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以帝為虎,二虎競食之計

字數:9668   加入書籤

A+A-




    第(1/3)頁
    > 初平三年,五月末。
    幽冀忽起傳言,光武帝夢授河間王劉陔傳國玉璽。
    初平三年,六月初。
    公孫瓚、袁紹在涿城祭天告祖。
    怒斥董卓妄殺少帝,以河間王得光武帝夢授傳國玉璽之名,擁立劉陔為帝,立都涿城,改年號為建武元年,封賞文武,昭告天下。
    公孫瓚自封大將軍、易侯、總督大漢軍政。
    封袁紹為車騎將軍、鄴侯、冀州牧。
    封高幹為征西將軍、並州刺史,詔令其出兵並州。
    公孫瓚和袁紹麾下親信文武,也紛紛受封。
    又封大司馬劉虞為朱虛侯,因其年事已高又感染風寒,劉陔令其前往青州北海朱虛縣養病。
    檄文一出,四海皆驚。
    長安。
    董卓暴跳如雷。
    “公孫瓚狗賊,不僅妄殺天使,如今更敢擁立新君!”
    “袁紹匹夫,不思報國,竟然跟公孫狗賊同流合汙。”
    “可恨!可惱!”
    “王子師,本太師悔不該聽你的蠢計,以至於如今讓天子蒙羞、讓大漢蒙羞!”
    朝殿的王允,被董卓一通怒罵,驚得雙手發抖,喃喃低語:“怎會如此!怎會如此!”
    士孫瑞被公孫瓚擊殺,尚未讓王允想明白。
    如今公孫瓚急不可耐的擁立劉陔稱帝,更令王允難以理解。
    王允想不明白。
    為什麽公孫瓚會冒險擁立劉陔稱帝,而不是選擇風險更小、亦能獲利的方案。
    當前將軍、易侯、總督青冀幽並四州兵馬,難道真就比不上擁立劉陔稱帝嗎?
    朝殿文武公卿,大部分也是臉色複雜。
    顯然。
    公孫瓚如此急切的擁立劉陔,已經超出了這群公卿的預料。
    要知道。
    自副使將公孫瓚殺士孫瑞的消息傳回長安,再到公孫瓚擁立劉陔稱帝傳檄各州的消息傳回長安,前後不到五天!
    即是說,在公孫瓚殺士孫瑞後,就以迅雷之勢擁立劉陔稱帝了。
    生怕其中出現變故一般!
    然,天無二日,民無二主。
    這天下間若有兩個漢家天子,還都是脈出同源。
    誰又是君?誰又是賊?
    對於長安城中這部分還忠於漢室的文武公卿而言,這樣的變故是很難接受的。
    留在長安,受董卓羞辱,目的是什麽?
    是為了有朝一日能誅殺董卓,一舉成為社稷功臣。
    從此執掌權柄,青史留名。
    如今,河間王劉陔被公孫瓚和袁紹擁立為漢家新天子。
    對於關東士民而言,有傳國玉璽的劉陔比劉協更正統,也更容易得到認可。
    袁氏門生故吏遍布天下,袁門威望名震關東各州。
    而長安的劉協,不過是董卓這個妄殺少帝的國賊擁立的,是不會被承認的。
    新天子比舊天子更有正統,那他們這群長安城的公卿,又該如何自處?
    坐在皇位上的劉協,同樣是一臉慘白。
    相對於公卿們對仕途的擔憂,劉協是對自己性命的擔憂。
    一個連傀儡價值都沒有了的皇帝,董卓還會在乎嗎?
    想到被鴆殺的少帝劉辯,劉協不禁一陣悲從中來。
    劉協不想死。
    更不想跟劉辯一樣,被董卓鴆酒毒殺。
    “眾愛卿,朕該當如何?”劉協掃視表情不一的文武公卿,開口問道。
    董卓眼神陰晴不定,此時不想理會劉協。
    王允還在喃喃自語,壓根沒聽到劉協的詢問。
    大部分的公卿文武,都是低垂著腦袋不敢說話,生怕一不小心犯了董卓的忌諱。
    萬一董卓一怒之下,拿他們泄憤,豈不是有冤無處說?
    “尚父。”劉協又看向董卓,語氣羸弱。
    董卓冷哼一聲:“先斬王允,以儆效尤!”
    王允猛地驚醒:“太師,為何要斬下官?”
    董卓嗬斥道:“因你之故,尚書仆射士孫瑞被斬,又促使袁紹和公孫瓚擁立新君,如此敗壞國威,不斬你如何能服眾?”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王允不由暗罵一聲,急切地向劉協辯解:“陛下,老臣冤枉啊!若非盧尚書更改老臣的謀劃,讓馬騰、臧洪、劉備陳兵北上,又豈會逼得公孫瓚如此急切的擁立劉陔稱帝?”
    “此事,是盧尚書之過,非老臣之過啊!”
    王允甩鍋。
    第(1/3)頁
    第(2/3)頁
    眾人的目光不由看向盧植。
    盧植不疾不徐的抬頭:“王子師,伱這是在記恨老夫彈劾了你的司徒之位嗎?”
    “你獻計的時候,不說是老夫之功;計策失敗了,卻說是老夫之過。如此胸襟器量,如何能當得起百官表率?”
    王允氣得胸脯直起伏。
    董卓本就因王允暗中讓侄兒王淩入並州的事,對王允頗有不爽。
    如今抓到了機會,自然是不肯放過。
    “王子師,你自己犯蠢,還想構陷盧尚書。”
    “你這等人,如何有資格立足朝殿?”
    “來人,將王子師押下去,斬了!”
    董卓冷眼一挑,驚得王允目瞪口呆。
    就在此時。
    盧植再次開口:“太師,當務之急,是解決袁紹和公孫瓚擁立新君一事。”
    “如今百官忐忑,不宜多殺傷。”
    “看下官薄麵,暫饒王子師一命吧。”
    董卓掃了一眼朝殿文武,見眾人眼神驚懼,也知道這個時候再殺王允,會讓這群朝殿文武更加崩潰。
    於是董卓借坡下驢,嗬斥王允道:“看盧尚書之麵,本太師今日不跟你計較。你這般胸襟,本太師罷免你的司徒之位,還委屈你了?”
    “速速退下!”
    王允又羞又氣,但也知道此時不是計較的時候,隻能低頭悻悻的退下。
    董卓又看向盧植:“盧尚書,你可有對策?”
    盧植微微一禮:“太師,大漢立國四百年,偽帝亦有數十人,皆被朝廷剿滅。”
    “公孫瓚、袁紹竊據傳國玉璽,擅立偽帝,這是叛逆之舉。”
    “既然是叛逆,那就該出兵平叛,以揚我漢室兵威!”
    公孫瓚稱帝這個結果,盧植很滿意。
    待在關中的董卓,因為周圍沒有了威脅,這驕奢的本性又漸漸恢複,逐鹿天下的鬥誌也隨著安逸而逐漸被磨滅。
    居安不思危,如何能平定天下?
    甚至於,董卓已經無聊到放縱西涼兵在關中屠殺舊族。
    又修建郿鄔,將搶來的糧食都存放在郿鄔中。
    種種行徑,都是在轉攻為守。
    如此不思進取,有違盧植的初衷。
    因此,當劉備傳訊說傳國玉璽在劉虞處、而袁紹和公孫瓚又軟禁了劉虞的時候。
    盧植就猜到了鄭平的用意。
    袁紹早就有擁立劉虞稱帝的想法,但因為劉虞不肯答應,袁紹也無可奈何。
    擁立其他宗室王又沒有足夠的大義。
    但傳國玉璽,卻給了大義。
    受命於天,得傳國玉璽,就意味著得到了上天認可。
    袁紹必然受不了這個誘惑!
    得了玉璽的袁紹和公孫瓚,擁立新天子稱帝,就成了必然!
    當天下有兩個天子時,誰慫誰輸。
    因此。
    在王允提出“誘之以利”的計策時,盧植故意加了一個“懾之以威”。
    公孫瓚是盧植的門生。
    對於這個門生的個性,盧植是很清楚的。
    典型的吃軟不吃硬。
    越是震懾,越容易激怒公孫瓚!
    公孫瓚一怒,這想法就會匪夷所思。
    王允篤信公孫瓚會權衡利弊、趨利避害。
    但王允卻不知,對於公孫瓚這樣的邊塞武將而言,麵子比權衡利弊、趨利避害更重要!
    不“懾之以威”,公孫瓚會去權衡利弊、趨利避害。
    可董卓要炫耀武力,炫耀長安天子的皇命權威,公孫瓚就不可能忍得了!
    促使公孫瓚擁立新君,固然會影響長安天子的權威。
    但同樣,也會促使董卓揮兵東進,以征戰來維護長安天子的權威。
    如鄭平斷言的一樣。
    董卓贏了,天子的威望增加。
    董卓輸了,那就趁機除掉董卓。
    不論結果如何,對於漢室而言,都是利大於弊的。
    董卓在大殿中來回踱步,靜靜的思考出兵平叛的利弊。
    這跟以前抵擋關東聯軍不一樣!
    出兵平叛,就等於要將袁紹和公孫瓚擁立的劉陔擒回長安,以彰顯長安的正統。
    這是一場隻能勝不能敗的戰爭。
    敗了,天下人就不會承認長安的朝廷。
    可若不出兵平叛,關東士民就會隨著時間的增長而承認劉陔才是皇位正統。
    第(2/3)頁
    第(3/3)頁
    畢竟,董卓連關中都不敢出來,誰還會認可長安天子的皇位正統?
    如鄭平斷言的一般:董卓已經入局,身不由己了!
    不論董卓是否願意,都必然要打這一場隻能勝不能敗的戰爭!
    劉協的目光緊緊的盯著來回踱步的董卓,心中忐忑不安。
    而在人群中。
    被任命為太傅的賈詡,雙眸中也閃爍灼灼精光。
    當太傅,賈詡受到的爭議頗多。
    畢竟沒什麽功績和聲望就當太傅,又怎麽可能不被詬病。
    但對賈詡而言,保命才是唯一需要考慮的。
    賈詡看了一眼盧植,心中已經如明鏡一般。
    “太師如今身不由己,隻能出兵平叛。”
    “然而,以袁紹和公孫瓚之能,太師孤軍難以取勝。”
    “雖然可以詔令馬騰、韓遂、曹操、臧洪、劉備等人出兵,但這些人都是當世梟雄,又豈會輕易替太師賣命?”
    “好一個二虎競食之計,以帝為虎,比老夫還狠啊!”
    “這長安,已經不太平了。”
    “得思隱退之策了。”
    賈詡灼灼雙目,忽然間又變得渾濁,看起來就跟一個隻會皓首窮經的腐儒一般。
    良久。
    董卓終於下定了決心,向劉協道:“陛下乃是漢室正統,唯一的天子!”
    “一山不容二虎,一個天下豈能有兩個帝王?”
    “還請陛下下詔,詔令益州刺史劉焉、荊州刺史劉表、揚州刺史劉繇、豫州刺史曹操、徐州刺史陶謙、兗州刺史臧洪、並州刺史馬騰、青州牧劉備,出兵討伐偽帝劉陔,誅殺偽帝臣子袁紹和公孫瓚,以警天下!”
    “老臣亦會率西涼的男兒,替陛下誅殺叛賊!”
    劉協暗暗鬆了口氣。
    董卓要下詔,那就下詔。
    隻要自己還有利用的價值,就不會被劉辯一樣被鴆酒毒殺。
    劉協時刻謹記,當皇帝要學會忍耐。
    昔日漢武帝劉徹,亦是忍了多年,才一舉誅殺外戚,奪回政權。
    “就依尚父之言!”
    “眾愛卿,要同心協力,助尚父誅殺叛國逆賊。”
    劉協巧妙的奉承了董卓一番。
    董卓哈哈大笑:“能得陛下信任,是老臣的榮幸啊!哈哈哈——”
    狂傲的笑聲在朝殿中響起。
    膽怯的公卿們不由打了個寒顫。
    盧植的嘴角不由多了一絲笑意。
    董卓這隻猛虎,終於不用禍害關中了。
    鬥吧,跟關中的群狼狠狠的廝鬥吧!
    回到相府。
    盧植又向董卓舉薦道:“太師要討伐關中逆賊,需要善軍謀者臨陣出策,下官保舉一人,可助太師破敵!”
    董卓頓時喜道:“能得盧尚書舉薦,定然不是凡俗之輩,不知是哪位俊傑?”
    盧植凝聲道:“昔日黃門侍郎,潁川人荀攸荀公達!”
    董卓眼神一沉:“盧尚書,此人曾行刺本太師,若令荀攸隨軍,豈不是讓本太師臥榻之側酣睡刺客?”
    盧植輕笑:“太師,此一時,彼一時!”
    “荀公達昔日行刺太師,是認為太師無道。”
    “但如今,太師肯為陛下征討關東叛賊,是道義之舉。荀公達又豈會再次行刺太師?”
    “下官曾聞,昔日齊相管仲,亦跟齊桓公是敵人,後來管仲得到鮑叔牙推薦,擔任國相,輔佐齊桓公成為春秋五霸之首。”
    “如今正值用人之際,下官不才,願自比鮑叔牙,向太師舉薦荀公達。”
    董卓聽得高興。
    盧植自比鮑叔牙,又將荀攸比作管仲,那不就是在說他董卓如齊桓公一般嗎?
    “哈哈!”董卓大笑:“剛才是戲言!本太師又豈會因為荀公達昔日的無禮而記恨?盧尚書,你即刻持我手令,去獄中勸說荀公達。本太師今夜設宴款待!”
    許縣。
    曹操一臉嚴肅。
    荀彧、戲誌才、毛階、夏侯淵、夏侯惇等人,都位列左右。
    “本初和公孫瓚,竟然擁立河間王劉陔稱帝。”
    “如今長安送來詔令,讓我揮軍北上,誅殺叛逆。”
    “而本初也遣人送信,讓我出任征南將軍,討伐袁術。”
    “如今兩個天子,我等又該如何抉擇?”
    (本章完)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