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棋盤的玄機!報酬我得要!但金子不要!

字數:8812   加入書籤

A+A-




    讚悉若聞言,想也不想便冷笑起來。
    “我吐蕃地廣物博,財帛盈國,區區一個圍棋棋盤,別說一個格子放一兩黃金,便是十兩也能放滿!”
    他已經反應過來,楊易不是真的在要錢,而是借這個問題刁難他。
    但是他不在乎。
    他吐蕃早已經不是當年的吐蕃,如今的吐蕃富得流油,否則也支撐不起跟大唐的頻繁打仗。
    區區一個棋盤還能放不滿?
    他心裏頗為不以為然。
    讚悉若身後的眾吐蕃使臣們,也是冷笑起來,目光中多有不屑。
    這小白臉故弄玄虛半天,就刁難了個這?
    殿內大唐文武百官,皇族勳貴,也是眉頭微微一皺,麵麵相覷,均是看出對方眼中的不解。
    這位楊家令到底要做什麽?
    他們也是琢磨出味兒了。
    楊家令不可能幹出當著皇帝,文武百官的麵,跟吐蕃要錢的事情。
    這分明是借故刁難。
    隻是,這刁難,難在哪裏?
    區區一個棋盤而已,吐蕃還能放不滿?
    不少人心裏茫然。
    隻有少數人若有所思的看著那棋盤,心裏隱隱若有所悟。
    狄仁傑捋了捋胡須,陷入沉思。
    這楊小兄弟的話裏似乎有陷阱啊。
    李治揉了揉眉心,他臉色有些蒼白。
    本來身體就不好,在這裏能撐到整個元日大朝會宴會結束就算不錯了。
    楊易的舉動,把他也給整懵了。
    本以為這楊家令是想要“以牙還牙”反擊吐蕃,給大唐掙麵子。
    但是現在的這番操作,卻是讓他有些看不懂。
    這怎麽就算得上刁難了?
    太平黛眉微微蹙起,她陷入沉思。
    總感覺這廝提到的棋盤問題,似乎有些耳熟。
    楊易麵帶微笑,隨即讓侍衛拿過來一個圍棋的棋盤放在讚悉若的麵前。
    “十兩黃金不必了,就按照一兩黃金開始”
    “讚使臣以數字代替,寫在這棋盤上即可。”
    讚悉若不以為然的冷笑幾聲,接過旁邊的太監遞過來的紙筆,漫不經心的計算起來。
    第一個格子一兩黃金。
    第二個格子二兩黃金。
    第三個格子四兩黃金。
    第四個格子八兩黃金。
    讚悉若粗獷黝黑的臉龐上滿是不屑。
    就這麽點黃金,別說是吐蕃,就是他自己都能拿得起。
    這才八兩黃金,區區三百六十一個格子,能放多少?
    他捏著筆,繼續演算。
    第七個格子六十四兩黃金。
    第八個格子一百二十八兩黃金。
    第九個格子二百五十六兩黃金。
    第十個格子五百一二十兩黃金。
    讚悉若忽然一怔,心裏有些遲疑。
    這怎麽感覺好像不太對勁?
    才第十個格子,已經五百多兩黃金了?
    要知道這五百多兩金子可不是一筆小數目。
    楊易的聲音適時的響起。
    “讚使臣,可是不會算了?”
    “若是不會算,本官可以讓人幫你”
    讚悉若不屑的挑了挑眉。
    “不必。”
    他的算學在吐蕃一眾大臣裏算優秀的。
    區區數算,難不倒他。
    讚悉若猶豫了一會,繼續演算。
    第十一個格子一千零二十四兩黃金。
    第十二個格子
    少頃。
    讚悉若手指有些顫抖,如銅鈴般的眼睛微微瞪大。
    第二十一個格子,一百零四萬八千五百七十六兩黃金。
    他心裏一陣顫抖。
    他就不明白了。
    第十一個格子才一千零二十四兩黃金,怎麽到了第二十一個格子,就翻了千倍?
    這才第二十一個格子
    第三十一個格子呢?
    要知道整個棋盤可是有整整三百六十一個格子!
    光是這一百多萬兩黃金,就是一筆天文數字。
    天知道最後一個格子需要多少。
    或者說,根本不用知道最後一個格子需要多少。
    光是這往後的十個格子,就能夠讓吐蕃的國庫,吃不了兜著走。
    這小子在陰他!
    殿內的氣氛有些古怪。
    不少人看到讚悉若的臉色變化,也反應過來。
    這棋盤放黃金,有問題!
    李治眸子眯起,下意識的朝旁邊的李賢道。
    “你覺得這讚悉若為何會被刁難住了?”
    李賢沉吟片刻,推測道。
    “兒臣以為,也許是棋盤上需要放置的黃金數量越來越大了”
    “否則,讚悉若絕不會臉色這麽難看。”
    李治微微頷首,他也是這般想的。
    他又問道。
    “那賢兒以為,放滿這個棋盤,需要多少黃金?”
    李賢一愣,苦笑搖頭。
    “這,兒臣不知”
    角落裏,長孫璃月黛眉輕蹙,她眸子直勾勾的盯著楊易。
    果然是有問題。
    這棋盤上需要的黃金數量恐怕是個天文數字。
    狄仁傑捋了捋胡須,微微頷首。
    他想起來了,這位小兄弟,似乎在算學一道上,頗有建樹。
    看來讚悉若是中招了。
    武皇後捏了捏太平的滑膩白皙的臉蛋,笑道。
    “你這個家令,當真是好算計。”
    “如此智慧,以後,誰嫁給他,恐怕都要被他拿捏呢”
    太平本來還在回憶著楊易曾經給她講解過的算學問題,忽然聽到母後這話,下意識道。
    “他敢!”
    說完,頓時恍覺不對,連忙道。
    “兒臣的意思是,他要是欺負以後的媳婦兒,兒臣就替他媳婦兒做主!”
    “畢竟,他可是公主府的屬官,不能敗壞了兒臣的形象。”
    武皇後似笑非笑的瞥了一眼若無其事的太平,沒有說話。
    殿內的氣氛越發古怪。
    在場眾人雖然不明白楊易這棋盤黃金局中的陷阱,但是都察覺到了楊易的真正用意。
    當下,不少人麵帶譏笑的看著讚悉若,心裏有些痛快。
    相比於大唐文武百官的輕鬆,吐蕃使者們卻有些如坐針氈。
    他們有些緊張的看著讚悉若。
    讚悉若卻是沒有了以往的鎮定自若。
    他略顯寬闊的額頭滲出了汗水,黝黑粗獷的臉龐也漸漸變色。
    吐蕃噶爾氏因祿東讚聞名,一直以來,他都以祿東讚長子,噶爾氏家族的嫡長子自傲。
    更是一心想要效仿當年父親出使大唐,以微末之身,應對大唐太宗皇帝的諸多難題,替鬆讚幹布迎回文成公主,隨後有了大唐的支持,吐蕃便迎來了幾十年的穩定發展,一度成為堪比大唐的強大國家。
    這樣的外交傳奇,他想要複製。
    隻是如今
    讚悉若的手指有些顫抖。
    楊易平靜而又溫和的聲音再度適時的響起。
    “讚使臣,還算的過來嗎?”
    讚悉若慢慢抬頭,有些艱難的迎上楊易的目光。
    楊易棱角分明的臉龐上,眸子而又清澈,予人如沐春風之感。
    而讚悉若卻是從這溫和中感受到,強大的自信和高高在上的蔑視。
    自始至終,他都沒把自己放在眼裏。
    讚悉若一顆心沉下去。
    見他不語,楊易又笑道。
    “這一棋盤的黃金,吐蕃能給得起麽?”
    讚悉若繼續沉默,手指捏的發白。
    楊易微微一笑,雙手負於身後,淡淡道。
    “第一個格子,一兩黃金。”
    “第十一個格子,一千零四兩黃金。”
    “第二十一個格子,一百零四萬八千五百七十六兩黃金。”
    他的話音落下,殿內眾人有些躁動。
    大唐的文武百官們麵露震撼之色。
    他們雖然猜到了放滿棋盤有可能需要一個龐大的數字。
    但是直到楊易說出口,他們才知道,自己仍然是遠遠低估了這棋盤黃金局的可怕。
    這才二十一個格子!
    而圍棋有足足三百六十一個格子!
    他們現在明白過來,為什麽讚悉若的臉色那麽難看了。
    這踏馬誰能放的滿?
    楊易沒有理會眾人的躁動,隻是微笑的看著一臉沉默的讚悉若。
    “讚使臣隻是算到這裏吧”
    “我來告訴讚使臣,第三十一個格子,至少需要十萬萬兩黃金。”
    殿內頓時安靜下來,諸如李旦等年輕皇族勳貴,不由得倒吸了口冷氣,麵露愕然。
    才三十一個格子,竟需要十萬萬兩黃金!
    難怪這楊家令剛剛反問這吐蕃使者,傾盡吐蕃之力能不能放滿棋盤。
    這踏馬別說吐蕃了,大唐和吐蕃綁一起也不行啊。
    李治蒼白的臉上湧起一抹紅潤,他眉宇中滿是欣喜。
    他朝旁邊的李賢笑道。
    “這樣的人才,正是我大唐需要的中流砥柱。”
    李賢心裏一震,父皇的這句評價太高了,也許有此時高興的情緒作祟,但是這句評價的份量仍然是極重的。
    李賢的目光落在遠處,萬眾矚目的楊易身上,心裏忽然有些嫉妒。
    角落裏。
    長孫璃月沒有看楊易,而是平靜的看了一眼太平,微微歎了口氣。
    這樣有才能的人,居然被這個傻丫頭碰到了。
    另一邊。
    武皇後微微頷首。
    “不愧是讓弘文館眾學士都驚歎的算學功底,楊卿著實是個大才。”
    太平聽著母後的話,心裏升起一絲得意。
    這可是她的公主家令!
    讚悉若歎了口氣,仿佛老了許多,他略顯疲憊的看著楊易。
    這個年輕人,隻是站在殿中間,目光平靜溫和,卻仿佛跟他隔了一座高山,讓他無法跨越。
    這種智商上的碾壓,讓他心裏無比的挫敗。
    他沉聲道:“我收回剛剛的話,這棋盤所需黃金,乃是一個極大的數字,我吐蕃給不起。”
    殿內文武百官麵露笑意,想到這群吐蕃使者來時的囂張,他們心裏便是一陣快意。
    楊易微微搖頭,指著棋盤。
    “這黃金,讚使臣給不起,本官也不要了。”
    “但是本官替讚普解決難題的報酬,卻是不能不要的”
    “有一樣東西,你給得起。”
    讚悉若一愣,不明所以。
    楊易麵色平靜,他看了一眼殿外。
    此時麟德殿內外,燈火通明,角落裏火爐架上。
    夜涼如水,月色如銀,寒意剛剛進入殿內便消融在這暖意之中。
    楊易收回目光,微笑道。
    “大唐青海一戰,統帥李敬玄無能,讓吐蕃僥幸得勝,劉審禮,王孝傑所部被重創,不過李謹行,契苾明,黑齒常之卻是大破敵軍,最終,劉審禮,王孝傑所部殘存將士被吐蕃俘虜。”
    “你們放回了王孝傑讓他回來過了新年”
    “不過我大唐還有兩千多將士在你吐蕃國土上遙望故鄉明月”
    “這一個個將士便如這棋盤的一個個格子。”
    “格子每走一步,黃金便翻倍增長。”
    “陷於吐蕃的大唐將士,從將軍到士兵,每一個將士都關乎數個家庭。”
    “他們是父親,是丈夫,是長兄,是兒子,便如這棋盤上的金子一般,看似隻有兩千多人,實則牽連上萬個家庭。”
    “驍勇善戰的大唐將士,不該為統帥的懦弱而付出代價。”
    “這金子,本官不要。”
    “這人,你們送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