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空印案緣故

字數:4833   加入書籤

A+A-




    朱棣在自己的王府內思索著,要不要把王布犁建議加重商稅的事情與大哥說一說。
    讓他跟父皇說,朱棣是沒膽子的。
    稅收若是充足,就能有更多的錢糧用來打仗。
    他這個將來的征北大將軍才能有更多的錢糧支配。
    北元還能跳幾年?
    唯一讓他拿捏不準的就是大明剛剛建立,百廢待興。
    老百姓隻是剛剛過上安穩的日子,一旦加重賦稅,那豈不是又該有人借機造反了?
    這個險他不能冒。
    在房間內走來走去,下定決心去找他大哥叨咕幾句去。
    飯桌上王布犁的閑談,傳到朱元璋父子耳中之後,他本人便沒有什麽得意的。
    愛咋咋,就是提一嘴的事。
    至於大明發展到後麵,朝廷收不上來稅,關他屁事。
    今日正常打卡上班,繼續摸魚。
    倒是沒讓他得意多久,那個郭主事又來了。
    縣衙其餘幾房的典吏前來拜見,朱元璋隻是高高在上的應了一聲,眼睛看都不帶看他們一眼的。
    要是王布犁不是朱元璋進入仙境的鑰匙,他對於一個基層小吏更沒有什麽好感。
    朱元璋基於對前朝的教訓,要求手底下的官員對於吏員要像對待奴隸一樣。
    可事與願違。
    大明的知縣們還得拿出自己不多的俸祿來獎賞這些吏員,才能更好的如指臂使。
    要不然,他們有的是法子給你拖延時間。
    可以說吏治完全與朱元璋的治理政策,背道而馳了屬於是。
    雙方相互見禮之後,朱元璋順勢說起了上次他派人查驗那一文錢害死數條人命的案件。
    此等匪夷所思的案件,刑部很重視。
    縱然他剛接到一點線索,也沒有共享給王布犁。
    至少在找到下一條理由才行。
    “王典吏還需好好努力。”朱元璋摸著胡須笑了笑。
    王布犁嘴上連連稱是,隨意的應付著眼前的朱元璋。
    二人在王布犁平日休息的那間小屋子言語,蔣環屁顛屁顛的前來倒茶。
    朱元璋瞥了蔣環一眼:
    “王典吏,這小子是走了我的關係,將來得到刑部曆練,你多帶帶他,免得沒本事卻坐上不該有的位置。”
    蔣環連忙賠笑。
    朱元璋也沒想著瞞,他不覺得王布犁猜不出來,索性就點明,這才能取得更多的信任。
    “郭主事,小蔣是個值得培養的好苗子。”王布犁接過話茬:
    “上次與郭主事說過基層難處之後,便派人前來,太貼心了。
    一瞧您就是愛幹實事的。”
    朱元璋哈哈笑了兩聲,這話他愛聽。
    從古至今的皇帝,他說自己勤政第二,目前還沒有人站出來打他的臉說他不配呢。
    “可郭主事也得注意自己的身體不是?”
    王布犁抬頭示意蔣環出去,把門帶上,有些話還是不能叫旁人知曉。
    方才裙帶關係介紹完畢,王布犁在話裏也表明了今後會培養蔣環。
    故而有些話,他就沒必要聽著了。
    “我這個歲數還是個六品小官,也想為兒子鋪路,多努力些也是必要的。”
    朱元璋坐在睡榻上,端起茶杯有些唏噓:“誰讓自家兒子不爭氣呢。”
    可朱元璋說這話的時候,心裏是十分得意的。
    聽到這話,王布犁頷首:
    “老子英雄兒好漢的情況是世間少有的,郭主事莫要憂愁,普通人才是人生常態。”
    朱元璋頷首,他是真沒想到王布犁年紀輕輕就有這等見識。
    讓朱元璋險些認為王布犁是一個在人間曆練紅塵的仙人。
    可監視他的人報告說,未曾見過王布犁使用仙法。
    朱元璋可以肯定王布犁不是一個仙人。
    唯一值得提的十三香的秘方,倒是無從說起,更不好打聽。
    這小子很小心,漏出的破綻很少。
    “況且如今在大明身居高位,並不是什麽好事。”
    “嗯?”朱元璋臉上驚詫之色一閃而過:“為何這麽說?”
    人人都想要拚了命的往上爬。
    這種情況朱元璋是曉得的。
    否則胡惟庸等人也不會為了一個丞相的位置,同旁人鬥的厲害。
    王布犁竟然說不想當高官!
    這一下子就激起朱元璋的逆鱗。
    旁人都巴不得的事情,你小子竟然覺得高官的位置是臭狗屎。
    豈有此理!
    朕倒是要看看你怎麽圓過去。
    “空印案,郭主事難不成沒有印象嗎?”
    朱元璋可太有印象了!
    這是他親自操辦的大明第一案,砍了不少官吏的腦袋。
    “咱略有耳聞,但是咱不明白你為什麽會害怕,這與咱們無關啊!”
    殺了人,但其實朱元璋並不了解“空印”現象背後的製度成因。
    當他獲悉這種現象普遍存在後,即“疑有奸,大怒,論諸長吏死,佐貳榜百戍邊”。
    朱元璋懷疑這背後存在著普遍的貪汙腐敗與作奸犯科。
    他震怒之下,將所有的掌印官員判了死刑,副職一律杖刑一百、流放邊疆。
    王布犁放下手中的茶杯,進一步解釋道:
    “大明帝國的地方官府每年都需要派人前往南京戶部,報告該年的賦稅收支賬目。
    隻有地方提交的賬目,與戶部審核後的賬目完全相符,這一年的賦稅征收工作才算順利完成。”
    “不錯。”
    朱元璋對於這個小吏關心國家大事,還是極為滿意的。
    “否則,地方官府就需要重新核查並填造賬目。
    問題是,即便地方官府在征收錢糧的過程中,沒有出現任何數據錯誤。
    戶部在清點地方送繳來的錢糧時,也沒有出現任何數據錯誤。
    二者的數據仍然大概率不會相符。
    因為錢糧在運輸過程中必然會有損耗!”
    “嗯,對頭。”朱元璋連連點頭。
    要是真的對上了,那才是做假賬做的最傻的一件事。
    損耗是必然有的。
    “地方派往中央提交賬目的官員,隻有到了戶部之後,才能知曉運輸中的具體損耗是多少。
    這些官員又沒有辦法隨身帶著地方衙門的官印入京。
    畢竟,地方政府每日的運轉都需要官印。
    交通不發達的大明,隻為蓋個官印而在中央與地方之間來回跑,顯然極不現實。
    浙江、江蘇等靠近南京的省份還好。
    雲南、四川等省份,派人跑一趟南京動輒需要數月。
    重填一次數據便回本省重蓋一次官印,往往小半年就過去了。
    所以,隨身攜帶多份已經蓋好官印的空白文書,就成了一種大明官員通行的普遍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