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初入青州,劉虞備受震驚

字數:8872   加入書籤

A+A-




    第(1/3)頁
    > 相較於其他州,青州在平定黃巾之亂後,就沒有大的兵禍。
    偶爾出現一些山賊土匪,各縣都會出兵剿撫。
    安定的環境,會刺激民生經濟的恢複。
    尤其是在去年青州迎來的大豐收後,冶鐵、漆器、鑄銅、紡織等手工業也開始恢複。
    州牧府修建的海鹽坊,也售賣給了有需求的鹽商。
    其中跟海鹽坊息息相關的青州鹽商護衛船隊,也逐漸成型。
    而這鹽商護衛船隊的前身,則是活躍在東萊郡的海賊管承。
    管承在海外有棲息的小島,麾下悍卒五千人,另有大小船隻三百艘,是青州海麵上最強的一股水賊勢力了。
    如今選擇跟青州合作,護衛青州的鹽商,打擊海上的其他海賊,這雙方也是頗為愉快。
    畢竟。
    這管承得了利,又不用擔心打家劫舍的跟劉備起衝突。
    出門求財,誰又會跟錢過不去呢?
    太史慈去揚州之前,管承還未跟青州合作,此時頗為驚訝:“顯謀,難道你將管承招降了?”
    這青州地麵,能跟水軍媲美的水賊,就隻有管承了。
    鄭平搖頭:“不是招降,隻是一些利益上的合作罷了。”
    “青州的鹽商會將製作好的海鹽販賣到其他地方,而管承則負責海路和水路上的護衛。”
    太史慈麵有驚訝:“沒想到管承竟然會甘心當鹽商的護衛。”
    鄭平笑道:“當鹽商的護衛,比打家劫舍賺得更多、風險更小,管承又豈會有不甘心的道理?”
    “子義可持我書信去東萊見管承,若能將那五十艘戰船帶回青州,可以贈送他們五艘戰船當酬勞。”
    太史慈吃了一驚:“可這吳郡的戰船,比管承的船隻更精良,這豈不是讓管承的勢力變得更加不可控?”
    鄭平輕輕搖著羽扇,目光灼灼:“即便養虎,那也得給虎一口肉吃,才能看家護院啊!”
    “若這吳郡的戰船不能吸引管承,管承又為何要替我們將那五十艘戰船帶回青州呢?”
    太史慈還是有些擔心:“若管承將這五十艘戰船都扣下呢?”
    鄭平嗬嗬一笑:“那今後,這鹽商的鹽,就不走海路和水路了。管承不仁,我就不義,互相傷害,吃虧的可是管承。”
    有戰船,始終隻能在海上和水麵稱雄。
    但如果青州將兵馬都聚集在沿海,管承長時間不能在青州地麵得到補給,也不是一件好受的事。
    管承能選擇跟青州合作,當鹽商的護衛隊,就證明此人善於權衡利弊。
    為了五十艘戰船就放棄鹽商護衛隊的利益,然後跟青州結死仇,這對管承而言是十分不智的。
    太史慈將信將疑,但還是持鄭平的書信到東萊郡見管承。
    “真要給我五艘戰船當酬勞?”管承兩眼發光。
    吳郡的戰船,比青州原有的船塢打造的船隻要強太多了。
    屬於有市無價,想購買得找關係才行。
    太史慈點頭:“吳郡有揚州刺史劉繇的重兵封鎖,隻要能將這五十艘戰船帶回來,承諾給你的五艘戰船不會少!”
    管承大笑:“在海麵上,誰能贏得了我管承?這樁生意,我管承接了!”
    “最近有一批鹽商的船要去揚州,我親自率隊護送,太史將軍是跟我一起,還是另外委派個人去交接戰船?”
    五艘戰船的酬勞,足夠管承冒險了。
    太史慈凜然道:“我親自去吧。”
    一來太史慈是負責和吳郡船商對接的,二來太史慈也想看看管承在水麵上的指揮水平。
    雖然管承現在是青州的盟友,但未來也可能會因為利益而出現衝突。
    知己知彼,方能百戰百勝。
    另一邊。
    公孫瓚終究還是念及跟劉備的過往情誼,放棄讓劉虞待在涿城的初衷,將劉虞、鮮於輔、鮮於銀、趙雲、田豐等文武、以及忿忿辭官了的沮授,連帶家眷數百人,一並交給了關羽等人護送至青州。
    公孫瓚還跟劉陔做足了姿態,讓劉虞好生在朱虛縣養病。
    由於有老弱婦幼,關羽等人每日隻能行十到二十裏,走三日還得歇一日,心情鬱鬱的劉虞,還要跑去海邊看海。
    以至於快一個月了,隊伍才到渤海國。
    關羽雖然很想早一些抵達臨淄城,但也不敢過分催促。
    在見到盧植一夜白頭後,關羽對這些漢室老臣有了一些新的認知。
    劉虞此時的心情,不會比昔日的盧植好多少。
    受劉備之托保管傳國玉璽,結果卻因為自己的輕敵,中了袁紹和公孫瓚的算計。
    不僅傳國玉璽丟了,還讓河間王劉陔成了新的天子。
    一個國家,兩個天子。
    這是分裂!
    第(1/3)頁
    第(2/3)頁
    而這一切,又是劉虞的失誤造成的。
    自責和悔恨,讓劉虞心中鬱鬱難安。
    “關將軍,行軍速度太慢了。”
    “肅擔心,袁紹可能會用詭計。”
    魯肅有些憂心。
    由於陳登尚未來青州,先登營的軍師一職就暫由弱冠之齡的魯肅來擔任。
    對於這個弓馬嫻熟、能開硬弓、又為人豪氣的“儒士”,關羽頗有欣賞之意。
    關羽知道鄭平讓魯肅來當先登營軍師的用意,因此也時常會指點魯肅行軍布陣安營紮寨的實務技巧。
    “子敬,你若能勸得住大司馬,這行軍速度自然能快起來。”關羽半眯著丹鳳眼,但目光沒有離開左手的《盧氏新書》。
    魯肅搖頭:“肅若能勸,就不會來尋關將軍了。”
    關羽右手捋了捋美髯,道:“既然勸不住,那就隻能兵來將敵、水來土堰了。”
    “袁紹想用詭計,無非是假借公孫瓚之名來刺殺大司馬,繼而嫁禍給公孫瓚。”
    “如此一來,袁紹就可以趁機除掉公孫瓚這個大將軍,借機整合幽冀二州的士民兵馬。”
    “這擁立之功,就隻有袁紹一人能享有了。”
    就在此時。
    關平披著小鎧到來:“父親,前方有一群流民,聽聞大司馬在此,想討些吃食。”
    魯肅吃了一驚:“大司馬呢?”
    關平道:“大司馬不顧阻攔,也向流民的位置去了。”
    魯肅驚呼道:“不好,這可能是敵人的詭計!”
    關羽的丹鳳眼豁然睜開。
    而在前方。
    一群衣衫襤褸的流民,一個個麵黃肌瘦。
    劉虞不忍,讓人去搬運些糧食分給流民。
    而在流民群中,一雙雙凶戾的目光,悄然出現。
    劉虞看著這群流民,不由感慨:“冀州富饒,竟然也有如此多的流民。國家動蕩,老夫不能討賊,何其哀也。”
    而在旁側。
    田豐則是銳眼掃視流民,低聲對趙雲囑咐道:“趙司馬,當心流民中藏有刺客。”
    趙雲會意,不動聲色的向劉虞走近了幾步。
    就在糧食搬運過來,準備給流民發放時,這群流民忽然如餓狼見了羊一般,開始哄搶糧食,生怕晚了就搶不到似的。
    “諸位鄉親,不要亂,人人都有!”劉虞還沒覺察到異樣。
    但人群中,已經有人掏出了利刃。
    “奉袁公之命,擊殺叛賊!”
    刹那間。
    十幾個死士衝向了劉虞。
    刀口泛著的綠光,一看就是浸了毒的。
    這若是沾著了,基本上不死也殘了。
    “好膽!”
    劉虞親衛連忙擋在劉虞身前,田豐亦是拔出了佩劍。
    但這群死士悍不畏死,麵對數倍於己的劉虞親衛,竟然也有三人衝殺到了劉虞跟前。
    “死!”
    三名死士衝向劉虞。
    但還未碰到劉虞,就隻見眼前一陣銀光。
    鋒利的劍尖瞬間劃破了三名死士的喉嚨。
    正是趙雲出手。
    趙雲在三個死士的懷中,都搜出了一個“袁”字令牌。
    “是袁紹的人?”趙雲有些疑惑的將令牌交給田豐:“當刺客還故意留下表明身份的令牌,元皓先生,這會不會有詐?”
    田豐仔細端詳,心中已經有了猜測,但沒有回答趙雲的詢問,而是看向劉虞:“大司馬,我們得盡快趕回青州了。”
    “刺客刺殺失敗,肯定還有後招。”
    劉虞的臉色變得鐵青:“老夫都離開涿城了,竟然還要置老夫於死地嗎?”
    此時。
    關羽、魯肅和聞訊的沮授聽到喊殺聲也趕來了。
    一見袁字令牌,眾人的表情都有怪異。
    第(2/3)頁
    第(3/3)頁
    尤其是魯肅,一開始判斷袁紹會冒充公孫瓚的人來刺殺劉虞然後嫁禍給公孫瓚。
    結果這在場的證據,卻指向了袁紹。
    但,袁紹會蠢到刺殺的時候還自報家門、留下“袁”字令牌嗎?
    “好一個賊喊捉賊。”沮授冷哼:“袁紹賊子,就會玩這種小伎倆。”
    沮授已經看清了袁紹的用意。
    由於關羽帶了先登營,這先登營又大部分都是洛陽戰場上撤回來後、又在封丘城大戰活下來的。
    是精銳中的精銳。
    袁紹若要派遣兵馬來截殺劉虞,至少得讓顏良文醜帶上冀州數倍的精兵來。
    但如此一來,不可能隱藏得了行蹤,也會結仇劉備。
    因此。
    派遣兵馬不如派遣死士刺客。
    高呼“奉袁公之命,擊殺叛賊!”、又留下“袁”字令牌,就是要讓人斷定這是一場嫁禍給袁紹的刺殺。
    而嫁禍的人,公孫瓚最有嫌疑。
    不論是否擊殺劉虞,袁紹都可以利用這個理由去誅殺公孫瓚,奪走公孫瓚的一切權力。
    “大司馬,速回青州吧。”關羽半眯著丹鳳眼,並未多計較這些死掉的刺客:“刺客不會隻有一波,倘若他們改為行刺家眷,我等也難以照顧周全。”
    劉虞欲言又止,同意了關羽的提議。
    沒了劉虞時不時的去觀海散心,接下來的路程,就變得輕快多了。
    到了樂陵。
    張飛的銳士營也跟來接應。
    “玄德的兵馬,竟然如此精銳!”劉虞不由暗暗驚歎。
    先登營的精銳,劉虞一路上都見過了。
    沒想到張飛也統了一支精銳兵馬!
    “或許,玄德能完成老夫的夙願。”劉虞一邊觀察青州銳士,一邊暗暗感慨。
    抵達臨淄城境內。
    已經是八月了。
    青州第二年的糧作物,茁壯的生長著,看得劉虞一陣陣驚歎。
    而沒來過青州的沮授,眼神亦是頗有欽佩。
    “沒想到,去年還需要各州賑濟錢糧的青州,竟然開墾了如此多的良田。不可思議啊!”沮授驚歎。
    看著田間勞作的鄉民,一個個的哼著歡快的樂府小曲,劉虞連日來的苦悶也隨著這青州的祥和而漸漸消散。
    “玄德治理青州,堪稱諸州楷模啊。”劉虞也是由衷而讚。
    一旁的張飛聽得高興,湊近道:“大司馬伱有所不知,大哥可是親自下田跟著鄉民們勞作的。”
    劉虞微微吃驚:“玄德親自下田?”
    雖然,劉虞也在幽州施仁政,勸課農桑,但劉虞更多的是決策層麵,隻會聽取文武的匯報而不會親自去田間走訪,更別說親自下田勞作了。
    張飛得意地道:“俺不會騙人!大司馬若不信,隨便問一個臨淄城附近的鄉民,都可以證實。”
    劉虞想了想,於是讓眾人不要跟來,隻帶著趙雲一人策馬來到一處田間,下馬詢問:“老丈,你可知這青州牧視民如何?”
    老農掃了一眼劉虞,輕笑道:“聽口音,你是幽州來的吧?”
    劉虞點頭:“老夫的確是從幽州而來,想投奔這臨淄城的一個賢侄。”
    “那賢侄在信中說,這青州牧最是愛民,甚至還親自下田,老夫感到頗為驚訝。”
    老農笑道:“這不奇怪,外地人第一次來青州,都會驚訝。”
    “老朽不跟你胡說,去年老朽不僅跟玄德公一起耕種、坐在同一田坎上、吃的是同樣的粗糧餅,還有長安來的天使也一起吃過呢。”
    老農將去年跟著劉備一起耕種,以及遇上天使劉艾的往事述說。
    說到精彩處,還手舞足蹈起來。
    而周圍湊熱鬧的鄉民也聚攏過來,在劉虞麵前就是一陣誇讚劉備。
    言語之中沒有阿諛之色,反而個個語氣都充斥自豪!
    劉虞能看得出來這群鄉民,並非是劉備提前安排的人。
    這眼神中的崇敬、還有那流暢的敘說,若不是親身經曆過,是不可能如此自然的。
    “玄德在青州的名望,令老夫自愧不如啊。”
    “看來老夫,得好好跟玄德聊一聊了。”
    (本章完)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