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熟了

字數:3555   加入書籤

A+A-


    “興慶二年夏,天下大稔……”
    ——《正唐興慶中興》
    六月,涼州進入初伏天氣。
    但其實大漠裏的熱浪早在五月中就翻越了祁連山脈,跨過了玉門關,從漠北與河西吹上了黃土高原。夜晚雖然仍有寒意,但白天的氣溫卻已上了一個新台階。
    趙正揮汗如雨,將挑選過的黃豆裝袋紮緊,然後裝在了馬車上。
    趙金玉在一旁與古縣丞對完了數,恭恭敬敬地交了一筆種子費。
    古縣丞把錢丟進了箱子裏,隨口道:“元良,你們要這麽多菽種,下半年不過了?全種豆子?”
    趙正擦了一把汗,搖頭,“不影響,剛開的荒地收成不行,種一茬糧就已經是勉為其難了,再勉強去弄那便真的是浪費人力物力。而且今年看架勢是個豐年,村裏交完了稅,剩下的米糧吃到明年不成問題。”
    老古便笑道:“你們平涼財大氣粗的,倒是不愁!”
    趙正嘿嘿嘿地也笑了起來,涼王殿下半個月前讓人送來了一車銅板,堆在祠堂裏,跟座山似的。要說震撼還是真的震撼。
    押送賞錢的右武衛喝水的時候眼睛都沒敢離開那堆銅錢,直到雙方交接點驗完畢,那隊正才從懷裏掏出了一封信,恭敬地遞給了趙正。
    “涼王殿下原本是要親自來的,無奈就藩開府事多,就派了我等前來護送,這封信是涼王殿下親筆所寫,裏君還請細閱。”
    趙正展開那羊皮紙卷,隻見其上滿滿當當地寫了數百字。
    趙正大概看了一眼,趙碩的大概意思是這次回京確實是為趙正請了功,但礙於朝堂的複雜形勢,所以這功績沒法以戰功量度,隻能以翔鸞閣的名義表彰,區區十萬貫,希望趙正不要介懷等等等等……
    “十萬貫呐……”老古插著手使勁地眨眼睛,一臉的羨慕表情,長歎一口氣,道,“涼王大手筆啊,這哪裏是賞賜,這是要買人啊!”
    趙正把最後一袋黃豆種子抬到了車上。
    誰說不是呢。
    受朝廷賑濟影響,蒼宣糧價在五月大幅下降,從每鬥八十三文掉到了五十文。眼看夏收將至,市麵上糧價再次跳水,鬥米不過三十八文,等夏收過後,怕是要跌出眼淚來。
    在以糧價定物價的時代,能一口氣買下二十多萬石糧食的十萬貫錢,怎能說不是一筆巨款?
    對於平涼的泥腿子來說,這十萬貫跟天文數字一般。
    趙正拿著錢,其實心裏也十分地忐忑。老古沒說錯,趙碩確實點了名讓他去涼州,做他的幕僚。但趙正以平涼為借口,委婉地拒絕了。
    至少現在不行。
    二月的時候,為了擋住吐蕃人,平涼村的土屋子被他推了一大半,遍地廢墟便是到了六月都還沒清理幹淨。
    他新造的磚窯連軸轉了三個月,後山都被平涼人砍禿了,可磚窯的產量還遠遠不夠給全村人蓋火磚房。
    更別說趙正還在規劃豬圈,垃圾池。他原本還想弄條深埋的沼氣管道,但一想到這年頭用火極不安全,沒什麽防範措施,萬一誰家沼氣池炸起來,怕是方圓幾十米都要上天,想了想還是算了。
    如今平涼的景況和一個月前又不一樣,拒馬溝回填為地基,其上變成了高一丈,上寬八尺,下寬一丈六的防護牆。祠堂也翻修了一遍,全磚石構築,擴建了一倍,還設了角樓,成了名副其實的堡壘要塞。
    一般的軍鎮,怕是都要相形見拙。
    無他,平涼人被吐蕃人嚇著啦,怕他們不甘心再來尋仇。
    一村老少幾百口,多少還是讓趙正操了不少心。
    回平涼的路上,趙金玉顯得有些心不在焉,趕著馬都險些把車翻到溝裏去了。
    趙正趕緊讓他到車裏去坐,自己親自上手,駕起了馬車。
    “元良,你真要走?”趙金玉一臉的不好相與,“平涼好不容易看到些希望,你怎麽舍得丟下我們這些弟兄,自己去謀前程?”
    趙正沒回頭,手裏馬鞭甩了出去,“誰告訴你我要走了?”
    “哪有人給賞賜一次給人堆一座錢山的?”趙金玉道,“涼王這分明是看上你了,拿錢砸我們呢!可我們不了解他啊,誰知道他讓你做些什麽?大唐少你不少,可平涼沒了你,以後怎麽辦?”
    “我還沒成親呢,元良!你不是說要幫我找個形象好,氣質佳的女子嗎?你不能說話不算話……”趙金玉眼睛泛紅,說著說著,臉上便掛不住,要哭出來。
    趙正默默地趕著馬車,過了蕭瑟的周集,走在官道上。
    遠遠瞧見遠處金燦燦地一片即將收獲的稻田。田邊幾個平涼女子說笑著,正蹲在盈倉渠旁漿洗,她們手裏揮舞著木杵,濺起來的水花迷了她們的眼睛。
    水裏漂著幾隻紙船,孩童們追逐著,高興地歡呼雀躍,張嬸子拿著藤條追趕,嘴裏咒罵著,可當心著,掉下水去衝了你們,我怎麽跟你們爹娘交代?
    牆邊,男人們正在做夏收前的最後工作,鐮刀是新鑄的,打磨過的鋸齒上閃著寒芒。旁邊堆著十幾隻剛做好的打穀桶,擺著一排排脫粒的連枷……
    一派生氣與祥和的景象。
    “金玉,菽怎麽種,你心裏有數吧?”趙正收回了目光,問道。
    趙金玉坐在車裏點頭,“你跟我說過的,新開的地裏種兩年菽,可以肥田,等到第三年再種糧。剩下的菽種,就種在田埂上……”
    趙正道,“我在縣裏和鎮上都租了鋪子,我們平涼的糧食,豆,打的魚,吃不完的都可以拿去賣。賣的錢,多換布棉絲麻,冬天要……”
    “要過冬,還要給男丁娶婆娘,要備好女子們出嫁的嫁妝……我知道了!”趙金玉深吸一口氣,道,“這些事你說了好多次了,你煩不煩?”
    趙正隻好閉嘴,悶著頭趕車。
    馬車行到村口,卻見一行人馬等在村外。
    雖然沒有披甲,但趙正一眼就看出了,領頭的是就是右武衛押送賞錢的隊正。
    趙正下了馬車,迎上前去:“梁隊正,你何時來了?”
    那隊正連忙作揖,神色急切:“裏君你可回來了,涼王殿下等你多時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