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專題研究沈三通

字數:10448   加入書籤

A+A-




    幹掉一說隻是開玩笑。
    不可能短期消滅它們。
    連官方都不會,沈三通更沒資格。
    因為自己立場正?
    真要是用小手段,屬於嘴上“這樣”,行動上比那些罵爹罵娘的更不如,純純成了反串。
    速勝和速敗都不可取,沒有什麽捷徑可走,還是要持久戰。
    沈三通也有自己的堅持。
    一不收買。
    讓這些人賺錢,那是獎勵。
    二不人身威脅。
    現代社會,遵守法律是很低的要求了。
    三不定點壓迫。
    沈三通可以定點壓製一些人,實名舉辦就是。
    像是圍獵一樣,弄掉工作都是輕的。
    不間斷騷擾,甚至能讓人疑神疑鬼,精神出問題。
    但這樣做,他也和某些人沒區別。
    短期做法想的都是一勞永逸,一步登天,依然是投機,和某些人內在一樣,隻是經書從“自由經”變成了“佐經”。
    因為長期鬥爭是艱難的,也很容易疲憊,後世也有不願意踏踏實實做事,就想著投機,馬前卒就是。
    而且消滅了一批,隻要外麵撒錢,依然會有下一批。
    反而會促進對方迭代。
    沈三通不采取短期方法,他不是為了消滅誰。
    落腳點,還是做事,壯大公司、發展電影產業,獲得經濟利益,而不是虛的。
    15年建立初步的文化產業體係,為了做出涵蓋神話、曆史、現實、科幻等各種類型的電影,沿著這個目標前進。
    堅持實用主義,從現實出發,畢竟現實中活著的人,也要為了完成一些事而忽視另一件事。
    為了達成既定目標,團結所有力量,對於公司裏麵無法團結又老是搞破壞的,那就進行剔除。
    至於公司之外,不歸他管。
    他又不是傑克馬,不僅要商業,還要其他權力。
    做好自己的事,眼下就是拍戲。
    沈三通專心拍戲。
    bj。
    “形勢不容樂觀,恐怕要和沈三通做長期鬥爭了。”
    史密斯專員召集東大文化、電影、輿論等領域的朋友商量對策。
    好消息:帝國的謀劃基本成功了。
    壞消息:沒完全成功,出來了個沈三通。
    史密斯專員專門為沈三通建立了一個檔案櫃。
    帝國總部也有專門的小組,專題組織人研究沈三通。
    東大電影的製作體係,八十年代之前有一套體係,八十年代還留下一些,等到九十年代基本沒了。
    九十年代從頭再來,94年市場改革,02年實行院線製,同年才拍出第一部自產的商業大片《英雄》。
    當時影視製作,全依托幾個大導,工作室模式。
    需要就召集一些領域的人,拍完就散了,談不上什麽體係與工業。
    在這個過程中帝國發揮了一定作用,很注重培養親近的一些人,不管是國內華裔,還是東大內部的人。
    那個時候,對東大電影不太限製,盡力發行。
    這幾乎是好萊塢巨頭的共識,商業早有一套成熟操作。
    利用市場優勢養大獵物,然後在對方有了依賴性的時候進行收割。
    06年之前,東大電影純粹就是張一謀幾個電影人的個人show,這些人如果發揮失常,那就是災難。
    時機成熟,05年,帝國就對獵物收網,也沒做太多,隻是切斷了帝國勢力範圍的市場。
    06年這些大導演集體失常,東大電影行業完全變成了帝國嘴裏的蛋糕。
    然而也是在05、06年,東大新一代市場導演出現。
    沈三通率先喊出了“新一代”。
    那個時候,無論是史密斯專員,還是帝國方麵,都沒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
    最多說一句,東大職能部門的策略出了成果,利用時間緩衝有點效果。
    但最多是嶄露頭角,摸索製作和敘事依然需要時間。
    隻要東大電影市場放開,彈指可滅。
    而且敘事方麵帝國優勢極大,隻要輿論施壓,給這種新導演壓力,打擊他們商業化信心,讓他們產生在藝術上證明自己的念頭,問題不大。
    未曾想沈三通不講道理。
    根本不在乎藝術電影敘事,頭鐵的不行。
    不過不用慌,隻是小小的意外。
    沈三通培養新導演,那就想辦法拉過來,至少從沈三通手下弄走。
    事實證明,沈三通隻有一個。
    寧昊很正常,脫離了沈三通之後,在這套敘事之下,很快鑽了進去,弄了《無人區》,直到現在都沒走出來。
    不出意外的再一次出了意外。
    沈三通不受影響,心如同鐵石,繼續往前。
    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崛起,從港島手裏奪下了商業片,又從老一代手裏拿走了古裝片,並且重塑成為了自己的曆史大片。
    不再是過去的工作室、小作坊模式,沈三通圍繞自己打造了一套體係。
    最初這套模式,是為了滿足沈三通一年兩部戲,後期有人製作。
    也正是一年兩部戲,開足馬力以一己之力提升整個製作流程,滾雪球一般的擴大。
    迅速的,隻用了幾年時間,完成了新老接替。
    整個過程快的不可思議,帝國在八十年代、九十年代的積累,以及00年代後的其他操作,從結果上來看,正好為沈三通掃清了前路。
    把老一代導演給忽悠瘸了,沒人給新王擋路。
    市場完全空出來,沈三通隻需要提槍上陣就行了。
    前戲已經做好。
    史密斯專員心裏那叫一個複雜。
    胡總編一見專員不高興,立刻安慰道:“沈三通不代表我們,這隻是暫時的小小困難,我們一塊想辦法解決就是。”
    “是啊,是啊,專員不要苦著臉,來喝一杯。”
    “沈三通得誌便猖狂,其實不用怎麽樣,過不了幾年就會自己完蛋。”
    有個出身電影行業的更是拿出事實:“對,專員,討厭他的可多了,要五成票房分成,隻是現在他那個公司能賺錢,院線恨死他,隻要失敗一次,就起不來。”
    史密斯專員手微微顫抖著,用無比巨大的意誌力,端起了桌上的咖啡,忍住噴他們一臉的衝動,痛苦的抿了一口。
    苦啊!
    如果不是知道這些人,確實不是臥底,他真的以為這些人是臥底。
    還不能罵。
    都是有身份有職務的體麵人。
    胡總編這種,身家不低。
    大概是02年東大房地產市場改革,這老小子就上車了,現在至少有兩套房。
    隨著東大經濟發展,眼前這些人真不是靠好處能收買的。
    經費上頭要吃,史密斯專員自己也要吃錢。
    能拿出來的也就是一兩千美元。
    不再是十年、二十年之前,稍微用點經費,相當於首都城市的一套房。
    現在全靠既有印象維持。
    史密斯專員氣的要死,依然隻能好好說話:“各位,指望沈三通自己倒,我覺得不太現實。”
    “我們很多謀劃,像是打在了空氣上,我們要想其他辦法。”
    二月份春節檔,三通娛樂的兩部戲,都有發力狙擊。
    也有業內人士進行配合。
    但沒用。
    《囧途》作為係列第三部,前兩部都是影史級別的電影,創下了各種記錄,有著龐大的觀影群體,要說靠輿論幹掉,還是很難的。
    所以輿論上發力重點是諸葛亮這部戲。
    因為沈三通證明了他真的心裏有一個計劃。
    就是按著這個計劃走的。
    沈三通也沒遮掩,為此史密斯專員研究過。
    心裏很沉重。
    三通娛樂,是從東大現實層麵汲取營養,立足於市場。
    不去製作撕裂、爭吵、黑暗、揭露等元素的電影。
    隻為了讓觀眾喜歡。
    沈三通更是一直念叨不能“自疑、自恨、自殘、自殺”,要“自信、自強、自尊、自愛”。
    史密斯專員都背下來了
    具體步驟也說的明明白白。
    國別、曆史、神話,工業化映像,星辰大海係列,腳踏實地係列
    《諸葛亮》就是曆史係列的重要嚐試。
    成功了便能承接《赤壁》《曹操》的口碑,曆史子分類三國時期徹底成熟,曆史大片計劃初步完成。
    而且刻畫成功一個英雄式的正麵人物,還能用在其他係列上。
    史密斯專員的理解就是《鋼鐵俠》之於漫威。
    肯定要重點狙擊。
    結果沈三通轟了易中田,所有的熱度全部集中在了這個上,又打在了空氣上。
    史密斯專員心裏那叫一個著急。
    經費多了不假,但工作太難做了。
    不能眼睜睜看著沈三通一步一個腳印的成功。
    電影的影響力太大了!
    沈三通通過電影獲得加持也太大了,“魚翅”牌被一拳轟碎。
    不製造撕裂本身就罪大惡極,何況沈三通不僅是要做東大敘事,還要敘事外國。
    《囧途》第四部是國外篇,轉戰本子,《泰囧》《盜夢空間》兩部都有暹羅背景。
    導致帝國必須加大投入才能對衝沈三通電影在暹羅的影響。
    新戲背景在帝國,取景涉及多個國家,用上了毛子演員。
    沈三通在東大崛起已經夠可怕,把輿論攪的天翻地覆。
    真要是一步步走出海外,後果不堪設想!
    胡總編見專員眉頭緊鎖著,想了個辦法:“不妨把沈三通吹起來,我看他公司投了郭靜明的戲,操作一下,讓他名聲臭不難。”
    “說來聽聽。”史密斯專員來了興趣,對付東大人還是東大自己人有辦法。
    做正事不一定行,小陰招絕對厲害。
    胡總編自有一番氣度,中肯道:“我也是為了小沈進步。”
    “對對。”其他人內心腹誹,立牌坊挺熟練的。
    老胡這才說道:“沈三通在一些影迷心中,他事業幹的非常棒,守住了所謂的文化陣地,給觀眾愛看的,輸出優質內容。”
    “地位可以說在影迷心中非常非常高了,說娛樂皇帝肯定誇張了,但是在一些人心中,確實是電影第一人。”
    一聽這話,看起來瘦瘦黑黑的電影行業教授,炸了。
    破口罵道:“他?電影第一人!狗日的,他也配!”
    “一點藝術成就都沒有!三大拿了一個嗎,金像金馬有嗎?奧斯卡連個提名都沒有!國際a類電影節空白一片,也隻有靠著舔拿了兩次華表。”
    老胡噎了一下,不高興道:“要不你來說?”
    如今他非同一般,是有級別的,還不低。
    這位是院長,但是隻是學校裏,想轉行政難著的。
    史密斯專員連忙安撫:“讓老胡說。”
    等插話的賠禮,老胡才繼續道:“我說到哪了?”
    “那什麽電影第一人。”
    “不是我說的,我是說現在的事實。”老胡還是承認事實的:“他們認為沈三通那就是文化方麵的架海紫金梁、擎天白玉柱,非常的崇敬。”
    “哼!”有個文化學者冷哼,不過沒有插話。
    老胡也不理他,接著道:“你們去看他的影迷,有一部分很忠誠。”
    “他在《魔盜團》裏用了那個楊密,引發了很大的不滿。”
    “說什麽,這個小姑娘是演清宮劇爆火的小花旦,還爆出她接了其他工作,軋戲,根本不配。”
    “連那個陳昆,不是沈三通自己公司的,也有人表示不滿。”
    “說陳昆和港台走的過近,還有說他的公司老板粘上了甩不掉。”
    有人不屑:“一群教徒,被洗腦了。”
    老胡很不高興,怎麽老插話啊?
    史密斯專員連忙道:“讓老胡說,大家先聽著,有什麽想法等老胡說完再討論。”
    老胡慢悠悠道:“不妨吹他,不要往勢力多大吹,他擺明了不接招。”
    “也不要再黑他私生活,更不要說他貪錢。”
    “這個不是缺點,我們官方就怕他滿腦子意識形態,當時那段錄音爆出來,反而讓人對他放心了。”
    老胡是真懂。
    各方麵渠道也比一些人強多了。
    不經意爆了一個料。
    在魚翅輿論爆發的時候,爆出了一段沈三通和人談話語音,經過了一些刪減,表示了,如果給他足夠利益,他也會拍外麵喜歡的。
    當時引發了不小風波,也有一些人以為得計,混淆視聽。
    不過等到《鯊灘》上映,這點小瑕疵什麽都不算,直接衝刷幹淨。
    老胡卻知道,這個錄音讓一些對沈三通有顧慮的領導,徹底放了心。
    看似打壓,實際作用是助攻。
    如果沈三通真是一個滿腦子各種立場的人,反而不會有今天那麽順。
    一些人很顧忌務虛。
    立場很容易轉化,也經不起磨礪。
    聽完,史密斯專員頗為懊惱。
    當時錄音急著拋出去沒想這麽多,竟然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同時眼睛一亮,這種很細微的點,隻有真正懂得人才懂,老胡這家夥確實可以。
    見他說完,有個人嫉妒的要死:“沈三通不知道睡了多少,我看那個楊密就是通過潛規則上去的,沈三通玩的要比座山雕還要多。”
    老胡笑道:“他的影迷就是這樣急的,把他捧起來,再把郭靜明黑料炒起來。”
    “對於沈三通影迷來說,就不該捧郭靜明。”
    “郭靜明寫的是什麽書啊,青春文學,配不上偉大的沈三通導演。”
    “還有些影迷,在那各種說,看了沈三通的電影,就看不了其他導演的電影了,這種聲音才值得擴大。”
    “現在影視行業各種小手段用的不少,但更多心情複雜,說不上排斥沈三通。”
    “因為他的成功,也帶來了市場的繁榮,大量的錢湧入。”
    “但是如果沈三通成為了電影市場的破壞者,所有人都會排斥他。”
    一個主編心中一寒。
    終於知道老胡為什麽能做總編了,太陰了。
    “陰,還是你老胡陰。”有個藝術名人,沒什麽利益關聯,當場陰陽。
    老胡一下子火了:“你們誰有什麽方法嗎,不是老幾樣那種粗暴手法,有什麽用?”
    不忘給自己找補:“我也是幫助沈三通盡快扭轉過來,別看他現在鮮花錦簇,其實都是隱患,早點跌倒早點好。”
    史密斯專員大有收獲,之前策略確實存在問題。
    除了剛剛的捧殺,史密斯專員又學到了其他不少戰術。
    正好《小時代》也是節點之一。
    三通娛樂有“三三”導演計劃。
    科班、娛樂圈轉型、外行,盡量保持比例。
    科班裏麵,如薑微《風聲》起來了,王然也起來了,郭凡算半個科班,這個群體最多。
    娛樂圈轉型,陳思成聯合執導,徐征也有《囧途4》,也算初步成功。
    外行裏麵,郭靜明是第一個人。
    如果《小時代》成功了,“三三”導演計劃,意味著初步完成。
    必須狙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