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什麽?改五代機!
字數:1941 加入書籤
《神級軍工係統》轉載請注明來源:思兔閱讀sto.ist
“用複雜控製機構顯然沒有必要,畢竟我們已經有了直升機,再複製一套類似係統既昂貴又沒效率。”
盧赫生解釋:“而精確控製發動機功率在當時也行不通。
內燃機的工作特性決定了它們無法實現所需的精準功率輸出,更不用說將這樣的技術從實驗室推向量產了,其中的技術挑戰巨大。”
蘇晨微微點頭,理解了盧赫生的觀點。
的確,從成本效益來看,這些方案在當時都不具備實際應用價值。
蘇晨忍不住插話說:“電動機應該沒問題吧?它們更容易做到精確控製。我的小四軸飛行器就證明了這一點。”
“理論上是這樣。”
對方回應:“但回到60年代,找到合適的電動機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
而且,為了適應不同的飛行狀況,還需要一個中央控製係統——即專門的姿態調整計算機來協調各電機的輸出。
這需要一台高性能的計算機來快速處理信息和調整電機功率,但在當時,那樣的微型計算機根本不存在。”
蘇晨突然意識到問題所在:“我用z80cpu和一些飛控代碼解決了這一切,但那時連z80都還沒被發明出來。
即便是我現在使用的z80,在處理載人航空所需的複雜計算時也顯得力不從心。”
盧赫生點頭讚同:“你說得對,這已經夠讓人頭疼了,而多旋翼係統的問題遠不止這些。”
實際上,即使是蘇晨在國內航空界的兩位導師郭偉強和謝誌忠教授,可能也沒有像盧老爺子這般深入了解多旋翼係統的挑戰。
作為老美航空工業的大牛和格魯曼公司的總工程師,盧赫生在研究蘇晨的作品後,對此有了深刻的認識。
看到一老一少談得如此投緣,旁觀的徐貞感到十分欣慰。
蘇晨好奇地追問:“那還有什麽問題呢?”
“這個問題是在研究你的作品時發現的。”
盧赫生略帶玩笑地說:
“你用了一些巧妙的方法解決了它,但這隻適用於小型無人係統。如果要應用於大型高負載係統,這種方法就行不通了。”
蘇晨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盧老,我知道很多改進都是郭教授團隊做的。我對航空了解不多,您就別賣關子了,快告訴我吧。”
盧赫生見狀不再逗他,開始解釋:
“為確保四軸飛行器穩定飛行,必須配備一套姿態傳感器、飛控和動力組成的負反饋係統。
在我測試你提供的成品時,我發現了一個關鍵點:響應速度。
也就是說,當飛行器受到外界幹擾偏離平衡時,係統必須迅速檢測並計算出糾正措施,然後快速調整各電機轉速以恢複姿態。”
盧赫生微笑著看向蘇晨,繼續說:
更多內容加載中...請稍候...
本站隻支持手機瀏覽器訪問,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節內容加載失敗,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模式、暢讀模式、小說模式,以及關閉廣告屏蔽功能,或複製網址到其他瀏覽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