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東萊豪傑,使命必達(求追讀!)

字數:6281   加入書籤

A+A-




    魯肅也是徐州土豪啊,不過他的家業卻沒有麋家大。
    倒不是魯肅不擅長經商,而是他這個人太樂善好施了,麋竺在他麵前都是小巫見大巫。
    史書記載叫:“肅不治家世,大散貲財,摽賣田地,以賑窮弊結士為務。”
    基本等於是白送錢,屬於再大的家業也經不起魯肅這樣霍霍。
    當然了,這跟老曹造的孽也有關。
    這時候的魯肅也才二十出頭,老曹屠戮徐州時,導致魯肅的家鄉大批百姓流亡廣陵,甚至江東。
    魯肅這也算是散財自保。
    “此人名聲我也略有耳聞,不知他現在何處?”
    劉備好奇地問道。
    “就在下邳國東城縣,其人少有壯節,好為奇計。”
    “主公身為徐州牧,隻需發一道征辟令,魯肅必來。”
    “哦,原來是本郡人士!”
    劉備大喜過望,他現在正著急著用人。
    魯肅又是李翊首推的人才,能力肯定不俗。
    “是也,此人有王佐之才,並且頗有家資,主公當好生籠絡。”
    別看魯肅一直散家財,但人家也是要生財的,是一邊散一邊生。
    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了198年,
    當時還在廬江的周瑜聽說了魯肅樂善好施,直接帶了幾百人,橫跨兩百公裏來拉讚助。
    當然了,說是拉讚助,實際上就是跑人家地盤上吃大戶了。
    畢竟這年頭兵荒馬亂的,瑜哥手頭也有些緊。
    這一點至少證明了魯肅是真的很有錢,而且很大方。
    不然人周瑜不可能跑那麽遠的地方過來。
    像這種有錢大方又有能力的人才,怎麽能留給江東傑瑞呢?
    更別提人孫策壓根兒看不上魯肅了。
    結果讓魯肅在江東虛度了幾年的光陰,鬱悶地回了徐州老家。
    要不是中途孫策噶了,周瑜玩了一出“蕭何月下追韓信”的戲碼,向孫權力薦魯肅。
    魯肅一直沒機會得到重用。
    而劉備就不同了,最適合魯肅的主公其實就是劉備。
    兩人其實挺投緣的。
    在演義裏,兩人都是忠厚長者的形象。
    而在曆史上,兩人又都是灑脫的遊俠,都具有豪俠之風。
    並且魯肅是很希望能夠得到重用,一展才華的。
    如果還能夠直接在徐州老家為官,那魯肅根本沒有理由拒絕。
    “善,魯子敬……備記下了。”
    “不知軍師可還有別的賢才推薦麽?”
    劉備一捋胡須,接著問道。
    李翊微一沉吟,緩聲道:
    “另有廣陵東陽人陳矯,琅琊莒人徐盛,主公亦可發令召之。”
    這些人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都是徐州本地人。
    劉備作為徐州牧,征辟他們可謂名正言順,隻要不出意外,他們幾乎肯定是要來的。
    而李翊接下來推舉的,則是有機會得到,但沒有十全把握得到的人才。
    “淮南成惪人劉曄,九江下泰人周泰、蔣欽,主公也發令試試吧。”
    這些人離徐州都不算太遠,不至於出現等令到了,人不在了的情況。
    畢竟這時代的人都喜歡出門遠遊。
    像san11裏麵,從遼東的征辟令能直接發到雲南去,屬實是離譜。
    除地理因素外,再有就是人為因素。
    像劉曄,與老劉同為漢室宗親,但卻不怎麽喜歡老劉。
    相反,他還多次勸曹操殺了老劉,以絕後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呀這是。
    至於周泰和蔣欽,這兩人則是不確定是否已經投靠了孫策。
    因為孫策現在正在幫袁術打仗。
    確切地說是以幫袁術打仗為由,趁機脫離他的掌控。
    周泰蔣欽就是在孫策起兵的這個時間段過去投靠的。
    “善!善!善!!”
    一下子聽到這麽多人才的名字,劉備高興地合不攏嘴。
    別看老劉各方麵都是中人之姿,但他虛心納諫,求賢若渴。
    對於人才的渴望,使得他身邊總是能有奇人輔佐。
    在得到李翊這樣的大賢之後,劉備已是高興不已。
    如今這位大賢又一連推舉了好幾個人才,更是令他喜不自勝。
    並且要治理好這麽大的徐州,少不了要奇人輔佐。
    “既如此,待備回去擬寫征辟表文。”
    “主公且慢!”
    劉備正要轉身離去,卻忽然被李翊叫住。
    “適才翊又想起一位人才。”
    “此人身長七尺七寸,長須美髯,猿臂善射,例不虛發,若養由基、李廣複生。”
    “更喜此人忠肝義膽,文武雙全,有獨當一麵之才。”
    “若能將之征辟而來,必能成為主公左膀右臂!”
    嘶……
    劉備聽完李翊的描述,頓時心動不已。
    “未知此人姓甚名誰,現在何處?”
    “若果真如先生所說,備定要求得此人而來。”
    李翊彎唇一笑:
    “此人乃是主公的故人。”
    “故人?”
    劉備眉梢一挑,他是遊俠出身,不知見過多少人。
    一說到故人,短時間還真想不起李翊說的是誰。
    “……嗬嗬,此人曾與主公有過一麵之緣,但也隻此一麵。”
    “主公記不得了,也情有可原。”
    劉備訕地一笑,“恕備健忘,不知這故人是誰?”
    “此人便是東萊太史慈!”
    李翊朗聲說道。
    現在太史慈還是自由球員,趁著冬窗關閉之前,趕緊讓老劉簽下這個兩屆全明星才是正經。
    不然等到下半年,太史慈就要被孫策捷足先登了。
    算算時間,太史慈應該還留在東萊老家。
    不過若再不征辟他的話,太史慈就要去江東打大合同了。
    而這一去,就是常年江東,再也沒回過北方了。
    這也算是老劉錯過的一個比較可惜的人才。
    “原來是太史子義!”
    劉備一拍腦袋,想起了這麽號人物。
    他與太史慈確實有過一麵之緣。
    這還得從劉備來徐州之前說起。
    當時青州黃巾作亂,北海相孔融被黃巾軍將領管亥圍困。
    由於太史慈母親經常被孔融照顧,便讓兒子去救孔融。
    而太史慈確實猛男,單槍匹馬,趁夜突入重圍,見到了孔融。
    張口就找孔融要兵馬,出城討賊。
    但是孔融不同意,在他看來,假如我手中有五千人。
    你太史慈來了,也不過就五千零一人,這該打不過還是打不過。
    所以孔融打算找劉備求救。
    但是帳下沒有將領敢突圍,唯有太史慈躍躍欲試。
    孔融就說:“大家都說黃巾賊圍得緊,難以突圍,就你自個兒說沒問題,你雖勇氣可嘉,可如何辦到別人辦不到的事?”
    太史慈回答的也很英雄豪氣,道:
    “我來幫您,是因為我確實有這個本事,眾人都說不可突圍,若我也說不可,那我來幹嘛來了?”
    孔融為太史慈的豪氣所動,同意了他的請求。
    最後太史慈便帶了兩個騎兵,真的完成突圍,在平原見到了劉備。
    這也是兩人第一次見麵。
    太史慈也很聰明,上來就是一個道德綁架。
    說我太史慈本來是東萊人,與孔融非親非故,隻是與他誌同道合,才願意與他共患難。
    現在孔北海為賊所困,久聞劉使君有仁義之名,必能救人急難,所以派我來找你了。
    此時劉備還依附在公孫瓚麾下,正協助田楷對抗袁紹的大將臧洪。
    雙方是鏖戰年年,軍事形勢嚴峻。
    劉備軍務纏身,根本抽不開身。
    但還是立刻把自己的三千精兵交給了太史慈。
    要知道劉備自己手上總共才幾千人。
    但隻因為一句話,一個人,就毫不猶豫地交出了三千精兵。
    這展現了劉備俠義的一麵。
    你當然可以說,這隻是劉備為了討好孔融,削尖了腦袋想往士族圈子裏鑽。
    但還是那句老話,君子論跡不論心。
    如果劉備不救,北海城破,百姓必然遭難。
    不管劉備動機如何,他都是實打實的幫助了北海的百姓。
    這份俠義之心,與同樣頗具豪俠之風的太史慈相合。
    太史慈於劉備而言,是絕對有機會收入麾下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