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奈何明月照溝渠 第4章 鋝

字數:5154   加入書籤

A+A-




    鎮上趕集,三天一小集,十天一大集。
    轉眼到了大集的日子,林凡和柱子拉著兩板車竹編,早早地來到集市,找了個顯眼的位置擺好。
    這些獨特的竹編剛一亮相,便吸引了眾多人的目光。
    大家紛紛圍攏過來,對這些手工藝品讚不絕口。
    “後生,這雨傘咋這麽小呀,能遮雨嗎?”
    林凡笑著道:“大嫂,這是扇子。”
    “怎麽可能是扇子?”
    大嫂瞪大眼睛,一臉難以置信。
    林凡解開束縛扇子的細繩,一把精致的腰扇便出現在眼前。
    “大嫂,您瞧好了。它呀,折疊後小巧,可以掛在腰間,出門帶著可方便了。”
    “哇,好神奇!多少錢?”
    大嫂眼中流露出幾分喜愛,趕忙問價。
    “十二文。”
    “太貴了,十文賣不?”
    “大嫂,俗話說得好,一分錢一分貨。您看這腰扇,做工精細,材質上乘。您拿著這腰扇,渾身透著富貴優雅的氣質,多有麵兒呢······”
    前世直播帶貨,他可是大忽悠。
    這種村嫂自然會被他三言兩語就忽悠瘸了。
    “你這後生不僅長得俊俏,嘴還甜,抹了蜜一樣,得嘞,給你十二文。”
    大嫂被誇得心裏樂開了花,笑著遞過錢去,接過腰扇,一邊扇著涼風,一邊扭著那不再纖細的腰肢,喜滋滋地走了。
    “小夥子,這竹筐有蓋子嗎?”
    “有。”
    “小哥,這個癢癢撓多少錢?”
    “六文。”
    “小夥子,這都發黴了,你還拿出來賣啊?”
    “這不是發黴,是紫竹。”
    “······”
    林凡麵帶微笑,耐心地回答。
    不一會兒,攤位前的竹編售了大半。
    這時,一位五十多歲,身著綢緞長袍、氣質不凡的男子,被竹編攤的熱鬧吸引了過來。
    他在攤位前停下腳步,眼睛一下子亮了起來。
    “窮山僻壤還有這麽精美的竹編?今天祭祖路過,沒想到會淘到寶。”
    男子暗暗感慨,也不問價,挨個兒拿起竹編,逐一細看。
    “後生,這些竹編都是你做的?”
    “是的。”
    “不錯!”
    那人讚了一句道,“你說個合適的價格,這些竹編我都要了。”
    見是大客戶,林凡忙估計了一下道:“這些貨差不多八貫多,伯伯若是全要,我算你六貫。”
    那人伸開一把手道:“一口價,五貫!”
    “成交!”
    林凡爽快答應。
    那人付錢後喊過隨從,將竹編統統裝車,而後道:“老夫不可能經常來這裏,你以後有貨,送進縣城錦篁軒······這是老夫的名刺。”
    名刺製作精美,林凡接過細看,一個耀眼的名字映入眼簾。
    秦懷璧。
    原主有此人記憶,他是雲隱縣首富,城內有店鋪無數。
    想不到這樣的富翁,也會來逛村集。
    林凡暗自詫異,但能抱上這樣的大腿,他將很快通過竹編,開啟致富大門。
    他自然不會放棄這樣的機會。
    “秦員外,在下是青石鎮林家村人,賤名林凡,精通各類竹編。在下覺得,城裏對竹編的要求和鄉村有差異,可能會用到一些實用性不強,或純粹娛樂性的竹編。不知秦員外有沒有要這種竹編的打算?”
    “老夫的錦篁軒就賣竹編,大多都是實用性物品,你說的這個倒是可以試一試······這麽吧,你先編製些送來,看銷售情況再說。”
    秦懷璧精通生意,他看出了林凡竹編的價值。
    這些精美的竹編到他店裏,肯定會讓錦篁軒知名度大增。
    而且城裏有錢人多,他們才不會在意竹編實用與否。
    隻要好玩,就會花錢買。
    “秦員外,送竹編進城,恐怕得二十幾天以後。您也知道,馬上就要收麥了,我總得忙著收地裏的麥子······”
    秦懷璧聽後,微微一笑道:“遲一點無妨。莊稼人每年都盼個麥兒黃,這是一年的期盼,比什麽都重要。”
    “多謝秦員外!”
    林凡拱手施禮。
    隻要成為首富供貨商,他家的好日子就到了。
    ······
    購了好多物品,還有近十貫錢。
    林凡躊躇滿誌回家,進門就見到母親和妻子正在用手搓草繩。
    “娘、蘇瑤,別搓了,這東西太費手。”
    這種草繩是捆麥繩,俗稱“草要子”,用於捆紮麥子,方便收割後搬運和儲存。
    要用雙手不斷搓,搓不了幾根,手心就會起血泡。
    “胡說啥?眼看就要收麥了,不搓要子,拿什麽捆麥?”
    李氏白了一眼兒子,繼續搓。
    “娘,我訂購了一些草要子,收麥時就會送來。”
    林凡撒謊了。
    他並沒有訂購。
    前世他家也是農村的,麥農都是用稍微綠一點的麥子,兩股麥穗下打個結,直接捆麥。
    它稱為“本身要子”,捆麥方便,打麥快捷,用鐮刀砍斷即可。
    此刻他不好解釋,隻等收麥時實際操作。
    現在最緊要的是,要製造兩件收麥神器。
    ······
    “爹,快去看看,林凡那個窩囊廢,新造了一個割麥農具,割起麥來賊快。不用彎腰,就像掃地一樣輕鬆,對準麥子根部一掃,一大片麥子就被割倒,還自動整齊的排列到地上,捆起來也方便······”
    林滿倉聽到兒子的話,頓時興趣盎然。
    “咱們去看看。”
    等林滿倉父子到了地頭,就見好多人圍著觀看林凡割麥。
    隻見林凡和柱子各自拎著一個較大的農具,右手握木柄,以身體為軸心,自右向左甩割麥子根部。
    一大片麥子整整齊齊躺在地上。
    蘇瑤捆麥。
    隻見她抽出一把麥子,分成兩股,麥穗下麵相互打個十字結。
    然後以它為要子捆麥。
    “這真是割麥神器啊!”
    “有了它,效率是鐮刀的五六倍,不用彎腰,長時間割麥也腰不疼。”
    “蘇瑤這種捆麥辦法也絕了,不用搓要子,省事不少。”
    “······”
    村民紛紛稱讚。
    他們都是用鐮刀收割,割麥時都要彎腰或者蹲著,還要把麥子收攏好,再用要子捆。
    這樣割麥、捆麥,真是快捷、高效了不少。
    “大侄子,這農具叫個什麽?”
    “鋝!”
    林凡淡淡應了聲,繼續收割。
    這是他製作的割麥神器,由竹編、刀片、繩索和木柄組成,大約一米二左右,三四斤重。
    這種工具使用起來非常方便,無論青壯年,還是老人和婦女都能用。
    前世由於機械化收割,這種神器被曆史淘汰。
    他也是製造出來,在鏡頭前表演,吸引眼球。
    “林凡,先去收割我家麥子,收完再收你家的······”
    林滿倉突然出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