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小咪是最大飯圈
字數:9813 加入書籤
隨著《創夢》(盜夢)上映,很多東大觀眾感覺智商受到了侮辱。
沈三通的電影熱映“一部廣受追捧的電影,必然是下三濫的。”,到了進口片完全看不到類似論調。
雙標的過於明顯。
在《創夢》上,荒誕感愈發明顯。
豆瓣99分。
從豆瓣到時光網,再到其他社區,吹的神乎其神。
【廣電局也不知道該從哪裏剪】,繼續陰陽鬧鍾審核的。
【卡梅隆負責革新電影技術,諾蘭負責革新電影結構】
【一部電影好看到即使你明白它在故弄玄虛也是義無反顧的打五星。】
感動到無以複加的。
【《創夢》電影結束,演職員表出現,音樂響起的時候,很多觀眾沒有像平常那樣馬上起身離開,而是耐心等待著。這是對經典的尊重!】
自動忽略了抄襲的,知道抄襲,但是內心輕輕的滑過去。
【夢裏套夢這個點子不是《創夢》第一個提出來,《紅辣椒》、《全麵回憶》等影片都涉及到了夢中夢的概念。但諾蘭卻是把這個概念展現到了最極致的導演。每層都有其獨特的物理規律和心理時間。】
也有,扯到物理和數學概念,習慣性“宏大敘事”。
【毫無疑問,《創夢》與如今通行的大片完全不同,有人甚至把它和奧遜威爾斯的《公民凱恩》相提並論,不是說《創夢》已經達到了這般高度(事實上諾蘭為了觀賞性和通俗性做了很多很多的妥協),而是說兩人都有種以電影為思想實驗的態度。】
【《創夢》是否神作其實並不重要,它帶來的“電影可以這樣拍”“電影可以講這樣的故事”的理念才是最重要的。同時,《創夢》也告訴我們,永遠不要低估觀眾的理解能力。隻要認真拍的電影,永遠有人能看,有人能懂。】
更有比較知名的影評人,大篇感動,堆砌辭藻。
【看《創夢》時腦子裏依次不講道理瞎蹦出來:《黑客帝國》,鄭淵潔老師《第3180號專利》裏的做夢帽,《世界盡頭冷酷仙境》裏“世界盡頭”的虛擬世界構築,埃舍爾樓梯,黃粱,莊周夢蝶,博爾赫斯的《雙夢記》和《南方》以及其他名字忘掉意境類似的東西,《愛德華大夫》,莫比烏斯環。】
後續還加上了補充。
【《紅辣椒パプリカ》,同一個導演的《記憶碎片》,王晉康《七重外殼》,《搏擊俱樂部》,庫布裏克老師,佛洛伊德,《玫瑰人生》,《機器貓》】
萊昂納多的吹捧更是必不可少。
【1998年就以一介風度翩翩小美男傾倒眾生,早已不必低眉摧腰事權貴,來換觀眾的眼淚和門票。所以《泰坦尼克》那一次嫵媚的沉入冰海後,這少年就換了副樣子。他、溫斯萊特其實都這樣,不比許多人物,到了四五十歲依然要強抹脂粉,做清俊俏麗狀來掩人耳目。】
這些評論,都有一個共同特點,自然接受《創夢》的設定。
合理化,並擴充和美化。
在小李子身上最為明顯。
正常人誰不愛美?
無論是女的,還是男,沒人討厭自己外在形象好一點。
可能男的不會特別在意,不過身為明星,不管男女都需要個人狀態的保持好,這和職業生涯掛鉤。
小李子完全不是自然衰老,而是糟蹋自己。
對比國內一些演員,狀態很明顯有區別。
但沒人去做這樣的質疑。
好比棒子一些演員,顏值崩的很厲害,不隻是顏值,有些精神都崩的厲害。
不是一個兩個,而是經常出現崩掉的情況,甚至人沒了。
稍微做一個合乎邏輯的推理,就能得到差不多的答案,但就是不做。
不想,也不能。
如果小李子因為自己的顏值惹到了麻煩,不隻是遇到了威脅,而是實際上受到了摧殘,那好萊塢還是夢想之地嗎?
再引申,好萊塢作為小咪聚光燈下的名利場,聚光燈下尚且如此,聚光燈外呢?
反應到諾蘭的《創夢》上,也是一個道理。
好萊塢大導演也許可能有汙點,但有汙點不大可能。
有關於小咪的一切,猶如身處飯圈,不能說哥哥不好。
如果沒有沈三通,也就和前世一樣,就算有人覺得有問題,在這種範圍下也不會開口。
但有沈三通啊!
而且龐大的路人群體,覺得很怪!
卡梅隆《阿凡達》上映之前,沈三通做3d電影,各種冷嘲熱諷。
等到《阿凡達》上映,3d成了高科技。
一些媒體和人給卡梅隆一個3d導演之父,讓沈三通平白矮一頭。
這種做法,路人覺得不妥,但東大人向來比較樸素講究實際。
當年,卡梅隆大船席卷全球,沈三通還是小孩,矮一頭也沒當回事。
時代如此,對外國是有“濾鏡”的。
到了《創夢》,又來了一次。
同樣的夢境題材。
沈三通《盜夢》腦洞上依托於夢境,但是主題遠比諾蘭的《創夢》宏大。
就像《流浪地球》,和太空歌劇科幻片的差距。
《盜夢》上映,大量嘲諷沈三通嚐試新技術是奇技淫巧,夢境創意,屬於故弄玄虛。
事實上,沈三通《盜夢》有iax和3d版本,製作上也比《創夢》要好很多。
等到諾蘭《創夢》上映,同樣的夢境,就是勇於創新。
哲學、數學、物理、幾何、空間
幫忙找理由解釋設定。
不談抄襲,光是這種先後對同一事物的評價,內外差異也太大了。
這一刻最大的路人群體,開始理解沈三通說的話:他來講故事,總會有人來質疑設定,就像劉謙表演魔術,老是想著解密。
而到了外國導演,對諾蘭,沒人去追著抄襲打,沒人質疑電影是不是過於商業化,起手就是諾蘭做到了完美的商業和藝術上的平衡,討論小李子多帥,腦洞多大,是不是回到了現實世界
對外國導演的作品,是在一個基礎上,一個更高基礎上,去討論,而不是拆台子。
更不會討論“票房重要,還是藝術重要”,“好票房是否代表好電影?”,“有什麽意義?”
這類問題看不到。
更多人理解了,為何沈三通一直講“敘事”。
強勢敘事能讓人下意識接受,弱勢敘事要麵對很多質疑。
讓人覺得更荒謬的是,如果這種雙標發生在國外,說的通,別人的地盤。
但在國內,赤裸雙標國產導演,怎麽回事?
沈三通的影迷已經衝了。
火氣大的,直接開噴。
“真不知道這種弱智言論是怎麽得出來的,7月《泰囧》上映,同期幾片加一起也沒泰囧多,泰囧上來一周大盤就拿下6億,更是把7月衝到了曆史最高紀錄的26億。換句話說大盤是人家拉上去的,不是人家吃掉的。”
“至於所謂國產保護月,從來沒有過。06年《瘋狂的石頭》,07年《瘋狂的賽車》,08年《赤壁(上)》,09年《赤壁(下)》,今年六月《曹操》,七月《泰囧》,八月《通天帝國》,三通娛樂在暑期檔從站穩腳,再到相庭抗理,逐步壓著進口片打,是靠實力完成的。”
“碾壓排片,路人沒得選擇,更完全是屁話!誰都知道三通娛樂電影分成高,院線一直有意見。從上映到下映,泰囧單日排片隻有兩天過了50,然後這兩天甚至都不在周末,是在工作日連續逆跌情況下,才漲到51,然後就因為新片上映被砍了。”
當然,大部分路人觀眾比較客觀。
客觀去看待《創夢》。
這不看還好,一看問題就大了。
洞天網給出的評分65分,剛剛及格。
高讚都很犀利,不是情緒評價。
【我發現外國所謂大導演,和國內電影水平差不多。我在想,與其讓本子人幫他回國,幹嘛不把他的孩子接到國外呀。這事容易多了吧。這和《十月圍城》劇情沒區別,非要在港島開會,非要等而不是撤離。為了故事進行而生硬的設定。】
【這片子過譽了。一幫人忽悠人呐,什麽要懂幾何學,邏輯學,建築學,還要有奧數基礎,可憐很多人也跟著說確實很難懂。搞的像蒙娜麗莎一樣。看不懂的是看不懂,看懂的人也會說真的很難看懂。】
【感謝大家的回複。這個片子確實有些特色,但若刨去它的“玄”以外,剩下的也隻能說“還行”。大家就是因為它太“玄”了,搞得神神秘秘的。最最受不了的是還要用幾何學、建築學來分析它。有些東西太神話了。】
【“歐式幾何”、“羅氏幾何”、“不可能空間”等論調,還有人朋友提出了“莫比烏斯環”這些都是扯淡。】
【普通爆米花電影】
【偉大的科幻都是規則簡單而充滿想象力的,設定可以天馬行空,但要確保足夠的代入感。
《創夢》劇情沒有一個自洽的邏輯,在大多數時間裏,導演隻是不停地推出新設定,想象力隻放在如何推出更複雜更酷的設定上,場景卻越來越被現實所束縛。
最後在一片未闡明的設定中,留下未知,給一個故弄玄虛的結局。
這方麵比《盜夢》差遠了,沈三通隻是用夢境作為引子,講的是挑戰為富不仁者打敗腐朽舊秩序的故事,立意和故事差距太大。】
沈三通的平台,給了一個友善討論的空間。
不討論不知道,一討論大家發現《創夢》經不起討論。
【用“圖騰”來判斷夢境與現實。人出現在夢境中,是“突然性”的做夢,所以他潛意識裏很難想到他是在做夢。
這兩點就推導出一個非常大硬傷——“圖騰無用論”。
主角剛剛用圖騰驗證過是“現實”,場景一切換,他還得驗證一次。
也就是說主角需要無時無刻的用圖騰來驗證“現實”,因為夢是“突然”發生的,前一分鍾是“現實”,他並不能保證“現在”是“現實”。
這不得把人累死嗎?】
最讓一些觀眾無法接受的是智商受到了侮辱。
【影片已經不是bug的問題了,是決定影片架構的邏輯問題,導演製定複雜的規則來吸引觀眾們的思考。結果這個規則千瘡百孔,根本經不起推敲。
一個電影沒有幾個bug是不現實的,但一個電影存在嚴重的邏輯問題,卻為人稱道,是讓人無法接受的!】
bug問題,缺點,被吹成了優點。
已經不是對一部電影的看法,而是有人挑戰東大觀眾認知。
最讓一些網友覺得有大問題的,提意見隻能在洞天網和微博討論起來,其他平台很難。
【豆瓣、時光網、網易影評人部落等幾大網站幾乎全是正麵的聲音,把《創夢》誇上了天,幾乎形成了一種追捧。
期待那些用華麗辭藻為《創夢》高歌的人們與我理性討論,期待出現駁倒我觀點的人。
真的很悲哀。我的評價,隻有在洞天網能形成討論,其他沉沒在一片歌功頌德的海洋裏,沒有回音。】
【真是悲哀!除了洞天網,我花了幾天的時間在豆瓣、時光網等平台,分別發帖子、聯係人。
可是根本沒有回應,我的帖子就這樣沉下去。。
難道全世界隻有稱讚的聲音嗎?難道不能夠提出質疑嗎?
就像我帖子裏麵說的,哪怕有人站出來,告訴我哪裏分析錯了。可惜根本沒有人告訴我答案,沒有人回應我的質疑。唉!】
俗話說,真相越辯越明。
有不同的聲音終歸是好事情,可是除了洞天網,無人辯論。
《創夢》差評在其他平台,被擠得煙消雲散,永遠墊底。
這一刻,有點恐怖故事的味道。
沈三通一直沒有發聲,而是觀察輿論變化。
很可喜。
很多人開始意識到了“濾鏡”的存在。
不合理感越來越強。
沈三通也發現圍繞小咪的一切,真的是很像後世的飯圈。
不是一般粉圈,而是更狂熱的飯圈。
困在一個信息繭房裏麵,民主、自由之類和一些飯圈的專有名詞一樣。
隻是這個飯圈很大,比娛樂飯圈更大。
飯圈玩法,本身就是軍用轉民用,全世界最大的飯圈就在小咪。
小咪四年一次的打榜更是世界最大的飯圈對決,似乎一切又很合理。
沈三通也觀察到他的形象發生了一些變化。
一些人通過中間人牽線搭橋請客遞話,不是說著玩的。
當他拒絕,媒體機器的全力發動,真的把沈三通的個人形象和導演作品逐步剝離,將他塑造成了“大號憤青”“極端憤青”“無腦憤青”。
鋪天蓋地的小作文將他與“憤青”強綁定,並淡化他作品電影。
在光天化日之下,逐步解綁沈三通“國產電影之光”的標簽。
能量非常強大。
不是說沈三通有產業就可以抗衡,真正全方位立體的輿論攻擊是可以毀掉一切成就的。
麵對如此雙標,和這種全方位的抹黑,如果不是有產業,能夠持續輸出破圈的電影,換個人,早就實現了圍剿,徹底扼殺。
麵對這種摧毀,沈三通反而很興奮。
圍繞小咪的話題充滿飯圈性質,而飯圈無不標簽化。
吸引人入坑的標簽越爛,能吸引到的人越極端。
比如,在娛樂飯圈,如果一個明星,米國明星,在東大的所有選擇,都是錯誤的,站在對立麵的,這種標簽很難吸引正常人。
而換個角度,顛倒黑白,是無法永遠維持“濾鏡”和“飯圈話術”的。
歸根結底,東大男人無論多麽好色,心底裏麵都是智性戀。
對於心理成熟的成年東大男人,被知道c,大眾一般認為他是道德有問題。
可是被知道粉一個立場有問題的,或者粉一幫唱跳idol,那可就被大眾認為是心智有問題了。
這是一種程度更大的社死。
東大人是個很講實用主義的民族,而且普遍有強者崇拜和智力崇拜。
所以雖然也討厭壞人,但是東大人更討厭蠢人,尤其是又蠢又壞的人。
在《創夢》評論上,沈三通發現小咪飯圈產生了反噬。
可以吹《創夢》全球票房高,對於強者,東大人能夠接受。
但不能把《創夢》的bug說成優點,這就是侮辱東大人的智商,會激發廣泛的憤怒。
這種情況前世《盜夢》上映的時候沒有出現過,因為“飯圈話術”還處於能維持存在的狀態,這一世因為有沈三通《盜夢》對比,事情在發生變化。
9月8號。
《風聲》首映。
沈三通參加了首映禮,首次回應了《創夢》話題,沒有放什麽話。
“我還在等待諾蘭導演的解釋,公司考慮在國內提起訴訟,我覺得沒必要。”
“在國外起訴,是因為我不隻是代表自己,在外國我必須要一個說法。”
“爭議?我希望觀眾享受電影,不要和認知能力低下的人爭論。”
“豆瓣評分?接近滿分太誇張了,不過洞天評分我覺得也有點低。我給七分,是一部良好的電影。”
“我們現在對外國有濾鏡,我希望觀眾自信,正常心,正常看待外麵的人和事。”
“對於自疑、自殘、自恨、自殺的聲音,不要相信,通過抬高國外,貶低國內,也在‘四個自’之中。”
沈三通還是建構。
小咪的“濾鏡”不是一部兩部電影就能打破的。
這是持久戰,速勝論和速敗論都要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