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不是說笑,你們西岐已有取死之道

字數:4180   加入書籤

A+A-




    西伯侯姬昌遵照旨意回到朝歌。
    拜謝天子後,姬昌正式接了封王的旨意。
    西伯侯脫去一身粗布麻衣製作的陳舊袍子,換上光鮮亮麗的王爵禮服。在微子、箕子兩位王叔的引領下,姬昌欣喜地騎上高頭大馬,擺開儀仗,上街誇官,叫朝野上下無數人羨慕。
    羑裏距離朝歌隻有五天的路程。西伯侯在羑裏教化七年的名聲,早就朝歌傳揚開來。
    姬昌遊街的第一天,就有無數的百姓放下手上的活計,擁擠在街道兩旁觀看。有些還會跟著文王的儀仗,恨不能跑上一整天。
    殷誦這邊一早,就接到西岐神武將軍太顛帶來的口信,告訴他文王誇官這三日,西岐一行人都會暫時住在皇華驛館。殷誦想要見老師,可以在晚上前往館驛。
    殷誦當即決定回皇華驛館住幾天。他們這一行陳塘關來的人,還沒有取消在皇華驛館定的房間呢。
    兩個仆從巴巴地望著自家少爺和表少爺,想上街湊湊熱鬧,就連兩個家將都頗為意動。
    唯一不動心的隻有白麵猿猴了。姬昌是它“老人家”看著長大的,從呱呱墜地到垂垂老矣,就沒有白麵猿猴沒見過的“姬昌”。
    哪吒小手一揮,帶上所有的人和猴,一起上了大街,等著文王的儀仗。
    文王要誇官遊街這件事,五天前就傳開了。朝歌城裏不少有生意頭腦的人都早早做了準備,賣吃的喝的、做雜耍的,占滿了街道兩邊。負責城防的武城王府派出不少士兵,才沒讓大道也被這些臨時冒出來的攤販擠占了。
    哪吒、殷誦一行人在街邊玩玩鬧鬧,不拘於一個地方,很快就從館驛前頭的街道拐去了另一條大街。沒一會兒,他們碰見了武城王府的三位少爺。
    黃天祿扛著黃天祥在人群裏穿來穿去,就怕黃天祥個子矮,視線被擋住,瞧不見從前頭走過去的文王儀仗。黃天爵護在前邊,防備別人衝撞了自家兄長和幼弟。
    黃天祿看見殷誦,立即大大咧咧地詢問起來:“你什麽時候回來舊園呀?”
    殷誦眨眨眼:“快了。”他料想姬昌很快會回去西岐。沒了姬昌給他做老師,比幹不會讓他繼續呆在羑裏“浪費時間”的。比幹送他去羑裏,可不真是為了讓他學會種地。
    “那可好。”黃天祿笑嘻嘻道。
    這時,前頭忽然傳來山呼海嘯的人聲,是周文王的儀仗來了。
    幾個小家夥立即翹首往街道前方看去。
    卻是很快感受到,人群如浪潮一般向他們這邊洶湧掀來。黃家三兄弟身不由己,很快被人浪卷走了。
    殷誦與黃家兄弟不同。他有表哥護著,站在原地穩如磐石。人潮衝擊過來,就像浪花衝上巨石,對殷誦根本造不成影響。
    殷誦在哪吒的保護下,整整瞧了一天的熱鬧。到了晚上,他們在館驛先見了伯邑考,沒一會兒等來了被朝臣請宴賀喜的文王。
    姬昌神情十分的激動,他還沒有從封王的興奮中走出來。
    殷誦仔細一琢磨,就明白了老師這麽興奮的原因。這一百年裏,西岐因為實力日益壯大,一直受到商王的忌憚,就是紂王這個沒心眼的都在無意識地打壓西岐,把姬昌囚禁起來。
    如今天子封王,無異於向天下人昭示,商王對姬昌,對西岐姬氏的寵愛和信任。這與過去的忌憚,真可謂天壤之別!
    殷誦不由得唏噓,沒想到費仲、尤渾這麽好用。他忽然就很想把那十九箱“土疙瘩”黃金送給這兩個大貪官。他也不求王爵、公爵之位了,隨便給個伯爵,讓他開了《化學》教科書的翻閱權限就行。
    不過殷誦就是想想。他知道自己賄賂兩大奸官的後果。比幹若是知曉了,一定會把他送到比羑裏更遠離朝歌的地方。
    姬昌看到殷誦,立刻走到他的麵前。姬昌已經從伯邑考的口中得知,是殷誦打消了伯邑考親自入朝的打算。姬昌前不久,在茅屋裏算了一卦,竟然算出了長子的死卦,嚇得他差點暈厥過去。
    姬昌猜不透現實的發展為什麽與他的卦象不同,隻當自己占卦的技術還差火候。
    但是,姬昌十分明白,沒有殷誦攔住了兒子,又為伯邑考獻出奇謀計策,他的長子會死,他自己也會繼續囚禁在羑裏,哪裏來的現在這番榮光?
    姬昌心中感激。他從懷裏掏出一枚玉佩,遞給自己的學生:“這是老臣一直隨身佩戴的飾物。當初收你做學生,也不曾送一些見麵禮。現在就拿它做補吧。”
    “日後王孫有機會到西岐來,但凡遇上麻煩,如果老臣不在了,你盡可以拿這塊玉佩找邑考他們兄弟。他們一定會好好護著你的。”
    殷誦接過玉佩,發現和他的母親留給他的玉佩一樣材質,都是彩玉。不過和他的彩玉不同,姬昌送他的這一塊,雕工好上很多,一隻彩尾鳳凰被雕刻得惟妙惟肖,仿佛活物。
    伯邑考站在姬昌身後側,看見了殷誦接到手裏的玉佩。伯邑考驚訝無比,他十分清楚這塊彩玉鳳凰的來曆,正是由他的四弟姬旦親手雕琢。
    這樣的鳳形玉玦不僅他們的父親有,他們一家子兄弟每人都被姬旦送了一塊。而且,伯邑考手上這一塊還是四弟親自雕刻出來的第一塊。
    那時,姬旦年僅四歲,指骨稚嫩,更談不上雕刻的技巧,所以雕刻出來的鳳凰瞅著就跟拔過毛的山雞似的。姬旦為此羞恥了很久,根本不好意思說自己為兄長雕刻了一塊玉佩。
    伯邑考還是在二弟的提醒下,知道了這件事。他們兩個哥哥好生打了一套配合,才讓姬旦承認了這件事,將玉玦送給了他。
    然後,二弟借機向四弟“索要”起了同樣“款式”的彩玉雕品。
    姬發從姬旦手裏拿走玉佩後,老三姬鮮不知道從哪裏聽說了這件事,吵著鬧著也要一塊。姬旦隻能雕刻第三塊。
    於是,一個傳一個,竟然是讓姬旦給每一個兄弟都雕刻了一塊鳳形玉玦。就是他們父親在燕山山腳認領,被仙人帶走的老麽雷震子,都有一份。隻是雷震子一直沒有回過稀奇,所以屬於他的這一份一直放在姬旦身邊。
    熟能生巧,姬旦又是極為聰慧,懂得吸取經驗的人。開頭幾個玉佩確實雕刻得……十分童真童趣。越到後來,姬旦手藝越發了得,雕琢出來的鳳凰一個比一個傳神。
    在父親姬昌應天子詔令,前來朝歌前,姬旦將最滿意的一塊鳳形玉佩送給了父親,希望神鳥能夠保佑他們的父親,一路平安,不受奸邪侵害。
    伯邑考和前頭幾個弟弟,為了護著姬旦的麵子,一直都是將玉玦珍藏在身邊,很少示於人前。倒是後麵那些年歲小的弟弟,拿到的已經是雕工成熟的成品,日日懸掛在腰間,得意洋洋顯擺給別人瞧,要人人都知道他們有一個愛護自己的好哥哥。
    殷誦瞧瞧手裏雕工精致的鳳凰,想想懷裏揣著的彩羽雉雞,有些唏噓:這可真是同玉不同命呢。
    不過他還是最喜歡母親留給他的彩玉。比起華而不實的鳳凰,還是山雞更加有精神和活力。
    殷誦鄭重地收起鳳形彩玉,向老師表達感激和慶賀之情。
    原本按照紂王的旨意,文王姬昌應當在朝歌誇官三日,以此達到宣揚天子寵信,以及膈應東魯薑文煥、南都鄂順的雙重目的。誰知道,殷誦第三天早上起床,赫然發現隔壁文王父子住著的院落,已經是人去院空。
    殷誦整個人都懵了,鐵青著臉找到被留下善後的太顛和閎夭,詢問到底是怎麽回事。
    這可不是開玩笑的!
    殷誦在心裏不停祈禱,文王父子不是“連夜潛逃”了!這在殷誦看來,完全是自取死路,平添禍端。
    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太顛、閎夭看在殷誦是文王學生的麵子上,悄悄告訴殷誦:“王孫沒有猜錯,文王的確帶著大公子,連夜收拾行李,回西岐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