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劉徹得知大明
字數:4499 加入書籤
“起因是朕,這是何意?”
“首先,陛下沒有處理好與太子的關係,造成父不知子子不知父。”
劉徹嘴角一抿,顯然對於張泊的這個回答不甚滿意。
劉據可是他老來得子的兒子,平日幾乎是每日一見,何來父不知子子不知父之說。
“父不知子子不知父又是何意?”
“雖然太子執政平穩,並且前期的幾乎所有裁決都深得陛下的信任,那時候的陛下也是將太子當成真正的接班人來培養,但是,自從大將軍死後,事情發生了轉變。
越來越多的倒太子勢力開始冒頭,頻繁地誣陷太子。
使得陛下開始逐漸疏遠太子。
而且,當時的太子精明能幹,身邊已經聚集起一幫不小的勢力,想來當時的武帝陛下也有著深深的擔憂吧。”
“哼,怎麽可能。”
張泊看了眼說話的劉徹,內心在不停的腹誹。
你看你,又急。
說的又不是現在的你,你回答個什麽勁啊。
想到劉據,張泊也是有些無奈。
給這些千古一帝當兒子是真累,如果精明能幹,那老了的皇帝就懷疑要搶班奪權,如果表現得窩囊,那就覺得子不類父。
太難了。
“其次,陛下是不是覺得太子的位置極為穩固,無人與他相爭。”
“難道不是?”
劉徹回答起來毫不遲疑。
畢竟劉據乃是他的嫡長子,母親又是皇後,加之品性敦厚,劉徹一時也想不到究竟會是什麽情況使得太子之位不穩。
劉徹那自信的回答使得張泊無奈地搖了搖頭。
“太子參與政事數十年,那時的衛皇後年老色衰,因此陛下您就有了其他的寵妃,其中一人名為鉤弋夫人,其有一子,名為劉弗陵,據說是與堯帝之母一樣懷孕十四個月生下來的,陛下是甚是高興,將鉤弋夫人生活的宮門改成堯母門。”
劉徹眉頭皺起,他已經意識到了將來的自己所做下的這件事究竟有多麽荒唐。
“陛下想來也知道,既然將鉤弋夫人比作堯母,那堯是誰就不必多說,這無疑是釋放出一個信號,陛下要換太子,這使得酷吏們更加無所顧忌地攻擊太子。”
“當然酷吏們所做的一切都是在您的默認下進行的,就是想要借此對太子進行敲打。”
“事情的爆發在陛下的晚年,因為陛下年歲已高,開始沉迷神鬼之事,這也使得巫蠱之術重新進入宮廷。”
“而當時,一個名叫江充的黃門侍郎,因之前與太子劉據有間隙,見陛下年老,擔心太子上位之後將他除去,因此,特意說對當時正患病的陛下說病是由巫蠱之術引起的,於是您便給了江充極大的權利來徹查此事,江充因此橫行無忌,甚至查到了後宮衛皇後處與太子宮。”
劉徹突然打斷了張泊的訴說。
“朕當時沒有懷疑?”
“沒有,陛下剛愎……十分自信,並不認為江充會誆騙自己,就這樣,江充確實查到了詛咒小人,但是這就好比先射箭,後畫靶一般,明眼人都看出,這是徹徹底底的誣陷。”
劉徹的臉一黑。
什麽叫明眼人都能看出來。
合著我不是明眼人。
“那太子為何不來見我。”
張泊沉默片刻。
“陛下當時刻意不見太子。”
?
朕刻意不見據兒?
劉徹有些搞不懂,晚年的他到底在幹些什麽。
各種離譜的操作他一個都看不懂。
“太子因為見不到您,就懷疑陛下已經殯天,這些旨意是有人假傳,於是便奮起反抗。
當時的這一切也傳到了身在甘泉宮的陛下耳中,陛下沒有怪罪太子,而是派人去召集太子前來問話,但是使者連城門都沒有進,就直接回稟太子造反。”
在旁聽了半天的劉徹頓時來了火氣,“砰”的一拳砸在他身側的桌子上。
“據兒就因此人而死。”
“最終的結果自然就是太子兵敗逃走,最終自縊而亡,而衛皇後也在這段時間自殺明誌。”
通過張泊的講述,劉徹也是大概捋清了整件事的脈絡。
他怎麽也沒想到,與他相處四十九年的皇後衛子夫與培養了三十七的太子劉據竟然是因為此等荒唐事而亡。
當即,劉徹將江充這個名字默默的記在心裏。
這家夥必死
看著劉徹一臉戚然,張泊也有些無奈,說實話,巫蠱之禍就沒有贏家。
幫劉據的被殺,對抗劉據的也被殺,兩不相幫的也被殺,牽扯數萬人。
極大的損傷了大漢的元氣。
要不是後來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的霍光,恐怕武帝一死,西漢就要走到末路了。
劉徹端坐在石凳之上,他的腦海中在不停地思考一個問題。
是什麽造成了史書中的這種局麵。
是放縱,還是懷疑。
對於還未經曆這一切的劉徹來說,他也猜不透將來自己的想法。
但是,隻十幾息的時間,這位執掌了大漢數十年的皇帝也是回過神來。
現在說這一切還為時尚早!
他的長平侯和冠軍侯還活著!
這一次,他可不會讓這兩位大漢雙璧過早離世。
況且,有了史書的提醒加之畝產千斤的糧食,他絕對不會走上和曆史上的他一樣的道路。
看著劉徹的眼神恢複了清明,整個人的精神也再度恢複,張泊也是嘖嘖稱奇。
果然,這些在曆史上有些赫赫威名的皇帝都不是泛泛之輩,這麽快就已經調節好自身的狀態了。
“行了,店家,此事我已知曉,我可不會走史書中劉徹的老路。”
希望如此吧。
“對了,陛下,我這有一件事,想來你會非常感興趣。”
“哦?究竟是何事?”
“我這來了一個來自大漢後千年後的大明之人。”
大明?
劉徹已經從之前巫蠱的陰影中走出,饒有興致的詢問道。
“不知這大明較之我大漢如何。“
好家夥。
張泊沒想到,劉徹直接問了一個引戰話題。
這讓他一事不知道如何作答。
“可是很難回答。”
“這個倒不是很難回答,事實上,如果要打起來,大漢是一定打不過大明的,畢竟大明發展千年,無論是武器裝備還是其他都是碾壓的,至於為什麽我如此糾結,而是因為一句話,國恒以弱滅,而漢獨以強亡。”
國恒以弱滅,而漢獨以強亡。
劉徹的臉上浮現出一抹好奇的神情。
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