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第211章 東風

字數:7053   加入書籤

A+A-




    211.第211章 東風
    第211章 東風
    “吱呀~”
    門被推開一條細縫,陸景在前,瑤瑤在後,倆人貓著腰,鬼鬼祟祟摸進臥室。
    書桌前,陸遠記錄著夢境的故事。
    思考的時候,手中的筆不自覺地在指尖旋轉,回過神,又在本子上寫幾段。
    房間裏靜悄悄,隻偶爾有筆尖自紙上劃過的沙沙聲。
    陸景在背後站許久,直到他合上本子,才隱約看到《超時空同居》五個字。
    她有些好奇,堂兄上學那會語文成績也不咋地啊。
    走到考場就崩潰,見到卷子便流淚,背的東西都不考,考的東西全不會。
    這句話是他當年的口頭禪。
    如今怎麽回事,居然洋洋灑灑地寫起長篇故事來。
    同為學渣的她非常不理解。
    陸遠活動著脖子和手腕,餘光瞥見蹲在地上的瑤瑤。
    順手拎起,無視小家夥的抗拒,捏捏鼻子,將小臉裹成包子狀,扭頭問:“又來蹭飯?”
    陸景哼了一聲,對他的毒舌司空見慣,已然毫不在乎。
    將手上的文件放在桌上,朝瑤瑤做了個鬼臉,又拿起一旁的筆記本,解釋道:“來匯報工作。”
    陸遠點點頭,翻開那份版權購買文件。
    從今年三月開始,僅半年時間。
    目前共收購235部長篇影視劇的網絡版權,以及6部長篇動畫,總支出1150萬。
    其中高收視影視劇50部,3000一集,均價12萬。
    包括《闖關東》、《士兵突擊》、《家有兒女》、《魔幻手機》、《炊事班的故事》、《神探狄仁傑》.
    中等收視80部,1000一集,均價5萬。
    包括《雄兵漫道》、《又見一簾幽夢》、《血色湘西》、《龍遊天下》.
    收視較差的爛劇有105部,均價1萬。
    這類劇,大多是購買熱播劇時由版權方硬性打包強製購買,換句話說,叫添頭。
    235部影視劇中,垃圾版權為永久買斷,熱播劇簽約時限為815年不等。
    陸遠步入一線後,降低片酬參與拍攝的幾部劇,如《仙劍三》、《潛伏》網絡版權則都被他一次性買斷。
    拍攝仙劍時他的片酬由8萬降到6萬,降咖演的男二。
    潛伏12萬降為10萬,劇組投資少,製片張婧靠他拉收視。
    種種原因,促成了這兩次的版權交易。
    陸景的工作做的不賴,她似模似樣的分析了版權市場的前景。
    從每年市場影視劇數量的變化,演員的片酬增長,視頻網站的發展趨勢。
    甚至還講到未來關於影視劇版權分銷計劃。
    版權分銷的原理其實很簡單。
    拿《潛伏》來講,陸遠從青雨傳媒購買獨家版權。
    等劇開播後,又將該版權再分銷給其他公司於網上播放,通常是12年,然後從中收取費用。
    因為是買斷,依據版權法,他可以靠這部片子分銷50年,直到保護期限屆滿,進入公有領域。
    而收費的高低,取決於市場的評估和影視劇的爆火程度。
    《潛伏》能讓他吃50年嗎?
    顯然不可能,劇本雖好,但絕大多數影視劇隻是在上映時火一陣子,之後便銷聲匿跡。
    這是市場的規律,《暗算》如此,《潛伏》亦會如此。
    不是所有的劇都能如四大名著般曆久彌新。
    經典之所以為經典,因為它們經得起重讀和重述,因為它們的製作團隊虔敬且嚴謹。
    《紅樓夢》36集,5年時間製作,拍攝期長達3年。
    《西遊記》25集,製作周期6年。
    《三國演義》84集,5年時間製作,拍攝期3年。
    《水滸傳》在四大名著劇中耗時最短,也要3年零8個月製作完成。
    這種低效率低產出的模式,顯然不符合當下快餐化的市場需求。
    《潛伏》能火一兩年他就心滿意足了。
    “做的不錯,去上學吧。”合上文件,陸遠笑著說道。
    陸景抬起頭,手裏本子滑落,微張著嘴,愕然道:“上學,上什麽學?”
    “當然是商務經濟類大學,我看你對商業挺感興趣,分析的頭頭是道,去報個班係統學習下,費用我出。”
    “哥,求求你放過我,我是學渣啊,高考分數比你還低。”
    陸遠瞪了她一眼:“不去上學也可以,今後版權收購,水軍公司的運作伱都別管。”
    陸景頓時噎住,還要再說,見堂兄態度堅決,隻好唯唯諾諾的點頭。
    “好吧,我去就是。”
    瑤瑤在舅舅懷裏聽的一愣一愣,舉著小手嚷嚷道:“我也要上學。”
    幼兒園老師給她上課時經常講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將來考青華北大。
    陸遠捂住她的嘴,道:“一加二等於幾你先整明白再說吧。”
    “等於五,唔唔唔”
    得嘞,估摸著又是個學渣,老陸家不行啊。
    陸景吧唧倒在床上,還在為上學的事難受。
    她不爽的打幾個滾,將腿伸的筆直,又忽然坐起道:“哥,剛才忘了講,樂視前天聯係過我。”
    陸遠疑惑:“他們聯係你做什麽?”
    他最早知道這家公司是通過前群頭,現某視頻公司員工孫鵬的介紹。
    “說是談收購,想要我們手裏熱播劇的版權。”
    “我記得你和他們搶過好幾次版權,他們出價多少?”
    陸景對自己的輝煌戰績有些得意,仰頭道:“1500萬。”
    “他們應該不知道公司背後是我吧。”
    “當然不知道。”
    “1500萬打發叫花子呢,利潤才400萬而已,一部戲的片酬,哥不差這點錢。”陸遠特豪氣地甩甩手。
    他承認最初購買版權有賭的成分。
    但樂視的收購和這段時間網絡上關於《亮劍》的侵權官司,讓他更加篤定版權收購未來可期。
    按照二叔的話講,這是風口,猶可憑借東風力,扶搖直上青雲端!
    撐死虧一千萬,三部戲白幹。
    陸景撇撇嘴,揶揄道:“哎喲喂,您這麽富裕,那再給公司轉點唄,賬上已經沒錢了。”
    無一錯一首一發一內一容一在一6一9一書一吧一看!
    “咳咳.下次一定。”
    陸遠尷尬,仙劍三和潛伏的片酬到手還沒捂熱就交了出去。
    他哪裏還有什麽剩餘,真的一滴都沒了。
    欠華誼1000萬,至今一分未還。
    拍戲,思來想去還是得進組拍戲。
    滕華滔,京城人,導二代。
    父親是大導演滕聞驥,拍攝過《血色浪漫》。
    母親翁露明同樣不簡單,是《霹靂貝貝》的導演,早年被稱作“國產科幻”鼻祖。
    作為獨子,滕聞驥想培養他做音樂家。
    但是看著父親在劇組左擁右抱,滕華滔表示很羨慕,也想做導演。
    身為第四代導演,滕聞驥深知導演行業中的苦與累。
    擔心兒子的內向性格不合適團隊溝通,也擔心年輕人不了解行業辛苦,期待過高。
    但父親總歸是拗不過兒子,滕華滔最終考入北電文學係。
    大學畢業,頂著名導兒子身份的滕華滔非常苦惱。
    他唯一的願望是擺脫父親的光環,想拍些屬於自己的東西。
    畢業後沒兩年,由父親的牽線,他獨立執導了第一部電視劇《危情時刻》。
    名氣逐步打響,他不僅過上了左孜右圓的生活,也漸漸在導演圈站穩腳跟。
    2000年,他的工作室簽約華誼。
    但簽約那幾年,沒有什麽亮眼成績。
    2007年,他拍攝了《心中有鬼》,一部驚悚類愛情電影。
    由華誼出品,黎民、劉若瑛、範兵兵等擔綱主演。
    電影投資4000萬,可謂大製作,且都是大咖演員。
    但票房隻有區區1300萬。
    如此慘淡的成績,自然引發巨大爭議。
    也讓滕華滔明白,做一個好的故事,加上選好的演員,才是關鍵。
    不能盲目迷信大咖。
    所以,在他拍攝《雙麵膠》時,男女主角分別選擇了海清、塗岩鬆。
    那時這兩個演員根本沒有名氣,投資人看了都搖頭。
    最後是華錄百納勉強同意投資,扔給他530萬元製作費。
    劇組殺青後,沒一個台肯播這部22集的電視劇。
    直到2007年7月,魔都電視台暑期檔臨時缺戲,想拿《雙麵膠》隨便頂幾天。
    哪知這部沒有知名演員,不被看好的劇意外火遍全國。
    《雙麵膠》的成功,讓他更有底氣,在選角上同資方據理力爭。
    堅定內心的想法,堅信對角色的判斷,演員隻挑合適的,不論是否有名氣,是否為新人。
    《雙麵膠》如此,《蝸居》同樣如此,哪怕是華誼定下的男主人選,他也得見上一麵,不會貿然同意。
    “所以,他的意思是讓我去試戲?”陸遠皺眉問道。
    自他成名後,很少再跑去劇組麵試,多是導演將劇本遞過來,或製片方直接指定他為男一號。
    年初資本入圈,如今的影視行業由明星大腕主導發行的現象已然出現。
    很多投資人都表示,劇本不錯,但演員必須是某某才行。
    陸遠不排斥試戲,他認為試戲對影視劇的創作有益,隻是一時間有些不適應。
    吳朗道:“是的,滕華滔將公司的要求頂了回來,畢竟隻是投資方之一,得考慮其他幾家的想法。”
    陸遠點點頭,《蝸居》劇本完成後,由做公安劇起家的製作人馬科牽頭,與魔都台、華誼、吉省廣播台共同投資了這部劇。
    四個投資方,華誼擁有的話語權並不高。
    當然,也不排除因為他沒有續簽合同,導致華誼暗中磨洋工,隻做表麵功夫。
    陸遠見他麵色猶豫,心中有些猜測,問道:“是不是還有人盯著這個角色?”
    “我收到的小道消息,滕華滔的朋友推薦了自己的老公。”吳朗不太確定道。
    “誰?”
    “聞章。”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