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牛角鎮

字數:4299   加入書籤

A+A-




    最新網址:..    從古至今,凡事過了頭,必將釀成悲劇,在中國也不例外。
    但無論生活多麽艱難,都要努力去改變。
    清朝末年,出生於鄂渝邊界帽子村的劉家鐵匠,格外與眾不同,他天不怕地不怕,在遍地文盲的窮山僻壤裏,為炫耀自己讀過一點書,給三個兒子分別起名叫劉邦劉秀劉裕。
    鑄鍋錘桶、鍛斧打鐵、淬火拋光、磨剪子、鏘菜刀、物美價廉,童叟無欺,當街坊讚揚劉鐵匠手藝精湛時,他就得意回應:“我能領悟原理,看透人心!”
    於是,原名劉魚泡的鐵匠幹脆自我改名叫‘劉悟透’,年輕氣盛的他頻繁向外高調宣稱自己料事如神,智慧謀略堪比薑子牙諸葛亮,但鄉親們感覺小鐵匠的本領根本無法與治國安邦的諸葛亮相比,就是一個吹牛大王。
    雖出生偏遠寒苦,但劉悟透十五歲就自立門戶,在湖北省巴東縣牛角鎮集市大街開鐵匠鋪孤身謀生。
    雖性格張揚,言語浮誇,但劉悟透思維清晰,行動膽大心細,工藝精益求精,出手產品的質量在整個集市聞名遐爾,他又仗義豪爽,經常給窮苦人家免費修補金屬器皿。
    自然,鎮上的人都很喜歡他,熱衷傾聽劉鐵匠口若懸河的吹牛,找點樂子嘲笑調侃。
    牛角鎮市集大街距離帽子村七十多公裏,是附近方圓百裏深山老林居民的唯一采購交易物資所在地,穿鎮而過有一條名叫哭河的清澈河流,發源於高聳冰潔的岡吉托孤山脈,最終在宜昌牽馬嶺匯入長江,牛角鎮位於哭河下遊。
    哭河流域上遊兩岸,青山阡陌、綠樹成蔭、瀑布飛濺、溪澗蔥翠、鳥語花香,西岸有一個麵積巨大的群山堰塞湖,叫鏡湖,平均水深百米,極其幹淨平靜透徹,像一麵巨大的圓鏡,倒映周邊群山的秀麗。
    優美的環境造就哭河上遊鏡湖地區的主體民族樊籬人天性淳樸善良,仁愛和藹、情緒穩定、自古食素、逆來順受、與世無爭,此處盛產瑪瑙石和動物水豚。
    明朝滅亡時,前清將軍阿濟格率兵追蹤闖王李自成的殘部到此,並準備武力征服這片世外桃源,卻被這裏部落出奇的淡定所折服,麵對著刀劍鎧甲的威猛軍隊,樊籬人沒有一絲的慌亂和逃避,當日就無條件臣服於滿清的管轄。
    幾千年來,哭河上遊的樊籬族又被稱為水豚族,溫和、低調、謙讓、善良、整潔、勤勞、容易相處,其族人在牛角鎮趕集也頗受歡迎。
    良好的口碑名聲在外,賢惠持家勤快聽話的樊籬族姑娘也成為牛角鎮男人娶妻首選。
    公元1908年的臘月二十四,這天上午,赤膊的劉悟透在集市大街上燒碳生爐忙碌打鐵,萍水相逢間,在一群趕集采購年貨的樊籬族人裏一眼相中一位苗條秀麗姑娘。
    緣分稍縱即逝,害怕心上人走掉,遺憾終生,敢愛敢恨的二十一歲鐵匠火急丟掉手中鐵錘和生意顧客,徑直疾步衝刺追進樊籬族人群中,攔住姑娘,結實的雙掌緊握住一雙光滑的女人手。魁梧健壯的他麵帶笑容,厚臉無恥洪亮請求:“做我媳婦!”。
    這位樊籬姑娘並沒有急於擺脫陌生者的粗手,她表情鎮定,也沒有救命喊叫遇到流氓,她爹和大哥就在身邊。
    這群趕集的樊籬族人有二十幾人,幾乎都認識這位渾身肌肉疙瘩的青年鐵匠。
    姑娘她爹有一次在劉悟透的鐵匠鋪上補好過鐵鍋,經久耐用,價格便宜,印象良好。
    在窮困潦倒資源匱乏的深山裏,人能活下去就是一種奢望,自家閨女能有一個可靠的終生托付,也是父母的慶幸。
    老人家思索片刻,就果斷勸女兒:“枝枝,劉鐵匠是個好人,你就答應!”。
    見父親拍板,年芳十八的樊籬姑娘也斬釘截鐵發話:“我答應做你媳婦。”
    彈指間敲定一門婚姻,劉悟透喜出望外,亢奮激動。恢複理智後,放下姑娘的手,他立刻點頭哈腰恭維老人家:“爸,到我鋪裏歇息一會,喝杯茶。”
    改口就叫爸,趕集圍觀的人們紛紛輕蔑嘲笑他臉皮厚,也誇獎這小子的機靈。
    樊籬人是出了名的通情達理,老人家也知道山窩裏每人都生活不易,年底的鐵匠鋪生意忙碌,就拒絕女婿的邀請。
    她爹和她哥相信鐵匠的人品,當即就讓十八歲的枝枝跟隨劉悟透回到店鋪裏幫忙,正式嫁入結為夫妻。
    家徒四壁,雖窮,但也要明媒正娶,嫁女送聘禮,婚慶辦酒宴,劉悟透也準備遵守中國千年風俗婚嫁傳統,他向嶽父和大舅哥承諾明年年初一定會前去樊籬部落送彩禮。
    “好人有好報!聘禮和酒宴就免了,能省則省,以後過日子養孩子都得花錢。”大舅哥替妹夫節約。遇到如此坦誠體貼的嶽丈家,真是三生有幸,鐵匠白撿一位年輕漂亮媳婦,還被嶽父和大舅哥表揚為好人。
    臉紅的劉悟透感覺自己今天是不是好運過了頭?
    禮數歸禮數,實物歸實物,劉悟透今天也不願落得一個白撿媳婦的鐵公雞名聲,他花錢在集市米店買了一袋重達五十公斤的上等精選大米,作為見麵禮交給大舅哥。
    沒有推辭的大舅哥也欣然接受。
    結伴趕集的樊籬族人還有許多瑣事要辦,也都想趁天黑之前搭船沿河回家,簡單幾句話後,當街就把枝枝交給了劉鐵匠。
    牛角鎮集市大街的盡頭就是哭河邊瓦罐碼頭。
    傍晚,在牛角鎮哭河瓦罐碼頭,劉悟透夫婦目送樊籬族人離去。
    第二天清晨的牛角鎮集市就迅速流傳一個爆炸性新聞:吹牛大王鐵匠劉悟透當街用一袋米換得一個如花似玉的漂亮媳婦。
    擺攤賣菜的、剃頭刮臉的、挑簍扛磚的、坑蒙拐騙的、遊手好閑的、婆媽嬸姨、毛孩稚童、光棍鰥夫,聞訊紛紛爭先恐後趕到鐵匠鋪前親眼驗證真假,一睹芳容。
    果然是真!並非謠言。
    隻見一位身段筆挺修長、秀發纏髻、麵容五官精致、皮膚光滑、凹凸勻稱的年輕姑娘正挽起衣袖雙手握拿鐵鉗夾住紅彤鐵鋤頭,協助丈夫淬打,而且她的一雙大腳移步平衡穩定樊籬族女人不裹足)。
    不僅漂亮美麗,而且敏捷有力。
    天呀!劉悟透這小子走了狗屎運!
    山大王真找了一個傾國傾城的壓寨夫人!
    羨慕嫉妒恨,歪瓜斜棗的光棍們不甘斷子絕孫,也就是一袋米的付出代價。
    昨夜同床共枕,今日心情舒暢的劉悟透也沒驅趕眾人,知道各位都是來看新媳婦的,他邊錘打金屬器皿邊笑臉向鋪外大聲宣布:“這是我媳婦,樊籬族人,名叫枝枝!一枝花的枝。”
    街尾賣瓜的王婆不識字,熱衷捉弄劉悟透的她站在人群中起哄:“耶!一枝花的名字太惡心別扭了!一袋米叫起來才順口!”
    鋪前人群哄堂大笑,感歎一袋米也真能換來一位絕色天仙的媳婦!自詡薑子牙諸葛亮的劉悟透不愧為牛角鎮的吹牛大王。
    劉悟透為自己的漂亮新媳婦打抱不平,準備出聲反駁賣瓜王婆。
    “算了,一袋米就叫一袋米,大家開心就好!”鋪內的媳婦及時製止安慰丈夫。
    鋪外的鄉親們也第一次聽見新媳婦說話,也見證了樊籬族傳說中的豁達善良和女人不裹足。
    媳婦已表態,聽話的丈夫放下幹活的鐵錘,走向鋪前門口,滿麵春光驕傲向外重新大聲宣布:“這是我媳婦,樊籬族人,名叫一袋米。”
    鐵匠鋪前頓時都歡欣雀躍,鼓掌祝福,眾人嘲諷耍樂一番,盡興滿意而歸,各自散去。當日,牛角鎮的優質精選大米開始漲價。
    從此,劉悟透媳婦的正式名字叫一袋米,姓一,名袋米。
    親,點擊進去,給個好評唄,分數越高更新越快,據說給香書小說打滿分的最後都找到了漂亮的老婆哦!
    :httpap..,數據和書簽與電腦站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