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朱標再來

字數:4852   加入書籤

A+A-




    “不知是否是店家教授我簡體字。”
    張泊連連擺手,開玩笑,他還要經營農家樂,哪來的這麽多時間教華佗。
    他秉承著一個宗旨,自學成才。
    劉據如此,劉徹也如此,諸葛亮也還是一樣。
    “此書可以自學,孔明先生那有一套書籍,元化先生你可借閱一番。”
    既然可以自學,那這麽說來相較於隸書,確實要簡單很多。
    念及至此,華佗也是放下心來。
    “元化先生,關於之後之事,可有何打算。”
    “既然學習簡體字花不了多長的時間,那我欲借宿在劉使君這,不知劉使君可否歡迎。”
    劉備自然是無比歡迎。
    有著華佗在此,毫無疑問,不僅是平常的生活沒有了疫病的困擾,而且每當戰事結束,士卒們的幸存率也會大大提升。
    “元化先生既然想要在新野暫住,在下求之不得。”
    “多謝劉使君。”
    在感謝完劉備後,華佗將目光重新轉回了張泊身上。
    “關於此書,店家,我有一個冒昧的請求。”
    “元化先生但說無妨。”
    “我欲將此事告知長沙太守張機,不知店家能否應允。”
    張機,這名字好耳熟啊。
    張泊眉頭微蹙,眼睛眯起,在腦海中回憶著這個名字。
    張機,不就是張仲景嘛!
    好家夥,又是一位大佬。
    與華佗的後世“外科聖手”,“神醫華佗”等眾多稱呼相比,張仲景的稱號就簡單很多。
    醫聖!
    能被冠以聖字的,可都不是簡單人物。
    兵聖孫武,武聖關羽,詩聖杜甫……
    醫聖張仲景,這含金量自不必多提。
    他的《傷寒雜病論》乃是第一部理論與實踐結合的臨床醫學巨著,確立了對傷寒病的“六經分類”的辨證施治原則,奠定了理、法、方、藥的理論基礎,被譽為“方書之祖”,也是後世醫家的必讀書目。
    在張泊看來,雖然張仲景與華佗都是神醫,但是兩人的研究方向卻不一樣。
    華佗偏向於外科,張仲景偏向於內科。
    如果將這兩人招收到麾下。
    嘖嘖。
    能和閻王搶人了。
    當然,張泊也是想想。
    他明白這兩人治病救人的理想,肯定是不會投靠當今的任何一人的,大概率隻能靠學識吸引他們一些時日。
    不過,這想來也夠了。
    “元化先生,我確實聽說過張仲景的名號,難道先生之前就與張仲景相識。”
    華佗搖了搖頭。
    “並不相識,隻不過偶然拜讀過他的《傷寒論》,我本打算趁此機會,前往拜會一番。”
    好家夥,兩位大佬的碰麵。
    著有《青囊書》的華佗,與著有《傷寒雜病論》的張仲景的碰麵。
    張泊已經有些期待起來。
    “元化先生不用顧忌,將此事告知張仲景即可。”
    如果能釣到張仲景,那就再好不過了。
    “如此,那就多謝店家了。”
    之後,華佗看著赤腳醫生手冊中的圖像,向張泊問詢著各種各樣的問題。
    這也是華佗在另一方麵在確認店家之前說的話的真實性
    很明顯,張泊的回答令他心服口服。
    霍去病與霍光也在此刻回到了農家樂,從兩人臉上的表情來看,望遠鏡和對講機令兩人十分滿意。
    “店家,不得不說,你這兩物對大漢有著大用。”
    霍去病剛一回來,就拿起桌上倒置的茶杯,給自己和霍光滿上,然後“頓頓頓”一陣痛飲。
    看的出來,剛才確實費了一番口舌。
    “冠軍侯,如何?”
    “不錯,我預與陛下進言,向店家你購買一批此物。”
    張泊頓時眉開眼笑,這樣就對了。
    “對了,冠軍侯,可否將元化先生帶去西漢一趟。”
    “店家,不用了,我已相信你之前所說的言語。”
    現在的華佗是一刻也不想耽誤,就想直接回到新野,與孔明先生學習這簡體字。
    雖然不明白為什麽華佗突然改變了想法,但是這樣一來,也就避免了霍去病與劉據再跑一趟,倒也省下了不少事。
    “玄德公,元……元化先生,可否還有事。”
    霍去病看上去有些迫不及待,向著身旁的劉備和華佗問道。
    劉備與華佗齊齊搖頭。
    兩人此行的目的都已完成。
    劉備將華佗帶來此地,確實如店家所言,元化先生將會在新野待上一段不短的時間,那他的目的也算達成。
    華佗雖然一開始認為劉備得了癔症,但是如今經曆了這麽多事,他心中的各項疑惑也都解開,甚至收獲不小的好處。
    “既然無事,那我們快些走罷。”
    在霍去病的催促之下,兩漢人馬齊齊離開了農家樂。
    ……
    張泊哼著小曲,正在鎖上農家樂的大門。
    他正準備出發前往城裏“銷贓”。
    這次一共收獲五百枚金豆子,重量接近於25千克,如果全部賣出,那他就發財了。
    毛利潤百萬。
    當然,他不可能一下子全部拿出去賣,一下子賣出說不出來曆的25公斤金子,開玩笑,搞不好下半輩子就衣食無憂了。
    肯定要慢慢出售。
    而且,這隻是他的毛利潤。
    他可沒有忘記,這500枚金豆子意味著什麽。
    500畝的作物以及化肥。
    這也是一筆不小的投入。
    “店家,你是要出門嗎。”
    身後的呼喊,直接將張泊拉回了現實。
    回頭望去,就見大明的太子朱標正拖著一隻小推車來到了門口。
    那小推車之上,赫然有一個大箱子。
    賞賜到了?
    “朱兄,既然你來了,那我肯定就不出門了。”
    張泊將鎖著的門打開,將朱標引入農家樂內。
    為朱標倒好茶水後,朱標並未直接飲用,而是將一旁的箱子打開。
    “店家,這裏是父皇此行的賞賜,約有百兩黃金。”
    張泊看著箱子中躺著的一粒粒猶如彈珠般的金豆子,嘴角也不自覺上揚。
    不錯不錯。
    日子終於好起來了。
    張泊大概一觀,便又將箱子闔上。
    接下來,就要談正事了。
    朱標也是如此想的。
    因此,在輕啜一口茶水之後,朱標便說出了他此行的目的。
    “店家,我此次前來,是為了那日我們並未說完之事,關於你所說的來自明末之人,可否是崇禎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