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章 狄仁傑,字懷英,並州法曹

字數:6344   加入書籤

A+A-




    []
    101nove./最快更新!無廣告!
    通化門。
    狄仁傑遙遙望著這座長安東門,圓臉上不禁露出一絲笑意。
    通化門由於靠近大明宮,多為官方迎送,百官餞別的地方,政治地位是很高的。
    以狄仁傑此時的官品,其實應該走更平民化的春明門。
    不過他昨晚是在長樂驛休息的,今天趕了個早,正好順著官道一路來此,也沒必要特意繞道往南。
    但還未到城門前,一直跟在身邊的狄秋就低聲道:“阿郎,前方似乎有些不太平。”
    狄仁傑騎在馬上,已經看到了前麵發生了何事,撫須道:“我們來得不巧。”
    一隊長長的囚徒,從通化門內走了出來。
    對於進京升職的官員來說,這真是不太吉利了。
    狄仁傑倒也不惱,退到一側,身姿靈活的翻身下馬。
    狄秋則看著這群心喪若死的犯人,被差吏一路押送,有些害怕:“阿郎,長安不比並州,我們要當心啊!”
    狄仁傑摸了摸馬脖的鬃毛:“你忘了,若無閻師搭救,我也在獄中難以起複,不必杞人憂天。”
    話音剛落,囚徒裏麵的一人,轉身對著大明宮的方向高呼:“聖人,我柴青任千牛備身,一直忠心耿耿,從未與賀蘭逆賊同謀,冤枉!冤枉啊!”
    眾人為之側目,就見身後的差吏用力一推:“快走!”
    那人一個踉蹌滾倒在地,哭號著起身,跌跌撞撞往前走。
    目睹這一幕,狄仁傑才輕咦一聲。
    他的目光轉動,在圍觀人群裏掃視了一下,落在一位穿著打扮最得體的漢子身上,靠近了道:“請問這位郎君,這些人犯了什麽案?”
    漢子聽著外地口音,本來不想回答,但側目一看青色官袍,馬上行禮道:“這位郎君,此事不好言明啊,不過這些人,是回不來長安嘍!”
    狄仁傑奇怪的正是這點,大唐官員起起落落的情況還是挺正常的。
    誰也不知今日的階下之囚,明日是不是又能重登天子堂,因此即便是流放,底層的差吏一般也不會過於為難。
    可此時,差吏卻將這些犯官如驅趕牛馬一般,看來案件是真的非同小可。
    狄仁傑謝過路人,入了通化門後,先不去皇城,而是往長安驛館,遞上驛牒。
    驛館的小吏起身,帶到偏院屋前:“你們就住這裏吧,屋內濕氣較重,狄少府多擔待些。”
    嘴上說著多擔待,小吏顯然沒有將區區一個外州縣尉放在眼中,很快離去。
    狄秋看著屋子,皺了皺眉,趕緊進去打掃,狄仁傑則挺著個肚子,漫步而出。
    等到狄秋忙忙碌碌,將屋子打掃幹淨,到了可以住人的地步,就見狄仁傑手裏端著一個杯子,走了回來。
    狄仁傑道:“狄秋,辛苦你了,過來喝杯茶吧。”
    狄秋吐了吐舌頭:“阿郎,我又沒病,喝什麽茶啊!”
    狄仁傑笑道:“這不是藥茶,長安的寺院正流行這種茶品,味道確實不錯,你嚐嚐。”
    狄秋接過來,小心翼翼的喝了一口,頓時皺起眉頭:“還是挺苦的。”
    “嗬嗬!”
    狄仁傑失笑,重新拿回杯子,也不嫌棄,慢慢品茶。
    狄秋道:“阿郎,現在時日還早,我們為什麽不去皇城述職?聽說內衛權柄很大,得聖人所重,阿郎一旦領了內衛之職,那驛館小吏,肯定就不會給我們安排這等住所了。”
    在並州之時,狄仁傑是縣尉,分押法曹,雖說不是什麽大官,但由於斷案準確,從無冤錯,一向得上下尊重。
    此時一來長安,就碰了個軟釘子,讓狄秋有點憋屈。
    狄仁傑微微搖頭,以極低的聲音道:“內衛之職,榮險共存,不好當啊!”
    狄秋沒聽清:“阿郎?”
    狄仁傑恢複笑容:“沒什麽,狄秋,你早就想去西市了,去逛一逛吧,我今日準備先在驛館看一看案牒,明早再去皇城。”
    “哦!”
    狄秋點了點頭,倒是開心起來:“那我去西市啦!”
    目送狄秋離去,狄仁傑將並州最後結案的案牒副錄取出,仔細核實。
    這份工作路上都在做,已經完成了七七八八,為的是確定自己在工作交接時,最後的幾起案子裏,到底有沒有紕漏之處。
    直到此時,確定無誤了,他才將案牒收好,舒了口氣。
    做完工作後,狄仁傑起身,活動了一下日漸發福的身子,開始踱步。
    根據剛剛從驛館其他官員口中探聽到的消息,三個月前,長安可是發生了一件驚心動魄的大事!
    皇後外戚,周國公武敏之,大鬧佛會,欲行不軌。
    當場將之格殺的,正是內衛機宜使李元芳。
    也正是提拔他的李元芳。
    狄仁傑起初實在不明白,自己怎麽會得這位少年官員看重,一步調來當京官。
    當年他得閻立本青睞,也隻是從判佐升職為縣尉。
    沒辦法,明經科不比進士科,他的家世又不得關隴看重,確實難升。
    而後做起縣尉,一做就是十二年。
    狄仁傑今年四十一了,本以為這輩子就是在家鄉並州任命,沒想到突然接到調令,升職入京。
    無數地方官員,最大的夢想,或許就是當一當京官了。
    且不說俸祿福利,種種待遇的提升,入京後的眼界開闊,又怎是局限於一地一洲可比?
    還有在中央任職,容易得貴人看重,開口幾句話,十幾年動也不動的官品就能躍升。
    再調任地方,往往也是一方明府,一地父母官!
    狄仁傑自然也希望來京,但這莫名的調令,卻令他實在不解,一路上也略有忐忑。
    結果真正來了長安,他才發現,李元芳的大名已是傳遍。
    李公嫡孫,將門英才!
    年僅十五,五品大員!
    皇親國戚之外,前所未有!
    刀斬賀蘭逆賊,之前看到那些再無起複可能的囚徒,也與此人有關。
    靠著他,早已無人問津的衛國公府,如今也有絡繹不絕的拜訪者。
    不過這位少年得誌的五品權貴,似乎不喜宴請會客。
    拜訪者倒是能見到麵,但也隻是見一麵,就被客氣的請出。
    坊間流傳,有人說他性情孤僻,整日就知工作。
    還有人傳他高傲自大,看不起無功的勳貴子弟。
    反正就是很不合群,引發了不少詬病。
    評價這位李機宜,顯然不能根據年齡,而是要看他所作所為。
    根據這種種信息,狄仁傑在踱步之間,腦海中已經初步構思出了一個上官的形象。
    正沉浸在自己的思考中,外麵傳來幾個人的腳步聲,很快狄秋高興的聲音傳來:“阿郎!阿郎!”
    狄仁傑走了出去,就見狄秋帶回來一位身材魁梧,眼神機警的年輕人。
    那人邁步進來,自我介紹:“在下康猛,字勇誌,涼州姑臧人,見過狄少府。”
    狄仁傑還禮:“狄仁傑,字懷英,並州晉陽人,康郎君此來是?”
    康猛道:“我家大人是涼州姑臧縣康縣尉,也分押法曹一職,昨日剛要驛館,大人入皇城述職,我無聊閑逛,正好聽到旁人談論狄少府,故不請自來,還望見諒!”
    狄仁傑笑道:“原是如此,請!”
    三人入內,席地坐下,康猛看著狄仁傑的麵相,暗暗驚奇。
    雖說任法曹一職的官員,不都是如自己的父親那般,相貌幹瘦,目光審視,但他至今所見,也都是偏於肅然。
    如狄仁傑這般麵容和煦,身寬體闊的,實在少見。
    這般和和氣氣,做了緝凶捕盜,懲戒不良的法曹,那些惡徒豈能望而生畏,供認不法?
    不過兩人聊著聊著,康猛的神情變得鄭重起來。
    人不可貌相,這位狄仁傑言必有中,見識非凡,值得結交。
    他心中暗喜,外地來的官員,在長安不免遭到排斥,康猛也是會交際的,才主動上門。
    先摸一摸虛實,等父親回來後再行拜訪,這一來二去就熟悉了,可以抱團。
    狄仁傑看出了對方所想,也樂得多認識各地同僚。
    兩人越聊越投機,說著說著,康猛不經意間就提到了涼州使節團的案子,尤其是作案手法的洞察。
    狄仁傑起初有些疑惑:“狼毫筆殺人,此等機關真的能蒙騙過那位念正使麽……”
    後來聽到內外配合的真相,才恍然點頭,旋即臉色微沉:“吐蕃此計甚是毒辣,恐邊境不寧啊!”
    康猛詫異:“李機宜當時也是這麽說的,等使節團回國,肯定會在念正使身死涼州驛館之事上大做文章,再犯我邊疆!”
    狄仁傑眉頭微揚:“如此說來,康郎君與李機宜是舊識了?”
    康猛點點頭,由衷的道:“我曾渾噩度日,是以李機宜為榜樣,才幡然醒悟,立誌要成為一位偵探,偵查線索,探明真相……正是因為他,才有了今日之我!”
    狄仁傑見他語出真誠,不是奉承,不禁稱奇。
    能作為別人榜樣, 指引人生道路,這位上官的形象,變得更加複雜起來。
    康猛感歎完畢,也覺得不對:“聽狄少府之意……”
    狄仁傑知道這沒什麽好隱瞞的:“我來京是得李機宜看重,入內衛任職。”
    康猛拍手笑道:“緣分!真是緣分!我家大人也是得李機宜看重,入內衛任職,等他回來,必須去酒樓設宴,一品長安美食,請狄少府千萬不要推辭!”
    狄仁傑摸了摸路上餓瘦的肚子,笑容真誠:“固所願也,不推辭,不推辭!”
    等到康縣尉回到驛館,康猛又拉上得文解入京,在驛館內都用功苦讀的弟弟康達。
    一群人說說笑笑,往最近的酒樓而去。
    匯入朱雀大街川流不息的人群時,狄仁傑下意識的看向皇城。
    李元芳,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