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兩院無門敢騎牆

字數:4439   加入書籤

A+A-




    濁染危機此一行人中除了楊暮客和玉香外,其他人皆是不知。
    小樓如今像個娃娃。打從昨夜開始,她就被瞌睡蟲趕去夢中世界。
    看著姐姐安靜地悠長地呼吸,楊暮客靠在軟墊上猜想她在做什麽夢。因為小樓的眼皮不停地鼓動。
    他不想讓姐姐看到自己疼痛得樣子。
    換衣服的時候楊暮客覺得自己的皮肉炸開了一樣,連帶著筋骨一起疼。
    另一輛馬車上的人都以為昨夜大可道長因為守夜著涼了,季通除外。因為大可道長的這一場病,廚青對於他是修士的猜疑,也因此淡了。畢竟修士怎麽會因為小小風寒倒下。他可是眼睜睜地看著那個小道士走路都費勁。
    一向張揚的小道士躲進了車廂裏讓大家享受到了難得的安寧。畢竟這個小道士的嘴巴實在歹毒,三言兩語就能戳進人的心裏。
    隴陰郡的官道到了盡頭,界碑上正麵寫著隴陰二字。北麵則是碩陽。
    對,因為走的是朝東北的官道,隴陽郡便無需經過。雖有碩陽,但無碩陰。碩陽是因為一座高山,那座高山橫貫東西,幾百裏長。名曰碩山。高山密林,有巨熊出沒,不可生人。所以這碩陰便無。也因為這碩山攔住了南來的水汽,隻有夏秋西邊支山國吹上來的海洋季風能達於碩陽,所以碩陽屬於比較幹旱的郡州。
    碩陽雖土地幹旱,卻有大江。和熙郡內的大運河支流便經過此郡。此江名曰淡江,是碩山冰雪融化匯成大江,自南向北而流。
    中途在驛站停了會,廚青悄悄跟楊暮客說了他們的計劃。楊暮客同意了,招來何玉常說了幾句類似於批命的話。畢竟楊暮客還需要一個活著的何玉常。
    何玉常被廚青裝進了一個木箱子,另一個少年登上了季通駕馭的馬車。
    自此何玉常的行蹤成謎。
    與此同時,周上國都城鴻臚寺派遣去往塗計國的使團也出城了。他們帶著一份國書,周王欲與塗計之王同濟修好,結盟邦之國。
    周上國僅存的塗計探子聞聲而動,他們將隴之南北安然無事,刺殺何玉常未成,曲栗活於王陵,三條消息傳遞出去。並且將使團一行人的身份背景調查得一清二楚。此周上國使團人員皆是在政院授學,不曾與王公接觸。其中三人可拉攏,一人可收買。
    此乃周王堂堂正正之陽謀,我整軍備戰未曾掩藏,我派出使團不插間諜,我修國書為真,我料你國中之人不敢應之。
    兩國之仇,周上國主一句話要泯恩仇?憑什麽?塗計國上上下下待軍功之賞者何應?以邊防得其位者何應?那占了周上國土者年年襲擾邊境者何應?
    與其說周上國秣兵厲馬,不如說是塗計國被逼進了牆角。
    這封國書定會被塗計國退回,那周上國再言與之開戰便再無阻塞,上下一心。
    出了碩陽郡,入和熙郡。和熙郡有運河,此時冰封的大江已經鑿開一條通道,過往的運糧船優先通行。
    廚青掏出令牌直接征用了一艘運糧船。繼續北上。
    經和熙郡城,未停。玉香神遊城隍廟,道牒錄了行程。
    船中玉香與楊暮客說了城隍的囑托,再往前便是國神道觀轄製地域了。國神明察秋毫,容不得一點邪祟之氣。
    這話再明白不過了,你楊暮客是個大鬼之身,未修成人身。人家不歡迎你。
    楊暮客撇撇嘴,“貧道最是相信有理走遍天下,怕甚?”
    過了和熙郡,便是彩雲郡。此郡占地麵積不大,方圓一千二百多裏。最高峰就是雲鼎觀。
    彩雲郡周山環繞,多山無田,沒有城池。或者說寥寥數個俗道後人組成的村莊,便是這郡中唯一人間煙火。因為國主登基需於雲鼎觀受封。所以有一條直上直下的官道,東西兩側都無路徑。平時這條官道也沒什麽人走。隻有運送加急物品的驛卒才會從此經過。
    更多內容加載中...請稍候...
    本站隻支持手機瀏覽器訪問,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節內容加載失敗,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模式、暢讀模式、小說模式,以及關閉廣告屏蔽功能,或複製網址到其他瀏覽器閱讀!
    季通瞪大了眼珠子,我讀書少,你莫要騙我。鸞鳳和鳴是這麽解釋的?
    玉香聽見了趕緊咳嗽一聲,拉著小樓走到一旁,好似不認識這個衣衫不整的呆道士。
    隻見那和鳥雕塑眼眶好似冒出了火星子,死死盯著口無遮攔的小道士。一個青衣姑娘走了出來,上下打量著皮相雖好卻不修邊幅的楊暮客。
    “道長如此編排有德神隻,不怕惹下口業嗎?”
    楊暮客朝那小姑娘拿了子午訣,“姑娘又如何知曉我信口胡謅?”
    “這……”青衣姑娘愣住了。
    那住持看到青衣姑娘出來現行大驚不已。他沒聽見後麵那兩個貴客說了什麽,一直介紹宮殿曆史的他口幹舌燥,但這青衣姑娘他是認得的。這是國神的化形。轉頭看了看那小道士和力士,二人到底說了什麽話才能讓國神現形,斥責二人惹口業。
    “青姑娘。這些人是雲遊至此的異域旅人。若說了什麽不中聽的話,還請念其無知,莫要在意。”
    青衣姑娘冷哼一聲,“人家飽覽詩書,又怎會無知。你這老道替他們辯解個甚。”
    楊暮客上前幾步,湊到二者之間。對那姑娘欠了欠身,“貧道談不上飽讀詩書,卻也知曉道理。姑娘該是那山主,卻欲將貧道攔於山外。若不是看了貧道皮囊秀美,說不得便直接丟下山去。”
    聽了這話那青姑娘麵色通紅,大羞。這鬼當真不要臉皮。
    楊暮客聲音小,那老道士耳不明,也沒聽真。但他看出來這道士唐突了國神,把廚青拉到一旁,看似悄悄話,實則大聲地說,“你領來的是個什麽東西。怎這般無禮?”
    廚青噘著嘴半天沒吭一聲。
    但楊暮客依舊不管不顧繼續說著,“貧道身傍周上國人道功德,你這山主於情於理都該敬重貧道。打貧道進了村裏,山主就該在山底下以禮相迎。貧道費勁了力氣爬上這山頭,也不見你出來問候。所以非是貧道說話不中聽,而是山主不值當貧道誇讚。”
    青姑娘氣鼓鼓地看著楊暮客,一跺腳跑了。
    周上國的確在大山之上。但是她堂堂國神,竟被喊成了山主,當真氣煞人也。
    楊暮客看著那姑娘離去的背影,伸手放在胸前,翹起一根大拇指壞笑地看著季通。眼神裏好像在說。看。爺們兒厲害不。這娘們兒被我給說跑了。
    季通趕緊伸出手掌遮住半張臉,不敢去看楊暮客。
    晚上山風大,上山容易下山難。所以一行人就在山中留宿。那雲鼎觀的老道也告訴他們,山下的村民會照料好他們的馬車。
    小樓所乘馬車雖有不少金貴物件,但也不怕偷盜。大船之上那偃師早就修整過暗匣,那匣子認人,生人打不開。玉香知曉此事,也報與小樓聽過。小樓隻當是用錢財雇傭木工弄得。更何況道觀之下的村民民風淳樸,都是具有德行之人,也無人做那偷盜之事。
    晚上紅燭搖曳,楊暮客在靜室打坐。爽靈飄出體外,伸手摸了摸發髻,變成一個油麵小生。
    爽靈大大方方地走進了供奉國神的廟堂。
    那雕塑哼地一聲扭過了頭。
    “您都快四千歲了,還裝什麽嫩瓜。”
    青和鳥一聽這話差點沒背過氣去。周遭所有遊神都裝作沒聽著,飛不見了。
    雕像怒火中燒地瞪著爽靈,“你若逞著身份背景欺辱本神,本神的確不敢將你怎樣。但你那道牒中,也休怪本神添油加醋。”
    爽靈坐在雕像下的蒲團上,喊了句,“你下來。貧道有正事與你說。”
    更多內容加載中...請稍候...
    本站隻支持手機瀏覽器訪問,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節內容加載失敗,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模式、暢讀模式、小說模式,以及關閉廣告屏蔽功能,或複製網址到其他瀏覽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