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臧霸:“劉備有高人相助啊!”

字數:4612   加入書籤

A+A-




    趙雲,田豫既歸,恰逢曹豹也已獻上那四千丹陽部曲。
    秉著物盡其用,人盡其才的原則,同時也是為了籠絡人心,在李翊的建議下,劉備將這四千丹陽兵分成兩部。
    由趙雲、田豫分別統率,各領兩千人。
    在萬事俱備之後,劉備點齊兵馬。
    算上下邳本郡兵馬,劉備自己手上的人馬,麋竺、魯肅送來的童仆,以及曹豹的歸附。
    然後留下部分人守下邳,北上征討臧霸,也能湊出個小兩萬人。
    這不是一個小數目,至少是泰山幫人數的兩倍。
    有了人數優勢,又是出師有名,劉備對此次出征還是很有信心的。
    大軍一路北上,途徑莒縣前往青徐地界,準備迎接孔融入境。
    然後按照原計劃,劉備以徐州牧的身份,向臧霸下達了軍令,讓他來莒縣會合,於帳前聽用。
    這道軍令,送到臧霸營中時,臧霸立馬召集了泰山幫的兄弟,開了個緊急會議。
    曆史上的臧霸,能在曹操眼皮子底下,割據青徐二十多年,自然不是省油的燈。
    現在袁紹染指青州不假,但主要在對付田楷,孔融的北海受到的威脅並不大。
    至少目前為止,絕對不至於讓劉備如此興師動眾,徐州還未安定的情況下,就著急著出兵。
    那麽就隻有一個可能了——
    劉備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他們泰山幫。
    這便讓臧霸有些犯愁。
    名義上,臧霸是劉備的下屬,如果公然抗命,便有可能遭到劉備的軍事打擊。
    當然了,陶謙、曹操他都不怕,自然沒理由要怕劉備。
    可是最近接到消息,琅琊民間大量糧食外流。
    一打聽才知道,市場上多出了一種精鹽。
    這種鹽味道比他們原本的粗鹽更加鹹鮮,並且價格還十分便宜。
    最關鍵的是,這種官營鹽竟然在民間大規模的交易。
    大家都知道這種鹽一經問世,肯定能帶來巨大的利潤,所以紛紛趨之若鶩。
    而這些鹽商也都是有備而來,全副武裝,要求隻能以物易物,用糧食來交換。
    在巨大利益的驅使下,琅琊大量百姓開始用糧交換精鹽,甚至挨家挨戶的去借糧食。
    糧食不夠了,便將家裏的牲畜一並拿來交換。
    他們想的也很簡單,隻要有了錢,糧食哪裏買不到。
    就這樣,琅琊民間的糧食大量外流。
    等臧霸察覺之時,為時已晚,盡管他已下令,立馬禁止百姓交易,然後調查逮捕這些神秘的鹽商。
    而這些鹽商卻早已經乘船,載著大量的糧食,滿載而歸回東海去了。
    “這些商賈竟能在我眼皮子底下以鹽換糧,絕對不是普通的鹽商!”
    臧霸氣得渾身發抖,他的麵前還有一盒雪鹽。
    孫觀走了過來,伸手舔了舔精鹽,旋即歎道:
    “此鹽比之粗鹽鹹鮮尤甚,價格又公道,百姓很難抵住這其中的誘惑。”
    “現在我開陽之糧已隻剩一月之用,若是劉備此時來攻,如之奈何?”
    臧霸眉頭緊皺,當他發現糧食外流之後,第一反應當然是馬上去別的郡縣購置糧食。
    結果,劉備卻下令,下邳、東海、廣陵、彭城四郡全部禁止對外出售糧食。
    還切斷了與琅琊的商路,禁止商人出入。
    臧霸無可奈何,隻能從其他方向求援。
    北方的孔融與劉備是好友,也拒絕了臧霸購糧的提議。
    “我明白了,這背後定是麋竺在推手。”
    “我昨日去調查過了,琅琊許多麋家的商鋪全都關門搬走,定是他與劉備合謀,卷走了我們的糧食!”
    吳敦憤慨地說道,情緒十分激動。
    孫觀連連點頭,應和道:
    “定是糜子仲所為,他家的商路遍布徐州各地,隻有他們才能神不知鬼不覺地在我們眼皮子底下交易糧食。”
    “我們發現的太晚了!”
    臧霸眉宇間一川不平,沉聲歎道:
    “買鹿製楚,假道滅虢,這兩拳打得臧某措手不及。”
    “……劉備竟有這般能耐。”
    孫觀忙道:
    “聽說那劉大耳近日新得一位軍師,姓李名翊字子玉,此人算無遺策,有經綸濟世之才。”
    “莫非劉備此次出兵,便是他的手筆?”
    吳敦也幫腔道:
    “是也,這精鹽來得蹊蹺,若能將之與劉備出兵聯係在一起,便說的通了!”
    這小子還能發明精鹽?
    臧霸雙手環抱於胸前,苦著一張臉,心亂如絲。
    “我與劉備無冤無仇,他為何要這樣對我?”
    臧霸不能理解,明明劉備接領徐州時,自己還派人過去表示了祝賀。
    之後兩家也一直相安無事,井水不犯河水。
    怎麽突然就翻臉不認人了?
    “兄長,劉家人最是沒有信義,我們斷不能相信那劉備。”
    “此次他調我們去莒縣聽用,擺明了是想奪咱們的兵權。”
    “我們可萬萬去不得啊!”
    孫觀大聲說道。
    另一位泰山將尹禮情緒亦十分激動,朗聲道:
    “正是正是!此乃鴻門宴。”
    “咱們兄弟盤踞琅琊,與劉備本是井水不犯河水,各自安好,他倒好,想讓咱兄弟為他老劉家鞍前馬後,想的忒也美了。”
    “依我之見,咱們都別去,誰都別去!”
    就在眾人吵得麵紅耳赤,爭得不可開交之時,一道粗獷的聲音從帳外傳來。
    “此乃事關我泰山軍生死存亡之大事,公等卻盡憑一時意氣,各自為私,不為大局著想!”
    泰山諸將不是政治人物,匪氣更重。
    所以當有人敢當著他們的麵說這種數落的話時,要麽膽子得夠大,要麽拳頭都夠硬。
    眾人回首視之,乃泰山將昌豨也。
    他的勢力範圍主要在東海北部,此次劉備出兵北上,事關泰山軍存亡。
    昌豨也率兵前來開陽與諸將會合。
    整個泰山軍中,臧霸頭號話事人,昌豨便是第二號人物。
    他的確有實力敢說這樣的話。
    “昌兄何來遲也?”
    臧霸還是很有禮貌的跟昌豨打了個招呼。
    昌豨卻並未多敘禮,而是直接開門見山道:
    “諸位,我等本奉陶公為主,現如今陶公身死,劉玄德接領徐州。”
    “我等自當聽從劉使君調遣,如若不從,便是公然抗命。”
    “現在劉備大軍就駐紮在莒縣,倘若乘勢來攻,我等何以當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