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此生宿命無遺憾,遠眺弟子踏歸路

字數:4353   加入書籤

A+A-


    容乃公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思兔閱讀sto.ist),接著再看更方便。
    楊暮客在殿中與季通研究七星天罡變不分晝夜,二人像是得了新玩具的少年郎,廢寢忘食。直到季通餓得躺地便睡,楊暮客才發覺已經過去了兩日。但就這短短的兩日,那少年天才終於找出了一個教會他方法。
    季通因為看不見炁脈變化,自然也無法掌握步伐時機,於是楊暮客想了一個笨法子。他給炁脈粗細變化編排了一個時間表,隻有在白天的時候,根據太陽方位才能判斷邁步的時機。季通人雖蠢笨,但是這種死記硬背的法子還是能記下來。雖說這步伐隻能白天使用,但他也獲益良多。
    其實這種步伐在凡間一直都有流傳,俗道中人學習的輕身功夫也大多源於此法,但季通不能得知。
    在季通修習七星天罡變的時候,楊暮客還細細體會了七十二變的三大術法之基。
    其首為《易術陰陽變》,主講易經陰陽分化之理,共千零八十種術數變化。其次為《河圖洛書變》,此變化是以易術為基準,進而用九宮八卦活用那千零八十術數之法。再次為《奇門陣道變》,此變化以天支地幹為陣,大衍九宮八卦之理,實用於卜卦,軍陣,符法,齋醮科儀。
    楊暮客此時才覺得以前讀易經真的是都白讀了,原來此書之中蘊含如此奧妙。簡直就是玄之又玄,及天地之眾妙。用唯物主義的角度去看,這完完全全就是另外一種世界觀,它以二進製描繪了世界的對立統一。將種種信息用集合概率法計算了世界的運行規律。學習這玩意以後自己不就是一個人型計算機了麽?
    那河圖洛書由簡至繁,將易經的信息進行更細致的分化總結,看似籠統,但其實包羅萬象,雖然套用到一切事物發展之上有些牽強,但是可以給出一個相對標準來進行比對。這讓楊暮客的眼光不再單調以科學發展的角度看待問題。科學發展觀往往重視微觀細節,而河圖洛書的數學架構更宏觀。這讓他仿佛有了一個虛假的神之視角。與其說這是術數,不如說這是哲學。
    至於奇門之法,那就更讓人頭大。遁去其一與易經一脈相承。天地之數五十五脫其五,衍四九,遁去其一。說明了事物發展的不確定性,隨機性,這是世界不斷發展的前提。更說明了天道不隻是橫加於一切事物的枷鎖。而奇門遁甲正是以模仿天道的模式,將甲乙丙丁的“甲”掩藏起來,以探求天道對於事物發展的規律。
    根據易經的千零八十種信息,然後以河圖洛書為架構,奇門遁甲為算法。楊暮客看到了一個龐大的天道數據模型,而這個模型對於他來說,真的太難了。人不是計算機,主觀思想無時無刻不在影響他對於模型的看法。所以那模型好像一群螞蟻,不停地爬來爬去。
    寅時早課,楊暮客草草收拾了一下禪房,把他動過的東西都放回原位。然後來到了大殿之中坐禪修習。
    他用歸元見到他的第一句話的信息做了一個簡單的計算。乾下坎上,需卦。此卦有些像是烏雲的樣子,天在下麵,水在上麵。
    楊暮客想到了自己在黑霧中見到了光,所以意識蘇醒。有光,烏雲自然而消散。
    季通在追捕十六殺的時候,遇到陰天的天氣,自然會影響心情休息。他會擔心有雨之類事情多費神思,所以容易做出錯誤的判斷。當季通到達了塞外邊城,水汽消散。也就是烏雲不見了,自然一切順利。但是他到達了綠洲之後,水汽重新出現。水澤說明了需卦中有寇至的可能。也就是季通與十六殺相遇的機會。
    想到此處楊暮客不禁拍手叫好,真是奇了。按照易經這麽一說,還真是一切都有天機。但是那遁去的一呢?楊暮客緊鎖眉頭,他弄不懂這一切都符合了需卦的卦象,但是卻不見其中影響變化的因素。他搖了搖頭,放棄了繼續思索的想法。他明白這些東西沒有老師教授自己是不可能弄明白的。
    就在這時歸元出現在了他身邊,看著低頭沉思的楊暮客。“想什麽呢?”
    “需卦。”楊暮客老實地回答道。
    “何處不解?”歸元笑了笑。
    “遁去的一找不到。”
    歸元兩指並在一起,點中楊暮客的額頭,“抬頭。”
    楊暮客看著歸元一身道袍精神煥發,腦海中一片空白。
    歸元雙指從楊暮客的額頭上離開,朝著虛空一點,“此處為車利國的一處村莊,你能看到田地,看到山村,看到流水。卻看不到什麽?”
    楊暮客皺著眉頭,那細雨中小橋流水人家的景色極美。“太陽?”
    歸元點點頭,“然也,太陽於乾。高空之上,此卷無法包含。那為何你知其不見太陽呢?”
    “因為陰天細雨。”
    “所以圖應了需卦否。”
    “是。師傅。”
    “但是你漏了一件事。”歸元再一指,那畫卷瞬間變大,將山川密林都顯示出來。
    楊暮客看到了密林中火光閃閃,有行人走得匆忙。而村外軍陣隆隆,大兵壓境之象。
    “這林中是人,那村外也是人。這遁去的一,你不可見之。是那太陽,也是那人。你用你的眼睛看到的是你眼中的需卦,而我用我的法相看到了我的需卦。遂,此卦分人而異。而你自己看到的需卦,應是你看不到自己。你知其有日,而不見日。然否?”
    “然也。”楊暮客叩首謝道。他明白了老道的意思,這圖畫說明了需卦因為視角的原因,人們得出的卦象其實是不同的。根據知識結構不同,得出的卦象卦辭也不盡相同。而楊暮客推算的是老道見麵的那句需卦。而老道的需卦之中,他是在其內的。因為他知道了老道的卦象,所以他此時可以推算此卦。
    楊暮客看不到自己,那麽自己也變成了遁去的一。自己,其實是影響這一切變化的因素。是了,季通順利從匪寇中殺出,是自己的幫忙。季通能順利找到仙山,也是小樓發現了自己。
    然後楊暮客猛然驚醒,歸元其實是在告訴他另外一件事情,卜卦者,不能推算自己。
    “師傅,陰陽易術難道都不能為自己推算嗎?”
    歸元聽到楊暮客的提問哈哈一笑,“當然可以。但你需明白,天之道,在於得失。你知自己緣法,所作所為皆不合天意。那當如何?”
    楊暮客皺著眉頭,“代價?”
    歸元點頭,“聰明。尋遁去其一,當以先天元氣視之。知天機,違天命,更甚。”
    “那先天元氣為何物?”
    “人謂之壽數,山謂之高大,海謂之深淺,你既有所得,就要還天機於所有。你付出什麽樣的代價,就能得到相應的報酬。此乃天道其一。”
    楊暮客嘿嘿一笑,“等價交換原則。”
    聽此言歸元覺得甚是有趣,“嗯。卻也不全對。”
    “溢價交換?”
    “為師隻能告訴你,天無定數。”歸元收了神通,細細打量著一身道袍的楊暮客。但願他能走上正道,不要走自己的老路。從他敢吞魂噬魄來看,這個孩子的善念並不在根骨之內。
    楊暮客皺著眉,腹誹著。等價交換不全對,溢價交換也無定數。那老天是得多貪心。剛剛想到這裏歸元用手打了楊暮客一巴掌。
    “敬畏天道乃修士之本!失了這根本,就是無根之萍,那修的是什麽道?”歸元威嚴地看著楊暮客,“這是為師給你上的第一堂課,你且記住!”
    “弟子受教。”楊暮客低頭叩謝。
    “你修行吧,那小樓你可稱她為師兄,等等她會替我給你解惑,明年下山後這一路修行她也會護佑。”歸元歎了口氣,“記著,天道之下皆為螻蟻,切莫忘了自己的根本。”
    “弟子記住了。”
    話說時光荏苒,一年轉瞬而至。
    楊暮客已經習得了七十二變中大半變化之法。對於修行也有了一定的理解。
    更多內容加載中...請稍候...
    本站隻支持手機瀏覽器訪問,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節內容加載失敗,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模式、暢讀模式、小說模式,以及關閉廣告屏蔽功能,或複製網址到其他瀏覽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