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開渠,放水!

字數:3464   加入書籤

A+A-




    開春之後,溫度直線上升。
    大通河河水猛漲,此時水位蓋過了渠底。
    趙正帶著眾人,站在奔騰的大通河邊,眼下就剩最後一鋤,成與不成,通與不通,在此一舉。
    “來了來了!”趙金玉從遠處官道上下來,一路奔跑,一路興高采烈地大吼。
    趙正手搭涼棚,定睛望去,隻見官道上一行人馬折向荒野,徐徐而下。為首一人身著綠袍,腳踩朝靴,頭戴展翅襆頭,身旁一人身著青色官袍,便是蒼宣縣丞。兩人身後跟著一個年輕人,錦衣華服,似是不凡。
    一行人等到得河邊,便從馬背上下來。
    趙正率眾迎上前去,“上平鄉平涼村裏正趙正趙元良,見過縣令!見過縣丞!”
    那縣令四十來歲,臉龐消瘦,麵帶微笑。
    “你便是趙正?”那錦衣人搶了一步,走到河邊,“大通河河水漲跌不測,你又如何保證你的灌溉渠能不引水淹田?”
    趙正不知對方路數,但見縣令縣丞隻是站在一邊,神色恭敬,心道莫不是哪家高官衙內?如此,一時間不知是該說還是不該說。
    “你且說來便是!”縣令擺了擺手,“這位郎君的身份高貴,不是你可揣測的!”
    那年輕人微微一頷首,“祁縣令過譽了,我如今無官職在身,隻是對這灌溉渠略感興趣,此番詢問也並不是上下質問,純屬好奇而已!”
    趙正聽罷,知道不是來找麻煩的,當下就把這渠的奧妙說予眾人。
    灌溉渠自高到低,走的是口小肚大、如樹蔓擴張的路數。河水漫不過河坎,單位流量經過渠溝土層汲取、分支分流,最後再匯集到更寬出口更大的主渠,最終流入大通河下遊。這般水渠,隻有嫌水不充沛,哪裏會怕引水漫田?
    趙正一邊說一邊在地上畫草圖,那年輕人對單位流量、口小肚大的說法聽得饒有興致,不由也蹲下來和趙正一齊探討。
    趙正指著圖,道:“主渠輔以擋板負責供水,水大時插板,水小時抽板,控製入口流量。支渠負責灌溉,技巧便是築水底土隴,抬高所需灌溉區域的水位,使水流入農田,待水足後,鏟去土隴,水位便能平複……”
    這一講解,簡單易懂,年輕人聽得津津有味。忽然又問:“你的溝渠始終是土築的,長年累月,水急之處溝壁不會被水衝垮?那時你這口小肚大的設計,便又有何用,不也一瀉千裏了麽?”
    “郎君!”趙正停了下來,道:“郎君所說確是一大隱患,我也準備在今年秋收之後,待大通河水位下降,於灌溉渠水流湍急之處使火磚米漿加固渠底與渠壁。”
    “如此甚好!”年輕人一拍大腿,大笑起來,“你這渠可以,當立一功!”
    說罷站起身來,縣令迎了上來,做了個揖:“郎君,這開渠首鋤,便由你來?”
    誰知那年輕人擺了擺手,“此事榮耀至極,你我皆退下吧!趙裏正,你便親手開了這渠口,讓我等觀摩駐望一番……”
    說罷,朝趙正做了個手勢。
    趙正原本請縣令來此,一是匯報開渠進展,讓他知道縣府給的鐵他沒白用,撥的糧食平涼人沒有白吃。二也是想讓頂頭上司過個手癮,順便邀功。說不定縣令大人一高興,就能大手一揮,賞錢百貫,給平涼村更多好處。
    但那縣令顯然十分忌憚這年輕人,不敢妄動,隻向趙正使了個眼色,那意思是說,還是你自己動手吧!
    平涼村的後生們遠遠地站著,大氣都不敢喘。趙金玉見過縣官,但也是第一次見到縣令,此時又見那錦衣年輕人氣度不凡,頗似王侯,趙正在這樣的人麵前卻拎起了鐵鋤,當著眾人的麵高高地揮舞了起來……
    趙金玉便是連呼吸都不順暢了。
    渠口離著河水僅隔一層泥土,趙正一鋤頭過後,那土便坍塌了下去。河水在河坎水線之上歡快跳躍,隻等入口一開,便奔騰著自渠口湧入,然後順著溝渠一路延伸,直至荒原盡頭……
    成了!
    眾人踏著新綠,隨著水流的方向一路向南,遠遠地便能瞧見河水在渠中濺起的朵朵水花,跳騰拍打。
    “上馬!”年輕人一騎絕塵,自顧自地追逐而去。
    趙正想追,卻不料縣丞把馬韁遞到了手上,一臉殷切地表情,“趙裏正,這年輕人乃是皇家二郎!你且走運了!”
    原來如此!
    趙正雖然吃驚,但也容不得多想,他翻身上馬,直追而去。
    他此時心裏隻想著一件事,縣丞說的沒錯,平涼的未來,就全靠這二皇子了!
    一行快馬疾馳,但終究沒能追上流速飛快的水流。待到了平涼村旁的水渠出口,還未見流水,便已聽見了嘩嘩水響,聲勢巨大。
    渠邊站著平涼百姓,見趙正騎馬而來,無不歡呼雀躍!
    “通水了!”
    那年輕人似是十分興奮,迫不及待地趕到渠口,站在河坎上看那混著泥沙的河水泛著泡沫,從渠口重又奔向了大通河。
    “祁縣令!”
    “在!”祁縣令喘著粗氣,那年輕人道:“即刻表功,呈於內省!”
    “是!”祁縣令滿臉帶笑,回頭一拳砸在了趙正的肩窩,可以啊!
    趙正朝二人作揖:“小人不敢居功!”
    “是你的便就是你的,有何敢不敢!若是為官都如你這般放低姿態,有功不領,我大唐還如何中興?”年輕人杵在渠口想了想,“取名了嗎?”
    趙正搖頭,“尚未!”
    “那便叫盈倉渠吧!討個好兆頭,希望今年大唐能倉滿庫盈!”
    說罷,從渠口跳將下來,重又騎上了馬:“我近日還要去隴右,河西便不做過多停留。祁縣令,趙裏正,望你等能以萬民百姓出發,以渠水造福一方。來日我定再來拜訪,親口嚐嚐平涼種出來的稻米!”
    祁縣令誠惶誠恐,差點便伏地磕頭。趙正立在一旁,伸手作揖,恭送王侯。
    那年輕人恣意灑脫,任由胯下馬匹在平涼廣袤的原野上飛馳,幾名隨從緊追其後,一路便絕塵而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