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與霍去病的交談

字數:5230   加入書籤

A+A-




    張泊傻了。
    我還沒上車啊。
    在風中淩亂了片刻,張泊轉過身子,向著農家樂的方向走去。
    經過這兩次的消失事件,張泊現在已經可以確定,無論是劉據,霍去病,還是劉備諸葛亮等人,都是曆史中活生生的人物。
    因此,現在即使他沒有成功前往西漢以及東漢,張泊的臉上依然洋溢著躍躍欲試的神色
    他首先想到的不是通過這賺錢,而是彌補一些遺憾。
    就和劉據和霍去病有所遺憾一樣,蜀漢也有著遺憾。
    近乎於白手起家,最終三分天下。
    不過,很可惜,最後也沒能興複漢室,還於舊都。
    但是,現在卻大為不同。
    劉備一行人可是來到了一千年以後。
    隻要他給劉備一行人一些史書資料,外加一點小小的未來震撼,蜀漢起飛不是夢。
    一刻也沒有為“悠悠蒼天,何薄於我”的諸葛亮感到悲傷,下一刻趕到戰場的是事後諸葛亮。
    嘖嘖嘖。
    想到如此場景,張泊差點笑出聲來。
    當然了,解決這些遺憾固然是很好的,但是在解決這些遺憾的同時,如果能賺些錢就好了。
    錢!
    五銖錢!
    瞬間,張泊發揮出百米賽跑的速度,飛一般跑回了農家樂,來到走廊下的牆角,撿起了那串被他丟棄的銅錢。
    既然現在已經確定了劉關張的身份沒問題,那這些五銖錢大概率是真的。
    他可是在網上查看過五銖錢的資料,雖然五銖錢是一千多年的古董,但是不怎麽值錢,一枚也就百八十塊,但是積少成多啊。
    光他手中的這一串,大概五十多枚,再怎麽樣應該也有個四五千塊左右。
    果然,還是古董值錢。
    他說不定也能夠從西漢或者東漢捯(dáo)飭(chi)點玩意拿出來買賣。
    不對
    像五銖錢這種不怎麽值錢的古董還好,就怕到那時,整出點文物之類那可就完蛋了,被盯上就完蛋了。
    總不能往他死去的爺爺身上推吧。
    想了想,張泊還是覺得算了。
    還是專心搞五銖錢比較劃算,當然,如果有金子之類的就更好了。
    至於怎麽搞錢,張泊也想到了,他完全可以采購些現代物品給他們,甚至現代生活中常見的糖,鹽之類都能在古代賣到不錯的價錢。
    第二日,周三,天氣晴。
    一般來說,周三的生意都不咋樣,鐵飯碗一般都是周末休息,服務性的行業一般都是周一周二休息,因此,周三,周四,周五青興村的人流量較之那四天是少了一大截。
    現在的張泊也樂得清閑,澆澆院子裏的瓜果蔬菜,考慮著他的第一筆生意該賣些暴利的東西給兩漢時期的人。
    就在張泊考慮的時候,劉據與霍去病進入了農家樂中。
    “兄長。”
    “店家。”
    不知道是不是張泊的錯覺,他感覺今天的霍去病較之昨天親和了不少,甚至都已經和他打起了招呼。
    如果說之前的霍去病是拒人於千裏之外的話,那麽現在的霍去病就顯得十分有親和力,仿佛鄰家大哥哥一般。
    而且他的臉上洋溢著笑容仿佛是發現了什麽新奇的事物一般。
    “小據,冠軍侯,你們怎麽僅僅去了一日就回來了。”
    “一日?怎麽會,兄長,我們在東漢呆了十日。”
    ?
    張泊滿臉問號。
    怎麽會過去十天?劉據一行人明明昨天才走的。
    莫非,這時間流速還不一樣?
    就好像神話中說的那樣。
    天上一日,地上一年。
    倒是有這個可能。
    “那個,小據,實話與你說,你在東漢過去十日,我在這才過去一日。”
    聽到張泊的分析,劉據與霍去病的臉上全都露出愕然的神色。
    他們想不通為何如此。
    “太子殿下,恐怕我們需要回到大漢了,也不知大漢如今過去了多久。”
    “兄長不用擔心,我之前計算了一番路途之上所花費的時間,發現兩漢的時間大概是差不多,也就是現在大漢也不錯才過去十日左右。”
    聽到劉據這麽說,霍去病也就放心了。
    “冠軍侯,想來這次你驗明了劉備等人所說的真偽了吧。”
    霍去病此刻也是健談了起來。
    “店家,確實如此,沒想到我竟然真的前往了大漢三百年後的新野。”
    張泊回憶了一番以往暑假看到的《三國演義》的內容。
    建安十二年,劉備三顧茅廬,確實應該在新野。
    “冠軍侯這些日子看起來似乎心情極為不錯。”
    “店家所言非虛,那是因為我收獲了兩個天大的好處。”
    當即,張泊也是來了興致。
    “不知冠軍侯獲得了什麽好處,能讓冠軍侯露出如此神態。”
    “店家可知馬鞍與馬鐙否?”
    馬鞍與馬鐙?
    雖然張泊沒有用過,但是他還是在網上看過圖片的。
    “有所耳聞。”
    “我所說的天大的好處就是這個。”
    馬鞍與馬鐙有這麽大的好處?讓這位“封狼居胥”的冠軍侯都露出如此神態?
    “這,馬鞍與馬鐙有這麽大的好處?”
    “店家可曾騎過馬。”
    “額,這個倒是沒有。”
    “我在東漢所看到的馬鞍,並不是普通的扁平馬鞍,而是形如拱橋一般的馬鞍,我親自上去試了一番,發覺果然非同凡響,大大地增加了穩定性,即使動作再大,也不會前後滑動。
    至於馬鐙,在西漢,上馬的時候隻能跳上馬背或者訓練馬匹蹲下,毫無疑問,不僅危險而且極為繁瑣。但是有馬鐙甚是簡單,隻需要踩在馬鐙之上就可以輕而易舉地上馬,無疑是大大地增加了安全,行動起來也更為迅捷。”
    在霍去病神采奕奕地向張泊講述的同時,張泊自己也在用手機在網上查找了資料。
    確實如同霍去病說的那樣,最早的高橋馬鞍和馬鐙都出現在東漢末年。
    不過,馬鐙卻與張泊印象中的馬鐙不同,是單馬鐙。
    “冠軍侯,你所看到的馬鐙是不是在馬匹的一側。”
    “沒錯。”
    “不知冠軍侯有沒有這個想法,那就是在馬匹的兩側都裝上馬鐙。”
    霍去病麵露思索的神色,片刻後向張泊詢問道。
    “不知在兩邊皆裝上馬鐙的意義何在,上馬不是隻需要在一邊上就行嗎。”
    “冠軍侯,兩邊裝上馬鐙的好處可不僅僅是上馬這麽簡單,而是可以起到固定的作用。”
    “固定?”
    “試想一下,裝上兩隻馬鐙,是不是腳掌可以從馬鐙中間穿行而過,人在馬匹之上能夠更好地保持平衡,另一方麵,在駕馬的同時,手也不用再抓著馬鬃,可以解放雙手,使騎兵可以在戰馬上左右劈砍,拉弓射箭,甚至進行長兵器戰鬥。”
    霍去病的神情瞬間明亮。
    他剛剛在腦海中模擬了一番雙馬鐙,發現確實如同店家所說的一般,可行!
    而且,在霍去病看來,雙馬鐙還有著一個店家沒有提及到的優勢。
    能夠提供大量的騎兵。
    因為在大漢,想要想成為騎兵,那騎術自然不能差,可以這麽說,任何一個騎兵,都算得上百裏挑一的。
    但是因為雙馬鐙出現,對於騎術的要求大大降低,一般人隻需稍加訓練,就能穩穩地坐於馬背之上。
    毫無疑問,這雙馬鐙的出現將會是大漢的實力再上一個台階。
    “冠軍侯,其實除了高橋馬鞍和馬鐙之外,還有一件與馬有關的器物,想來你應該很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