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0:要做千古一帝

字數:3923   加入書籤

A+A-




    真正厲害的皇帝是把滿朝文武,是把天下玩弄於掌中,而魏皇就是這樣的人。
    他不關心的事,可以由文武百官做主,但是他決定的事,文武百官不敢反對。所以兩稅法才能以非常迅速的速度推廣天下,而現在的一條鞭法,亦是如此。
    但如果是攤丁入畝呢?
    淩寧記得魏皇說過,他要做一件大事,讓大魏變得真正富強繁華,所以淩寧有理由相信魏皇會推行攤丁入畝。
    何為攤丁入畝?
    說兩個淩寧自認為精彩的特點,其一,就是按地畝之多少,定納稅之數目,地多者多納,地少者少納,無地者不納。
    而之前的收稅則是按人頭收,很多百姓家裏人多,但沒有多少地,所以就造成了很大的生活負擔。
    一旦攤丁入畝,那麽世家門閥鄉紳有著大量的土地,那麽他們繳納的賦稅也就多。
    當然了,會有人說,鄉紳世家,乃至門閥,是屬於統治階級,不必履行徭役也不必交稅,所以即便他們擁有大量的土地,那也不用交稅。
    這就不得不說攤丁入畝第二個精彩的地方,那就是:“官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
    管你是鄉紳還是世家,亦或是門閥,都得老老實實交錢納稅,而且你的土地越多,交的稅也就越多。
    可以說,一旦推行攤丁入畝,那勢必會掀起官紳的強烈反對,因為他們的利益得到了侵犯,便不能裝作什麽都不知道了。
    一旦全天下的官紳聯合起來反抗,就算是魏皇,也會覺得棘手。
    所以淩寧斷定,兩稅法、一條鞭法隻是過度,後麵還有更加犀利的稅法等著呢,也許不是攤丁入畝,但效果絕對不遜色於攤丁入畝。
    “陛下啊陛下,人家都是一代人就幹一代人的事,你偏偏要一代人幹幾個朝代的事,你的野心真是大啊!”
    “不過想想就興奮啊。”
    “曆史的長河中,有太多的人,但在史書上留下濃墨重彩的偉人,就那幾人。”
    “你若是真的做到了,將來後人對你的評價,必然是千古一帝,甚至超過前世的李二。”
    淩寧心中唏噓不已,目光都變得興奮。
    這個時候,魏皇的目的達成了,於是便下了逐客令,眾人告退。
    而魏皇看到了淩寧那充滿著興奮之色的目光,這可讓魏皇心中一陣嘀咕,這個小混蛋的瘋傻之症是不是又犯了?
    …
    離開養心殿後,燕王甩袖而去,目的沒有達成,心中格外的氣惱,尤其是淩寧,也成為了他仇視的目標。
    至於太子,死裏逃生般,長舒了一口氣,然後對淩寧表達了感謝:“六弟,今日幸虧有你,告破了燕王的陰謀,不然的話,孤便被陷害,有嘴說不清了。”
    淩寧當即說道:“太子大哥若是真想感謝臣弟,那就在臣弟離京的時候,幫幫臣弟,幫幫涼州軍。”
    看到淩寧如此直接,太子不僅不生氣,反而覺得淩寧直爽,當即點頭道:“六弟放心,孤知道如何辦!”
    作為儲君,這種情況如果不作出報答,如何讓投效自己的官員忠心耿耿?
    “那臣弟先拜謝太子了。”淩寧立即謝道。
    太子則熱情說道:“六弟,不如去東宮坐坐?”
    “多謝太子美意,但今日就算了吧,皇孫受了不小的驚嚇,趙側妃亦是如此,太子還是多陪陪他們吧。”淩寧說道。
    太子看向內侍抱著的兒子,於是便沒有強求,返回了東宮。
    淩寧也出宮去了。
    方頌文匆匆逃回趙國公府,衝入書房,見到了趙國公方景。
    麵對慌張的兒子,方景放下手中的茶杯,說道:“你已經是正四品的少詹事,如此慌亂,成何體統。”
    “父親,情況凶險,由不得孩兒不急。”方頌文回道。
    方景掃了一眼方頌文左胸上的傷口,立即說道:“你去太子麵前演了一場以死證明清譽的戲?”
    “是的父親,兒臣的所作所為,騙過了太子。誰知燕王聯合一眾官員,去了陛下那裏,還把孩子抱住了,孩兒擔心燕王會滴血認親。”方頌文焦急道。
    方景便道:“所以這就是你慌亂的原因,擔心滴血認親會證明孩子不是太子的?”
    方頌文點了點頭。
    誰知方景笑了,說道:“不必擔心,滴血認親不可靠,根本驗不了血緣關係。”
    “父親,當真?”方頌文一喜,連忙問道。
    方景道:“千真萬確,為父已經驗證過了。此事忘了告訴你,也是為父的失誤。你剛剛在東宮,未曾因為慌亂而暴露其他馬腳?”
    “沒有。”方頌文道。
    方景又問:“那趙金蓮呢?”
    “她應該也沒有。”方頌文想了想,又回道。
    方景道:“沒有就行,隻要你們沒有漏出馬腳,僅憑外界的流言蜚語,陛下是不會輕舉妄動的,因為陛下會認為這是燕王的汙蔑。燕王想通過滴血認親算計太子,注定會失敗。”
    “就算現在驗出太子和孩子不是父子,也不是壞事,反而是好事。先讓太子吃點苦頭,然後在揭露滴血認親不真實,這樣便能證明太子是被汙蔑,到時候,再也無人會質疑皇孫的身份問題。”
    聽到這裏,方頌文這才把心放在肚子裏。
    但緊接著,方頌文又擔心了起來:“父親,燕王不僅知道是孩兒和趙金蓮私通,甚至連私通的方式都清清楚楚,那到底是他知道真相,還是汙蔑?”
    此話一出,方景也皺了眉頭。
    起初秦王散播太子之子非親生的謠言時,方景絲毫不擔心,因為聰明人都知道這是汙蔑。但是現在不同,就像方頌文所說,燕王知道的內容太詳細,和真實情況一模一樣,那樣還能是汙蔑呢?
    和太子側妃苟且,霍亂東宮,誣陷皇族血脈,這可是誅三族的大罪,由不得他們不慎重。
    方景輕歎一聲,說道:“早知今日,當初就該阻止你做這件事情。謀取大魏江山的方式有很多,你這種方式並不明智。但過錯已經釀成,眼下隻能盡量的彌補。所以趙金蓮留不得,你明白嗎?”
    方頌文連忙點頭,道:“孩兒明白。”
    方景又道:“另外,你不要留在詹事府了,出去主政一方,就去揚州。”
    “是,父親。”方頌文不敢違背,立即順從答應。
    而心中有了底氣的方頌文,立即出府,去打聽滴血認親的結果。本以為結果會對太子不利,卻沒想到淩寧指出了滴血認親的不嚴謹,從而幫助了太子。
    而這場燕王搞出的鬧劇,自然也就是草草收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