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虛構架空大明

字數:4486   加入書籤

A+A-




    腦海中想著這個子虛烏有的崇禎帝,張泊臉上露出了笑容。
    不容易啊。
    這下應該可以蒙混過關了。
    不過,話剛到嘴邊,張泊又咽了回去。
    他發現了一個致命漏洞。
    朱棣的後代字輩是“高瞻祁見祐,厚載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簡靖迪先猷。”
    朱標的後代字輩是“允文遵祖訓,欽武大君勝,順道宜逢吉,師良善用晟。”
    即使將崇禎帝朱由檢換成朱勝檢,還是有一個大問題。
    序列不對。
    他剛剛可是和老朱說大明有十六任皇帝的,但是如今朱棣的字輩隻排到了第十位的“由”。
    有一部分原因是因為明朝的傳位有時候不僅是父傳子,還有兄傳弟。
    例如朱祁鎮與朱祁鈺,朱厚照與朱厚熜,朱由校和朱由檢。
    但是如果真按照他的構思,實際上即使加上這些同宗繼承的,還差一位。
    在真實曆史中,到朱高熾的這一輩,經曆了四位皇帝。
    朱元璋,朱允炆,朱棣,朱高熾。
    但是如果改成朱標這一脈的話,就是
    朱元璋,朱標,朱雄英。
    少了一位!
    少的這一位該去哪裏找。
    沉默片刻,張泊突然想起,那位大明的崇禎皇帝似乎有兒子。
    十幾秒後,張泊看著手機上的那個名字,默默地點了點頭。
    就決定是你了。
    朱慈烺。
    我將你命名為崇禎帝。
    至於崇禎帝朱由檢。
    我將你命名為天啟帝。
    從現在開始,朱棣的子孫全部上升一輩。
    一個架空的大明在張泊的腦中浮現。
    “回陛下,最後一位大明崇禎皇帝,他的姓名是朱順烺。”
    與張泊料想的那樣,朱元璋一眼便看出了問題。
    “店家,不對吧,你之前說大明流傳了十六帝,也就是說,在我和標兒後麵的輩分應該是到了十四輩的‘逢’字輩,為何僅僅到十一輩‘順’字輩?”
    “是這樣的陛下,那是因為大明傳位的過程中,發生了三次意外,致使皇位沒有正常的繼承,例如皇帝無後之類,因此皇位最終隻在兄弟之間進行繼承,就比如明武宗與明世宗就是如此。”
    這樣嗎?
    朱元璋的目光在張泊身上不停打量,顯然他對於張泊的說法還是抱著懷疑的態度。
    “如此,那你將大明所有皇帝的廟號全都念一遍。”
    “是,陛下,因為你是開國皇帝,所以您的廟號是明太祖,太子殿下朱標是明太宗,太孫殿下朱雄英是明惠宗,之後是明仁宗,朱文基,接下來是明宣宗,朱遵鎮……”
    不得不說,改老朱家的名字真方便,隻需要將朱棣家中間的字輩換成朱標家的字輩即可。
    就算是老朱本人都挑不出毛病。
    如張泊所想的那樣,現在的朱元璋確實在不住的點頭。
    他的廟號自然沒什麽異議,開國皇帝,理當稱為太祖,就如同宋太祖,元太祖一般。
    標兒太宗也沒什麽好說的,大明第二任皇帝,想來較之漢太宗,唐太宗也不遑多讓。
    隻不過,對於自己孫兒的惠宗的廟號,朱元璋就有些看不懂了。
    “惠”雖然有惠民愛人之意,但是從以往的經驗上來看,這並不是一個好的諡號。
    例如漢惠帝劉盈,平平無奇,晉惠帝司馬衷,那就更是一個傻子皇帝,何不食肉糜就是他說的。
    為何雄英會有如此一個廟號,朱元璋怎麽也想不通。
    當然,對於張泊說的話,朱元璋其實已經信了七八,因為這些後代的名字確實符合《皇明祖訓》中的內容。
    “店家,你之前既然說,大明國祚276年,那大明究竟是被誰所滅,莫不是北元卷土重來。”
    朱元璋的懷疑不無道理,自秦時的匈奴,到如今的北元,北方的遊牧一直對於中原地區虎視眈眈,就算將北方的遊牧打服打跑,用不了多久,就又會死而複燃。
    因此,朱元璋直接了當的認定,大明的滅亡和北元脫不開關係。
    “陛下,大明滅亡的原因有很多方麵,如果單純從軍事方麵來說,大明滅亡的是李自成的農民起義軍和後金的部隊造成的。”
    農民起義軍朱元璋知道,這是王朝末年必然會發生的現象,就例如元朝末年一樣,算不得什麽稀奇。
    但是這後金又是從哪裏冒出來的。
    “後金與宋時的金朝有什麽關係?”
    “當初南宋與蒙古聯合擊敗金朝,一部分金朝後人逃往了遼東建立了女真部族。”
    “女真!”
    朱元璋聽過這個名字,是遼東的幾個小部落。
    好,既然是女真滅了大明,那他朱元璋就搶先一步,把女真幹掉。
    反正他原來的計劃,也是要將北元驅逐出去,如今剛好摟草打兔子,將女真一並收拾了。
    見朱元璋的臉上浮現出一抹冷色,張泊也是為朱元璋時空的後金默哀。
    帶清還沒建立就亡了。
    劉據此刻已經站在石桌旁,聽張泊講了半天。
    見似乎大明有避免亡國的方法,他也是有些好奇地問道。
    “兄長,你之前說我西漢是被王莽篡位,不知可有辦法避免。”
    “武帝之子,這好辦,讓你的父皇立下一個祖訓即可,遇王莽殺之。”
    好家夥,漢代的《皇明祖訓》。
    張泊有些不以為意地搖了搖頭。
    《皇明祖訓》害人啊。
    “怎麽,店家,你似乎是對咱所提及的組訓之事頗為不滿?”
    “陛下,你有沒有想過,你定下這個祖訓後,還有人敢叫王莽嗎,而且,祖訓可跟不上時代的發展,甚至說,限製了後世的發展。”
    朱元璋冷哼一聲,並不答話,而是將目光落在了劉據的身上。
    “武帝之子,我們是不是該出發了。”
    “可以出發了,隻不過……”
    劉據望了眼朱元璋身上穿著的黃色龍袍,一動不動。
    “洪武陛下,不知可否換身行頭。”
    身為太子,劉據知曉,目前大漢的龍袍主要是黑,黃,赤三種樣式,而眼前的這位洪武皇帝身穿的黃色龍袍顯然會引起人的非分之想。
    在未央宮裏隻能有一個皇帝。
    老朱也是注意到了劉據的目光,既然如此。
    “店家,可有換洗的衣物?”
    “有有有。”
    “那便找一件給我換上。”
    “行,陛下,跟我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