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億萬身家

字數:5543   加入書籤

A+A-




    最新網址:分錢之所難,在於這是切切實實的割肉。
    不是一筆小錢。
    去年10月搞彩鈴業務,短短三個多月時間,營收八千多萬。
    去掉歌手分成、運營收入,當時承諾拿出三成作為激勵。
    獎池達到了一千六百多萬。
    非常龐大的數字,彩鈴業務太賺錢了。
    這麽說吧,多到讓負責彩鈴業務的分公司都覺得不該賺的那麽多,擔心沈三通不兌現承諾的獎金。
    ......
    2月2日。
    “我既然承諾了彩鈴業務進行真金白銀的獎勵,一定不會食言而肥,今天我們就把這個兌現了,讓大家痛痛快快的過個好年。”
    沈三通和彩鈴分公司全體員工開會,帶著財務現場分錢。
    一千六百萬的獎池不可能全部兌換,還有一些款項沒有回來。
    不過,依然能直接瓜分一千多萬。
    當時設計獎池的時候,比較公平。
    領導和員工的差距有,但不是很誇張。
    後加入和老員工,也有不同,但差距不是很大。
    最多的能拿走八十萬,最少的也有十多萬。
    會場直接沸騰,大呼老板牛逼。
    當時弄彩鈴業務,無論是沈三通,還是參加的員工都沒想過能賺那麽多。
    目前的收入,是彩鈴代理收入。
    為網絡歌手爭取權益的官司,連一場都沒打完。
    無償使用網絡歌曲版權,賺的盆滿缽滿的音樂公司,不可能良心發現,隻能慢慢打官司。
    不過通過為網絡歌手爭取權益,再加上沈三通個人品牌,在網絡歌手中有了巨大的號召力。
    很容易拿到網絡紅歌的代理。
    沈三通弄彩鈴業務最初是打算為網絡歌手打官司,從音樂公司身上撈一筆。
    未曾想到原定的業務還沒見到錢,反而是是sp代理業務賺翻了。
    彩鈴公司幹的是真不賴,扛過了傳統唱片公司的打壓。
    傳統唱片公司對網絡歌手有一個殺手鐧。
    實體歌手是出專輯的,網絡歌手不出專輯。
    製造了出專輯歌手比不出專輯歌手高一等的鄙視鏈。
    彩鈴公司對此,造了“音樂純粹”的概念。
    營銷歌手追求的是純粹的音樂,而不是一遍遍收割自己的歌迷。
    是音樂至上,不是金錢至上。
    再把網絡歌手概念,和互聯網、潮流進行包裝。
    然後買版麵撒錢,一時間和傳統唱片幹的有來有回。
    沈三通全程隻是做了批示,具體的營銷手段完全是分公司自己想出來的。
    彩鈴公司甚至探究了一條網絡歌曲到彩鈴的變現道路。
    賺的比實體唱片高多了。
    實體唱片環節太多,唱片灌製、線下分銷,屬於重資產。
    網絡歌曲彩鈴變現完全是輕資產。
    沈三通提出對彩鈴業務的擔憂。
    歌曲代理不會持續很久,運營商未來會自己親自來做,到時候sp會一掃而空。
    彩鈴公司給出了解法。
    籌劃建立一個網絡歌曲平台,做平台。
    繼續賣歌曲授權,隻是賺的少一點,但也有的賺。
    ......
    “洞天網也可以和彩鈴業務一樣,真金白銀激勵,洞天網的用戶,在一二三線城市,有一定經濟能力,是很優質的用戶。”
    受彩鈴業務啟示,沈三通對洞天網的未來有了點想法。
    不知不覺,沈三通手下已經有了六七家公司,精力有限。
    分公司他基本隻抓兩點,第一是財務,第二才是人事。
    幹脆就試試彩鈴業務的成功經驗,把公司盈利和全體員工掛鉤。
    彩鈴分公司證明,真金白銀的刺激之下,大家積極性真的很高。
    也說明大部分員工,是正常的。
    如果能通過一份工作提高生活質量,實現個人價值,是願意努力工作的。
    不正常的往往是老板。
    “洞天網的收益我們也設計獎池,把五成拿出來和大家分錢,秘書組討論一下,年後實行試試。”
    洞天網和彩鈴業務不同,彩鈴業務沈三通能理解,甚至一些節點,有一定思路。
    再加上彩鈴業務上官司費用、公關費用、差旅費、人工等,員工隻是執行者,大腦是他,自然他拿大頭。
    彩鈴業務沈三通真不知道該怎麽做。
    豆瓣弄得都不咋地,快成糞坑了。
    賣書,當當網已經有了。
    真要賣書,當當網恐怕會絞殺,連攬客業務收入也沒了。
    賣碟片,大東子幹的挺好。
    洞天網沈三通完全不知道該怎麽搞。
    他建立洞天網主要還是為了電影行業話語權,洞天網已經成為了影視發燒友基地。
    超市能有那麽好的票房,洞天網也是有助力的。
    作為互聯網平台,打破了原有的評價體係。
    有了先發優勢,沈三通把握大方向,洞天網應該很難被玩死。
    幹脆許以利益,看看大家有什麽奇思妙想。
    ......
    “我好像有一個小目標了。”
    公司業務年終盤點,沈三通自己也進行了年終盤點。
    超市膠片影院全部下畫了,數字影院也下了一部分。
    但依然保持百萬級別的票房,堅挺的有些不可思議。
    不過再過兩天,好萊塢大片《狂蟒之災2》上映。
    要讓出數字畫布,超市也到了下畫的時候。
    總票房差不多一億五千萬,可能會超過一億五,也可能差一點。
    電影院票房分賬先繳納5%的電影事業專項資金,3.3%的營業稅。
    固定扣除稅金之後,票房收入的91.7%為各方可以分配的分賬票房。
    影院和院線拿走59%,片方分41%。
    能拿41%還要謝謝張偉平和張一謀,《英雄》將製片方的分賬比例提高到40%,《十麵埋伏》的比例提高到41%。
    前人栽樹後人乘涼。
    剩下的41%還要和發行方分,中影負責的發行,數字代理費因為票房過了一億免了,膠片發行要扣除,林林總總,要拿走7個點。
    沈三通能拿到34%,總票房91.7%的34%,大概是四千六百萬。
    票房隻是超市這部影片收入的一部分。
    貼片廣告、dvd版權,上映前賣的,很便宜,大頭全是別人賺。
    不過加一塊也有五百萬。
    還有電視播放版權、港島地區、日韓、東南亞發行授權、商標授權,零零總總收入也有接近八百萬。
    彩鈴公司業務。
    彩鈴分公司的業務,去掉歌手分成、運營成本還有員工分紅,有三千八百萬左右的淨利潤。
    其中包含未支付的賬款,有時間成本,為了計算方便,姑且簡單算做收入。
    單曲彩鈴收入。
    《小酒窩》《千裏之外》《正義之道》三首彩鈴的總下載量到了接近一億。
    畢竟是超市的推廣曲,超市越火,歌曲自然也跟著火。
    這是一筆巨大的收入,總營收要超過彩鈴公司。
    前兩首占了大頭,個人收入三千多萬,後一首是詞曲授權版權收入,七百多萬,一共是四千多萬。
    當然,以上三首歌大頭讓運營商、sp賺走,授權的時候,沈三通還沒收購sp,沒有自己的彩鈴業務。
    《我的天空》是自己家彩鈴公司運營的。
    下載量達到了千萬級別,提供了五百多萬的個人收入,給自家公司帶來了六百多萬的授權收入。
    這個時代,彩鈴真是賺錢,簡直是搶錢。
    沈三通算了算,公司賬戶和個人賬戶加一塊的話,遠遠超過了一個小目標。
    “花掉,要花掉。”
    沈三通要好好想想該怎麽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