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六章 不能便宜他
字數:3645 加入書籤
來到院子裏,我看到這是個二層的小院,他們圍在一層的一間房間前,劉善還在喊著剛才的話。趁他們沒注意到我,我快速躲到了一個沒人的角落,伸手以翻,出現了當時那個士兵給我的那張卷軸!我看著上麵的字,是行書。
上麵寫的東西大致意思是:古代的一支軍隊陣亡後,他們的魂魄被一位得道天師封入了調兵用的虎符中。虎符分為左右兩半,像書裏講的,“右在中央,左在地方”。有左半虎符的人有調兵的權力,但要聽持右半虎符的人的調遣……
看完這些,我知道自己找到了好東西,同時也是殺手鐧。到這兒,那張卷軸憑空化成了粉末,消失在空氣當中……
我左手一翻,左半塊虎符出現在我手中,右半塊虎符的圖案在我手掌中隱隱發光,當時那個士兵也憑空出現在我麵前。
我悄悄說:“你們配合我行動,一定要救出人質!”接著,他朝我(下跪)行禮,站起來就消失了。
我來到房間前,劉善看到我,生氣地說:“你他媽的死哪兒去了?哎呀不管這些了。現在情況是,安明珊正被那個張大成扣在這間屋子裏,他手上還有一把水果刀。更要命的是,他的父母也在這裏麵,而且都七老八十了,不好強攻啊。”
我想了想,說:“你喊話有用嗎?”
劉善說:“你聾了!沒聽到我嗓子都啞了嗎?沒用!”確實,劉善的聲音聽起來怪怪的。
我說:“這樣,你和你的人先去休息一下,吃點兒飯,安安的事兒我來想辦法。”
劉善想了想,還是聽了我的話,把人都撤走了。他給我留了把手槍,告訴我,張大成要是真想來個魚死網破,我可以隨時結果他。
他們走後,我召出那個將軍,說:“你讓一個人去裏麵看清楚情況,我在外麵好辦事兒。”
我來到窗下,掏出我的槍,左右手各拿一把。我把兩把槍都開了保險上了膛,隨時可以射擊。我選好角度,半蹲在外麵。我看向窗戶,但裏麵的狀況卻不清楚,因為這窗戶有花紋。我也不能捅破,怕張大成走極端。想來想去,我決定賭一把。
我讓一個士兵進去,那個人進去後,我手中那左半塊虎符漸漸發起光,讓我看到了裏麵的情況:張大成和安明珊跪在地上,他右手拿刀抵在安明珊的脖子後麵,隻要一刀下去,她就會腦袋分家。不過他們中間有一定的距離,隻要把握得好,就可以既不擊斃張大成,又能救安明珊了。
我想了想,大喊:“張大成!你現在已經無路可退了!外麵全是我們的人!馬上放了她!(出來)投降是你唯一的出路!”
張大成在裏麵大喊:“姓李的!老子就是要你的女人!你要是爺們兒就進來跟老子單挑!少他媽在外麵說風涼話!”
我不理會他說的話,右手拿槍瞄準他的右手臂,左手向天開了兩槍。但張大成完全不理會,已經拜天地了!我急了,左手朝窗戶開了一槍,打在了一根蠟燭上。
張大成頓了一下,大喊:“李書誠!你他媽不要她的命了!”
安明珊不知怎麽的,竟然站起來朝門口走過來。我左手一揮,虎符和裏麵的士兵就不見了。接著,我看到了一片花玻璃。
我閉上眼,聽著裏麵的腳步聲,感覺到張大成就在安明珊旁邊,手裏的刀沒換位置。
我暗想:祖師爺保佑,這一槍一定要中!接著,我便憑感覺,右手朝張大成拿刀的手臂開了一槍,同時聽到了子彈打中聲和張大成的慘叫聲。緊接著,劉善他們來撿便宜了。上來就踢開門進屋,把張大成控製住了。
劉善說:“小子,可以啊,我兄弟的女人都敢綁!來人,帶回去,好好‘教育’一下(他)!”說完,就招呼他的人押著張大成上了警車。
安明珊看到了這些,說:“那什麽,你剛才挺爺們兒的哈。”
我說:“那必須的。安安,要是我們不來,你是不是真要和他拜堂成親?”
安明珊說:“想什麽呢,怎麽可能?哦——我想起來了,你剛才那一槍怎麽打的?不會像上次在射擊場一樣,蒙的吧?”
我說:“當然不是了。這功夫,沒個年,你練不出來。”
安明珊說:“真的嗎?你(的)槍呢?”邊說還一臉得意地笑。
我摸了摸身上,槍真的沒了!我緊張了,說:“靠!我(的)槍呢!”
安明珊得意地從身後拿出我的槍,說:“在這兒呢,看你還得意。”
我說:“你怎麽做到的?”
安明珊把槍還給我,說:“嘿嘿,沒有年的功夫,你練不出來。”
讀者對對碰。
問:作者先生,你知道棋盤上的麥粒的故事嗎?
答:這是國際象棋的起源之一。傳說在古印度有一個國王,他有著至高無上的權力和無窮無盡的財富。但是過多的權力和財富最終使他對生活感到無聊,渴望著新鮮的刺激。於是國王發榜,誰要是能給國王的生活帶來新鮮感,他就可以從國王這裏得到自己所要的任何東西。有一天,一個老人揭了榜,帶來了他發明的國際象棋。國王見了這新奇的玩意非常喜歡,就與老人對弈起來。但是他一下上手,就舍不得放下了,竟留著老人一連下了三天三夜。到了第四天早上,國王感到非常滿足,就對老人說:“你給了我無窮的樂趣。為了獎賞你,你可以照榜從我這兒得到你所要的任何東西。”看得出,這位國王是如此的富有,難道還有什麽要求不能滿足嗎?
可這位老人卻說:“萬能的王啊,您雖然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但恐怕也滿足不了我的要求。”
國王聽到這裏有點不高興了,說:“快說!金錢,珠寶,美女,就是半個王國都行!”
老人說:“那就請國王賜我在棋盤的第一格上放一粒小麥,第二格上放兩粒小麥,第三格上放四粒,第四格上放八粒。就這樣,每格的小麥數量是前一格的兩倍,直到把棋盤的六十四個格子放滿。”
國王聽到這裏覺得無所謂,因為一粒麥子很小,即使擺滿棋盤也用不了多少粒,於是國王答應老人並開始擺了起來。可漸漸地,國王就發現就是把全印度的麥子拿來也不夠棋盤的一半。國王讓管糧食的糧官算了一下,老人所要的麥子數在前3格的和分別是1、3、7粒,看得出,如果三個數字分別加1,就是2、4、8,分別是2的1、2、3次方。所以從中可以推出公式,2n1,n為需要的格子數。所以要想滿足老人的需求,國王要拿的麥子數是2641=18446744073709551615≈18x1019粒。這下國王發現別說印度,就是全地球的麥子拿來也不夠老人的要求。這下,國王有苦也說不出了。
這很像現在講的“利滾利”,前一個利息與本金的和為本金再加利息,再以利息和本金的和為本金,這樣利上加利,越滾越多。
這個故事不僅展示了數學中的指數增長概念,也揭示了古代人們對數量級理解的局限性。通過這個故事,我們可以看到,即使是看似微不足道的小小開始,最終也可能導致巨大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