類有好處還是會走向毀滅。
毫無疑問,現階段包括近幾百年肯定還是會給普通人的生活,帶來越來越多的便利。
但相應的,方便大部分人的同時也會取代傳統的人力資源。
比如流水性工人。
騰飛集團已經成了一艘科技巨艦,不管陳平生願不願意,那幾十萬頂尖研發工程師都會推著它的人工智能不斷往前走。
他能做的,那就是在騰影壹號淘汰那些傳統流水線工人的時候,給足離職補貼。
除此之外,也會盡可能的多招一些新型技術工種,ai機器人無法取代的那一種。
時代在發展的時候,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靈活就業。
外賣,短視頻,滴滴打車等,可以說是失意人最後的港灣了。
歌頌這些產業失意人,無非就是為了掩蓋更多的失業現象。
除這些外,傳統代工大廠也是滿足就業大軍需求之一。
從很早開始,陳平生就知道科技的盡頭就是解放勞動力。
用科技取代大部分的流水線生產僅僅隻是開始罷了,後續還大有可能發展到快遞,出租車,外賣等人力資源豐富的產業當中。
早些年的擔心已經一語成讖。
陳平生趕在過年之前,再次套現英偉達0.5%的股份,這次直接獲取160億美金。
換算成人民幣就是1100億。
這個錢主要就是為了發展騰飛科技未來大學,其中拿地超兩千畝,至少就需要兩百億起步。
另外再規劃新建世界超一流科技大學,預計需要的建設資金差不多會在三百到五百億之間。
就這,已經能在硬件設施上比肩世界上任何一所頂尖大學了。
剩下的軟件設施,後續還要不斷投資。
趕在十一月結束的時候,他又去參觀了自己的傳統企業。
除短視頻之類的企業還有不小的上升空間,其它都已經發展到天花板。
未來的服務業,肯定還會是普通家庭孩子最多的就業選擇,甚至沒有之一那種。
集團發展已經肉眼可見的清晰,當企業發展到一定程度的時候。
猶如龐大的一台機器,隻會自行運轉的駛向那未知終點。
不管學繪畫包括素描的那些學生有多少不甘,他們都已經被ai人工智能給淘汰了一大半。
之所以還沒產生很大的社會反應,僅僅隻是因為這個群體還相對較少罷了。
而且有能力支持自家孩子學這些東西的,一般都是中產家庭,中產家庭抗風險能力高。
一個不行就換另外一個罷了。
一旦ai人工智能壓入普通人賽道的時候,那個時候連陳平生自己都不敢想,他會是壓垮中年就業大軍的主推手之一。
以前他就看到這個趨勢了,隻是沒想到有一天會從他這邊發展過去。
……
十二月。
2024年最後的一個月,也要即將在平平無奇當中過去了。
陳安安滿足了薑糖從小就有的理想之後,薑糖有高興同樣也有迷茫。
甚至還在內心當中懷疑過自己,小時候製定的那些計劃,包括理想。
真的就是別人抬抬手指就能完成的,那她定這種計劃包括理想還有什麽意義呢?
從小的努力又算什麽呢?
人就是這樣,一旦擁有足夠的欲望,那內心就會爆發出一股強大的驅動力。
這股力量會推著她們不斷往自己既定的方向去努力,直到達成的那一天。
可突然有一天,你達成了。
這股氣就會徹底被卸下。
薑糖就是如此,陳安安隻是用了一塊價值三千多萬的名表包括兩百萬現金存款的卡,就讓她卸掉了這股氣。
普通人的理想真的是輕易就可以被買斷的。
正如普通人的時間一樣,也是可以被買斷的。
薑糖還是堅持了一陣像以往那麽熱愛學習,但心裏又不斷冒出一種聲音。
目標都已經達到了,再學習的意義又是什麽呢?
從每天老師講完課,她都要複習或者找學習成績好的同學交流半小時。
漸漸變成了二十分鍾,十分鍾,甚至是五分鍾。
然後徹底消失不見。
她將這種時間更多的花在了用錢,或者挑選漂亮衣服上。
也可以說是慢慢開始享受生活了。
這在一般人眼裏或許是頹廢,甚至是慢慢墮落。
但在陳安安眼裏,這隻不過是目標實現之後的正常現象罷了。
外人所謂的勵誌?
難道就是拚命努力學習,拚命工作,拚命加班?
然後買個不大不小的鋼筋水泥,再還個幾十年房貸?
不是這樣的。
一旦遇到這種教育,那隻能說是普通人的無奈。
陳安安很小就清楚,哪怕人生沒有了理想,但也可以有很多自己喜歡,且做些更有意義的事。
這種自我且快樂的生活方式,一旦降臨在薑糖身上,老師就會開始說,薑糖,你最近是不是談戀愛了。
不要放鬆,高三就是人生當中最大的轉折點。
企圖用話術來鼓勵她恢複以往的努力。
隻有陳安安知道,她無意當中,卸掉了薑糖一直以來的那股氣。
也讓她可以花更多的時間在自己身上。
老豆以前經常教她,企業經營到最後往往都是學會馭人。
而所謂馭人絕不是像古代電視劇演的那樣,搞兩個不合的大臣出來。
讓他們相互競爭。
這隻能無限增加企業內耗,真正的馭人手段是無形的。
可以用錢推動,也可以用更高的文化包括思想去駕馭。
她現在能做的,僅僅隻是用錢打破薑糖過去的信念罷了。
這在企業經營當中,也叫花錢買斷普通人時間。
下一步要做的,就是重新塑造薑糖價值觀,讓她有新的活著目標,甚至是人生意義。
陳安安之所以沒去跟薑糖講這些,那也是因為她不想用自己的思想去影響她。
自己的思想也並不適合她。
不管外人如何想,她跟在老豆身邊那麽多年,早已經學會太多手段。
也能看到同年齡段完全看不到的那些心理活動。
薑糖的成績下降已成必然,再怎麽下降,跟她考同一所大學問題還是不大的。
是要生活,還是要不斷勵誌?
這其實挺矛盾的,普通人要勵誌,富人要生活!
兩種截然不同的命運選擇。
陳安安也可以說是強行為薑糖改命了。
如果不是如此,哪怕薑糖順利考入理想中大學,然後又順利進入自己想要工作的大企業。
最終又在自己不斷加班努力下,幹到年薪百萬。
這個時候她大概已經二十七八歲了。
再幹幾年存個首付買房,然後還個二十年。
等到終於有一天可以卸下那股氣的時候,她才發現,身體已經沒那麽好了!
要時不時就去醫院看看。
這就是勵誌的一生啊,誰敢說她不努力,誰又敢說她一直生活得幸福?
現如今不過是將這種想法提前十年實現罷了,短暫的迷茫期那是必然會有。
後期會怎麽變化,全看薑糖自己怎麽去改變觀念了。
六歲就能輕易擊破家教老師價值觀的陳安安,現在更能輕鬆知道這些同年齡段女生的心理活動。
知道不等於要去利用,更不等於要用自己的思想去左右別人。
她就這樣,像個什麽都不明白的人一樣,陪著薑糖一塊挑化妝品,好看的衣服。
無一錯一首一發一內一容一在一6一9一書一吧一看!
她弟小三陳路那也是家裏的真大師,誰去跟他說都沒用。
反正就是一副老實的躺平態度,不主動惹禍,也不會主動衝班裏先進。
啥都無所謂,自己這個當親姐的都教育不了他。
打…倒是可以。
一套螳螂拳下去,輕易讓他原地立正又轉圈。
陳安安還是意誌堅定,努力衝高三。
日日悠悠,轉眼到了十二月中旬,陳平生去了一趟香江。
參加由騰輝資本舉辦的騰影集團年度經濟總結大會。
並為下一年確定發展計劃。
2025年,集團確定會推出的核心項目就是騰飛ai手機,除此之外,延續ai,新能源,固態電池等領域的多項發展。
每次開會,還是他們熟悉的這七個人,又稱七首席。
除此之外,每年投資超五十億,專注研究全球產業發展的騰影經濟研究院。
經大數據統計,內地地產包含香江這邊,一直要下降到2028年才能真正止穩。
止穩不代表市場恢複,僅僅隻是不再下降罷了。
地方包括上麵都不會讓它再掉出這個平穩線。
先一步衝擊房價的法拍房,也會在2025年徹底得到控製。
這要是再不控製真的就亂套了。
騰影集團除了已有的科研項目外,剩下就是投資海外市場。
他這三年,前前後後至少在海外投了超六百億資金。
先後在愛爾蘭等都擁有自己的產業。
整個2024年,經濟增長的核心都是半導體,ai,生物醫藥跟綠色科技都是發達國家的核心引擎。
從這些方麵就能看得出,未來真正好發展的產業就這麽一些。
都是跟科技領域相關,醫藥生物也是重中之重。
童澤蘭投了不少醫藥股,陳平生自己也短期投資過醫藥股,包括沈南朋這位號稱國內互聯網半臂江山的人也是一樣。
他們先後都在醫藥上投資了不少資金,但毫無疑問,沒一人砸出過輝瑞,強生這樣的超級藥企。
哪怕到今天,他們都知道未來醫藥生物科技還有很大發展空間,也沒法保證自己就能投中下一個。
得承認,在醫藥領域陳平生自己也是個外行。
他老婆也是最近幾年才在這個領域開始發力,大健康板塊投了差不多一百多億。
看上去很多,其實也就那麽一回事。
至於成為醫藥領域的巨頭,完全沒那可能。
陳平生自己的資金,也沒往這個方麵傾斜。
他們每年都會統計全球大部分發達國家的經濟增長率。
以及核心產業的發展趨勢。
另外就是相關政策,競爭等。
之前的幾海外投資,都隻能算是穩中求進,先穩後發展。
這種模式最大的好處就是穩定,缺點就是利潤率包括資產都需要長年累月才能回本。
遠不如幹風投的那種高風險,高回報。
這其實很正常,資本大到一定程度之後,首要追求的絕對不是暴利。
而是資產的安全性與穩定性。
這也就是香江李一直熱衷於投資基礎民生項目的主要原因。
香江這個地方要說最有錢的,老李說第二,誰敢站出來說第一?
人家早就過了資本積累期,現在一直追求的就是長期穩定。
他們這些人如今就在這個階段。
大家還是一致同意,未來三年時間依然求穩。
陳平生個人再次拿出五百億資金,用在2025年的全球投資上。
其它人也是各掏150億,這些錢怎麽來的,能上這一桌的,誰一年還賺不到幾十億啊?
童澤蘭在華爾街喊他一塊做空那家新能源汽車企業,半年期一到,共賺了62億美金。
陳平生分三成收益,分了18億美金。
這可都是成本都沒掏的利潤,僅用他個人名義擔保了一下就借出了上百億美金的股票。
半年過去,那家企業已經從市值超五百億美金,跌到了兩百多億。
跌幅超60%,如此情況下,自然賺得盆滿缽滿。
五年時間,他預計會在海外投出兩千億。
完成兩千億計劃後,後麵投資就會開始追求暴利。
也就是重新幹大資本風投。
通過買賣那些海外上市企業來賺錢。
小項目雖然更暴利,但太難找了。
孫正義投出一個啊裏巴巴,已經成了全世界的投資之神。
還想再投出一個啊裏,幾十年過去你看他再投中了嗎?
陳平生能在早期投中特斯拉,英偉達,包括穀歌,微軟等企業。
主要原因還是因為他自己幹的就是這些東西。
自然對這個行業門清。
醫藥領域他在18年就知道要爆發,未來勢不可擋。
屬於最好賺錢的未來產業之一。
前前後後也同樣投了幾十家,你看跑出來一家特斯拉,英偉達了嗎?
他投的公司有很多,隻是收益不行都沒特意反映在他財報當中而已。
哪怕強如現在的他,投那些認知外的產業,同樣是瞎子點燈,一通亂摸。
這就是現實啊!
他也就在投資新能源包括ai領域上賺了大錢。
其它的,都是一般般。
沒啥所謂的投資之神,不過就是資本大到一定程度後的大概率選擇。
他前前後後至少投了五十幾家大醫藥公司。
跑出來的不說沒有,隻能說少的可憐。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