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亞紙演才情?

字數:4615   加入書籤

A+A-




    思兔閱讀【sto.ist】第一時間更新《暮客紫明》最新章節。
    相聲裏楊暮客講了一個笑林的故事。
    他持長杆欲入城門,季通則扮演一個久坐生瘡的守官。
    楊暮客豎持長杆不得入,橫持亦不得入。守官季通曰,截之可入。楊暮客欣然同意,將長杆截至數段。
    單貨逾重則稅三厘,小貨碎柴則無意義。
    極盡辛辣嘲諷,座上賓縣令的臉好似黑鍋底。
    下麵的民眾不明所以,隻是見季通犯傻笑作一團。
    相聲說完,楊暮客揣著袖子下台,台上依舊是道士班子奏響春風。
    此時玉香將修舞台的工匠招呼在一起,搭了一個義診的棚子。玉香有事兒,道牒錄入行程的活兒自然還得楊暮客親自去。
    去玉香那取了道牒,楊暮客獨自一人進了宕水縣城。
    城裏因城外多災民,比之以往更加繁榮。運貨的腳夫工錢翻了一番,糧商不敢漲價,卻有了拋售庫存之機。到處都是人聲鼎沸。
    楊暮客隨意走著,從城南走到了城北。東北艮位陰氣詭異。他走著走著瞧見了一間破落院子。這院子本是方位極好的陽宅。
    當當當。楊暮客敲了三下門。
    門中無人應聲。
    他推門進去,隻見蛛網掛在門廊,地上浮灰厚積。
    不必進陰間,便能得見一個野鬼正在一堆神像之中蹲著。那鬼也不怕楊暮客,就是直勾勾地盯著這個道士。
    “為何不去陰間?”
    “還未到時候……”那野鬼懶洋洋地回楊暮客。
    楊暮客踩出一排腳印,走到那堆神像前。這些神像都是神龕裏搬過來的,沒有絲毫香火之意。但曾經有人祭拜的痕跡仍在。
    楊暮客麵無表情地看著神像,突然開口道:“你守著這些神像作甚?”
    野鬼謹慎地說,“他們陰壽到了,鄙人怕他們被忘記了,便收攏起來。”
    “修行多少年了?”
    “三百多年。”
    “這宅子可並不是荒廢三百多年。”
    “鄙人才搬來二十一年。”
    楊暮客的眯眼問,“你為鬼修,藏於人道,穢氣害人。不知此理麽?”
    “知道,所以鄙人勤於搬家。”
    “不以陰宅養魂,你活不得許久。這些神官之名終會被人遺忘。”
    “鄙人還記著。”
    “你亦有陰壽,你亡之後呢?”
    野鬼露出些許茫然,而後笑了,“那便由他們去吧……”忽然他眼睛一亮,“既是道長來了,不知道長可願知曉他們姓名?”
    楊暮客從背後抽出青鋒長劍,劍指野鬼眉心,“想壞貧道修行,不怕死麽?”
    更多內容加載中...請稍候...
    本站隻支持手機瀏覽器訪問,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節內容加載失敗,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模式、暢讀模式、小說模式,以及關閉廣告屏蔽功能,或複製網址到其他瀏覽器閱讀!
    思兔閱讀【sto.ist】第一時間更新《暮客紫明》最新章節。
    興意闌珊的楊暮客出了宅院,獨自於城中閑逛。走到城中茶館,閑來無事進去吃茶。茶博士一開始看了眼,沒當回事,後來又仔細瞧瞧,趕忙上前把楊暮客引到雅座。
    楊暮客在雅座上看到一本書,叫《中州風雅》。覺著小樓定然喜歡,順便拿起來看了兩眼。
    開篇說得便是一個叫“亓”的皇朝。亓帝乃是曾莊人之後,率部族征戰狌狌,奪隋晾山建國。隋晾山乃氣運之山,千年後國中富足,征戰四方。
    後麵還有個叫“漱”的帝國,與“亓”是世仇。二者因漱江源頭征戰不休。
    漱江源頭是乳山下高原一丘,名叫徊丘。其山高萬丈,冰川百萬年不化。有仙居。徊丘聚兩山之水,成漱江。
    楊暮客翻來翻去也沒翻著風雅,丟在一旁等著上茶。等了一會兒,茶沒到,宕水縣縣令帶著縣丞進了茶館。
    “本官招待不周,以至大可道長獨自消遣。”
    楊暮客最煩就是這個,外頭好幾萬張嘴嗷嗷待哺,你這官老爺跑這兒跟我套近乎……他不鹹不淡地說了句,“縣令大人公務繁忙,貧道怎敢打擾。”
    “不忙不忙,大可道長乃是異國貴人,我等招待不周有失禮節。”
    縣丞眼尖,看著了桌角的書。“不知大可道長幾時啟程前往中州?”
    縣令也瞥見了那本書,“宕水縣往東是鷺江,因有天妖於此避冬,運河不開。道長若是想要東行,還需往北,回到默釀縣走陸路快些。”
    楊暮客琢磨出點味道,這倆當官的巴不得他快快離開。
    這縣令或許因為得了所謂“雲鼎觀”道士的消息,冷落了異國的大可道長。如今好似破罐子破摔,既然沒巴結到大可道長,那便快快送走才好。
    不過這縣令說得鷺江有候鳥天妖,這事兒有點意思。所謂鷺江,那必定是鷺鳥棲息之地。就是不知是何種鷺鳥。青靈門記載周上國附近天妖有三種鷺鳥,有黃嘴長腿白鷺,有黑臉琴嘴鷺,還有巨腳鷺。巨腳鷺最為凶狠,喜作弄獵物,尤其喜食人。如此來說便不可能是巨腳鷺,否則這宕水縣建不得城郭。餘下兩種皆有可能。既知有天妖,那便不走水路。
    其一,怕那妖精有化形大妖,認得迦樓羅。其二,是楊暮客本就忌水浸,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這消息來得也算及時。要不然上了路,半路才問那些個山神土地知曉此事,回轉換路不免丟人。楊暮客那冷冰冰的臉色終於化解一些,伸手招呼二人坐下。
    縣令與縣丞連稱不敢,又說了幾句客套話離去了。
    茶室裏火爐裏飄出果木的焦香,不多時教坊司的琴娘抱著琵琶走到一樓的暗室,珠簾垂下。楊暮客品著茶博士送來的烏青茶。
    此茶乃是宕水縣小石山幾顆古樹所產,每年隻於春夏之交時采摘新茶,先以小火烘焙,而後甕中發酵。一年者為黃精茶,二年者為紅絲茶,三年則是玄茶。若有烏需發酵五年以上,而若想烏青,非十年不可。
    茶果是細磨麥粉以未出閣女子揉製。揉製茶果女子不可食肉,日日進食漿果,具體香。
    聽完茶博士的介紹,楊暮客眉毛一挑。感情你們五萬人就能玩兒出這樣的花活兒?
    茶博士嘿嘿一笑,“咱宕水縣雖小,但守水係堤口,鷺鳥未來時,周邊郡城會有不計其數的漁民來至捕魚。宕水縣開明,不收魚獲之稅,隻幫其保管船隻。縣令經營有道,本縣乃是郡中納稅大戶。”
    楊暮客問,“我觀你這茶館也非富麗堂皇,如此奢華。豈不虧了?”
    “本茶館東家乃是都城貴人,每逢秋冬南下避寒。年終而歸。這茶館本就是貴人路上停留歇息之地。”
    哦……楊暮客明白了,這兒特麽是個情報站。
    吃了茶聽了曲兒,楊暮客出了茶館伸了個懶腰。說實話那所謂少女揉製茶果當真是個噱頭,不如咱家玉香做的吃食。至於茶麽,楊暮客本就是個焚琴煮鶴的主兒,又哪兒知好與壞。走了半路楊暮客忽然想起來,我了個去,忘給錢了。倒回去撞見了那個蹲在暗室邊兒上逗琴女的茶博士。
    “咳咳……”
    “哎喲!”茶博士趕緊放下手中的珠簾,起身作揖。“不知道長是否落下東西?”
    “嘖,你這生意是怎麽做的。貧道忘了結賬了。”
    茶博士恍然大悟,“是小的糊塗,縣令大人已經結賬過了。”
    “為何不說?”
    更多內容加載中...請稍候...
    本站隻支持手機瀏覽器訪問,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節內容加載失敗,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模式、暢讀模式、小說模式,以及關閉廣告屏蔽功能,或複製網址到其他瀏覽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