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磨刀霍霍向宗親
字數:4709 加入書籤
“陛下,臣來請罪了”李沌直言不諱道,顯然是不想跟李昭虛與委蛇。
想要將自己侵吞禁軍軍餉一事就此揭過。
李昭也明白這個意思,點點頭道“皇叔知錯能改善莫大焉,朕自然不會為難。”
“不過,朕想聽聽皇叔準備補出來多少?”
李沌試探道“500萬兩?”
李昭聞言,心裏卻一抽。
踏馬的十年,侵吞了五百萬兩?
也就是說先帝在位時候,這個當叔叔的就開始下手了?
但二十萬禁軍軍餉一年就五十萬兩?
一人合計三兩不到?
這個錢多麽?不少了。
若是以之前的禁軍用度,這個錢,恰到好處。
但李昭卻覺得少了。因為禁軍除了軍餉,還有兵甲糧餉。
這,才是大頭。
尤其是鐵麟騎,光戰馬帶甲胄兵刃一套加起來一人都要足足300兩!
而且鐵麟騎一人配備兩套甲胄兵刃,六匹戰馬!
鐵麟騎直屬皇帝,所以沒人敢妄動,但是禁軍上下其手的人可就海了去了!
“不夠”李昭神色平靜道,隨後目光幽深的看向李沌。
“皇叔,十年,五百萬兩。”
“朕雖然沒有查禁軍的帳,但朕也不是三歲小兒。”
“當然,朕知道這筆錢,不是皇叔一個人能吃的下的”
“所以八百萬兩,外加分賬人的名單。”
“上到皇親國戚,下到小兵小校,朕全都要。”
“這不是商議,這是旨意”
“希望皇叔明白。”
李沌聽到這,臉色白了白。
看向李昭的目光不由得變得深沉。
自己的好大侄兒,這是要對宗親開刀了啊
還是準備借自己的手不愧是從小便韜光養晦之人啊
天下人都錯看你了
但是李沌敢拒絕麽?
不敢。
從好大侄兒把內帑所有的銀錢全部撒給禁軍那天以後,自己對禁軍的掌控便掉到了極致,以往自己以為隻要掌控住上下將校,便是掌握了禁軍。
但是那天之後,他才知道,將校是可以換的,也是可以死的。
可底層的士卒的態度卻是恒久不變的。
誰對他們好,他們便為誰賣命。
那些人,現在為了活命真的什麽都敢做。
若是眼前之人一聲令下,他們怕是敢冒天下之大不韙把梁王府給圍了!
因為他們篤定眼前這個好大侄兒不會虧待他們
一個為陣亡將士起陵的皇帝,一個把士卒安葬進皇陵的陛下,會虧待他們麽?
現在那些頭疼的不僅僅是自己這些手握兵權的王爺,還有那些節度使
一旦那個所謂的講武堂開課而後結業。
這大乾的天,就要變了
呼~
李沌吐出一口濁氣,長歎道“臣遵旨。”
“一應所出臣這就下去準備。至於名單,還是陛下派人去臣府中取吧”
李昭聞言麵色緩和的點點頭,卻還是皺眉道“還是皇叔明事理。但,皇叔真要一條路走到底?”
“朕不是嗜殺之人,但也不是心慈手軟之人”
李沌點點頭坦然道“臣明白,但是陛下不讓臣死,卻有許多人想要臣死。”
“若是臣主動拿出名單,那臣將舉家蒙難。”
“但若是陛下抄家所得,也不過歿臣一人而已”
李昭聞言,臉色變了。
這大乾的水這麽深?!
讓一個實權王爺都甘願與自己這個皇帝對著幹!?
“陛下,你若是再韜光養晦幾年就好了”梁王忽然歎道“陛下還是年輕,暴露的太早了。”
“大乾早就不是太祖建立的大乾了。”
“陛下珍重,臣告辭了。”
看著李沌離去的背影,李昭感覺周身有些徹骨冰寒。
感覺整個大乾都被一道巨大的陰影籠罩著。而自己自然也在陰影的籠罩範圍之內。
“不在皇宮待看來是對的啊”李昭喃喃道。
“成興啊,這就是你所說的眾正盈朝麽?”
成興在一旁苦笑點頭,歎道“陛下有所不知,朝野上下,上到內閣個位閣老,下到各郡縣知府全是萬聖書院的擁躉。”
“五十萬大軍所需能在短短月餘時間內整合完畢,就是他們能力的體現也是向陛下示威的表現”
“陛下,大乾離不開他們啊”
李昭眼神幽深的點點頭“朕明白,大乾離不開他們,但是大乾可以離開朕不是麽?”
成興沒有說話,隻是苦澀一笑。
“他們,真的這麽強大?”李昭輕聲道。
成興頓了頓,隨後歎道“還有一事未和陛下說過,先皇在世之際,內臣是宗師巔峰。”
“可力拚大宗師。”
李昭這下臉色變了。
他不怕朝堂上的蠅營狗苟,但是他怕這些實打實的鐵拳。
因為在大乾,大宗師真的有能力弑君!
看著明神境巔峰,半步宗師的成興,李昭心底生起一絲急迫感。
可怕的不是他們能打敗成興,而是將一個宗師巔峰之人打落境界,卻毫發無損!
這種手段,決計不是大宗師能施展的!
那麽出手之人
成興小聲提醒道“陛下,先天宗師已經身合天地,有天人感應之能,不能妄談其名了。”
李昭眼神微沉,無聲點頭。
先天宗師嗎?
這方世界的最強者是麽?
朕倒要看看你究竟有多強。
身居天級秘技移花接木和空木葬花,李昭自問大宗師問題不會太大,但是先天宗師需要感悟武道真意這一項,屬實難住了李昭。
隻能寄希望於這段時日一直不停增長的好感度了。
等好感度總值突破一億,解鎖下一階段的商店,看看有沒有收獲了。
不過在這之前,得先想個辦法大批量吸收一些武者的內力啊
想了想,李昭嘿嘿一笑,輕聲道“成興,去把良妃請來,朕有些話想跟良妃聊聊。”
自己這個背黑鍋的最佳伴侶,也該問世了
成興領命離去不久,兩道身影款款而來。
聞著鼻尖的香風,李昭看向來人,不由得詫異“皇姐?你怎麽想起來我這禦林苑了?”
來人冷哼道“回了京卻不去皇宮與母後問安,也不在寢宮安歇,也不上朝理政,反而整日待在這禦林苑。”
“陛下好清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