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逗弄盛華蘭

字數:4153   加入書籤

A+A-




    梁曉從沒有想過要主動去救衛小娘。
    若是舉手之勞,就能救下一條人命,他自然會救的。
    可原劇裏衛小娘的死,環環相扣,牽扯極廣,如果非要救她,必須要付出極多的時間和精力,以及被人懷疑他的目的,最後也未必能成。
    梁曉自己的事都沒忙完呢,哪裏有閑工夫用來救衛小娘這個與他毫無幹係的路人。
    若說衛小娘可憐不可憐?當然是可憐的,若是家裏沒有出現變故,肯定也能嫁一個門當戶對的耕讀人家做大娘子,如今卻做了妾,還在後宅中受人欺辱。
    可這天底下可憐的人多了去了,從小到大十幾年,梁曉親眼見過的人間慘劇就不知道有多少了。
    根本救不過來。
    衛小娘不過恰好是原劇的PC罷了,若論悲慘程度,根本排不上號。
    再有,梁曉非常認同“天助自助者”這句話,“自助者”指的是自強不息,永不放棄的人。
    衛小娘則正好相反,明明遭遇的並不是死局,明明懷著盛紘的子嗣,就算是看在她肚子裏盛家子嗣的份上,也會有很多人願意幫助她的。
    可她卻一點也不想自救,梁曉就隻能祝她好運了。
    現如今,因為梁曉的緣故,原著的劇情已經發生了改變,林小娘失了管家之權,衛小娘得到了應有的待遇。
    可梁曉還是不看好衛小娘的未來,不過這都和他沒關係。
    他不過是出於好奇,多打聽了幾句,僅此而已,知道了就將此事拋到了腦後。
    ……
    盛家,壽安堂。
    盛老太太坐在上首,笑眯眯的看著麵前正在交談的梁曉與盛華蘭。
    對於梁曉這個孫女婿,盛老太太是越看越順眼,打心眼裏為華蘭感到高興。
    若非顧及華蘭和盛家的名聲,她是真想找個理由躲開,讓這對互有情意的小情侶能夠獨處。
    但她的理智告訴她,她不能這樣做,八十八拜都拜了,不差最後這一哆嗦,等他們結婚了,獨處的時間要多少有多少。
    華蘭自然是對梁曉有情意的,有未婚夫妻這層關係,華蘭待梁曉本就與尋常男子不同,極容易對他上心。
    梁曉長相英俊,身材高大,待人接物很有禮貌,也很有分寸,還對自己很好,華蘭怎麽可能不喜歡他呢?
    至於梁曉,若說隻與華蘭見過幾次麵,就愛上華蘭,那自然是不可能的事。
    盛華蘭長相極美,身材纖細,氣質也非常好,梁曉隻是對她很有好感,畢竟他是個顏控。
    顏控,不丟人!
    考慮到對方是自己未過門的妻子,還是要搞好關係的,梁曉也就拿出了前世學過的手段,用在了華蘭身上。
    在他自己看來,他隻是隨手而為,若是在現代社會追姑娘,連開胃菜都算不上,最多隻是讓姑娘對他有一點點好感。
    可在這極為閉塞的古代社會,梁曉的舉動效果極好,華蘭對他的情意肉眼可見的增長。
    此時此刻,梁曉和盛華蘭中間的桌子上,擺放著一件類似棋盤的事物,上麵擺著的卻不是黑白棋子,而是一副做工精致的木板,木板或大或小,卻能夠完美契合,隻是正下方似是缺了一塊,隻組成了一個不完整的正方形。
    再仔細去看,每一塊木板上,都雕刻著一個人物,最中間位置的木板上的,是個赫赫有名的大人物,武聖關羽,關雲長。
    這是梁曉從自己前世記憶中翻出來的小玩意,名曰“華容道”,做起來也毫不費事。
    從汴京出發前,梁曉隻是隨口出了方案,告訴了自己的小廝,不到兩日的功夫,成品就到了他的手裏。
    盛長楓受罰那日,梁曉見盛華蘭哭紅了眼睛,心情不好,就取出來一套,和說明書一起給了華蘭,讓她轉移注意力。
    對於盛華蘭這樣的古人來說,這個新鮮玩意自然是極有意思,她擺弄了好久,好幾次險些成功,最後都是功虧一簣了。
    今日梁曉來了,盛華蘭就將這副“華容道”取了出來,“逼”著梁曉給她演示解法,還揚言如果梁曉也解不出來,“決不輕饒”。
    梁曉知道華蘭是說著玩的,也是在表達親近之意,他自然樂在其中。
    於是梁曉主動和華蘭打賭,表示若自己解開,那華蘭就要輸給自己一樣事物。
    華蘭滿口答應,親自將“華容道”擺放好,推到了梁曉麵前。
    梁曉也不和她客氣,按照記憶中的解法,開始推動木板,不多時,代表曹操的木板就成功抵達出口。
    梁曉抬頭,噙著笑意,看著華蘭露出一副目瞪口呆的樣子。
    梁曉的動作並不快,可在華蘭眼中,卻可以稱之為“眼花繚亂”。
    梁曉笑道:“你輸了,快把賭注取來吧。”
    華蘭並不氣惱,早在兩人打賭之時,她就想好了要輸什麽給梁曉。
    按照常理推斷,梁曉大概率是知道解法的。
    所以,華蘭其實是故意的。
    華蘭極力控製著自己的嘴角不要翹起,叫來了貼身丫鬟,命她去自己閨房中,取一件事物來。
    梁曉見識過現代社會高度發達的娛樂活動,怎麽可能覺得解“華容道”有意思,不過是逗弄華蘭罷了。
    逗弄女孩子,無論在古代,還是現代,都挺有意思的。
    盛老太太適時開腔,笑眯眯地問道:“曉哥兒,老身還從未見過這樣的小玩意,這是汴京最近流行的花樣嗎?”
    梁曉笑著答道:“讓老太太見笑了,是我閑來無事想出來的,原是做出來逗我們家六郎的。”
    六郎說的是梁曉的親弟弟梁晗,現年十一歲。
    盛老太太有些吃驚,她自然看得出來,這副木板可不簡單,極為精巧,也很有意思,沒想到梁曉竟然還有這樣的能耐。
    華蘭也有些吃驚,她和盛老太太一樣,還以為這是汴京那邊的新花樣呢。
    和盛老太太相比,華蘭又多了一重自豪,覺得自家夫君真是才華橫溢,不僅文武雙全,還有這樣的巧思。
    梁曉笑而不語,反正這個時空還無人發明“華容道”,他就毫無愧疚地將發明者這個名頭據為己有了。
    穿越到這個世界後,梁曉也有過做文抄公的想法,可他清楚自己有幾斤幾兩,知道自己抄了極容易露餡,還是不要自取其辱為好。
    再有,他的目標是做出一番事業,封侯拜相,並且很早之前就打定主意要走武將這條路,就算通過做文抄公積攢了一些聲望,也無甚用處。
    不過,抄一些無傷大雅的小玩意,或是在合適時機小抄幾首詩,幾句詞,也在梁曉的計劃內,就當是滿足自己的惡趣味了。
    梁曉前世聽過一個笑話,某位大名鼎鼎的開國元帥,若隻讀他在生死之間寫的詩句,定會覺得他是古往今來最頂級的詩人之一,要頂禮膜拜的。
    可若是讀了他寫過的全部詩篇,對他的評價則會跌落人間,甚至讓人哭笑不得。
    梁曉覺得若是自己也能有類似的逸聞,還挺有意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