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25、臨危受命

字數:3537   加入書籤

A+A-


    晉陽城被圍已半月之久,皇帝如熱鍋上的螞蟻,聽說擂台賽已無人挑戰他心急火燎地命令結束比賽。
    勝出的前三名接受評審團的評審.幾名老臣及評審團的成員組成一個小班底對勝出的三個人進行了當麵考核。
    前三甲是:元英、史長風、郭良。
    考核地點就在賽場的評審席前。
    三個人除了郭良江湖上小有名氣,元英與史長風不為人知。
    兵部尚書林修首先發問:“請問元元大俠,當下晉陽危急有何高見?”
    蘇碧菡似胸有成竹:“呼延況圍城數日圍而不破,對遠道而來的後涼極為不利。他們糧草供不及時軍心疲憊,若我方按兵不動堅守數日呼延況定因糧草失控選擇強攻,到那時我軍變被動為主動集合全國兵力消滅後涼主力不是空話。”
    蘇碧菡的回答完全附合林修心中所想,但此計有一個無法逾越的障礙:晉陽城的糧草問題。他就機向蘇碧菡尋求良策:“元大俠如何解決晉陽城的糧草?”
    “通過晉陽城下的地下通道往晉陽城偷運糧草。”
    “晉陽城的地道沒有修完啊!”
    “蘇將軍遇難前地下通道已接近尾聲,我們現在進行搶修還來得及。”
    “來得及?”林修露出一絲驚喜,“元大俠做過調查?”
    “在下做過調查。”
    “元大俠是有心之人,愚臣佩服!元大俠何方人士?”
    “鄙人冀東人。”
    這時林修又問:“元大俠認為地道多久能修完?”
    “三日之內。”
    “這麽快?”林修很震驚,“如此複雜的工程三天就修完?”
    “隻要三天。” 蘇碧菡語氣肯定,“隻要快速搶修三天能完。”
    因蘇碧菡是擂主林修先向她發問,問過之後似乎一切問題迎刃而解,林修就不想再問別人了。
    這時季永茂發話,他問:“史大俠還有更好的良策嗎?”
    史長風回答:“在下沒有更好的良策了。”
    季永茂又問:“郭大俠呢?”
    “在下也沒有什麽好的建議。”
    很快,簡短的考核就結束了,蘇碧菡、史長風與郭良每人獲得禦賜的二百兩銀子,至於誰能當上領兵得聽皇帝的。
    回到龍泉寺,蘇碧菡馬上去見樸羅大師。
    “秉大師,比武大會已結束徒兒幸得前三甲獲禦賜白銀二百兩,此二百兩銀子徒兒決定捐給龍泉寺。”
    “聽到此訊樸羅大師很高興,笑道,“貧僧預料到蘇小姐能獲勝,徒兒平時用心刻苦底子又厚,擂主非你莫屬。”
    “徒兒謝大師的精心栽培!感謝大師贈與的乾坤劍。若沒有乾坤劍,徒兒無論如何也不能獲此殊榮。”
    說完,蘇碧菡給樸羅大師施了一個躬身禮。
    “僅憑乾坤劍不足以取勝,蘇小姐若不是生在將門之家耳濡目染哪裏會練得如此嫻熟?”
    “徒兒經大師悉心點撥才有今日的成績。”
    “徒兒過謙了,你父乃天下名將武藝超群,你的哥哥個個都是天下虎將,你還能差嗎?”
    蘇碧菡搖了搖頭:“他們是他們,我是我,我不比他們……沒有大師的提點就沒有徒兒今日的輝煌。”
    “徒兒不久將奔赴戰場,望徒兒一展雄風,叱吒天下。”
    “徒兒向恩師秉報,徒兒在擂台賽上已將姓名改為元英,從今日起徒兒在外將以元英自居。”
    “好!我記得的!”
    蘇碧菡回到西廂房自己的臥室,用熱水將一臉的黑粉洗掉,過度的流汗臉上已經深一塊淺一塊的了。
    前日早晨醒來時她在龍泉寺的廟外燃起一堆柴草,將燃盡後的黑灰灑上了豆油裝在點心盒裏。如今,加油的草木灰已成為元英必不可少的化妝品,它可以掩蓋她的容顏,不會被人看出她是一個女子,也不會被人發現她是蘇碧菡。
    次日中午,蘇碧菡收到皇詔:命元英為大將軍,先率一千人馬去搶修沒有完工的地道。
    收到詔命後蘇碧菡決定即刻進京整理隊伍,臨行前她向樸羅大師告別。
    “謝樸羅大師的悉心栽培,徒兒若有出頭之日定報大師恩德!”
    蘇碧菡俯伏於地,眼裏滿是淚。
    “報恩之事不要掛在嘴上,為國立功才是大事。徒兒定要繼承你父的優良品行,英勇殺敵。”
    “謝大師!”
    蘇碧菡打點好行囊向臨漳城進發了。
    坐在高高的馬背上,蘇碧菡似乎體會了一個將軍的威嚴。
    上任當日,蘇碧菡帶領一千名士兵向晉陽城南郊的柳家寨疾速進發。
    很快,一千人的隊伍來到了柳家寨地下暗道的入口處。
    這個入口處的旁邊有一個青石刻成的地標,上麵標有“柳家寨”三個黑體字,這三個字非常的醒目一百米遠就能看到。
    這個入口距呼延況的營地大約有二十多裏路,若搶修工作進展順利是不會驚動呼延況的。
    蘇碧菡點燃鬆火進入地道,她身後的一幹人順著坡路向下走去。
    當年蘇越將軍在洞口處修的是坡路,這條暗道不是想像中的那樣狹窄,寬闊得能容八個人並排行走。也不像想像中的那樣低矮,無論多高的個子完全可以挺直身子如同在地麵上走一樣。
    一千人很快進入暗道,他們每人拿著一個火把一個快鏟。
    元英為一千中軍製定的口號是“颶風行動,越快越好!”
    地道必須接出二百米才能連接晉陽城,元英估算了一下時間,覺得三天一定能完成接龍。
    在她的鼓動下,一千名士兵很快完成了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