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天王山奇襲!決戰天王山!【4500】

字數:9640   加入書籤

A+A-


    第(1/3)頁
    > 青登將騎兵隊分成兩部分。
    一部分由原田左之助指揮,繼續將伏見戰場的殘兵敗將往北邊趕去。
    另外一部分則由他、中澤琴和鬆原忠司來親自指揮,急行軍趕赴山崎戰場。
    伏見方麵的戰局已徹底奠定,長州軍再也沒法在伏見翻起什麽風浪。
    既如此,將總司這麽大的戰力放在後方,未免浪費。
    於是乎,青登派人去向總司傳令,命她也跟著一起增援山崎戰場。
    至於後續的打掃戰場、清剿殘兵的任務,就交由島崎魁去負責了。
    在趕路時,青登從中島登口中知悉了山崎戰事的詳細經過。
    相比起伏見戰場的開闊,山崎戰場要狹窄得多。
    山崎西臨天王山,東靠鴨川,夾在一山一水之間。
    長州的6000大軍,土方·薩摩的3500聯軍——總數近萬的雙方軍隊,就在這片逼仄之地鋪下陣勢,展開對峙。
    在觀察完戰場形勢後,薩摩軍的軍師……也就是那個伊地知龍右衛門,在獲得西鄉吉之助的應允後,立即趕赴新選組的本陣,找到土方歲三,道:
    “土方副長,我已想出破敵之策,倘若順利的話,僅需半日的時間,我們就能擊潰麵對的賊軍!可否聽我一言?”
    土方歲三挑了下眉,說:
    “願聞其詳。”
    就這樣,二人在軍帳中展開秘密談話。
    伊地知龍右衛門言簡意賅地闡述其作戰計劃:
    今日一戰,看似敵眾我寡,但這隻不過是明麵上的假象。
    長州軍最大的弱點,無疑是過於臃腫。
    軍中充斥了大量臨時征召過來的浪人、農兵、獨立部隊。
    看上去勢頭很大,但實則隻不過是外強中幹。
    伊地知龍右衛門因此斷定:長州軍的指揮體係一定存在重大問題!
    就像是一個遲鈍的、無法靈活控製手腳的巨人,行動溫吞,蝸行牛步。
    在望見長州軍的軍營不甚齊整後,伊地知龍右衛門更是篤定了其判斷。
    於是,他根據長州軍的這一特性,製定如下計劃:
    首先,布下一支正兵,然後再派出一支奇兵。
    正兵負責在正麵戰場跟長州軍展開交鋒,且戰且退,引誘對方深入追擊,迫使其拉長戰線。
    至於那支奇兵則繞道向西,潛伏在天王山,待時機成熟後——也就是待長州軍拉長了戰線,軍力分散之後——從山上奔襲而下!直衝敵營!對長州軍發動奇襲!
    山崎戰場很逼仄,就跟一條走廊似的,往西走會撞上天王山,往東走則會被鴨川阻斷道路,隻能向北或往南。
    不難想象,在這種地形作戰,一旦側翼遭受襲擊,除非軍隊擁有強悍的組織力,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在默默聽完伊地知龍右衛門的作戰計劃後,土方歲三靜靜道:
    “巧了,你和我想到一塊兒去了”
    這大概就是所謂的“英雄所見略同”吧。
    在觀察完戰場地形,以及敵我態勢之後,土方歲三做出了跟伊地知龍右衛門一模一樣的判斷!
    不僅如此,他所擬定的作戰計劃也跟對方大同小異。
    同樣也是用正兵來引誘敵軍,再用奇兵來一舉製勝。
    在正、奇兵的兩麵夾擊之下,未嚐不能以弱勝強,一舉擊潰對麵的敵軍!
    雖然這是一份充滿變數的計劃,正兵能否有效牽製並引誘敵軍,奇兵能否看準攻擊的時機,這些統統都是未知數,但天生膽子大、行動力奇強的土方歲三,很樂意去冒這個險!
    隻不過,若要落實這一計劃,必須要獲得薩摩軍的幫助。
    光憑土方歲三麾下的這1500兵力,可沒法執行這麽宏大的作戰。
    土方歲三本已準備親身趕赴薩摩軍的本陣,向對方闡明自己的作戰計劃。
    隻不過被伊地知龍右衛門給搶了先。
    既然雙方都想到一塊兒去了,豈有不一拍即合之理?
    如此,雙方很快敲定詳細部署與行動細節。
    由擁有成建製的火器部隊的薩摩軍來擔任正兵。
    由擁有強悍近戰能力的新選組來擔任負責打出決勝一擊的奇兵。
    謀劃已定,土方歲三當即親率永倉新八、齋藤一、芹澤鴨、新見錦,以及他們麾下的二、三、四、五番隊,暗渡天王山,在天王山上潛伏起來。
    西鄉吉之助和伊地知龍右衛門則率領薩摩軍的2000兵力,在長州軍的對麵擺開陣勢。
    天剛微亮,戰鬥旋即展開!
    長州軍自恃兵力雄厚,主動發起攻勢——這正合土方歲三、西鄉吉之助等人之意!
    炮聲、槍鳴、怒吼、嘶喊……響徹山崎內外。
    戰鬥開始後沒多久,在西鄉吉之助和伊地知龍右衛門的細致微操下,薩摩軍佯裝不敵,節節敗退。
    長州軍見狀,果真上當,忙不迭地展開追擊。
    不追便罷,一追馬上出了問題。
    原本還算有序的軍陣,頓時因忙於追擊而變得混亂,整支軍隊變為“一字長蛇陣”,散布在走廊狀的戰場上。
    潛伏在天王山上的土方歲三,根本無法及時獲悉正麵戰場的詳細動向。
    第(1/3)頁
    第(2/3)頁
    一無有效的通訊手段,二無便利的觀測方法。
    哪怕有九番隊的忍者們向他匯報情報,所獲得的這些信息也具有很大的延遲性。
    不過,土方歲三不愧是新選組的副長、青登無比倚重的奇才。
    他僅憑著自己耳朵聽到的動靜、手頭上掌握的稀少情報,以及自身的經驗和直覺,精準地下定決斷:正是現在!全軍出擊!
    霎時間,靜寂的天王山被咆哮和叱吒所籠罩!
    土方歲三身先士卒,衝陣在前。
    永倉新八、齋藤一和芹澤鴨亦如一頭頭猛虎,爭先恐後。
    集合了新選組的大量精華的1500名將士從山上呼嘯而下!猶如一把利刃,正中“長蛇”的柔軟側腹!
    當土方歲三等人從山上直衝而下時,氣勢之澎湃,直如神兵天降一般。
    果不其然,遭受奇襲的長州軍登時大亂!
    “敵襲!敵襲!”
    “後方出現敵兵!”
    “淺蔥色的羽織!是新選組!”
    “帶隊者是誰!”
    “不清楚!但我看見二番隊隊長永倉新八和三番隊隊長齋藤一!”
    “該死的!快點回師!我們殺回去!”
    “喂!你們不要胡亂行動!”
    土方歲三等人攻入長州軍的側翼後,就馬不停蹄地往縱深突擊,其勢頭之猛烈,乃“豬突猛進”一詞的的最佳寫照。
    一旦抓住戰機,就會展開閃電般的攻勢,像瘋狗一樣窮追猛打,一直打到敵軍崩潰為止——在這一點上,青登和土方歲三的作風是一致的。
    在他們的猛攻下,長州軍被硬生生截斷成兩半!變為彼此不能相顧的兩大坨!
    西鄉吉之助的反應格外迅速。
    眼見土方歲三等人的奇襲成功了,他馬上傳令全體薩摩將士,轉守為攻,開始全線反擊。
    兩麵受敵、遭受分割……長州軍的兵力優勢盡喪,不複方才“追擊薩摩”的豪邁景象。
    至此,戰況逆轉!
    那些被強征來的浪人、農兵,果真是難堪大任。
    除了“壯聲勢”之外,一無是處。
    眼見戰況急轉直下,紛紛亂作一團。
    亂叫嚷的、亂跑動的……幹什麽的都有。
    外有強敵,內有豬隊友……焉能不敗?
    前後不過小半個時辰,長州軍漸呈潰敗之勢。
    又是喜聞樂見的兵找不到將、將找不到兵。
    敵軍秩序已崩,正是一舉擴大戰果的大好良機。
    怎可惜……毫無喘息之機的連番激戰,外加上兵力有限,薩摩軍和土方軍都已後繼乏力。
    薩摩軍那邊是真的力衰,還是有意保存實力,土方歲三不得而知。
    反正他們這邊確實是打不動了。
    沒能及時追殲,使長州軍得以緩一口氣,沒有徹底崩潰。
    負責統領山崎方麵的長州大軍的人,正是激進派的首腦——久阪玄瑞。
    久阪玄瑞或許是傑出的劍客、演說家,可他絕非一位優秀的指揮官。
    細觀今日整場戰鬥,他都沒有展現出優秀的指揮才能。
    薩摩軍詐敗時,他傻乎乎地追了上去。
    土方軍展開奇襲時,他沒能回師阻攔。
    部隊出現騷亂時,他沒能有效彈壓。
    唯有在收攏殘兵的時候,他總算是發揮出了些許作用。
    趁著薩摩軍和土方軍無力再攻之際,久阪玄瑞趕忙四下調度,使部隊止住了潰勢。
    在收攏了約莫千來號殘兵後,退卻至天王山上,以天王山作倚仗,展開節節抵抗。
    土方軍和薩摩軍自然是不會這麽平白放過對方。
    他們領兵至天王山腳下,一邊養精蓄銳,一邊營建簡易的堡壘,封鎖各個山口。
    正當他們為攻山而做準備的這個時候,陡然聞聽青登已擊破伏見方麵的長州軍,正把殘兵驅往北方時,立即派遣中島登去找青登搬援兵。
    隻要青登的援軍來到,拿下天王山便成十拿九穩之事!
    青登聽完中島登的細述後,不禁麵露欣悅之色,心中暗道一聲“幹得好!”
    本來,按照他的預定計劃,本次戰役將定為“三步走”,分作三天來陸續完成。
    第一天先平定伏見,青登把殘兵趕到山崎後,與負責該戰場的土方薩摩聯軍會師一處。
    等到第二天時,再合力擊潰山崎的敵軍。
    沒承想,土方歲三等人發揮出了強悍的主觀能動性,僅憑自身的力量就在首日擊破山崎之敵!
    一想到此戰有土方歲三的參與,青登頓時覺得不足為奇。
    土方歲三有多大本領,青登自是明了。
    第(2/3)頁
    第(3/3)頁
    他應該是新選組裏最具軍事天賦的人。
    單論軍事才能的話,青登自認不如對方。
    青登從不認為自己是什麽軍事天才。
    他認為自己隻不過是戰爭經驗比一般人要豐富而已。
    倘若將來複製到跟軍事相關的天賦,或者讓青登潛心學習一段時間,或許在以後哪天,他的軍事能力可以超過土方歲三。
    畢竟,青登(鬼之心+5)的學習能力,肯定是在土方歲三(鬼之心)之上的。
    土方歲三能夠想出這等奇策,青登並不感到驚奇。
    他覺得驚訝的是:伊地知龍右衛門竟能謀劃出跟土方歲三一致的計策。
    看樣子,“山本勘助再世”並非浪得虛名,此人確實是有兩下子!
    怪不得西鄉吉之助會拜他為軍師。
    這種決斷力,這種對戰場態勢的把控,當真是萬中無一的大才。
    “伊地知龍右衛門”這一名字在青登腦海中更深刻了些許。
    此外,薩摩軍的表現也引起了青登的關注。
    且戰且退,誘敵深入——這簡單的一句話,蘊藏了多麽精妙的微操技術,以及多麽優秀的軍隊組織力!
    經此一戰,青登認為自己需要對薩摩軍的真實戰力做一個全新的評估了!
    ……
    ……
    山崎,天王山——
    當青登一行人趕至天王山的山腳時,首先瞧見的是巍峨的山頭,以及山頭上迎風招展的象征長州毛利家的旗幟(一文字三星)。
    山腳處,土方軍和薩摩軍正為攻山做著緊鑼密鼓的準備。
    時下正值中午。
    空氣中飄散著誘人的香味。
    每逢戰時,為了增漲體力、鼓動士氣,將士們的夥食較之往日會更豐盛些——這是青登定下的規矩。
    秦津藩距離京都不過咫尺之遙,倘若在這點距離下連最基本的食物供給都保證不了,那岩崎彌太郎可以切腹謝罪了。
    抬眼望去,入目處皆是將士們大快朵頤的景象。
    一手捧著幹飯,一手捧著熱湯,吃得好不痛快。
    當然,隻有新選組的將士們能夠有幸享用這等吃食。
    各藩自備吃食,幕府和秦津不予提供——哪怕是會津和薩摩也不例外。
    西鄉吉之助對軍糧的重視程度,顯然不如青登。
    因此,當新選組的將士們吃熱飯、喝熱湯、嚼肉幹時,薩摩軍的將士們就隻能啃著幹巴巴的飯團,以酸梅幹、醋昆布來調調味。
    兩者形成極度鮮明的對比。
    雖然嘴上沒言語,但薩摩軍的將士們現在無不是一副眼熱、羨慕的模樣。
    這也算是薩摩藩的一大痛點了——缺糧。
    薩摩地處西南邊陲,雖占海運之便,但本身並非產糧大國。
    跟坐擁廣闊平原、不缺田地的秦津藩相比,實乃殘忍的差距。
    在恢複了藩內的舊田、開墾了新田後,青登將新選組的夥食待遇又往上提了提——無它,田多!糧多!就是這麽豪橫!
    當青登騎著大黑牛,以“一人一牛,掌中提槊”的經典形象從軍營中穿行而過後,頓時引起不小的轟動。
    “快看!是仁王!”
    “仁王大人!”
    “主公大人!”
    新選組的將士們的激動情緒,自是不必言說。
    就連薩摩軍的將士們,這時也難抑心中的亢奮,紛紛站起身來,伸長脖頸,隻為一睹傳說中的武士。
    青登一邊繼續往前趕路,一邊微笑著頻頻揮手向將士們致意。
    不消片刻,他抵達土方歲三等人所在的本陣。
    剛一進入本陣,他就瞧見正在吃飯的一眾部下。
    眼見青登來了,他們趕忙起身,不過卻被青登搶先道:
    “你們接著吃,不必多禮。目前戰況如何?快向我簡單報來。”
    *******
    *******
    求月票!求推薦票!(豹頭痛哭.jpg)
    ps:本章中出現的“天王山”,就是豐臣秀吉和明智光秀一決雌雄的“天王山合戰”的所在地。
    競技體育裏常常提及的“天王山之戰”就出自這個典故,意指關鍵之戰。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