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亡國公主上位
字數:4036 加入書籤
天才一秒記住【思兔閱讀】地址:sto.ist
陸小闕小心翼翼地接過文書,試探著問:“妾是後妃,前朝文書……”話是這麽說,但她並沒有放下建隆皇帝遞過來的文書。
建隆帝看了一眼她拿著文書的手,知道她隻是想要一句準話:“放心看吧。是南邊的事。朕要知道你的想法。”
陸小闕得了建隆帝準許,便翻開文書。
她若有所思,原來皇帝今日如此憤怒,是因為南方的反抗軍!
十多天前,湯雨將軍帶人下山,又搞了一波大的。他不但殺了四百多熙國士兵,還俘虜了去南方鍍金的舊勳將領,一把火把駐紮邊地的軍隊糧倉給燒了。怪不得皇帝怒火中燒。
陸小闕看著文書的時候,侍醫正好來到前殿。在侍醫給她額頭綁上止血帶的時候,她一直在考慮如何應對這個問題。
看得出,皇帝對她之前的應對很是滿意。那麽,她可以順著這個思路去處理。她是公主還是後妃,完全不影響她在皇帝心中的地位。關鍵是能解決問題,而不是需要被解決。
皇帝最需要的是什麽呢?是安定南方!
那她的身份,絕對是最合適的人選!她是容國哀帝的唯一血脈,是建隆帝對處理南方問題最好的紐帶!
陸小闕斟酌著,在侍醫離去後,她開口了。
“我有把握,哪怕湯雨不歸降,也不會繼續給陛下帶來難題。”陸小闕開頭就擺明自己的作用,她站到了建隆帝跟前,端端正正地站著,看著皇帝說道。
“說說看?”建隆帝頗感興趣,目光落到了陸小闕身上。
陸小闕不慌不忙地從荷包裏拿出了兩方成人拇指大小的印章。
這兩方印章,其中一方是容國哀帝、陸小闕父親的私印。當初容國國破投降,前朝的十幾枚大印都被熙國的將領帶走了,隻有這方小印,是當初哀帝還在時,私下給了陸小闕,後來被陸小闕一直貼身帶著。
另一方印章,是容國公主印。哀帝在位時,耕耘二十多年,隻生下了陸小闕這根獨苗,自然是千寵萬寵也不為過。陸小闕一出生,就活在了所有人的天花板。她以國號為封號,大片國土成為她的封邑。如果容國沒有亡國,她一生都不會給人低頭。
可惜,容國亡了。
陸小闕心中並不哀傷,她不是原主,她一個生來就被踩到泥裏的平民女子,哪怕登上高位,也無法共情那些生來就是王公貴族的人,那點傷春悲秋的情感。而原主,一個處於人生低穀依舊能吃飽穿暖的人,又如何感受得到食不果腹、衣不蔽體的痛楚呢。
“我父皇還在時,不是個有能力的皇帝,一直被權臣擺布。”陸小闕徐徐說話,向建隆帝展現自己的價值,“他很寵愛我。很多前朝事務都會告訴我,讓我參與。湯雨將軍,我很了解。”陸小闕並沒有說假話,哀帝甚至想要培養自己的女兒成為繼承人,可惜他本人沒有多少權力,原主政治敏感性又實在不強,哀帝被殺的時候,她也才十來歲。
“湯將軍對父皇很忠心,當日國都被破,湯將軍本來想帶走我,可我很快被出賣了。父皇說,他是一個愛惜子民的官員。”陸小闕繼續說,“他繼續反抗,隻怕南邊有出乎陛下了解的屠戮發生!請陛下詳查!”
說起舊事,陸小闕並不傷感,隻淡淡地敘述,但提到百姓,她語氣又有些重。建隆帝安靜地聽著,當她說到最後時,皇帝皺了皺眉頭。
“我有把握,勸住湯將軍!”陸小闕斬釘截鐵,“請陛下賜我筆墨紙硯!”
建隆帝點頭後,宦官將紙鋪好,遞上毛筆。陸小闕接過筆,默默流淚,一揮而就,淚水灑在了信紙上。
她一共寫了兩封信。寫罷,她拿起這兩方印章,在信尾重重地戳上了紅色的印。
這兩封信,第一封是《勸君止幹戈書》。
這封給湯雨信裏,陸小闕先是與他回憶往昔君臣相處的和諧,讚揚了湯雨昔日的功績,接著又從統一為大勢所趨,熙國的強大和容國民不聊生作對比,希望能動搖湯雨。
最後提到,自己和父皇作為百姓供養的權貴,“國亂民艱,進而亡國,肉食者豈不當自省乎?”,希望湯雨以百姓為重,“促成止幹戈”、“莫要複增百姓痛楚”。
當然,這封信,依湯雨的臭脾氣,不可能有外人想象中那麽有效。陸小闕隻是利用了外人對湯雨的不了解。這隻是一個障眼法,其實這是一封密信。
哀帝作為皇帝無甚作為,但他還是頭腦清晰,知道漸漸衰弱、被強臣把持的容國,會有什麽下場。
於是,他作為父親,愛子而為之計深遠,給女兒留了後路。原主當初被背叛,綁著帶到了熙國,沒來得及去帶走哀帝生前留下的秘旨,也沒看過裏麵的內容,但按照他的性格,想來無外乎兩條路。那就是歸降與遠走。哀帝的秘旨,能讓他們的選擇名正言順。
陸小闕在賭,湯雨看到信裏的秘語,拿到哀帝生前的秘旨,會同意停戰。同時她也知道,這封信,無論能不能勸降湯雨,其出自容國公主之手,蓋了哀帝的私章和容國公主印,起到的政治作用不言而喻。
另一封信,是給老百姓的《勸民農桑書》。這也是陸小闕的私心,她不是原主,不在乎江山姓什麽,但她希望老百姓能安居樂業。
建隆帝拿起了桌上的書信,一邊看著,開頭他還說著話:“痛陳時弊!字字珠璣!”後麵卻漸漸沉默了。讀到《勸民勤耕書》的時候,更是潸然淚下。
“婕妤有後妃之德啊!”建隆帝感慨,待陸小闕和顏悅色。
陸小闕連忙拜謝建隆帝的誇讚。但此時的她,心裏正想著什麽呢?
後妃之德?呸!
若我是男兒,若我是前朝官員,我寫出《勸君止幹戈書》和《勸民勤耕書》,至少也得一句治國之才吧?抑或我是哀帝的男性後代,至少我也能封一個安撫性的安樂侯吧?混得最差的亡國皇子,也有一杯毒酒。我呢,我有什麽?像貓貓狗狗一樣的惹人憐愛?
當日哀帝被殺,此後三年,權臣把持政局,國內長期無君。為了皇位,朝臣和宗室展開了廝殺,容國幾番易主,沒有人想起曾經風光十幾年的原主。容國投降,宗室還混了個爵位,而原主這個哀帝正兒八經的血脈呢?變成了宮廷奴婢!
陸小闕並不是共情原主,隻是看到了其背後的殘酷。
陸小闕附上了自己的政治籌碼,就離開了前殿。她離開之後,建隆帝盯著這兩封信許久,對著身邊人說:“召禮官過來,朕要起草冊文,晉封陸婕妤為昭儀。”
*
陸小闕的《勸君止幹戈書》和《勸民勤耕書》,意料之中地起到了安定南方的作用。她開始了更進一步地影響前朝的曆程。
湯雨沒有歸降,他帶著遺民後退,不知所蹤。而南方在建隆帝的欽差到達,殺了一大批屠戮平民的勳貴和士兵後,終於平靜下來。
南方的老百姓開始回到了家鄉,回到了熙朝給他們分配的土地上,養蠶繅絲,種植水稻和經濟作物,南方經濟逐漸恢複了生氣。接著,南北逐漸往來頻繁,又有經商通婚,漸趨一體。
陸昭儀的後妃之德開始傳揚到前朝和民間。
建隆帝的後宮,自從廢後之後,沒有重新立皇後,
更多內容加載中...請稍候...
本站隻支持手機瀏覽器訪問,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節內容加載失敗,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模式、暢讀模式、小說模式,以及關閉廣告屏蔽功能,或複製網址到其他瀏覽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