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數:3264 加入書籤
《月升雲衢》轉載請注明來源:思兔閱讀sto.ist
和音帶這位萬郎君來到醉仙樓。
他一看醉仙樓的華麗,心知應當是位貴人,可貴人為何會看重他。他百思不得其解。待他進入雅間,見到趙月華後,立刻拱手行禮:“敢問貴人貴姓?不知找我所為何事?”
“姓曾。”趙月華見此人臉上仍有瘀傷,可還是一副天真可愛的表情,覺得像極了她的幼子,簡兒。都是孩子,隻一眼便可看出他們的心思。
“曾乃國姓,莫非貴人乃皇室中人?”舉子大驚,趕緊跪下。
“起來吧。本公主叫你來可不是想嚇你。見你無處可去,不忍心一人寒窗苦讀十載,卻毀在此刻手裏,便想著收留你。隻是我需要知道你為何會得罪杜昌銘。我可不會收留一個品行不端的人。”趙月華試探道。
“公主明鑒,我乃和州司馬參軍之子萬秉之,那杜昌銘仗著是禦史之子,目無法紀,才真是不忠不義之人。”萬秉之不吐不快,道出事情原委。
萬秉之為專心備考,甚少與其他舉子往來。可前些日,與他同處一家客棧的舉子找到他,談起要集資買物一事,萬萬沒想到,買的是考題!
萬秉之起初沒當回事,有舉子起歪心思的多的是,有人借機騙財的也多的是,隻以為是有人在賣假考題騙人,便勸他們不要投機取巧。誰知那人被他說得惱羞成怒,說到此考題千真萬確,因其來自同屆舉子杜昌銘。
杜昌銘之父乃禦史杜威,深受當今陛下器重,連貢舉考官都要給他幾分薄麵,便故意泄露了考題給他。杜昌銘貪婪,為斂財,向舉子兜售試題。他告訴要買試題的舉子,他早已被內定,參加科考隻是走個過場,屬實是好意才給他們機會。
本來兜售範圍隻在京師的舉子之中,可京師舉子也有想再撈一筆的,傳來傳去,竟成了舉子們心照不宣的秘密。買試題需要十塊金餅,很多舉子一個人拿不出這麽多的錢,但又真想要,便有了集資買試題一說。
告訴萬秉之實情的舉子也是實在找不到人一起買題了,才想告訴萬秉之這個呆子,想哄他買。他對萬秉之不了解,真沒料到萬秉之聽了,義憤填膺,立刻要去官府報官,舉報杜昌銘。
可到官府,京師縣令一聽是狀告杜昌銘的,不敢接下案子,反而請了杜昌銘來,要杜昌銘自行解決萬秉之。杜昌銘來了,打了萬秉之一頓後,帶他離開縣衙。
杜昌銘惡狠狠地告訴他,京師可沒人敢管這件事。
杜昌銘又毒打了他一頓,羞辱了他一番後,才放過了他。萬秉之也不想再報官,官官相護,萬一再求到一處,又是袒護杜家的人,他可能真的沒活路了。京師的官不在乎和州這偏遠州府的子弟。他還要活下去,客死京師不該是他的命。
萬秉之好不容易養好傷,便一如既往埋頭苦學,他隻能希冀自己學得足夠好,好到可以比杜昌銘那種人,做答得更出彩。他有時候又想或者他該在考場,直接當著所有官吏的麵,痛斥科舉不公,那樣就算杜昌銘勢力再大,也難以當眾捂住他的嘴。
不管哪條路,他不能提前一走了之,不能回和州告訴他的父母,他什麽都沒做就放棄了。
這些日子他沒有招惹過杜昌銘。就因為杜昌銘在街上見到他,閑來無事又想欺壓他,便查到他的住所,威逼店主不許留他住店。對於杜昌銘來說,萬秉之隻是一個打發時間的樂子罷了。可對於萬秉之,卻是一個難以醒來的噩夢。
現在,他隻能把希望寄托給趙月華,求她主持公道。
趙月華聽後,沒有表態,隻說:“無論如何,你需要先安頓下來。”隨即喚來和音:“和音,帶他去開明坊的宅子,隻說他是我的貴客,讓管家務必好生照料。”
和音帶著欲言又止的萬秉之離開,趙月華獨自一人陷入沉思。
自柳仲暄死後,趙月華時刻關注杜威的行蹤。她從來不打算放過杜威。她也知曉杜威仗著曾媓的寵信,為曾媓打壓異己時,存了太多小心思,誣告了很多不肯與他同流合汙的人。
她在暗中收攏人心。對於很多知恩圖報、德才兼備的官員來說,錦上添花沒有新意,雪中送碳才難能可貴。
例如宋言謀反一案,牽連者甚廣。曾媓起先聽了杜威一夥捏造的證據,加上宋言一向用先帝的遺詔說事,怒氣上頭,將涉事人員悉數投獄。趙月華怕曾媓疑心她,不能直接向曾媓求情,隻能暗中相助。當時,還沒有得到蔓兒相助,還沒有和音幫忙,她隻有揣摩著曾媓的心意來行事。
曾媓的確害怕人謀反,但她心裏至少還有杆秤,哪些人是非死不可,哪些人是殺雞儆猴,哪些人無關緊要,哪些人給點教訓即可,哪些人動不得。
同樣是謀反,同樣是誣告,杜威的誣告話術不見得高明多少。有的人是即日處死,而宋言卻是必須按刑法流程辦事。
宋言是先帝在世時便受重用的人,趙月華也聽曾媓讚過宋言多次,直呼“宋卿乃肱骨之臣,與少臣同為皇家的左膀右臂”。一個可以與曾少臣相提並論的臣子,宋言從監察禦史一路升至宰相,也少不了曾媓的親手栽培。
在趙月華看來,除了曾少臣,曾媓最欣賞的便是宋言。
宋言值得幫,也能幫到。
她勸素來敬重宋言的曾少臣去獄中探望宋言。杜威用刑之狠,曾少臣自然知道,往日,杜威的狠是對政敵,對曾媓不喜的人,曾少臣並不會多事。可涉及宋言這些正直之人,他有所了解的人,他一定不忍心,也不相信宋言會有謀反之心。也隻有他,不怕受宋言牽連。
見過宋言後,曾少臣向曾媓獻上一份宋言用血寫成的陳情書,字字珠璣、言辭懇切。曾媓得以冷靜思考宋言一案,選擇召見宋言等人。
可惜,宋言一案中有些人已經被杜威用刑,殘害致死。宋言和另一官員錢三通因認罪,活到曾媓看完陳情書,召見他們的那刻。曾媓沒有聽信杜威的信口雌黃,可宋言起初是先帝提拔,且三代忠良,一心忠於趙家。宋言的確不是想謀反的人,他隻想用道理不斷勸諫曾媓放棄奪權,安心輔佐趙家子孫。
更多內容加載中...請稍候...
本站隻支持手機瀏覽器訪問,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節內容加載失敗,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模式、暢讀模式、小說模式,以及關閉廣告屏蔽功能,或複製網址到其他瀏覽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