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數:6392 加入書籤
[]
101nove./最快更新!無廣告!
總決賽現場的場館內,容納的觀眾數量其實隻有1萬。
相較於那些動輒數萬人的大型露天演唱會,這裏的規模算不上宏大。
可當沈浪的身影出現在舞台入口的刹那,氣氛瞬間被點燃,仿若有一股無形的魔力,將現場所有人的熱情統統喚醒,1萬人所爆發出的聲浪,那洶湧澎湃的架式,聽起來像是有足足10萬人在齊聲呐喊。
這段日子,外界的猜測聲不斷,大家心裏都隱隱約約猜到,作為《超級女聲》節目發起人的沈浪,有極大的可能現身總決賽現場,如果現身就肯定會登台獻唱。
然而,當歌迷粉絲們心心念念的這一刻真切來臨,那壓抑許久的激動之情,再也克製不住,宛如開閘的潮水,一波接著一波,在每個人的心間劇烈翻湧。
此刻再回味開場時汪函那番擲地有聲的介紹——“世界流行天王,亞洲之光,華語樂壇的驕傲”,隻覺每一個形容詞都恰如其分,沒有絲毫的誇大。
就在這時,一段輕快靈動的音樂前奏悠悠奏響。
“推開夜的天窗
對流星說願望
給我一雙翅膀
能夠接近太陽……”
沈浪極具辨識度的嗓音,裹挾著滿滿的熱忱與期許,在總決賽現場緩緩流淌開來。
這首《想唱就唱》是原時空2005年超級女聲的主題曲,由上一屆超女選手張函韻演唱。
當時由天中負責為2005年“蒙牛酸酸乳超級女聲”寫一首廣告歌,後來因為創作者始終將“超級女聲”與“蒙牛酸酸乳”不能很好地統一,最後就決定為張函韻寫兩首歌,一首是蒙牛酸酸乳的廣告歌《酸酸甜甜就是我》,另一首就是超級女聲主題曲《想唱就唱》了。
這首歌一經問世,便如同星火燎原,火遍了大街小巷,它不僅僅是一段旋律、幾句歌詞,更是夢想與理想的具象化身,精準無誤地契合了《超級女聲》這檔節目給予平凡女孩舞台、鼓勵勇敢追夢的主題。
“想唱就唱要唱的漂亮
就算這舞台多空曠
總有一天能看到
揮舞的熒光棒……”
然而,當輪到安又其、王提和張函韻演唱時,情況悄然發生了一絲變化。
由於總決賽的巨大壓力如同沉甸甸的巨石,壓在這三位年輕女孩的肩頭,讓她們本就緊繃的神經愈發緊張,又再加上,此刻與心中的偶像同台獻藝,興奮之情溢於言表,如此一來,興奮與緊張兩種情緒在心底激烈碰撞,攪得她們難以平靜,使得她們的聲音出現一絲顫抖,原本穩定的音準也出現了一些偏差。
好在這三位姑娘都是曆經層層選拔脫穎而出的,哪怕遭遇小波折,也迅速穩住陣腳。
而台下觀眾大多沉浸在熱烈氛圍裏,並未過多計較這些小瑕疵,整體而言,影響不算大。
畢竟,這會全場所有人的目光,幾乎都像被磁石吸引一般,牢牢鎖定在沈浪身上,他往舞台上一站,自帶的巨星氣場便鋪展開來,舉手投足皆是魅力。
歌曲唱罷,現場氣氛已然被推至熾熱的巔峰。
按流程,接下來該是沈浪發表一段感言,為這場總決賽再添幾分激勵與溫情。
可沒等他張口,現場一萬名觀眾瞬間默契十足地齊聲呼喊起他的名字,聲浪滾滾,震耳欲聾。
那齊刷刷的呼喊背後的意思再直白不過,大家都滿心渴望著能再聽他高歌一曲。
這陣呼喊持續了好一會,熱情似火的觀眾們遲遲不願停下,仿佛隻要呼聲不停,願望就能成真。
不過,大家也漸漸明白過來,即便再怎麽不舍、再怎麽熱切,這怎麽說都是《超級女聲》的總決賽,有著既定的流程與安排,沈浪自然不可能打破規則,把這莊重的賽事變成自己的主場。
慢慢地,呼喊聲弱了下去,喧鬧的場館逐漸恢複了應有的秩序,觀眾們盡管心中還殘留著沒能聽到沈浪再唱一首的小小遺憾,也隻能靜下心來,等待後續比賽環節的推進。
“這個節目之所以取名‘超級女聲’而非‘超級女生’,目的不是‘造星’,而是‘大眾娛樂’,是為了讓所有收看這個節目的觀眾享受到一種快樂的感覺,安又其、王提和張函韻,以及其他選手,她們的經曆,更象人生不斷奮鬥的曆程,有挫折、有歡笑、有沮喪、有成就,一步一步,逐步走到更高點……”
沈浪的這番發言,帶著股官方的嚴謹勁,卻也句句在理,點明了《超級女聲》這檔節目的內核與初心。
話音落地,他微微轉身,看向身旁三位略顯緊張的女孩,臉上揚起笑容,道:“你們加油!”
說完,他瀟灑地向觀眾們揮了揮手,把舞台交還給這場總決賽的主角們。
經過兩個多小時扣人心弦的激烈角逐,首屆《超級女聲》終於迎來了最終的榮耀時刻。
現場觀眾們的心跳隨著票數的跳動而起伏,緊張又興奮的氛圍幾乎要衝破場館的穹頂。
最終,安又其憑借高達129486張短信投票的超強人氣,毫無懸念地將其他兩位實力強勁的對手遠遠甩在身後,輕鬆摘得這頂象征著無限榮耀的總冠軍桂冠。
舞台一側的王提,眼中雖有遺憾,但依然保持著優雅的微笑,她憑借出色的發揮收獲了亞軍。
而青春靈動的張函韻也不遜色,憑借一路積攢的人氣與亮眼表現,獲得了季軍。
關於賽製,沈浪並未大刀闊斧地改動。
畢竟這不是傳統意義上純拚專業技巧的比賽,作為一檔娛樂性質濃鬱的比賽,它既有評委坐鎮現場,用專業視角給出點評與引導,又有手握短信投票權的廣大觀眾,左右著選手命運的關鍵力量,那麽誕生的冠軍,必定是綜合了實力、運氣、人氣等諸多因素的結果,爭議在所難免。
但恰恰是這些爭議、話題,如同星星之火,讓這檔節目熱度持續攀升,燒遍大江南北,成為街頭巷尾熱議不斷的現象級綜藝。
接下來是關鍵的選手簽約,此前,陳要川代表公司和湘南電視台早已達成了一份周全的協議,雙方擬定出兩套方案:一,由驚濤音樂優先簽下這屆《超級女聲》的冠軍,而後湘南電視台再從全國前十強裏挑選五人納入麾下;二則是反過來,電視台先挑走冠軍,驚濤音樂再從剩餘九人中擇取五人。
經過沈浪與陳要川的一番商量,最終拍板,讓湘南電視台優先簽下冠軍,他們從剩下的九人裏挑走五個。
說起來,這一屆的超女選手們,整體表現相較於後續幾屆,無論是歌唱實力的打磨,還是後續演藝道路的發展潛力,都稍顯遜色。
沈浪記得,在原時空,真正大放異彩、撐起華語樂壇半邊天的,是下一屆超女。
有了這樣的預判,他們這邊也就沒了非要爭個頭破血流了,心態頗為平和。
一番篩選過後,包括王提、張函韻在內的五名選手,懷揣著滿心憧憬,正式加入到了驚濤音樂,就此開啟她們音樂夢想的新征程。
當然了,既然簽了她們,沈浪就沒打算敷衍了事。
他心裏有杆秤,不管在原時空這些姑娘的星途發展是順遂還是坎坷,如今進了驚濤音樂,就一定會給足她們資源。
雖說不可能每位新人都像劉憶菲等人那般幸運,能拿到他親自操刀創作的歌曲,但公司裏金牌詞曲人的佳作也不在少數,隨便拿出幾首,都是市場上頗具競爭力的精品,除此之外,為了全方位打造她們,公司還會花重金去外麵收購優質歌曲。
在這競爭激烈的娛樂圈,多少新人削尖了腦袋都難尋一個出頭機會,而進了驚濤音樂,跟了沈浪,即便不能一夜之間大紅大紫、盡享榮華,也能穩穩當當過上不愁資源的日子,有曝光的機會,有專業團隊保駕護航,有源源不斷的好資源助力,至少能在逐夢路上大步流星地往前走,吃喝不愁,未來可期。
而在比賽的終章落下帷幕後,《超級女聲》的熱度漸漸退去,可這熱辣暑期的激情絲毫未減,因為電影圈又添上了一把火,由張億謀執導,耗資2.8億,集結了金橙武、劉得華、章子貽、宋單單的武俠電影《十麵埋伏》正式上映。
從項目立項伊始,老謀子的這部作品就備受關注,話題度和熱度一路飆升,直至上映前更是達到頂點。
其中,選角方麵就有諸多話題,像女主角最初定的是梅豔方,這一消息當時就引起了不小的轟動。
而且,片方還曾邀請沈浪為電影創作主題曲,這無疑又為影片增添了幾分熱度。
然而,世事難料,梅豔方因病不幸離世,最終未能參演這部電影,實在令人惋惜。
而沈浪也以太忙為由,婉拒了此次合作,但實際上,他是因為知道這部電影一般,加上他手頭武俠風格的歌曲儲備本就不多了,為了有限的報酬,把珍貴的資源浪費在這上麵,實在不劃算,所以,經過權衡,他果斷選擇了拒絕。
“這部電影可是延續了張導上一部《英雄》的豪華演員陣容,以及大投資,這你都不看好嗎?”高圓圓美目圓睜,眼中滿是驚訝,見沈浪如此篤定地斷言《十麵埋伏》會是部爛片,實在忍不住發問。
沈浪看著她的驚訝模樣,卻隻是神秘地笑笑,沒有過多解釋,賣了個關子道:“等你看了就知道了。”
電影的優劣不能單純從演員和投資來判斷,劇情、導演的表達、市場的反饋等諸多因素都至關重要,這些東西,隻有等看過電影才能感同身受,現在說再多也無用。
其實吧,曾幾何時,國產電影的投資金額不過百萬而已。
那些華夏新生代導演,像霍建起、張元、陸川、賈樟柯等,要獲得老謀子、馮小鋼、陳凱哥那樣的投資是根本不可能的,所以他們隻能把自己的作品定位在小成本製作上。
在這樣“節衣縮食”的情況下,這些小成本國產片依然成績斐然,比如用21個工作日和30萬資金拍攝的《小武》,獲得了第48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青年論壇最佳電影獎、第17屆溫哥華國際電影節亞洲電影促進聯盟獎、第20屆南特三大洲國際電影節最佳電影金熱氣球獎和第三屆釜山國際電影節新潮流獎。
而另一些低成本電影也顯示出他們的活力,《我的兄弟姐妹》成本280萬,卻成為2001年度最大的“催淚彈”;《甲方乙方》成本是400萬,是當年國產片票房冠軍,獲得第21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影片、1997年度中國電影華表獎評委會獎。
但自從李鞍耗資3千萬美元的《臥虎藏龍》揚威奧斯卡後,國產影片也開始走向了高成本、大製作之路,這種趨勢到《十麵埋伏》達到一個令人咋舌的地步——耗資3.1億RMB拍攝,僅一個首映式就要2000萬RMB!
其實,國產電影走高成本的製作之路無可厚非,讓影片製作更精良、水準更接近國際水平。
比如這幾年較受矚目的《泰坦尼克號》、《角鬥士》、《黑客帝國》等等,到本季熱映的《冷山》、《怒海爭鋒》、《特洛伊》,個個場麵宏大,技術令人眼花繚亂。
其中《指環王》三部曲的規模已經達到了前無古人的地步,投資30億美元,編導彼得·傑克森投身該三部曲七年光陰,拍攝日前後18個月,劇組人員2600,群眾演員2萬。
而《泰坦尼克號》全球票房超過12億美元,《黑客帝國》係列全球票房在15億美元以上,《指環王》係列全球票房超過20多億美元。
這些都充分顯示了,好萊塢的片商們是精明的,從影片的投資製作、拍攝質量,到其所能產生的效益和回報,都算計得明明白白。
那麽,如此看來,老謀子先是《英雄》的2.4億投資,後是《十麵埋伏》的耗資3.1億,就是想要複製好萊塢大片的成功,成為“國產大片第一人”。
可是,大片並不完全等於大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