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二章 人間自有真情在
字數:3785 加入書籤
我帶著韓明姍和呂天行進了隨益居。我看到沙發上躺了一個不認識的男人,看著眼熟,但想不起來。
韓明姍看到了,說:“夏紅斌!”
我想起來了,這個人我聽過,以前是神相教的骨幹成員,和韓明姍有點說不清道不明的那點關係。但在幾年前,他莫名其妙地死了!說是車禍,也說是自殺,總之什麽說法都有,但就是沒有證據。最後,他漸漸走出了人們的記憶,再也沒有回來了……這次,我見到了這個“死而複生”的人,還一身傷地出現在我家,頓時感到奇怪。
我生氣加嫉妒地說:“這倆家夥,馬上給我弄出去!(這裏)躺倆人,還是傷的,像什麽樣兒!”
韓明姍說:“這樣吧,咱們把他們先送醫院吧。再說,呂大哥,你不是要去看你表弟嗎?這時候正好啊。”
隨即,呂天行打了120,把這倆人送醫院去了。韓明姍和呂天行都去了,我本來也要去,但我還要給安明珊解釋當時的事情。
原來,當時我爸媽說的是,把陳穎如放我這兒養著不行,因為怕我把陳穎如教壞了。安明珊當時應該隻聽到了“我”“不行”之類的話,誤會了。
安明珊知道了,一臉不情願地說:“那什麽,誤會你了哈。”
我說:“唉,那我就大人不計小人過,原諒你了。”
安明珊說:“對了,穎如呢?”
我說:“我叫白羽送她了。”
安明珊突然變臉了,說:“你叫那個狐狸精送她!送她幹嘛,上路嗎?不行,我得去看看,要是穎如出了事,我饒不了她!你也一樣!”
我說:“能有什麽事兒?你就是愛心泛濫。好了,我們去醫院。”
安明珊還沒來得及說什麽,就被我拉走了。
可我們還沒走幾步路,劉善就開車來了。他下車,急著說:“你家那小麻煩出事了!”
安明珊說:“你看你看,我就知道那個狐狸精沒安好心,你還不信。”
劉善說:“什麽狐狸精?我今天開車路過附小,看到救護車了。問了人家,說是你家的小麻煩。算了,你們倆先上車。”接著,劉善一路飆車到了醫院,路上基本沒停過。而路上,我也知道了一二。原來是陳穎如上課時突然發起高燒,還暈了過去!老師隻好打電話把她先送到醫院再聯係我,但看到劉善,可能也知道點他和我的關係,就告訴了劉善,讓他通知我。我知道後一臉的淡定,安明珊則是著急到了極點。
我們來到那輛救護車的目的地,第一人民醫院已經下午四點多了。
我們三個下了車,頓時意識到了一個嚴重的問題——救護車把人送來後,送哪兒了?我們三個來到谘詢台一問,知道了陳穎如的去向,在急診部的3樓。安明珊知道後,發瘋似地跑過去了。
劉善說:“這爆發力,可以啊,以後能(參加)馬拉鬆了。”
我汗顏了,說:“行了,咱們先過去吧。”
劉善說:“我去幹嘛?又沒我的事。”
我說:“你難道想在穎如心裏當一輩子壞人嗎不想,那就和我過去。”說著,我們也去了急診部3樓。
到了之後,我們見到了醫生,醫生說:“家屬要有心理準備,孩子得的是……急性白血病,現在暫時控製住了。建議你們做造血幹細胞移植(手術),因為照孩子現在的情況,成功率非常大。”
劉善說:“他們兩個不是孩子的親生父母,這孩子可以說是領養的。”
醫生說:“這……你們也可以在我們醫院的骨髓庫裏看看有沒有可以配型的骨髓。”
安明珊說:“不用找了,用我的吧!”
醫生說:“配型可不是找對象,雙方願意就能成的。要是(配)錯了,比不配更危險。”
我說:“至少讓我們試一下吧,萬一成功了呢?”
醫生說:“這……好,你們去化驗吧。”
折騰到了晚上,我身邊的人都來幫忙了。我﹑安明珊﹑劉善﹑劉薇﹑呂東華﹑吳思玲﹑呂天行、柳依依﹑韓明姍,甚至剛醒過來的張大成和夏紅斌都配了,但結果要一個星期才能出來。
這一個星期裏,安明珊幾乎沒有離開過陳穎如身邊,而陳穎如也非常堅強。做化療時,我知道,那種痛不欲生的感覺比死還難受,一個成人都不一定能受得來。陳穎如也叫過哭過,但沒有因此說過一句放棄的話。
安明珊交了化療、住院的錢,還要到了一本介紹造血幹細胞移植的冊子,每天都在看。劉善他們則是輪流到醫院看望陳穎如,給她帶零食和玩具,陪她說話,讓她堅強麵對眼前的一切。
而我卻表現出了一副無所謂的樣子,隻是隔三差五地去醫院看一眼陳穎如,平時都呆在隨益居。我還和學校說明了情況,給陳穎如請了假,辦了休學手續,把她的東西都拿回來了。隨後,我要到了二號的鑰匙,把鑰匙和羅盤以及火畫扇、純陽劍借給了李真人,讓他幫忙找剩下的七個神仙,找到一個配一把鑰匙,並叮囑他千萬不要把羅盤交給別人。
就這樣,一個星期就這樣在的人們不知不覺中過去了……
讀者對對碰。
問:作者先生,你如何看待晏子的車夫?
答:晏子的車夫,出自《史記·管晏列傳》。講的是春秋戰國時期,齊國的丞相晏嬰是齊國的大紅人。國君尊崇他,特地允許他可以乘坐四馬拉的車,這配置僅次於國君。作為車夫,為這樣的人趕車,可謂是威武又拉風。馬車走到哪裏,都能接收到百姓羨慕敬佩的目光。車夫每天沐浴在這種目光裏,漸漸就有點飄飄然了。頭上頂著大車棚,長鞭一揮,策馬前行,意氣洋洋,好不威風!車夫的這些神態和動作,晏嬰都默默地看在眼裏,也沒說什麽。但忽然有一天,晏嬰發現車夫變了:話少了,吆喝的嗓門低了,臉上的得意洋洋更多地變成了謙遜。感受到車夫的變化,晏嬰就問他原因。
原來,一天,晏嬰要出門,車夫照常趕車,車夫妻子從門縫裏偷偷往外看,正巧看到了丞相晏嬰,自然也看到了自己的丈夫。等到車夫興高采烈地收工回家,沒想到,一進門,妻子就告訴他,自己要回娘家。車夫傻眼了,趕緊問原因。
妻子說,今天我從門縫裏看見,晏子身高不滿六尺,卻做了齊國的丞相,且名揚諸侯國。我看到晏相國外出時的神態,感覺他的誌向和思想都如此深沉,還常常有甘居人下的謙遜之色。你雖堂堂八尺男兒,卻目不識丁,隻是給人家趕車。可我看你,卻是一臉的心高氣傲,所以我要離你而去。
聽到妻子的話,車夫羞愧極了,禁不住自我檢討:妻子說的對,自己天天跟在丞相身邊,他是怎樣的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但他待人接物卻是那麽地謙卑,即便是對下人都十分地尊重。反觀自己,區區一個車夫就傲慢得不行,真是太羞愧了,愧對妻子,更愧對晏相國!跟在丞相身邊,應該學習他高尚的人格才對,怎能將晏相國的威嚴變成自己炫耀的資本了呢?於是,車夫變了,他開始向晏嬰學習,變得謙遜。他的變化,很快就被晏嬰覺察到了。了解了前因後果,晏子果斷地推舉車夫做了大夫。
這個典故告訴我們:一個人能走多遠,取決於你與誰同行,還要聽取別人的批評,做到知錯能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