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3章 買得起,買不起

字數:3961   加入書籤

A+A-


    蘇耀被陸野的彩虹屁拍得有些歡喜。
    “你過來是有事吧?”
    “說吧。”
    陸野雖然住在他們家裏,但是卻很少會進這間書房。
    每一次陸野主動進來,都是有事。
    蘇耀早就已經品出來,陸野平時是故意那樣做,想要以此避嫌。
    畢竟蘇耀官位不小,還經常會帶一些政務文件回來,在書房裏研究。
    見蘇耀如此說,陸野也就不再繼續打哈哈。
    當即正色說道:“叔叔,濱江的房改政策已經開始實行了,不知道您對濱江未來的房地產行業,是怎麽看的?”
    陸野的這個問題,看似輕鬆,實則是問到了點子上。
    濱江作為全國房改的試點城市,可以說是匯集了全國上上下下所有人的目光。
    而作為主導濱江房改工作的主要領導,蘇耀自然也是倍感壓力。
    都說改革是摸著石頭過河,可是蘇耀此時所做的工作,卻是和盲遊長江沒什麽兩樣。
    眼前漆黑一片,完全找不到任何的參照物。
    為了搞好工作,尋找一些經驗、素材,蘇耀也把這些發達國家有關房地產方麵的書籍,全都看了一遍。
    隻不過,由於政治形態的巨大差異,蘇耀所能找到的,可借鑒的案例,實在是少之又少。
    眼下,麵對陸野的這個問題。
    說真的,蘇耀也無法給出一個能讓他自己滿意的答案。
    臉上的笑容消失不見,取而代之的則是一麵為未知事物,而茫然的表情:
    “說實話,你的這個問題,我現在還真說不出一個答案。”
    “別人都說改革是摸著石頭過河,可是在我看來,改革就是創新,是在舊有的基礎上,創造出新的、更滿足經濟發展、更能解決民生問題的全新模式。”
    “濱江是房改試點城市,我們就是排頭兵,怎麽做,是對還是錯,這都要看我們自己,幾乎沒有任何的經驗可遵循。”
    “你剛才問我對未來房地產發展的看法。”
    “從積極的態度出發,我認為濱江人傑地靈,還有過硬的工業基礎,未來並將的房地產,也極有可能迎來蓬勃的發展。”
    “不過,從消極的方麵出發,我也有我自己的擔心點。”
    蘇耀說出這句話時,整個人也展現出了一副憂心忡忡的模樣。
    “您擔心什麽?”陸野問道。
    蘇耀看著陸野,伸出了一隻手,輕聲說道:“老百姓生活,最離不開的就是衣、食、住、行這四個字。”
    “從二十年前開始就流行,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的說法,可是縱觀世界上所有的發達國家,清一色沒有一個是提成節儉的,他們更提倡的是消費。”
    “為什麽?”蘇耀問道。
    陸野下意識地直接回答道:“因為隻有消費才能讓錢流動起來。工廠生產產品需要賣出去,獲取到利潤才能養活職工,國家需要消費獲取稅收,以此來發展基礎建設,基礎建設好了,基礎建設好了,老百姓的生活才會更加的便捷。”
    “總體來說,這就是一個循環,錢在這個循環中不斷地流動,才能形成穩定的社會經濟體係。”
    “實現經濟快速發展,創造就業崗位,工廠存活,這些都離不開錢的流動性。”
    陸野的回答,讓蘇耀眼睛一亮。
    一直以來蘇耀都認為陸野是一個非常聰明,卻很有能力的年輕人。
    卻是沒有想到,陸野對經濟方麵,竟然也有著如此透徹的理解。
    竟然一句話就清楚地解釋了提倡消費,對一個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性。
    “你說的一點都沒錯,就是這樣。”
    “食,也是如此,我們固有的計劃經濟,已經無法滿足國家發展,以及人民日益上漲的消費需求,從以前的吃不飽,到現在的吃不好,人民破解的希望改變,而我們現在也正處於從計劃向市場經濟轉變的過程之中。”
    “現在我們說到住,房地產的分開,也與經濟發展存在著極其密切的關聯,交易的稅收、土地的增值、百姓對住房的需求,這些都很容易造成房價的快速上升,甚至會出現泡沫......”
    房地產泡沫這個詞,是蘇耀在書上看到的。
    充分借鑒美麗國以及倭國的房地產經濟案例,蘇耀已經看到了房地產過快發展房價過度上升,所帶來的危害。
    這也是蘇耀此刻最擔心的問題。
    不過好在,華夏的房地產還沒有全部開發,濱江這邊雖然剛剛公布政策,卻也是剛破殼的小雞,距離所謂的房地產泡沫還很遙遠。
    陸野也沒想到,蘇耀竟然也已經看到了那麽遠。
    對於陸野來說,蘇耀看得遠,了解的透徹,反而更好,那樣溝通起來,才更加的高效。
    “叔叔,在我看來,所謂的房地產,其實應該分成兩類。”陸野說道。
    “哦?”蘇耀來了一些興趣:“你說說,是哪兩類。”
    陸野當即說道:“就是老百姓住得起的,和老百姓住不起的。”
    “縱觀華夏曆史,這樣的案例可不少,比如:千金易得,一屋難求,縱使散盡家財,難換畫梁三寸。市井小民終歲勞,不抵簷角一片瓦。”
    “這說的不就是房子嗎。”
    “無論是什麽製度的國家,城市的發展都必然遵循著,城市中心商業化,工廠外遷,居住區圍繞商業中建設這一發展規律。”
    “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財富會逐漸向一少部分人傾斜,逐漸形成有錢人和窮人的兩個層級。”
    “有錢人追求高品質的住房,沒錢人隻求能有片瓦遮身。”
    “這是曆史在當下的投影,也是發展的必然結果,不會以某個人的意誌為轉移。”
    “所以我認為,房子,隻有買得起和買不起之分。”
    蘇耀全程仔細聽著陸野的話,並在腦海裏細細的分析著。
    長安房貴,寸土寸金,城外郊村茅舍不值十文。
    房子,還真是隻有買得起和買不起的分別。
    “你說的不無道理,可這也是我擔心的地方,房改之後,房屋可以上市交易,房價必然會上漲,老百姓本就無房可住,將來更是買不起,這不是...”
    蘇耀本想說出造孽兩個字,可是最後卻是又咽了回去。
    “叔叔,我有一個想法,可以讓買得起房子的人住上有品質的房子,讓沒錢的人也有房子可住。”