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 四海皆驚,公孫瓚殺天使

字數:9078   加入書籤

A+A-




    第(1/3)頁
    > 這不能怪劉表。
    常言道:賊匪不可怕,就怕賊匪有文化。
    雖然,袁術在陳留、南陽、穎川戰場連戰連敗,到了揚州又被幾方勢力圍攻,但袁術始終貫徹“隻要我沒道德,就沒人能道德綁架我”的兵匪作風:
    走到哪裏,搶到哪裏。
    沒糧草?找袁氏門生故吏攤派。
    敢說半個不字就以“身為袁氏的門生故吏,竟然糧草都舍不得?忘恩負義者,該殺!”之類的理由直接抄家劫掠錢糧。
    沒兵將?招募山賊土匪流民、強征壯丁。
    有錢糧在手,還怕沒兵沒將?
    袁術一點沒有名門望族汝南袁氏的優良品行。
    淮南一帶的大族富戶敢怒不敢言,隻能默默的忍受。
    畢竟在明麵上,袁氏一族的門生故吏給袁氏嫡子袁術提供錢糧,本就是天經地義。
    至於普通的黎庶百姓流民?
    袁術自幼是天之驕子,哪裏會在意螻蟻們的生死?
    正因如此,劉表出兵的口號就是來淮南剿匪!
    字字不提袁術,字字都指向袁術。
    “傳令,讓孫堅返回壽春,備戰夏口。”
    “劉表這老匹夫,想趁著揚州混亂搶奪淮南,卻又不敢明著來。”
    “敢剿匪?”
    “本將讓你有來無回!”
    ……
    涿郡。
    公孫瓚看著劉虞府邸門前的白袍小將,心有忌憚之意:“趙司馬,跟著大司馬是沒什麽前途的。”
    “不如你跟著本將,本將讓你統領白馬義從如何?”
    “以伱的本事,定然能名震天下!”
    趙雲握緊了亮銀槍,看向公孫瓚的眼神有戒備、亦有惱怒:“公孫將軍,你我道不同,不相為謀。”
    “若無要事,還請離開!”
    “若要對大司馬不敬,雲拚著一死,也要跟你血濺三尺!”
    公孫瓚頓時眼色一沉。
    若這話換個人來說,公孫瓚直接就讓身邊的親衛拖下去宰了。
    然而,眼前的小將是趙雲!
    公孫瓚不由想起了當日酒宴上,趙雲十合內擊敗袁紹的虎將文醜,又獨鬥顏良文醜不落下風。
    雖然,酒宴上都用的是劍,有顏良文醜不善用劍的因素,但趙雲的驍勇卻實實在在的令公孫瓚和袁紹忌憚。
    讓袁紹和公孫瓚不敢當場拿下劉虞的原因,還有趙雲那一句“傷大司馬者,當濺仇血三尺”!
    酒宴的場地就那麽大,袁紹和公孫瓚也不敢去賭趙雲能不能“濺仇血三尺”。
    劍拔弩張之際,是劉虞主動放棄了抵抗。
    若非如此,袁紹和公孫瓚也不可能如此輕易的就軟禁了劉虞。
    “趙司馬,良禽擇木而棲,你可不要自誤。”
    公孫瓚放棄了去見劉虞的打算。
    待得公孫瓚離開,趙雲入內見劉虞。
    劉虞仿佛老了十歲一般,精神狀態不似以前。
    “若不是老夫不聽元皓和子龍良言,誤信了袁紹和公孫瓚,也不至於淪落至此。”
    “子龍,你不用留在涿郡的。”
    “以你的才能,若是去了青州玄德麾下,定然會受到器重。”
    趙雲搖頭:“大司馬明知有危險也要赴宴,讓常山國士民免受兵禍之苦。”
    “倘若雲舍棄大司馬孤身去青州,又有何麵目見玄德公?”
    “大丈夫無信不立、無義不行,豈能貪生畏死?”
    “玄德公若知幽州變故,亦會設法。”
    “雲的職責,便是保護大司馬!”
    劉虞見趙雲堅持,不由暗暗一歎。
    袁紹和公孫瓚用的是陽謀。
    賭的就是劉虞不可能看著幾十萬士民被卷入兵禍而坐視不理。
    當劉虞赴宴,袁紹和公孫瓚圖窮匕見時,劉虞就已經明白,幽州局勢已經不是自己的能改變的了。
    不忍心趙雲白白送命的劉虞,這才在趙雲準備拚命的時候,選擇了束手就縛。
    衙署。
    在趙雲麵前吃了癟的公孫瓚忿忿不平。
    第(1/3)頁
    第(2/3)頁
    得知原委的公孫範勸慰道:“兄長,趙雲是常山國人,忠勇重義,他不可能依附兄長的。”
    “如今劉虞不肯稱帝,兄長不如改立劉和?”
    公孫瓚冷哼:“本將問過劉和,也用劉虞的命威脅劉和,但劉和死命不從。”
    “還說什麽為大漢而死,父子皆留名,死得其所!”
    “不知好歹!”
    公孫範皺眉:“劉和也不同意,那隻能擁立其他的宗室王了。”
    “不如改立河間王劉陔,河間王劉陔是河間國劉開之後,跟如今的天子亦是同源同輩的兄弟。”
    公孫瓚搖頭:“但如此一來,我等難以號令幽州各縣。”
    公孫範笑道:“兄長,即便我等擁立了河間王劉陔,也可以讓劉虞繼續當大司馬啊!”
    “這擁立之功,也得算劉虞父子一份。”
    公孫瓚猛然醒悟。
    擁立劉虞,是方便號令幽州。
    可新天子若是劉虞擁立的,不僅可以繼續號令幽州,還可以讓新天子更容易得到認可!
    “範弟言之有理!”
    公孫瓚神采奕奕,仿佛已經看到了當大將軍的自己!
    就在公孫瓚跟公孫範商議擁立河間王劉陔時,尚書仆射士孫瑞也走並州途徑中山國來到了涿郡。
    但公孫瓚一見是長安的使者,就有了火氣:“越弟死於西涼兵之手,本將正愁沒有祭奠越弟的祭品。”
    “正好,殺了這個尚書仆射,當祭奠越弟的祭品!”
    “待他日攻破長安,再取董卓首級,以慰越弟在天之靈!”
    報信的是公孫瓚的親信公孫紀,公孫紀見公孫瓚要殺示孫瑞,連忙道:“將軍不可!”
    “那士孫瑞來到涿城後,就在城門口大張旗鼓的說,朝廷封將軍為前將軍、易侯、總督青冀幽並四州兵馬。”
    公孫瓚一愣,隨即大笑:“竟然封本將為前將軍,這董卓已經怕了啊!”
    “但董卓也太小覷我了!”
    “能當大將軍,為什麽要當前將軍?”
    “拿一個虛名,就想讓本將放棄到手的擁立之功嗎?”
    “而且,越弟之仇,不能不報!”
    公孫瓚有些猶豫。
    公孫紀見公孫瓚在遲疑,又道:“將軍,士孫瑞還說並州刺史馬騰、兗州刺史臧洪還有劉青州,都得到了陳兵北上的聖旨。”
    公孫紀不說還好,這一說直接惹怒了公孫瓚。
    這輩子公孫瓚最恨的就是別人威脅。
    董卓算個什麽東西,也配!
    公孫瓚怒道:“這群朝中公卿,就會玩弄詭計!”
    “真以為本將那麽容易被誆騙嗎?”
    “既然董卓敢用兵威來威脅,那本將不回敬,豈不是讓他得意?”
    “公孫紀,你親自監斬,讓副使將士孫瑞的狗頭帶回去給董卓。”
    “讓副使告訴董卓:本將必會親率大軍,踏破長安!”
    “阿範,你再遣人去趟青州,給玄德送信。”
    “告訴玄德,大司馬已經同意擁立河間王劉陔稱帝!”
    “若玄德肯來,本將當大將軍,玄德可當驃騎將軍!”
    “再遣人告訴袁紹,讓他將河間王劉陔送到涿郡,準備登基大典!”
    公孫範遲疑道:“兄長,倘若劉青州不肯來呢?”
    公孫瓚沉默。
    但也僅僅沉默了片刻。
    “本將待玄德如弟,他若不來,本將也不勉強。”
    “待本將踏破長安,天下隻有一個漢家天子時,玄德自然會來!”
    鄴城。
    袁紹探得長安的應對,連忙召來謀士商議。
    “董卓這匹夫,竟然讓尚書仆射士孫瑞去涿郡宣旨,封公孫瓚前將軍、易侯、總督青冀幽並四州。”
    “又詔令馬騰、臧洪和劉備陳兵北上。”
    “又封孟德為豫州刺史、鎮東將軍、費亭侯。”
    “更令人憤怒的是,董卓竟然將這些消息恣意宣揚,生怕我不知道似的!”
    “可恨!可惱!”
    雖然袁紹看不起朝廷的冊封,但公孫瓚曹操都封了,卻不封自己。
    這讓袁紹感覺很沒麵子。
    袁紹可以嚴詞拒絕長安的封官,但不能忍受被長安無視。
    第(2/3)頁
    第(3/3)頁
    “諸位,倘若公孫瓚同意了當前將軍,我等之前的謀劃,就失敗了。”
    袁紹有些擔心。
    這可是擁立新天子的大好機會!
    隻要擁立了新天子,那麽關東士民就不用聽長安的政令了。
    到時候,袁紹以公孫瓚擅自軟禁大司馬為由,除掉公孫瓚,憑借袁氏四世三公的威望,這新天子新朝廷,還不是得聽他袁紹的。
    郭圖笑道:“明公勿憂!董卓封公孫瓚前將軍、易侯、總督青冀幽並兵馬,卻又令馬騰、臧洪和劉備陳兵北上。”
    “這是想誘之以利、懾之以威。”
    “以公孫瓚的個性,若董卓隻是封侯拜將,或許這事還能成。”
    “然而,董卓妄圖以兵威震懾公孫瓚,卻是犯了公孫瓚的忌諱,不僅不能成事,反而會讓公孫瓚加快擁立新天子的步伐。”
    “這獻計之人,如果不是自視清高的紙上談兵之輩,就一定是跟董卓有大仇。”
    許攸亦道:“公則言之有理。公孫瓚吃軟不吃硬,若是跟公孫瓚好言相說、再奉承幾句,沒準公孫瓚權衡利弊,就答應了長安的冊封。”
    “但以兵威去震懾公孫瓚,嗬嗬,公孫瓚是什麽人?他是連劉虞都敢殺的人,豈會受董卓脅迫?”
    “公孫瓚若是因為董卓的兵威而答應了冊封,就等於在告訴天下人:公孫瓚畏懼董卓,故而聽封!”
    “可惜啊,這長安獻策之人,有些謀略,但是不多。”
    “明公可遣人告訴公孫瓚:並州和兗州的兵馬明公來擋,青州的劉備就交給公孫瓚了。”
    逢紀雖然對許攸和郭圖不滿,但也知道現在不是詆毀許攸和郭圖的時候。
    但若不發言,又顯得自己沒本事,於是逢紀也拱手道:
    “明公,劉虞父子對長安的天子十分忠誠,他們兩人是不會答應稱帝的。”
    “按公孫瓚原本的想法,是想要等幽州各郡縣都臣服之後,再換個宗室王稱帝。”
    “但如今,董卓的逼迫,讓公孫瓚不得不立即改立其他宗室王。”
    “時間拖得越久,對公孫瓚就越不利!”
    “我們還得感謝董卓,讓明公壯誌得酬啊。”
    袁紹見眾謀士都覺得這是好事,心中的擔憂也漸漸消失了。
    隻要不影響最終謀劃,替公孫瓚擋一擋兗州和並州的兵馬也不是不行。
    就在此時。
    人報公孫瓚的使者到來。
    眾謀士頓時笑而不語。
    袁紹連忙召見公孫瓚的使者,當聽到公孫瓚要求將河間王劉陔送到涿郡準備登基大典時,袁紹心中的最後一絲擔憂也徹底消失了。
    “哈哈,果然不出諸君所料!”
    “董卓畫蛇添足,惹怒公孫瓚了!”
    使者又道出公孫瓚殺了宣旨的尚書仆射士孫瑞。
    聽到這裏,袁紹拍案而起:“時機已到,我等的機會來了!”
    “速召顏良文醜,務必要將河間王劉陔安全送到涿城,若有任何的損傷,他們也不用回來了。”
    “哈哈!天助我也!天助我也!”
    待得公孫瓚的使者離開。
    許攸第一個起身,恭賀道:“恭喜明公大業將成!隻要公孫瓚擁立河間王劉陔稱帝,不論成敗,他都會成為眾矢之的。”
    “待明公除掉公孫瓚,就可以奉天子以令四方,再也不用擔心師出無名了。”
    “那董卓自以為西遷天子公卿入長安,就可以效仿秦王亂關東,但可惜,董卓不是強秦,而明公也不是弱趙!”
    逢紀也連忙起身:“恭喜明公大業將成!屬下願提兵黃河渡口,抵擋臧洪。”
    郭圖、辛評、荀諶等人,也是紛紛出言恭賀。
    袁紹更是開懷大笑:“若成大功,諸位都是社稷重臣!爾等定要齊心協力,不可因為私下小怨而壞國家大事。”
    另一邊。
    公孫瓚的信使也來到了臨淄城。
    得知公孫瓚殺了宣旨的尚書仆射士孫瑞,又在書信中邀自己擁立河間王劉陔稱帝。
    劉備驚得說不出話來。
    片刻後,劉備死死盯著信使,喝問道:“大司馬如今在何處?”
    伴隨劉備的喝聲,新晉的親衛統領陳到,直接拔劍架在了使者的脖子上。
    使者嚇得不敢動彈,連忙道:“大司馬一直在涿城養病,但具體在何處,小人真不知道啊。”
    劉備暗暗鬆了一口氣:“叔至,將此人好生看管,速去請顯謀、雲長和翼德議事!”
    (本章完)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