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章 等氣死你,吃席我第一個到

字數:6564   加入書籤

A+A-




    []
    101nove./最快更新!無廣告!
    “李機宜的蹈舞,真是名不虛傳!”
    “我等拜服!”
    出了紫宸殿,李嶠和李謙孺都發出由衷的讚歎。
    李彥已經習慣,這個時代跳舞跳得好,確實是才華,沒什麽不好意思的。
    他就是最靚的仔。
    “告辭了!”
    而李嶠和李謙孺誇了後,也知道他們不能再待下去,快步離開。
    李彥則微微等待。
    不多時,大佬們魚貫走了出來。
    “元芳!”
    裴思簡和裴行儉叔侄不必說,老人脈了,麵露笑意。
    “李機宜!”
    就連戴至德、郝處俊、李敬玄都對他頷首致意。
    戴至德的態度最好,笑容溫和,李彥知道,這位是太子黨,估計太子說過他的好話。
    郝處俊的態度最淡然,這位是反天後黨,跟武後對著幹的,估計是不喜他與天後走得近。
    李敬玄則有幾分審視,但總體上還是釋放了善意,畢竟他是標準的天皇黨。
    當年李治當太子時,此人就是侍讀,後來升官自然是又快又穩。
    既然李彥得到了聖人的誇獎,他總不能唱反調。
    李彥對於這些宰相的態度,其實不太在乎。
    善意也罷,冷淡也罷,一一還禮便是。
    他目前最在乎的,是崔守業。
    眼見這位麵容剛硬的刑部侍郎,最後走了出來,頓時笑眯眯的迎了上去。
    那慈眉善目的模樣,笑得跟狄仁傑似的。
    當然,這表情放在狄胖胖臉上很合適,放在他臉上,諷刺就拉滿了。
    崔守業看到他這樣過來,手都顫了顫。
    這對於平時最重威嚴,尤其是在小輩麵前說一不二的崔侍郎,幾乎是不可能的。
    但看著李彥精力充沛,鬥誌昂揚的姿態,崔守業真有點暗暗後悔,惹這麽個人幹嘛!
    不過他終究是宰相之子,如今又在向那個位置發動衝擊,再加上執掌刑部十幾年,稍稍的挫折之後,也馬上堅定信念,對著李彥淡淡的道:“李機宜隨我來吧!”
    李彥笑容燦爛:“好吖!”
    兩人離開大明宮,剛剛走到朱雀大街,迎麵就見一隊囚車而來。
    李彥目光一掃,隱隱覺得上麵的人有些眼熟。
    然後就見到押送的刑部官員屁顛顛的上來行禮:“崔侍郎!”
    崔守業看著囚車,撫了撫須:“這些都是賈氏要犯,從涼州押送過來了?”
    刑部官員連連應是:“稟告崔侍郎,共一百七十四名要犯,從涼州押至!”
    崔守業終於舒心了些:“很好,你們去忙吧!”
    刑部官員認為得到了上官的認可,開開心心的去押送犯人了。
    李彥在後麵冷眼旁觀,看著一條長隊進入皇城,被押送去刑部大牢。
    相比起那次官府宣傳煽動,百姓砸罵國賊,給跟在後麵的吐蕃使者團,一個光明正大的下馬威。
    這回的案犯,就沒什麽人關注了,都忙著自己的事。
    甚至就連關在大理寺獄的賈思博,真的會在乎這些家人嗎?
    李彥十分懷疑。
    當然,如果崔守業利用家人威脅,還是無法從賈思博口中得到想要的情報。
    接下來惱羞成怒的他,肯定會快馬催促,命令涼州那邊將賈氏全族拔起了。
    京官一拍腦袋,地方一場大亂!
    “破案的本事沒有,搞株連的膽子倒是有,而且很大!”
    李彥眼中厲色閃動。
    當然,這種心裏話是不能當麵說的。
    對付黃震那樣的平級,言語機鋒無所謂,對待崔守業這樣的上官,一旦失禮被抓到把柄,那麻煩的就是他了。
    他要做的,是惡心死這些不可一世的高官,偏偏又對自己無可奈何。
    歲數這麽大了,氣一氣,人就過去了。
    到時候吃席,他第一個到!
    接下來的刑部之行,就是刺激血壓的好時機。
    “崔侍郎!李……李機宜!”
    一個個刑部官員上前問好,又用詫異警惕的目光,看向緊跟在邊上的李彥。
    李彥也不見外,自來熟的對他們噓寒問暖:
    “吃了沒有啊?”
    “這個月的羊補到了嗎?有空到我府上吃烤全羊啊!”
    “我一向熱情好客,哈哈!”
    從五品上的刑部郎中,到六品的刑部員外郎,他最喜歡慰問的,還是下麵的主事,令史和書令史。
    於是乎,崔守業的好心情迅速喪失,怒火熊熊燃燒。
    顯然,李彥此舉是故意損他的威嚴。
    畢竟崔守業不喜這位李機宜,也不是什麽秘密了,結果今個兒卻帶他來刑部。
    偏偏由於聖人的命令,崔守業不得不遵,血壓開始攀升。
    直到自己所在的工位,才定了定神,跪坐下來。
    李彥更不客氣,就坐在他對麵,倒也不笑了,麵容平和的看著他。
    崔守業喝了一杯酪漿潤潤口,壓了壓氣,也不廢話,轉向身後一摞高高的案卷,親手開始翻找。
    李彥就這樣看著崔守業忙活,思索著這位刑部侍郎,會拿出多厚的一遝案卷。
    江南血案,真要是一點案卷都沒存留,是個人都知道有問題。
    唯有留存下一些,如果被人問起,再將它與泰山封禪聯係到一起,才好應付過關。
    畢竟泰山封禪是李治的軟肋,再加上這位聖人對於老百姓的死活,從來就沒太多關心,蒙混過關的可能性就極大了。
    當然,時間也是關鍵。
    幸好此案隻是過了六年,如果是十六年,那資料遺失,記憶模糊,就都變得理所當然。
    以古代的條件,懸案就永遠是懸案。
    果不其然,崔守業找了半刻鍾,才將一卷薄薄的,連封麵都沒有的案卷取了出來:“這就是江南疑案的記錄了,李機宜可以帶回去了。”
    言下之意,快快滾蛋!
    李彥微笑:“不了,我還是先在這裏看看,有什麽疑問,也好請教崔侍郎。”
    言下之意,爺就在這!
    說著,他將案卷接了過來,細細翻閱起來。
    崔守業看著這討厭的家夥,極度礙眼,卻又沒有辦法,隻能低頭看起了文書。
    李彥倒是很快沉浸在了案卷中,並且反反複複看了三遍。
    內容很短。
    地點。
    潤州,丹徒縣,青陽村。
    村內共兩百七十一民戶,一千三百五十二口人。
    前文不詳,在刑部吏員趕到時,三百多人慘遭殺害,傷口多為劈砍穿刺,屍體橫七豎八,死狀淒慘。
    剩下的一千多人,也遭到了極大的驚嚇,村內部分財物遭到劫掠,許多屋舍被火點燃。
    根據幸存者的口供,是匪徒衝入村內大肆劫掠,在遭到村長帶人的抵抗後,又惱怒屠殺,縱火肆虐。
    於是乎,刑部吏員初步判斷為匪患,正要調查附近山頭到底是哪夥匪賊作亂,上報縣衙進行圍剿,卻又遇到一群崇雲觀的道士,一口咬定是有人在丹藥符水內下毒。
    根據上麵記錄,崇雲觀是當地的道觀,此觀存世時間很長,前隋時就存在了,具體源頭不可考,在災禍時,偶爾施齋濟民,聲名不錯。
    但根據那些神情驚懼,悵然悲呼的道士所言,他們在為村民治病時,凶手在水內下毒,不僅導致了三百多人直接慘死,剩餘的村民還遭大害,連神智都不清楚。
    刑部吏員懷疑他們才是神誌不清的人,將道士驅散,不過由於死傷人數過多,還是走訪了全村。
    接下來,他們又從不少村民口中得知,確實是道士治病,丹藥毒害。
    還提到了村民在不久前患了怪病,幸得崇雲觀道士救治,才能治愈。
    刑部吏員幾經調查,無法判斷到底哪一種才是事實,就將案情匯報上來。
    “還真是羅生門?”
    李彥奇了。
    單從這記錄的案卷來看,此案得出崔守業的判斷,似乎還真沒錯。
    兩種截然不同的說法,偏偏都有人證,這算是怎麽回事?
    但問題是,這薄薄的記錄,真的是案情的全部嗎?
    李彥目光動了動,在崔守業聚精會神的看另一份案卷時,突然發問:“無論是匪徒之患,還是丹藥下毒,此案之後,丹徒縣的官員都有被貶職的,也有下獄的吧?”
    崔守業被他突然出聲嚇了一跳,然後冷聲道:“你要問這方麵的事情,去吏部調官籍,我們刑部隻有案情概況。”
    李彥笑笑:“好。”
    又低下頭去。
    “你!!”
    崔守業無奈,隻能再度工作。
    片刻後,李彥突然又道:“此案為什麽會驚動刑部吏員?案發時,當地的縣尉法曹和不良人在做什麽?”
    崔守業有了準備, 這次沒被嚇到,眼睛微微眯了眯:“六年前的案情全在此處了,如果李機宜還有疑問,請自己去查探吧!”
    李彥哦了一聲,又低下頭去。
    崔守業受不了了,站起身來,準備離開。
    李彥見了反倒起身,微微一笑道:“我想給崔侍郎提一個意見。”
    崔守業濃眉微揚:“哦?”
    李彥道:“當年建言隱瞞案情的吏部官員,最好抓起來嚴加審訊,這起案子完全沒必要如此處理,除非有人做賊心虛!”
    話說完,李彥行一禮:“崔侍郎,告辭!”
    說罷,頭也不回的離去。
    隻留下崔守業瞳孔幽深,雙手抓在案上。
    漸漸的,青筋畢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