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忠誠
字數:4401 加入書籤
隨後,一個手持長劍、胡子拉碴、膚色黝黑大漢走了進來。
他步伐沉重,每一步都讓地上的小石子震動。
除了王賁,沒有人敢在皇親貴胄麵前如此囂張。
緊跟著,成群的侍衛推著木車,喘著粗氣進去。
士兵們卸下鎧甲,汗水沿著結實的肌肉滑落,嘴唇蒼白,顯然嚴重缺水和鹽。
他們平常吃官糧,不會像平民那樣挨餓,但和平時期,朝廷對鹽的供應會減少。
昨晚辛苦了一夜,大量出汗導致體內的鹽分迅速流失,體力不支。
打開門,看到嬴高在喝茶,王賁憤怒不已。
“特麽的,老子帶著士兵開采硝石,累得要死,二公子竟然過得如此愜意,弄出這麽高檔的園林,能和鹹陽宮媲美了。”
王賁作為武將,騎馬射箭的本領無人能出其右。
王家一門世代忠誠,對曆任秦王都忠心不二。
指揮作戰,立下赫赫戰功。
但他對文墨一竅不通,對文人墨客更是嗤之以鼻,認為隻有戰場上的殺敵英雄才是真正的豪傑。
拿筆的,不過是懦弱之輩。
他帶著士兵走進園子,心中的怒火越燒越旺。
走到園子中央的空曠廣場,見嬴高悠然自得,再也忍不下去了。
好家夥,你需要硝石,老子二話不說帶人去采集,若最後沒能製出冰來,老子定要讓人將這園子翻個底朝天。
嬴高慢悠悠地睜開眼睛,瞥了眼王賁身後,隨即向夏鴛遞了個眼色,示意她去製作冰塊。
夏鴛微微嘟起嘴角,心想二公子偏愛肌膚勝雪的夏央,對她卻冷落得很。
各樣粗活累活都落在她頭上,而夏央卻可以悠哉侍奉公子。
“別嚷嚷了,二公子的府邸,可不是你能撒野的。”
夏鴛雙手叉腰,不滿瞪了王賁一眼。
王賁火冒三丈,正準備爆發,卻見夏鴛跳起,一腳將木車踢出十多米。
見鬼!
這小丫頭看起來身形嬌小,但力大無窮,展現出的真氣強度,估計到了大宗師級別。
王賁吞了口唾沫,硬生生壓下心頭怒火。
他麾下將士已經辛苦勞作一夜,體力耗盡,要是與這女人交手,根本無法保證勝算。
夏央注意到王賁震驚的表情,輕蔑冷笑。
“發什麽愣,去搬幾十個大缸和木盆來。”
“不幹!”
王賁不忍心再讓士兵們勞累。
“你們沒興趣學習製冰?”
一聽到能學習製冰,王賁眼睛一亮。
“你真要教?別騙我!”
李斯派他帶人挖硝石,是因為要保存祖龍遺體,否則他不會讓帶人做這種苦活。
他搬回幾十車硝石,研究了半天,卻弄不懂如何用製冰。
他雖然是個粗人,但也有機智的時候,當然願意學習。
“趕緊按照這位姑娘的指示抬缸!”
將士們盡管氣喘如牛,但一聽到命令,立刻齊刷刷站起做事。
轉瞬間,數十口大缸抬來。
王賁目不轉睛地盯著夏鴛,生怕錯過任何細節。
夏鴛:“注入半缸的水,水位達至七分滿即可,隨後將木盆輕置進去。”
之後,檢查每口缸,對水位過多或過少的缸進行細微調整,直到恰到好處。
“把硝石須放入缸中,切記不可誤入木盆。”
硝石入缸,缸中隨即傳出咕咕的聲響。
不久,木盆中的水逐漸凝結成冰,散發出陣陣清涼的水霧。
見狀,王賁和士兵們無不目瞪口呆,對製冰的簡易程度感到震驚。
就這麽簡單?
不僅操作簡單,材料也隨處可見,回去後很快就能學會。
瞬間,疲憊的將士們把所有抱怨一掃而空。
他們對夏鴛的不爽看法,轉變為感激和驚喜。
這項技術,足以發展成一個產業。
無償教授給他們,無疑是莫大恩賜。
王賁在驚訝之餘,想起了什麽,臉上的驚喜消失,朝士兵們揮手。
“走,回去試驗!”
王賁龍行虎步,直逼門口。
就在即將跨出門檻時,猛然回首,目光如炬地鎖定在嬴高身上。
嗓音洪亮如鍾:“二公子,聽好了,這可是你心甘情願教的。咱也給你把硝石弄到手了,算是銀貨兩訖,公平交易,童叟無欺!
你休想區區一個製冰秘法就把我綁到你的戰車上,咱王家人的骨子裏,可沒刻著參與你們公子哥權力遊戲的字眼兒,這點到死都不會變!
再說了,製冰法子簡單得很,咱也不會藏著掖著,大方得很,隨時準備傳授給有緣人。
所以,二公子,你可別在那兒瞎琢磨啊。
得了,咱話已說完,就此別過,改日再敘!”
說完,王賁生怕嬴高反悔,身形一閃,如一陣風般消失在門口,隻留下一抹瀟灑的背影。
嬴高苦笑,並沒有起身。
王賁真是巧舌如簧,厚顏無恥。
離開二公子府後,王賁換上一副嚴肅麵孔,斷然下令。
“立刻組建一支取硝隊伍,從此不用再害怕中暑。”
一個不識時務的偏將走上前,“將軍,您起初不是看不起向二公子學習製冰的麽?”
“呸,我一開始還以為那二公子純粹是在瞎折騰,以為他製冰?做夢去吧!
可你們瞧瞧,現在這製冰法子,簡直就是咱們夏日的救星,有了它,咱們再也不用啃發黴的糧食了。
將士們的身體也能杠杠的,你怎麽就這麽不開竅呢。
想想那些打仗歸來的兄弟們,一進大營就能喝上一碗透心涼的冰鎮綠豆湯,那疲憊感瞬間就得消散得無影無蹤!
咱雖然是粗人一個,但這點門道還是門清的,這等好事,豈能不要?
再說了,這製冰的方法簡單又實用,簡直就是無價之寶。
硝石掌握在咱們手裏,得憑許可才能開采,這主動權,得握的死死的!”
旁邊士兵們聽的眼裏發光。
王賁猛地轉頭,看向奢華的二公子府邸,嘴角勾起一抹淡笑。
“剛才我已與二公子挑明,我王家,素來不蹚這公子間的渾水。
我一眼便瞧出,這二公子,絕非池中之物,必將在朝堂之上掀起滔天巨浪。
大秦的天,會不會因此變色,猶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