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借古諷今,論官屍位素餐

字數:4435   加入書籤

A+A-




    第(1/3)頁
    陳紀深諳官場的人情世故,做任何事都會留有一線,不會過分的去得罪官場某個人。
    對個人羽毛十分的愛惜。
    但過分的注重私名,同樣會影響世人對陳紀品行的評價。
    南朝劉宋史家範曄曾在《後漢書.陳寔傳》中對陳寔、陳紀、陳群祖孫三人有過評價:天下以為公慚卿,卿慚長。
    意思就是說,陳群盡管在曹魏時期擔任過三公之一的司空,但論品行是比不過擔任過漢九卿之一的陳紀的。
    而陳紀的品行,又比不過擔任漢太丘長的陳寔。
    《左傳》有言: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不朽。這是一種德行標準的判斷方式。
    意思就是說,立德、立功和立言才是永垂不朽的,祖先的高官厚祿,算不得不朽。
    不朽的準則,最高的是樹立起道德的規範,其次是建立起不朽的功勳,再次是留下不可湮滅的文章。
    陳寔有德,但這德卻不是顧全私德,往往顧全大局。
    黨錮之禍時,陳寔受到牽連,主動投案,原因是“我不入獄,大家都會有危險”。
    中常侍張讓權傾朝野,其父親死後無名仕送葬,但陳寔卻獨自前往吊唁,這讓當時的名仕都引以為恥。
    結果遇上第二次黨錮之禍,張讓念及陳寔的情誼,得以讓潁川名仕保全。
    即便在鄉間時,陳寔曉譬曲直,退無怨者。
    鄉民更是言:寧為刑罰所加,不為陳君所短。
    可見其德行。
    陳寔雖然沒有建立不朽的功勳,也沒留下不可湮滅的文章,但其德行足以稱得上君子。
    相對而言,陳紀就差了些。
    身處濁世,重私名而獨善其身,雖然也可以稱得上是君子,但比起陳寔而言,少了舍己為人的務實。
    因此,在見到鄭平的十二策論時,直言了當的告訴鄭平。
    策論是好策論,但不論是陳紀還是焦和,都不可能執行。
    因為這策論,涉及到了執行者的名聲。
    一旦執行後,又不能解決青州的黃巾禍事,就可能身敗名裂!
    就如同劉備在高唐縣聚糧於城一樣,看似可以堅壁清野遏製黃巾的壯大,然而一旦在執行上出現失誤,就可能讓劉備背上一個禍害一方的惡名!
    這要是惡名加身,以後劉備就別想在士人圈混了!
    第(1/3)頁
    第(2/3)頁
    如陳紀和焦和這般有名聲的,又怎麽可能輕易犯險?
    隻要不做,就不會錯!
    不錯,名聲就不會毀。
    陳紀暗暗搖頭。
    還是太年輕了啊!
    如此不諳人情世故,隻會害了自己。
    “陳相,可曾看過《漢書.朱雲傳》?”
    就在此時,鄭平卻是忽然開口,瞬間讓宴席的氣氛變得緊張。
    陳紀愕然的看向鄭平。
    西漢元帝時期,有個叫朱雲的縣令多次上疏,彈劾丞相韋玄成安身保位、庇護奸臣,不能管治百官。
    結果被判了刑。
    漢成帝時,曾經是漢成帝老師的張禹當了丞相,但沒有真才實學,而令百官不服。
    朱雲又上書求見漢成帝,當著大臣的麵說張禹上不能匡正皇帝的過失,下不能有益於百姓,真可謂是屍位素餐。
    甚至還讓漢成帝賜尚方斬馬劍,要斬殺張禹,以警其餘。
    漢成帝想處死朱雲,但朱雲卻怒懟漢成帝,要當夏朝的關龍逢,商朝的比幹。
    最後因為左將軍辛慶忌死保,這才被免了罪。
    屍位素餐這個詞,也因此成了諷刺一些庸官的專用詞。
    鄭平問陳紀是否看過《漢書.朱雲傳》,肯定不是在將陳紀比作朱雲,而是將陳紀比作了屍位素餐的張禹。
    陳紀還未開口,側位的陳群卻是站了起來,喝問道:“鄭縣丞,你借古諷今,是想說自己是朱雲,而家父是韋玄成、張禹之流嗎?”
    “隻是不采納你的策論,你就敢這般無禮的辱我父親?”
    劉備的整顆心也懸了起來,正要替鄭平辯解時,卻又見鄭平微微搖頭示意,隻能忐忑的將話又憋了回去。
    劉子平看向鄭平的眼神,多了幾分欣賞。
    敢說陳紀屍位素餐的,別說這平原郡了,便是全天下的士人都沒多少!
    “公祐,你不擔心嗎?”劉子平壓低了聲音,看向一旁氣定神閑的引著白水的孫乾。
    孫乾微微搖頭,也不回答,隻是給了劉子平一個靜聽的手勢。
    第(2/3)頁
    第(3/3)頁
    麵對陳群的喝問,鄭平眼神如一,如雲淡風輕一般:“聖人雲,君子疑則不言,未問則不言。”
    “陳郡丞,不如一觀策論,再與我言如何?”
    陳紀擅長借古喻今,鄭平同樣以古論今。
    這一回答,是在告訴陳群:君子在是非沒有辨明前不要發表意見,沒有研究清楚前也不要發言。
    連策論都沒看,就說鄭平是在羞辱陳紀,這有違君子的德行。
    而陳紀父子,又向來以君子德行約束自己,這一反問,直接讓陳群啞口無言。
    陳紀掃了一眼氣勢落入了下風的長子,暗暗搖頭。
    長文還是太年輕啊,怎能因為一時之怒而忽略了君子的德行?
    “長文,不可無禮!”
    “正好,你也一觀這鄭縣丞的策論如何。”
    將策論遞給陳群,陳紀靜靜的看著瓷碗中的白水,心也如止水一般。
    陳紀的愕然,在於鄭平居然用《朱雲傳》來暗諷自己,而非覺得受到了羞辱,但這愕然也僅僅持續了片刻。
    陳群如今隻是個二十多歲的青年,雖然學問才智都不俗,但缺少曆練。
    再加上鄭平借古諷今,暗指陳紀屍位素餐,這才動了怒氣,丟了方寸。
    得了陳紀的提醒,陳群靜下心來,一觀鄭平的十二策論。
    這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
    將鄭平這十二策論看完,陳群這才明白為什麽陳紀不願意執行了。
    如果祖父陳寔在,陳寔不會顧及這私名有損。
    但自家父親......
    陳紀都六十多歲了,一旦這策論失敗,那就真晚節不保了!
    然而,一旦有了這樣的想法,鄭平暗諷陳紀屍位素餐,倒也沒有真的在羞辱陳紀。
    畢竟陳紀如今是平原相!
    有良策不執行,卻擔心晚節不保,這不是屍位素餐是什麽?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