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李翊的威風今非昔比了啊(求追讀!)

字數:5394   加入書籤

A+A-




    經李翊這麽一提醒,在座眾人才注意到劉備今日臉色不太對。
    關羽上前關心問道:
    “兄長有何緊要之事,愚弟願代為分憂。”
    劉備苦笑著搖了搖頭,開口道:
    “今日本想著賓主盡歡,不談公事。”
    “奈何適才收到兩則急報,備一時拿不定主意,又不想攪擾諸位此時的雅興。”
    “故權且將之按下不表。”
    關羽忙道:
    “兄長說的哪裏話來?”
    “我等皆身兼要職,徐州之事便是我等之事。”
    劉備頷首,將目光看向坐在一旁的劉曄。
    “常聽軍師稱讚子揚機敏多智,備有心請教,今遇緊迫之事。”
    “念及子揚遠道而來,本該歇息,奈何……”
    劉曄忙起身拜道:
    “明公若不以曄愚鈍,請試言之。”
    這便是劉備的禦人之術,明明他此刻最信賴的人是李翊,並且李翊就在自己身旁。
    但他卻選擇先問劉曄,給這個新人表現的機會。
    就如同當初李翊剛入職時一樣。
    劉備取出兩份書信來,拿在手裏揮了一揮,說道:
    “一則是豫州的陳珪的軍報,一則是廣陵陳登的軍報。”
    唔……
    陳氏父子。
    眾人心念一動。
    這個在徐州影響力巨大的家族,老子現在重返豫州沛國當國相,小子去了廣陵大展宏圖。
    如今劉備對他們父子二人也是頗為倚仗。
    “沛國傳來的軍報是,豫州刺史郭貢領兵兩萬,進犯沛國。”
    “陳珪方回沛國,恐難抵禦,向我請求援軍。”
    嘶……
    這個問題還真是棘手。
    徐州去歲剛剛完成豐收,又起兵端,百姓恐怕又得遭殃了。
    而且郭貢手裏足有兩萬人,不太好對付。
    倒不是怕他,而是怕徐州把兵力白白浪費在與郭貢的戰端之中,讓周圍諸侯撿了便宜。
    從事孫乾在旁側建議道:
    “今郭貢來勢洶洶,我大軍不可輕易撤離徐州,以防袁術來犯。”
    “沛國本非我有,不若棄之,何如?”
    放棄沛國確實對劉備沒什麽影響,本來他也是剛把陳珪派過去,重新當上沛國相的。
    魯肅忙否決道:
    “不可!當初李先生籌劃,命益德將軍進兵魯國,命陳漢瑜重回沛相,為得就是連徐製豫,防備袁曹攻勢。”
    “今郭貢與我主本無仇隙,無端進兵,必是有人教唆。”
    “我等若此時撤走,正中其下懷矣。”
    魯肅一眼識破郭貢行動背後的動機,必是有人指使。
    孫乾皺了皺眉,遲疑道:
    “可若是我等與郭貢交戰,袁術趁機來犯,如何禦敵?”
    陳到大聲喊道: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
    “若是袁術來犯,我願領兵當之。”
    簡雍噗嗤一笑:
    “叔至勇則勇耳,若果真分兵,則我徐州危矣。”
    原本一場歡聲笑語的酒宴,登時變成了一場激烈的辯論會。
    大家爭得麵紅耳赤,圍繞著沛國該不該放棄的話題激烈討論。
    因為是酒宴,大家多少喝了些酒,上了頭,故而沒太注意禮法。
    李翊見此情景,厲聲喝道:
    “諸公安靜!”
    一聲大喝,眾人果然停止了爭論。
    連同關羽在內,都默默地退回了自己的座位上去。
    “……失禮。”
    孫乾等名士也陡然醒悟方才有些失態,當著主公軍師的麵這般爭吵,實在有失體統。
    原本喧嘩的大堂,一下子變得鴉雀無聲起來。
    李翊這才發現,不知不覺間,自己在劉備集團的中的威望已經很高了。
    一聲斷喝,便能將眾人唬住。
    “主公,請將第二則文書拿來與眾人看罷。”李翊轉頭看向劉備。
    劉備微笑著點了點頭,“還是軍師遇事冷靜。”
    剛剛就隻拿出了一則文書,眾人便激烈爭吵。
    孰不知還有第二則沒拿出來呢。
    隻能說不愧是子玉,無論什麽時候都能夠分清楚主次矛盾。
    “適才諸位言說,若我徐州分兵退郭貢之兵,袁術可能會趁機來犯。”
    “這第二則元龍傳回來的文書,便是袁術任命吳景為廣陵太守,又令張勳、橋蕤各領兵一萬,向淮河進兵。”
    我去!
    剛剛眾人還在討論若是派兵去抵擋郭貢的進攻,南徐這邊怎麽辦。
    結果袁術真的打來了。
    李翊眉頭微蹙,他沒記錯的話,袁術應該是在明年才大舉進攻徐州的。
    莫不是因為時間線變動,或是提前得知郭貢進軍的消息,便將發兵日程給提前了?
    徐州方定,要同時麵對兩路大軍,還是有些吃不消的。
    陳到等武將此時皆默不作聲,靜靜地望著李翊、魯肅、劉曄等謀士。
    衝鋒陷陣的事兒他們擅長,但要說在背後出謀劃策,製定戰略。
    還得是這些文士來。
    “主公可還記得我此前為你製定的戰略方案麽?”
    李翊保持了自己一貫的冷靜,靜靜地詢問劉備。
    劉備默默回想。
    北連袁紹,西和曹操,南滅袁術。
    “這個戰略依然有效。”
    “袁術本就是我們首要滅取的對象,彼若果真進兵來犯我南徐,正好擊之,以震我徐州之威。”
    劉備點了點頭,又問:
    “那郭貢這一路兵呢?”
    劉曄抓住這個機會,趁機出列道:
    “明公,曄雖不才,願保舉一人,可退豫州之兵。”
    劉備聞言大喜:
    “子揚快說!”
    劉曄朗聲答道:
    “此人便是東海國相,徐璆徐孟玉。”
    徐璆字孟玉,廣陵海西人也。
    年少成名,有博學之聲,辟三公府。
    曾先後出任荊州刺史,任城相,汝南太守等要職。
    後來徐璆由於與袁術爭鬥,被罷免了汝南太守一職,轉而投靠陶謙,成為了東海國國相。
    其任職期間,治理有方,東海郡吏民風為之一變。
    不過徐璆雖為東海國國相,但徐璆本人並沒有什麽實權,受郡中長史、功曹等人節製。
    他的國相更像是掛名,所以劉備在接領徐州後,並沒有把重心放在他的身上。
    劉曄將自己的想法全盤托出:“
    ”徐公久曆州郡,曾任汝南太守,後因袁術勾結李傕、郭汜,而遭罷免。“
    “今可重表徐公為汝南太守,命其去汝南赴任。”
    “郭貢曾經與徐公一朝為官,可由他去勸諫郭貢退兵。”
    劉備又問道:
    “倘郭貢不從,未肯退兵。”
    “如之奈何?”
    劉曄分析道:
    “郭貢此人幹大事而惜身,並無英雄血氣。”
    “可令陳到將軍領精兵兩千進駐沛國,以為疑兵,郭貢恐我徐州有防備,遂不敢進兵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