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太平:不是,他真跟父皇要啊?

字數:7562   加入書籤

A+A-




    麟德殿內安靜了一瞬,旋即又仿佛是煮沸的開水,沸騰起來。
    不少人不顧矜持,跑過來仔細對比兩桶裏的水,均是目瞪口呆。
    李賢眉頭緊皺,眸中頗有好奇。
    要不是顧忌太子的身份,他也想過去看看。
    他瞥了一眼旁邊躍躍欲試的李旦,輕咳一聲。
    “八弟,你也去替為兄看看?”
    李旦正愁沒借口,當下立刻欣喜點頭。
    “好。”
    坐在首位的武皇後,李治也是有些好奇,不過以他們的身份顯然不可能跑來跑去,有失威儀。
    待到李旦回來,手舞足蹈的告訴他們,水位的確是相同的時候,李治,武皇後仍然有些不敢置信。
    如他們這般智慧的人,已經猜到了楊易推測佛像真假的辦法。
    兩人對視一眼,均是看出對方眼中的震撼。
    旁邊的太平如坐針氈。
    她雪白的天鵝頸昂起,烏溜溜的鳳眸緊緊盯著殿內正中那道挺拔的身影。
    她有心想要去看看,但是又不想讓那登徒子誤以為自己是在關心他。
    本宮可是堂堂的公主殿下,怎麽會關心這廝?
    太平心裏嘀咕,按捺住內心的好奇,愣是一動不動的坐著。
    殿內的喧鬧好一會兒才平靜下來。
    諸如狄仁傑等帝國重臣,目光複雜的看著楊易。
    他們也已經隱隱猜到了楊易的辦法。
    正因為如此,心裏越發震撼。
    楊易的年紀頂多跟他們孫子相當,但是這等洞察力,卻是連他們也遠遠不如。
    讚悉若眼皮狂跳。
    他忍不住道。
    “即便如此,也有可能是個巧合”
    殿內眾人眉頭緊皺。
    雖然讚悉若這話有些死鴨子嘴硬,但是倒也有幾分道理。
    他們看向楊易。
    楊易啞然失笑。
    這對於一個現代人的他,豈能沒有做對照組實驗的準備?
    他笑了笑道。
    “既然如此,我這裏還有重量相同,形狀不同的銅器和銀器,也有重量相同,同樣是酒盞的銅器和銀器還請使臣仔細一觀。”
    旁邊的侍衛們此時也已經知道楊易的做法,紛紛按照楊易的指示,將小木桶灌滿水,然後將對照實驗中的銀器,銅器,分別放入,如此重複幾次。
    眾人目光越來越熾熱。
    讚悉若卻是徹底沉默下來。
    楊易指了指麵前的木桶中高低不同的水位,微笑道。
    “好叫使臣知曉,驗證了幾番之後,不同的東西,哪怕是重量相同,形狀相同,放入水中,溢出的水量,也是不盡相同”
    “如此一來,驗證這兩尊佛像也是頗為簡單了。”
    “準備三個木桶,隻需要拿出同等兩百斤的黃金,將其放入其中再取出,那兩尊佛像也是如此”
    “之後,觀察三者之間的水位情況,水位與兩百斤黃金浸入水中又脫離的木桶相同的,則是純金佛像。”
    殿內眾人心裏一震,雖然他們在這過程中隱隱猜到了楊易的想法,但是直到楊易真正說出口,依然是讓他們心裏震撼。
    這得多麽強悍的洞察力才能想出如此巧妙的法子?
    讚悉若深深的看了一眼楊易,嗓子有些幹澀。
    “如你所說,試試便知道了。”
    他心裏有些不甘,這尊贗品,乃是讚普動用了不少的工匠才造出來的完美造物,即便是他自己,也時常難以分清,卻沒想到楊易隻是用了還不到半個時辰。
    這其中的落差,讓他心裏難以承受。
    不過,他仍然是抱有最後一絲期望。
    李治見到讚悉若的臉色,心裏大悅,剛剛的憋屈一掃而空。
    他蒼白的臉龐湧上一抹紅潤。
    “既然如此,那就依楊卿所言”
    “婉兒,拿著朕的令牌,從‘百騎’裏挑幾個人,去庫房裏取黃金來。”
    上官婉兒恭敬道:“是,陛下。”
    在場眾人一振,足足兩百斤黃金,也隻有皇帝能立刻能拿出來了。
    其餘的帝國重臣,皇族勳貴縱然是有這麽多的黃金,那也是不能光明正大的拿出來。
    有些東西不拿出來,都好說。
    拿出來,就不好說了。
    一炷香後。
    上官婉兒帶著兩個裝備精良,舉手投足間頗為精悍的士兵走了進來。
    這兩個士兵抬著一個沉重的箱子,將其放在殿中。
    盒子打開,裏麵放著黃燦燦的金磚。
    殿內眾人的目光落在這黃金上,麵麵相覷。
    這筆錢可真不是一個小數目。
    皇帝這回,可謂是大手筆。
    讚悉若等吐蕃使者麵色複雜的看著這些士兵將金磚疊放在一起,用繩子纏住。
    為了方便入水,便是這些金子都特地選大塊的金磚。
    殿內眾人目光緊緊盯著。
    幾人合力將捆起來的金磚放到木桶之中,完全浸沒,大量的水溢出。
    楊易揮了揮手,那幾個士兵便又將金磚提起,待到水瀝幹,再放到一邊。
    旋即,兩位兩尊佛像也如法炮製,紛紛放入水中。
    楊易似笑非笑的瞥了一眼讚悉若,心裏嘀咕起來。
    =v,這些公式好在他畢了業也沒有還給老師,仍然記得。
    這兩尊佛像,看似幾乎一樣大小,實則隻要質量相同的情況下,因其密度不同,贗品和真品的體積就一定有差別。
    也許這種體積的差別並非肉眼能察覺,但是浸入水中,水溢出,再看水位,便一目了然了。
    估計這讚悉若怕是想破腦袋也想不明白了。
    片刻之後。
    兩尊金身佛像提起,其中左側的木桶水位低於旁邊兩個木桶一小截。
    而中間的木桶和右側的木桶,正是一個放黃金,一個放另一尊佛像的,這兩個木桶水位相差無幾。
    楊易微微一笑,迎著眾人的目光,指著左側的金身佛像。
    “此為贗品。”
    眾人呼吸一滯,目光火熱的盯著那贗品。
    讚悉若眉頭緊皺,心裏咯噔一聲。
    他自然知道哪個是贗品,正因為知道,所以才如此震撼。
    這叫楊家令的家夥說的法子,居然真的有用。
    李治的目光落在楊易所指的贗品,心頭一震。
    楊易不等眾人反應,又朝李治和武皇後道。
    “微臣鬥膽請二聖準許,將此贗品,投入火爐之中鍛燒”
    “真金不怕火煉,一燒便知。”
    李治有些猶豫起來。
    雖然剛剛楊易的種種試驗都驗證了他的說法,但是真要到將此物投入火爐中煆燒,他又有些遲疑了。
    萬一楊易判斷失誤了呢。
    這黃金都在這,也不怕丟。
    隻是這佛像可是珍品,煆燒了可就毀了。
    而且,一旦燒錯了,不僅大唐麵子沒了,還要激化和吐蕃的矛盾。
    多年夫妻,武皇後怎會不了解李治,自然是看出了他的猶豫。
    武皇後鳳眉挑起,平靜道。
    “陛下,區區一尊佛像,何以能擔上兩國紛爭的罪名?”
    李治瞬間明悟過來,他旋即道。
    “便如楊卿所言。”
    片刻之後。
    這尊被指為贗品的佛像,便被請到鍛爐中煆燒。
    同去的自然還有一眾吐蕃使者以及大唐官員的陪同。
    而其餘眾人則是繼續元日大朝會宴會。
    隻是此時,已經沒人有心思在宴會上了。
    一個時辰後。
    宴會接近結束。
    同吐蕃使者返回的官員恭敬的朝著李治,武皇後道。
    “陛下,娘娘,楊家令所指佛像確為贗品,其以不明之礦做基,外套鐵殼,又敷金粉,如今金,鐵皆熔,隻剩下這不明之物。”
    那官員身後的兩個侍衛走了出來,手中捧著一個用布帛包裹住的長橢圓狀物體,看那兩個侍衛頗為吃力的樣子,顯然是殊為沉重。
    眾人的注意力均不在此,而是目光中隱含震撼的看著楊易。
    這位楊家令果真是料事如神!
    狄仁傑深深的看了一眼楊易,捋了捋胡須,心中對這位小兄弟的評價又高了一層。
    楊易才能如此絕佳,以後若有不解之事,或許可以問問這位小兄弟的一意見。
    角落裏。
    長孫璃月沉默的看著與太平站在一起的那道身影,若有所思。
    另一邊。
    太平微微抬起雪白的下巴。
    “不錯,沒有丟本宮的臉。”
    楊易頗覺好笑,拱了拱手,煞有其事的點點頭。
    “全賴公主殿下,否則微臣豈能想出這般妙法。”
    太平一愣,鳳眸瞪圓。
    “跟本宮有什麽關係?”
    楊易笑眯眯的調侃道。
    “要不是公主殿下伴於身側,微臣豈能妙思泉湧?”
    太平臉色大紅,白膩的肌膚猶如抹上了一層淡淡的胭脂。
    她輕啐一口,瞪了他一眼。
    “放肆登徒子”
    這話裏的輕薄意味,都快溢出來了。
    這廝越來越大膽了。
    不過看在這廝,給她爭麵兒的份上,就不跟他計較了。
    嗯,本宮就是這麽的心胸寬廣!
    太平心裏嘀咕。
    李治看向楊易,目光中頗為欣賞。
    他微微頷首。
    “楊卿辨別真假佛像有大功,替吐蕃讚普解決了心頭之惑”
    李治這話頗有揶揄的意味,眾人似笑非笑的看著神色略顯尷尬的讚悉若。
    “楊卿既有大功,朕當有賞賜,今日是除夕,還有半個時辰就要到元日,楊卿想要什麽,盡可提出來,朕一應允諾。”李治心懷大慰,笑眯眯的看著楊易。
    正值新年之際,能夠讓皇帝陛下狠狠的嬴上吐蕃一番,讓他心裏的憋屈舒緩不少,這位皇帝陛下自然是不吝賞賜。
    武皇後笑意盈盈。
    眾人羨慕的看著楊易。
    楊易麵色平靜,拱手道。
    “此金身佛像,公主殿下見之則喜,臣請陛下賜公主殿下此金身佛像”
    李治一愣,下意識看向旁邊坐著的,麵色冷淡的太平公主。
    與麵上冷淡不同的是,這位公主殿下精致白皙的耳垂紅潤的似滴血。
    感受到眾人古怪的目光落在自己身上。
    太平心裏哀嚎。
    這廝,怎的還真跟父皇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