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五章【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

字數:7465   加入書籤

A+A-




    六道輪回天功演化,對於佛門諸僧有著致命的吸引力,這是最高的祖經,充滿了玄妙,道統追溯源頭,乃是仙古時代的輪回仙王。
    佛門與輪回息息相關,甚至可以說是根本教義,是成道的基石。
    六道輪回仙王與仙僧王,就是九天十地版本的佛門二聖。
    以此天功,駕馭太陽,太陰,吞天,不滅,虛空,行秘,六條大道,仿佛之間宇宙生死,萬物輪回盡在其中。
    什麽陰陽衝突,什麽宇宙碰撞,什麽時空不合,在這種統禦之力,全部消弭了。
    這是九天十地的根本奧義,輪回仙王開創,無終仙王推演過,柳神學習過,蘊含了一位位仙王巨頭對準仙帝領域的揣測,稱得上鎮界寶經。
    可與不滅經相提並論,是荒天帝開創體係道路上的一塊巨大基石。
    虛空中六口黑洞浮現,仿佛吞噬了一切,也演化了一切。
    以身為種體係不凡,輪海在綻放光輝,原始真解剖析一切,同帝棺經文相得益彰。
    林仙身影搖曳,盤坐在一朵青蓮之上,混沌氣纏繞,背負六道輪回,宛若一尊仙王說法,虛空生蓮,神音無量。
    帝經,仙經,這一刻都不要錢的批發出來,看得阿蘭古寺諸僧一愣一愣,如同置身於幻覺之中。
    “我等拜見未來星宿!”伴隨著一位神僧高呼一聲,整個寺廟的修行者全都反應了過來,一個個目光炯炯,仿佛有神,緊接著就是無比絲滑的納首就拜,承認了林仙的身份。
    就差高呼星宿老佛,法力無邊,神通廣大,法駕西漠。
    絲絲縷縷信仰念力油然而生,念力,願力,信力,精神領域諸多力量在這一刻交匯。
    轟隆隆!
    突然之間,太陰太陽,宇宙萬靈,天地星河……全都潰敗了,坍塌進入黑洞之中,化作最終的虛無,仿佛演化了一個輪回盤。
    六字真言隨之運轉,配合六道輪回天功轟鳴,林仙仿佛立足於星河之上,俯視萬物乾坤,心中浮現一絲明悟。
    六道輪回天功是輪回仙王開創,六字真言是仙僧王開創,這兩位本就是佛門的源頭,功法自然配套,可以共鳴!
    有開天辟地的氣息演化,恍惚之間,窺見宇宙最初的真實奧義,升起了一道輪回門戶,屹立在六道中央。
    天,地,人,神,鬼,妖!
    叭字真言,開啟正是旁生之門,演化萬類萬靈,揭示宇宙最初的奧秘,是生靈演化的進程。
    “往生極樂,六道輪回,原來是這樣子的。”
    林仙若有所思,輪回可以前行,同樣可以倒轉,不斷演化,直至追溯到開天辟地的始祖生靈,具備了本源氣息,演化宇宙初開的法則。
    所謂輪回,涉及了宇宙最深的奧義,建立在時間與空間的根本上。
    輪回向前,便是來世,這是仙僧王一脈的理念。
    輪回往後,回溯過去,歸於原點,天道無始亦無終,這是無終仙王的大道。
    九天十地一係,在輪回道路上探究深遠,逐漸形成一個體係。
    六道輪回天功,正是那個階段諸仙王草創九天十地體係的一個階段性成果。
    若仙古沒有葬下,原始古界發展到了極致,或許會誕生出一位輪回道祖。
    一位渾身金黃色,儼然證得金身羅漢果位的老僧神色無比激動,感應天功與真言共鳴的氣息,從阿蘭古寺的禁地中走出來,頂禮膜拜道:“可見輪回。”
    阿蘭古寺的許多神僧連忙起身見禮,這是他們這一脈的祖師,在當世修行到了半聖境界,若是再進一步可以為聖,便是佛陀。
    佛教的果位,分成三等,羅漢,菩薩,佛陀。
    西漠諸廟林立,雖然共尊阿彌陀佛,但卻也有各種流派,教義在演化過程中也有衝突的地方,果位也不同。
    有的廟宇,從一修煉就從菩薩道入手,誌向高遠,也有的廟宇哪怕是成聖了,依舊是金身羅漢,不去成佛,隻認為真佛隻有阿彌陀佛一位。
    阿蘭古寺的道路,則是跳過菩薩,沒有慈悲他覺的過程,走自覺的路子,未成聖是羅漢,一旦成聖就是一尊古佛。
    當然最圓滿的路子,是從羅漢,菩薩,佛陀一步步走上去,從自覺到他覺,再到覺行圓滿,從自己感悟到解脫眾生,每一個步驟都完美無暇。
    這也是阿彌陀佛的路子,最為艱難,自亂古以降千萬年歲月,佛門也隻有這一位大帝,成佛作祖。
    “如何跳出輪回?”
    林仙心中一動,察覺這一真言隻有半字,後續還可以繼續演化,還有深意,不禁詢問這位半聖級別的金身羅漢。
    佛家說輪回,也入輪回,可最終要超脫輪回,修成四大皆空,不生不滅。
    “我們寺廟這半字真言,源自一位古佛。”
    阿蘭古寺的金身羅漢雙手合十道:“有一位師兄當年遊曆阿育高原,機緣巧合之下得到了傳授,聖僧乃是佛門救世主,有大氣運加身,轉聖王寶輪,或許可以得見真諦。”
    “阿育高原……”林仙心中一動,若有所思,緊接著問道:“那位古佛法號為何?”
    “真定。”金身羅漢回答道
    林仙眉頭皺起,隻覺得這個法號有些耳熟,隻是一時間想不起來了。
    “真定古佛?”
    “這是何方神聖,其與摩柯為友,大概率也是一尊佛門大聖,人世間卻鮮有他的名號。”
    林仙暗暗思索,這個時候阿蘭古寺的金身羅漢上前獻禮,請求聖僧留下些許經文,再為法會賜號。
    “便曰龍華吧。”林仙環視一周,望著庭院之中,有一株寶樹花枝如龍頭,樹枝如寶龍,不假思索道了一聲。
    緊接著取下幾片樹葉,將有關於叭字真言的輪回天功演化銘刻了上去,留作底蘊。
    “感聖僧法力,小寺無以為報,唯有錦斕袈裟一件,上有七寶獻上。”
    阿蘭古寺的金身羅漢取來一件袈裟,上麵寶光閃爍,佛性流轉,隻是摸一摸都覺得與西漠大地融為了一體,可以調動信仰之力。
    林仙神色古怪,自己這是享受了取經人的待遇,於是詢問羅漢:“可還有九環錫杖,金、緊、禁三個箍。”
    金身羅漢微微一愣,雙手合十道:“在西方大雷音寺。”
    “還真有。”
    林仙嘀咕一聲,打探這幾件佛寶的來曆。
    金身羅漢看了看左右,又將諸僧退下,方才低聲道出一段來曆。
    這幾件寶物是昔日釋迦摩尼入駐須彌山的時候,諸佛合力鑄造,加持了須彌山的力量,是佛門世尊的象征,後來這個佛祖不認可阿彌陀佛的大道。
    釋迦牟尼雖是阿彌陀佛魔殼通靈,卻不承認自己是阿彌陀佛,獨尊這一世,反出了須彌山,自立門戶,開辟第二座靈山。
    這些象征佛門世尊的禮器也流落在外,其中一件被阿蘭古寺意外獲得。
    “出家人塵緣已斷,金海已幹,袈裟與我何加焉。”
    林仙搖了搖頭,推辭了袈裟,依舊一身青衣道:“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阿蘭古寺的金身羅漢雙手合十道:“道理是這個道理,奈何眾生愚昧,隻認偶像,西漠大地信仰為尊。”
    “世尊若不披上這袈裟,眾生又怎知您成佛做祖。”
    “使不得,使不得。”林仙依舊推辭,口上說道:“如今須彌山有主,我於未來成道,如何能披上錦斕袈裟。”
    “鬥戰勝佛若是下須彌,何人可主靈山。”
    “世尊,莫要推辭了!”
    阿蘭古寺的金身羅漢已經認定了,林仙就是阿彌陀佛大帝的傳人,不然無法解釋有輪回天功,更無法解釋阿彌陀佛顯聖。
    在他看來,佛門大帝留下的舍利子已經選中了林仙,這是一種欽定。
    “實在不是我謙虛……”
    林仙委婉道:“我隻是一個山野和尚,何德何能。”
    “世尊要陷佛門眾生於不義,眼睜睜看著天下佛徒流離失所嘛!”阿蘭古寺的金身羅漢大喝一聲,揮手一招一群神僧蜂擁而上,將林仙按住,硬生生給他披上了錦斕袈裟。
    可憐林仙隻有化龍修為,如何抵抗得了一位半聖與一群神僧,頃刻之後,便身著七寶。
    “你們……你們當真是害苦了我啊。”
    林仙唏噓一聲,在意識到信仰在西漠份量的同時,也為之頭痛。
    所謂未來佛,就是在未來成道。
    現在就坐上世尊的位置,那壓力不是一般的大,什麽佛門摩柯大聖都是小事情,須彌山上那尊神我大帝才是真正的考驗。
    為今之計,隻有拿到阿育高原之上那位真定如來的認可,獲得那一份人人皆可成佛的佛性,林仙才算得上持證上崗。
    “未來星宿彌勒佛……”
    林仙沉吟許久,在辭別阿蘭古寺之後,一路向西,以雙腳丈量佛土,感應西漠大地,幾乎每一寸土地上都有信仰之力,是真正的佛國淨土。
    隻不過有些土地信仰之力濃鬱,如阿蘭古寺,有些地方信仰稀薄,人煙稀少。
    若是每一寸土地上都有濃鬱的不朽信仰,那麽西漠就稱得上真正的西方極樂世界,哪怕是凡民亦可壽元八百,百病全消。
    一步一個腳印,終於在距離須彌山還有十幾萬裏的地方,林仙停下步伐。
    阿育高原,海拔之高讓人驚歎,比其他地方的大山還高,一年有大半時間被積雪覆蓋,苦寒而冰冷。
    在一座大雪山頂,靈鷲洞中,一位白發蒼蒼,渾身沐浴著道光,宛若一盞明燈綻放的真定古佛緩緩睜開了眼瞳。
    他壽元將盡,正處於道化的邊緣,渾身流轉光明而聖潔的焰火,臉上卻浮現一絲微笑,低聲一語道:“彌勒嗎?”
    隻見古佛捏花一笑,刹那間天地為之變色,雪水融化,春暖花開,大日高懸蒼穹,高原上一片生機勃勃,草芽破土而出,花朵爛漫,生命的氣息在彌漫。
    無數鮮花綠草鋪成了一條青蔥小道,接引著山下彌勒。
    “佛門的水有點深……”
    “這是預見到了我前來嗎?”
    林仙深吸一口氣,踏著小路,順著軌跡,來到雪山洞府之中,洞內沒有其他東西,隻有一尊古佛盤坐。
    “小友,老衲等你多時了。”
    真定如來骨瘦如柴,渾身幹枯,卻依舊帶著微笑,指了指洞府道:“彌勒,可知曉此為何地?”
    “不知,還請古佛開示。”林仙心中一個咯噔,然後小心試探道
    “此乃大雪山靈鷲洞,兩千年前釋迦摩尼走下須彌山後,便是在此地沐浴業火,鍛造丈六金身,邁入準帝境界,真正成佛作祖,擺脫了阿彌陀佛大帝的道路。”
    真定古佛說著驚天動地的大事情,臉上卻無比平靜,雙手合十道:“現在佛成道,當真是可喜可賀。”
    “釋迦摩尼隻是準帝,也算成道嘛?”林仙眯起眼睛,試探詢問道:“古來成道者,不都是帝者嗎?”
    “過去未來現在,皆是佛祖,自然成道。”真定古佛神色平靜道:“未來彌勒,今日亦是在此成道。”
    “古佛這是要度化我上須彌山?”林仙表麵上笑意盈盈,實際元神已經勾連了龍紋黑金鼎,隻要情況稍有不對勁,他就跑路搖人。
    “佛陀乃是自覺,如何能度。”真定古佛淡然一語,緊接著不知從何處掏出一卷真經,麵色莊嚴道:“我欲傳你一卷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
    “楞嚴經?”林仙麵不改色道:“敢問古佛,此經有何玄妙?”
    真定古佛歎息一聲,眼眸突然變得深邃起來,流轉一種清淨自在的氣息,雙手合十道:“此經從破魔始,至破魔終。”
    “是佛陀教阿難破魔而出,示墮因緣,不被情欲所困。”
    真定,阿難,破魔,情愛。
    一瞬間,林仙的笑容有些僵硬,咳嗽一聲:“真定大師,能不學嗎?”
    真定如來隻當做沒有聽見,自顧自說道:“此經包羅萬象,從教令正發心起,經循循善誘的破惑,見真,明心,見性,這一步是沙彌修行。”
    “而後依性起修,設壇結界,開示了一切凡聖境界,如二十五聖圓通,三界七趣眾生,從而不受迷惑、不入歧途,這一步是和尚修行。”
    “又在大乘五十二階位的基礎上,增添八位,共計六十位修證:三漸次、幹慧地、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四加行、十地、等覺、妙覺,令行者於菩提道上知所趣向,速入菩薩聖位,即精修加行,易得成就。”
    “最後廣示五陰魔境,及其破除之法,善哉,善哉,乃是無上真經,以此修行,可登彼岸,超脫圓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