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5章 親手扶持
字數:7468 加入書籤
還是李佑靠著ia和駐韓美軍的關係,給李連昌的兒子,開了張在駐韓美軍附編韓軍的證明。
對於所有必須應征入伍的韓國男人來說,駐韓美軍附編韓軍是一個非常有吸引力的選擇。
當然,駐韓美軍附編韓軍的生活條件比普通韓國士兵好得多,因為美軍的訓練和待遇都更好,生活標準也更高,經常可以自由地進出軍營。
因為附編韓軍獲得進出軍營的通行證實在是太容易了,其次是休假的時間非常多,可以享受美國和韓國的各種假期。
理論上附編韓軍和普通士兵一樣,需要接受韓國憲兵的監督和管轄,必須遵守韓國陸軍的各項規章製度。
但駐韓美軍在韓國享有治外法權,所以附編韓軍在外出、過夜、休假方麵,也確實享有一些‘特權’。
對於附編韓軍的管理,美國人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這張證明出來之後,李佑將李連昌兒子的病曆往媒體上一貼,事情就了的差不多了。
甚至是有不少年輕人羨慕的,畢竟附編韓軍與常規軍隊相比,日子要輕鬆愜意太多。
千年民主黨那邊還不死心,又提出他們在錄取上造假。
雖然雖然現在民間反對駐韓美軍的年輕人眾多,可附編韓軍待遇實在太好,申請者人數眾多,競爭也就變得越來越激烈,因此必須通過英語能力測試,甚至要求托業考試分數在780分以上,或者英語水平考試分數在690分以上。
好在李連昌的兒子是個貨真價實的留學生,不是出去混日子的,手裏的證明自己就有一大堆。
李連昌的兒子,這個比李佑大十幾歲的四十多歲中年人,當時親自站在李佑麵前鞠躬致謝,後麵李佑和李連昌談事情的時候一直站在邊上招待。
不過這都是競選當中的插曲,現在已經成功了。
李佑將手機放在茶幾上,隻希望李連昌明年上任後,能夠好好做好他應該做的事情。
失敗後的盧武玄,眼中包含淚水的出現在媒體麵前,宣布自己會繼續努力,爭取在自己的位置上為大韓民國做出貢獻。
春風得意的李連昌連忙也展現出寬容,現在競爭已經結束了,該做的就是收攏好人心。
兩人在媒體上隔空對話,也都很有理智的祝福了對方。
當晚,李連昌就和眾多關係親密的人,在金門會所進行了慶祝。
“李會長!”李連昌笑容燦爛的和過來的李佑握手,“再次對大選中提供的幫助表示感謝。”
李佑和他握手,兩人走向中心位置,“淩晨的時候已經謝過了,我們李總統不必客氣。”
“這段時間還是叫我議員就好,”李連昌擺擺手,“還是要尊重現任的金總統。”
李連昌和李佑在中心桌子上坐下,這桌子上也隻有他們兩人,李連昌忽然開口問起,“李會長,你覺得我們該怎麽麵對美國和北邊?”
他伸手幫李佑倒了杯酒,附近兩三張桌子上坐著的人,麵色都有細微的變化。
“麵對美國和北邊?”李佑有些意外他這個問題,“李議員在各種宣講中做的不是很好?”
“宣講是宣講,”李連昌苦笑了一聲,“你看盧議員,他說還敢放出豪言,說要跟美國切割,這讓他做他又做不到。”
李佑失笑,“盧議員雖出身貧苦,但很有天分,心高氣傲,說出這樣的話也是正常。”
李佑晃著酒杯,思考中李連昌也沒有打擾他。
事實上,國民們普遍認為李連昌更親近一些美國人,而盧武玄則更多地批評駐韓美軍。
實際上,兩人都認同金民中韓美是同盟,而南北是同胞的理念,隻是某些方麵上有些不同。
盧武玄對美國表現的更強硬一些,對北邊則更加有些過於溫和,想要繼續施行現在的陽光政策。
與頗為西化的絕大多數韓半島政治家不同的是,盧武玄迄今為止,隻短期出過兩次國,而美國則從未去過。
或許是因為以往的家境,或許是因為各種公益律師的工作,但總之這在韓國是非常罕見的現象,因為許多韓半島的政治人物都願意找機會,與那邊的議員乃至總統合影,以顯示自己的地位。
盧武玄對此非常反感,說自己不會單純為了撈取政治資本而去美國。
隻是李佑對這一點記得倒是很清楚。
這位議員在未來廣受非議的就是他這張嘴,因為他在本該有的未來裏。
甚至都不是太遠的未來,就在明年。
那個成為盧總統的他,先是批準向伊拉克派出部隊支援美國,後來又一改希望駐韓美軍撤走,甚至覺得他們應該繼續駐紮下去,隻是覺得應該無條件駐紮,而不是一直向韓半島索取那麽高的軍費。
這就很難繃了,於是支持他的民眾們發生了巨大動搖,甚至成為了原曆史上第一位被國會彈劾起訴的總統。
後來還有種種事情,總之就是把自己說的話都抽在了地上,證明了競選時候的他真的是個理想主義者,隻有一張嘴。
“平衡,”李佑告訴李連昌,“尤其是周邊各國,而不是隻有美國和北邊”
他們說了很多,涉及了數個國家。
李連昌與盧武玄最大的區別就是,他認為金民中的理念沒錯,但金民中實行的陽光政策是完全失敗的。
他和李佑表達,與北邊應該進行對話,而不應該通過妥協的方式來進行無條件的包容。
李連昌尤其覺得金民中在這一點上太過軟弱,什麽都包容。
就連九八年北邊的潛艇在他們海域擱淺這種事,他包容了。
李佑點點頭,對他的一些看法表示同意,李佑現在是個正兒八經的商人,雖然會做一些其他事,但阻礙不了他是個商人。
李連昌的理念很合他的胃口,他也希望周邊數個國家能夠好好相處。
“剛才李會長也說了,”李連昌嚴肅道“最重要的就是平衡。”
“我們並不強大,”他搖著頭,對韓半島的實力看得很清楚,“所以我們才更需要找到平衡點。”
“可繼續實行陽光政策,如果南北之間到了失衡的地步,我們該怎麽辦?”
“現在就是在陽光政策幌子下,實行那些無原則的包容,怎麽能提供那麽多支持,卻隻顧看對方的臉色?”
“如果對方擁有了最強大的武器,能隨時掀桌子,我們還平衡什麽?”
“我們要進行平等的合作,而不是隻給支持求著對麵友好。”
在他們說話的時候,周圍還是有人能聽到一些的,他們在聊這麽敏感的話題,更沒有人能上來搭話了。
李佑笑著擺擺手,“等李議員就職後,再按照好的方向大施拳腳就好,不用這麽心急。”
李連昌說這些話,就是為了摸了摸李佑的心思,知道李佑也不是很偏向美國人,隻是現在和那邊進行的利益更多,所以才看起來跟偏向一樣。
他臉上帶了些笑意,摸出自己的未來一代手機,“李會長,以後有時間教教我怎麽用。”
李連昌看上去有些苦惱,“自從買下這台手機後,就想整天把它拿在手邊。”
他笑著說起,“也怨不得年輕人喜歡看網絡論壇,在上麵發言可太方便了,李會長那不是想報道什麽就報道什麽?”
李佑眯了眯眼睛,李連昌這也太心急了,還沒就任言語中就帶了些忌憚。
他搖了搖頭,臉上帶了些玩味,“這可不是讓人報道什麽,而是隻需要一個示意。”
李佑一攤手,“不想得罪我的就不會去報道,所以上麵很多關於李議員的事情根本就看不見,用戶隻能看到推送的東西。“
李連昌愣了一下,臉上的笑容都頓了頓,但緊接著就更加燦爛了,“這可是好事情,不過要讓他們按好的方向去報道什麽,這可就需要絕對掌控了,現在也就隻有李會長能做到這一點了。”
“李議員是關心則亂,想的事情太多了,”李佑和他碰了下酒杯,“未來的輿論將會成為一門產業,真正的原因其實簡單得很,因為很多媒體都是沒節操的,隻要國民愛看什麽東西,他們就會把什麽東西的那一丁點賣點變得無限大,怎麽誇張怎麽寫,誰不愛看?”
“輿論產業”李連昌幹咳兩聲,“多謝李會長指點。”
怪不得金門和李佑的輿論環境這麽好,人家把這都當成產業做了,能做不好才怪。
“比如說李議員是個普通人,有人在網上冤枉了李議員,甚至引導一些人罵你,”李佑攤開手,“我能做什麽?”
他笑了笑,“我能讓更多的人加入進來,即使事後很多人明知道是冤枉了李議員,但他們依然還是要跟著別人,一起罵李議員。”
“因為他們那時候已經犯錯了,敢於迎著那麽多人承認自己的錯誤的人,是很少很少的,他們的話會被淹沒在人海之後。”
“而其他人是不會承認的,因為他們覺得大家都這麽說,證明他們自己沒有犯錯。”
李佑的笑容帶著調侃,“這就是操控輿論最好的方法。”
“好的方麵也跟它一模一樣,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誇讚一件東西的時候,即使有個別清醒的人知道這是差的,可他一旦說出來,也會被人罵‘眾人皆醉你獨醒’。”
慶功宴還有更多事項,兩人也沒有聊太多東西。
李連昌和李佑一起,和之前那些沒怎麽打過招呼的議員們交流,大多有了個臉熟。
其中趙泰燮還專門找李佑聊了一段時間,不過趙泰燮始終是金建英資助進大國家黨的國會議員,雖然之前和李佑關係還不錯,但隨著天下集團和金門集團開始不對付,他和李佑的關係也隻限於表麵上的友好了。
趙泰燮還是有些遺憾,自己沒能真正和李佑建立起好的聯係。
這樣一來,恐怕以後要成為敵人了。
李佑最開始在首爾展露頭角的時候,在眾人心裏就是個武夫的印象,對比起現在的樣子
李佑把趙泰燮自己變幻的臉色看在眼裏,他笑嗬嗬的和趙泰燮道別,端著酒杯離開了趙泰燮旁邊。
整個宴會李佑見了很多人,除了李連昌之外,現階段最重要的就是馬上要競選市長的李明學,他見李佑過來,連忙起身鞠躬,也沒有什麽政客的架子,“會長ni。”
李佑此刻臉上依舊帶著笑容。
他拉著李明學坐在沙發上,和李明學並肩坐著,看上去就知道關係很是密切的在閑聊。
“今年半年多的時間,感覺怎麽樣?”
李明學連忙點頭回應,這個很快要競選市長的中年男人,麵對眾多國會議員都沒有這麽恭敬。
“以往從來沒有這種機會,”李明學露出感激之色,“我一定將會長給我的幫助銘記在心。”
“您已經幫了我很多忙,為我介紹的那些人,也對競選出現了很大的幫助,”李明學懇切道“我一定不會讓會長失望。”
這話可不是客套,李明學對李佑幫了多少自己,真的是心知肚明。
自己從一個首爾市政廳不大不小的官員,到現在首爾市長的有力競爭者,可以說全靠李佑扶持。
眼見李佑幫助李連昌成為了新的韓半島總統,李明學這個渴望在政途上走遠的男人,自然表現的更加恭敬起來。
李佑輕輕一笑,“你自己有能力,被埋沒那不是太可惜了?”
他和李明學碰杯飲酒,突地開口問起,“以前有沒有做過什麽錯誤的事情?”
李明學怔了怔,迅速搖頭,“沒有。”
怕李佑不信,他特地講述了自己大概的人生經曆。
他在家中排行第五,四歲前都生活在日本,父親是個牧夫,專門替人放牛擠奶。
四歲的時候,他們搬回韓半島的途中船隻沉沒,還是靠搜救船回的國,上岸的時候是空著手的。
他是個非常聰明的人,成績也很棒,但家中貧困隻能讀了一個半工半讀的商業高中。
後來加入了一家修車廠做文職掙錢養家,陳養喆發掘了他,讓他充當了身旁的副手。
李佑讚許的拍了拍他,“這樣一來,大事可成。”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